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docx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1) 孔子名________,字仲尼,________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2)解释加下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三十而立________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
(3)本文所选内容是围绕哪两个方面展开的?
(4)孔子认为对别人的优缺点应如何正确对待呢?
用自己的话说说。
(5)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很多观点,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答案】
(1)丘;春秋
(2)立身,指有所成就;竭尽自己的心力
(3)为学与修身
(4)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它,对于他们的缺点反观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5)任选一则来谈即可,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注重学思结合。
【解析】【分析】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2)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忠”:
竭尽自己的心力。
(3)《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
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
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4)此题不难,题目是关于此章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就是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
(5)开放性试题,关于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关于学习态度:
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任选一个加以阐述即可。
如,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最有效的读书法。
一味读书而不去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的,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反之一味空想而不去学习和实践,终究一无所得。
故答案为:
⑴丘;春秋
⑵立身,指有所成就;竭尽自己的心力
⑶为学与修身
⑷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它,对于他们的缺点反观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⑸任选一则来谈即可,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注重学思结合。
【点评】⑴本题难度不大,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就能回答。
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对内容的概括。
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文章的重点语句进行概括。
⑸本题考查的是问题的探究能力。
考生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孔子说:
“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
孔子说:
“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
孔子说: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
孔子说: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
孔子说: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
孔子说:
“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
孔子说:
“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
孔子说:
“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
“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
孔子说: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
子夏说: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
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含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无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目:
“非人战!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乙]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管宁、华歆:
汉末魏初时名士。
②捉:
检,拾。
③尝:
曾经,④轩冤:
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后借指官位爵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尊君在不________
②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③华捉而掷去之________
④宁读书如故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
(3)结合[甲][乙]两文,说说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交友之道?
【答案】
(1)同“否”;回头看;代词,代指金子;原来从前
(2)①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②管宁把席子开,与华散分席而坐,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友了。
”
(3)①以礼相待②志同道合③诚信交友(或真诚交友)。
【解析】【分析】
(1)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不”:
通假字词,同“否”。
“顾”:
古今异词,回头看。
(2)本题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句中的“舍:
放弃。
去:
离开。
乃:
才。
子:
指你。
”几个词是赋分点。
(3)《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管宁割席》,出自《世说新语·德行》,本篇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
可知交友要志同道合,要诚实待人等。
故答案为:
⑴①同“否”;②回头看;③代词,代指金子;④原来,从前
⑵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②管宁把席子开,与华散分席而坐,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友了。
”
⑶①以礼相待;②志同道合;③诚信交友(或真诚交友)。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君子啊!
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乙)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掉锄,就像看到瓦石一样。
华歡却捡起来,(但是着见管宁的神色不对劲)又扔了金于离开。
两个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像往常一样读书,华歆却扔下书,出去观望。
管宁就把席于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
仲由宇子路,卞人也。
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①,好勇力,志伉直②,冠雄鸡,佩猳豚③,陵暴④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⑤,因门人请为弟子。
(选自《史记。
伸尼弟子列传》)
【注】①鄙:
粗朴。
②伉直:
刚强直爽。
③猳(jiā,加)豚:
猪。
猳,公猪。
豚,小猪。
指以猳豚皮装饰的剑。
④陵暴:
欺凌,施暴。
⑤质:
质,通“贽”,礼物。
【丙】
王子敬①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②有名园。
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
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③好恶傍若无人。
顾勃然不堪曰:
“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耳④!
”便驱其左右出门。
王独在與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
然后令送箸⑤门外,怡然不屑。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王子敬:
王献之,官员。
②顾辟疆:
人名。
③指麾:
指点评论。
磨,通“挥”。
④伧:
粗野,鄙陋。
⑤箸:
这里相当于“之于”。
(1)学习文言文要注意一词多义。
请写出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顾:
①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②回转顾望________
(2)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词类活用的情况,如:
饭疏食,“饭”活用做“吃”的意思。
下列两句中的划线词都有词类活用情况,请写出意思。
①冠雄鸡________
②子路后儒服委质________
(3)下面的词语曾在课内出现,请结合你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
①好勇力________
②顾勃然不堪曰________
(4)用“/”给文章划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
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
(5)阅读上面三篇文章,根据你的理解,结合画线句用现代汉语补全下面内容。
①【甲】文:
友人极为生气地说:
“________”。
陈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正午了您还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
②【乙】文:
孔子遭到子路的欺凌,他________。
③【丙】文:
顾辟疆愤怒地说:
“________。
失去了这两方面,这种人是不值得一提的伧父罢了!
