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1415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检测化学二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59380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信阳市1415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检测化学二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省信阳市1415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检测化学二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省信阳市1415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检测化学二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南省信阳市1415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检测化学二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南省信阳市1415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检测化学二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信阳市1415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检测化学二模.docx

《河南省信阳市1415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检测化学二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信阳市1415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检测化学二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信阳市1415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检测化学二模.docx

河南省信阳市1415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检测化学二模

信阳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检测

化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等考生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S32Fe56Cu64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都有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

B.NOx、CO2、PM2.5颗粒都会导致酸雨

C.工业制备铝可用热还原的方法

D.高铁车厢大部分材料采用铝合金,因铝合金强度大、质量轻、抗腐蚀能力强

2.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A.镁离子结构示意图:

B.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的硫原子:

C.二氟化氧分子电子式:

D.对甲基苯酚结构简式:

3.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在标准状况下正确的是()

A.标况下22.4L的HF中含共价键键数目为1.0NA

B.将22.4LNH3溶于1L水中,溶液含有OH-数目为0.1NA

C.69gNO2与足量水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0.25mol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0.25NA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经处理变为气体燃料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乙烯和乙醇均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乙酸乙酯和植物油均可水解生成乙醇

5.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滴入酚酞呈无色的溶液中:

K+、Al3+、Cl-、

B.澄清的溶液中:

Na+、K+、

C.

=10-13mol·L-1的溶液:

Na+、[Ag(NH3)2]+、OH-、

D.常温下水电离出c(H+)×c(OH-)=10-20的溶液中:

Na+、ClO-、Cl-、Ca2+

7.某学生以铁丝和Cl2为原料进行下列

三个实验。

从分类角度下列分析

正确的是()

A.实验①、③反应制得的物质均

为纯净物

B.实验②、③均未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

C.实验②、③均为放热反应

D.实验①、②所涉及的物质均为

电解质

8.用如图装置实验,下列实验现象预期及相应结论均正确的()

9.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浓盐酸与铁屑反应:

2Fe+6H+=2Fe3++3H2↑

B.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

Cl-+2H2O=Cl2↑+2OH-+H2↑

C.NaHCO3溶液发生水解:

+H2O

H3O++

D.向FeCl3溶液中加入Mg(OH)2:

3Mg(OH)2+2Fe3+=2Fe(OH)3+3Mg2+

10.分子式为C7H16的烷烃中含有3个甲基结构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是()

A.2B.3C.4D.5

11.四种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W和X元素原子内质子数之比为l:

2,X2+和Z-离子的电子数之差为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W相邻的同主族元素单质的重要用途是制作光纤

B.X单质不可能置换出W单质

C.元素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X、Y、Z

D.由非金属性强弱可知,不可能由W的含氧酸制备Z的含氧酸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50mL1mol·L-1的盐酸中加入烧碱后,水的Kw不变

B.NH4C1和NH3·H2O混合液中,二者对对方的平衡都起了抑制作用

C.室温时某溶液的pH<7,则该物质一定是酸或强酸弱碱盐

D.常温下0.1mol·L-1的HA溶液中

=1×10-8,则0.01mol·L-1HA

溶液中c(H+)=1×10-4mol·L-1

13.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1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KNO3的过饱和溶液

B.图2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卞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C.图3表示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1醋酸溶液得到滴定曲线

D.图4表示向NH4Al(SO4)2溶液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随着Ba(OH)2溶

液体积V的变化,沉淀总物质的量n的变化

14.以氨作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含有O2-)燃料电池,具有全固态结构、能量效率高的特

点,另外氨气含氢量高,不含碳,易液化,

方便运输和贮存,是很好的氢源载体。

其工

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直接氨固体氧化

物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极a为电源的阴极

B.固体氧化物作为电池工作的电解质,其

作用是让电子在电池内移动

C.电池工作时,在a电极接触面上发生的

电极反应为2NH3+3O2--6e-=N2+3H2O

D.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从电极a流向电极b

15.一定温度下,难溶强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着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为

对于含Fe2(SO4)3、FeSO4和CuSO4各0.5mol的混合溶液1L,根据上表数据判断,

说法错误的是()

A.向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先看到红褐色沉淀

B.向溶液中加入双氧水,并用CuO粉末调节pH,过滤后可获较纯净的CuSO4溶液

C.该溶液中c(

):

[c(Fe3+)+c(Fe2+)+c(Cu2+)=5:

4

D.将少量FeCl3粉末加入含Cu(OH)2的悬浊液中,其中c(Cu2+)增大

16.某溶液可能含有Cl-、

、Fe3+、Fe2+、Al3+和Na+。

某同学为了确认其成分,取部分试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A.原溶液中c(Fe3+)=0.2mol·L-1

B.要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其操作为:

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氯水,

再加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则含有Fe2+

C.

、Na+一定存在,

、Al3+一定不存在

D.溶液中至少有4种离子存在,其中Cl-一定存在,且c(Cl-)≥0.2mol·L-1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52分)

17.(10分)

A、B、C、D、E是中学常见的5种化合物,A、B是氧化物,元素X、Y的单质是生活中常见的活泼金属,相关物质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X的单质与A反应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试剂1是NaOH溶液,B物质的用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试剂1是NaOH溶液,试剂2为盐酸,则将D的饱和溶液滴加到沸水中加热至溶液为红褐色时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试剂1和试剂2均是稀硫酸:

①将物质C溶于水,其溶液呈酸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高效净水剂是由Y(OH)SO4聚合得到的。

工业上以E、稀硫酸和亚硝酸钠为原料来制备Y(OH)SO4,反应中有NO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18.(10分)

5种固体物质A、B、C、D、E由下表中不同的阴阳离子组成,它们均易溶于水。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C,E溶液显碱性,A,B,D溶液呈酸性,0.1mol/L的E溶液PH<13;

②B溶液与E溶液混合后产生红褐色沉淀,同时产生大量气体;

③少量C溶液与D溶液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过量C溶液与D溶液混合后无现象;

④将38.4gCu片投入装有足量D溶液的试管中,Cu片不溶解,再滴加1.6mol·L-1稀H2SO4,Cu逐渐溶解,管口附近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1)据此推断C、D的化学式为:

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

(2)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⑤中若要将Cu片完全溶解,至少加入稀H2SO4的体积是____________mL。

(4)不能确定的溶液为B和__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写出进一步确定溶液B组成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6分)

硫酸铜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化工原料。

铜不能与稀硫酸直接反应,本实验中将适量一浓硝酸分多次加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装置如图1、2所示)。

(1)如何检验装置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通入O2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中液体为_____________。

(3)为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

如下设计:

方案l:

以空气为氧化剂。

将铜粉在仪器B中反复灼烧,使铜与空气充分反应生成氧化铜,再将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方案2:

将空气或氧气直接通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发现在常温下几乎不反应。

向反应液中加FeSO4或Fe2(SO4)3,即发生反应。

反应完全后向其中加物质甲调节pH到3~4,产生Fe(OH)3沉淀,过滤,蒸发,结晶,滤渣作催化剂循环使用。

(已知Fe(OH)3和Cu(OH)2完全沉淀时的pH分别为3.7,6.4。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方案1中的B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方案2中甲物质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CuOb.CuCO3c.NaOHd.NH3·H2O

以加入Fe2(SO4)3为例,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反应发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3:

将3.2g铜丝放到45mL1.5mol/L的稀硫酸中,控温在50℃。