”
(6)上述三篇文章中的人物面对别人的无礼行为,表现各有不同。
请结合示例对孔子和顾辟疆的表现进行点评。
示例:
陈太丘之友人没有按约定时间到来还骂陈太丘,此时元方为了维护父亲的尊严,据理力争,指出父亲友人不仅无礼而且无信,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见元方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孩子。
另外,当陈太丘之友人知错拉他的手表示歉意时,元方入门不顾,可见他是率真、有个性的孩子。
(7)《论语》中说:
“不学礼,无以立”。
就是说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古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尤其重视礼仪。
根据“敬称”和“谦称”的知识选词填空。
A.尊君 B.家父 C.小女 D.令爱 E.令郎
①我们家家教很严,________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②________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感谢您。
③________不愧是绘画世家的子弟,他画的马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答案】
(1)回头看;看
(2)戴帽子;穿儒服
(3)喜欢;忍受
(4)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
(5)不是人哪!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设施礼教,逐渐诱导子路;对主人傲慢,这是失礼;靠地位高贵来傲视别人,这是无理
(6)孔子:
子路出身微贱,生性粗野,好逞勇斗狠,为人刚强爽直,经常头戴鸡冠式的帽子,身佩用野猪皮装饰的剑,曾想“陵暴”孔子,孔子通过礼仪慢慢诱导他,使他改邪归正,改穿儒服,拜孔子为师。
可见孔子做到了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顾辟疆:
顾辟疆面对王献之无视别人、恣意评价别人好坏的傲慢的态度,他大发雷霆,最后把王献之赶出去。
可见顾辟疆不会因为王献之身份地位高就容忍他的无礼行为,是一个有原则的人。
(7)B;C;E
【解析】【分析】
(1)“顾”在古文当中的主要意思有以下几种,学生需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字词的意思。
①回头;回头看。
《荆轲刺秦王》:
“荆轲顾笑武阳。
”②视;看。
《行路难》:
“拔剑四顾心茫然。
”③看望;拜访。
《出师表》: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④顾念;关心。
《诗经·硕鼠》: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⑤回还;返回。
《屈原列传》:
“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
”⑥只是;不过。
《荆轲刺秦王》: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⑦但;却;反而。
《为学》: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2)“冠”本意是“帽子”,在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戴帽子”;“儒服”本意是“儒者的服饰”,在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穿儒服”。
(3)“好”多音字,读hǎo时作形容词泛指一切美好的事物,或同意、应允;读hào时作动词,表示喜欢的意思。
在这里“好”用作动词,解释为“喜欢”。
“堪”一般用作动词,主要有两种意思:
①能够承受,经受得起;②可以,能够。
在这里“堪”解释为“能够承受”,即为“忍受”。
(4)这句话翻译为“碰上顾辟疆正和宾客朋友设宴畅饮,可是王子敬游遍了整个花园后,只在那里指点评论优劣,旁若无人”。
所以断句为:
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
(5)①“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句中“委”意思是“舍弃”②“设礼稍诱子路”句中“设”意思是“使用,运用”,“诱”意思是“诱导”。
③“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句中“傲”意思是“对……傲慢”,“以”意思是“用”。
据此翻译作答即可。
(6)【甲】文中“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元方入门不顾”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聪明机智、率真、有个性的孩子的形象;【乙】文中“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能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老师的形象;【丙】文中“顾勃然不堪曰:
‘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耳’便驱其左右出门”可以看出顾辟疆是一个不趋炎附势的形象。
(7)①此处的意思应该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应该是“家父”故选B。
②此处是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女儿,应该是小女。
故选C。
③此处应该是尊称对方的儿子,所以应该是“令郎”。
故选E。
故答案为:
⑴回头看;看
⑵戴帽子;穿儒服
⑶喜欢;忍受
⑷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
⑸不是人哪!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设施礼教,逐渐诱导子路3、对主人傲慢,这是失礼;靠地位高贵来傲视别人,这是无理
⑹孔子:
子路出身微贱,生性粗野,好逞勇斗狠,为人刚强爽直,经常头戴鸡冠式的帽子,身佩用野猪皮装饰的剑,曾想“陵暴”孔子,孔子通过礼仪慢慢诱导他,使他改邪归正,改穿儒服,拜孔子为师。
可见孔子做到了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顾辟疆:
顾辟疆面对王献之无视别人、恣意评价别人好坏的傲慢的态度,他大发雷霆,最后把王献之赶出去。
可见顾辟疆不会因为王献之身份地位高就容忍他的无礼行为,是一个有原则的人
⑺B;C;E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比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等。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平时的积累,结合句子进行分析理解。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
要求考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断句。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⑹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
⑺本题考查考生读敬词和谦词的理解和运用,在平时考生要掌握基本的谦敬词,并且要学会运用。
【附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正午已过,(友人)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友人)才来。
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友人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
”元方答道:
“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
”朋友便生气了:
“不是人哪!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元方说: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
【乙】仲由,字子路,是卞邑人。
比孔子小九岁。
子路性情质朴,喜欢逞勇斗力,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式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曾经冒犯欺凌过孔子。
孔子设施礼教,逐渐诱导子路,后来,子路改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作孔子的学生。
【丙】王子敬从会稽郡经过吴郡,听说顾辟疆有个名园,原先并不认识这个名园的主人,还是径直到人家府上去。
碰上顾辟疆正和宾客朋友设宴畅饮,可是王子敬游遍了整个花园后,只在那里指点评论优劣,旁若无人。
顾辟疆气得脸色都变了,忍受不住,说道:
“对主人傲慢,这是失礼;靠地位高贵来傲视别人,这是无理。
失去了这两方面,这种人是不值得一提的伧父罢了!
”就把他的随从赶出门去。
王子敬独自坐在轿子里,左顾右盼,随从很久也不来。
然后顾辟疆叫人把他送到门外,对他泰然自若,置之不理。
4.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其二》)
【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
狼自苫②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③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④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⑤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⑥,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⑦能作此谋也!
(选自蒲松龄《狼·其三》)
【注】①行室:
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②苫:
用草编的席子。
③顾:
但是。
④盈:
满。
⑤豕:
猪。
⑥移时:
过了一段时间。
⑦乌:
哪里,怎么。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_
②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③股直不能屈________
④遂负之以归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屠乃奔倚其下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B.其一犬坐于前 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以吹豕之法吹之
D.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为人谋而不忠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②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
(4)【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屠户的机智,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一起;看,视;大腿;背
(2)C
(3)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②屠户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
(4)甲文屠户的机智主要体现在:
发现狼紧随,先用骨头稳住狼,采用“缓兵之计”为自己赢得时间;看到野外有柴草堆,便迅速占据有利地形,拿起刀准备战斗;当狼其一装睡、其一借故离开时迅速识破了狼诱敌包抄然后夹击的花招,抓住有利时机,先后杀了两只狼。
乙文中的屠户,躲在草棚里看到狼把爪子伸进来,就迅速死死抓住狼爪,急中生智,用小刀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运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把狼吹得浑身膨胀,巧妙地杀了狼。
【解析】【分析】
(1)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股”:
大腿。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C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都是“用”之意。
A前者“于是”,后者“才”。
B前者“其中”,后者代“地”。
D前者“被”,后者“替、给”。
(3)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变诈”:
欺骗手段。
“几何”:
多少。
“止”:
只是。
“耳”:
罢了。
“去”:
离开。
“顾”:
却,但是。
“死”:
杀死。
(4)甲文屠户的机智主要体现在先采用“缓兵之计”为自己赢得时间,迅速占据有利地形,抓住有利时机,快速出手杀了两只狼。
而乙文中的屠户,躲在草棚里死死抓住狼爪,用小刀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运用吹猪的方法巧妙地杀了狼。
故答案为:
(1)一起;看,视;大腿;背
(2)C;
(3)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②屠户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
(4)【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屠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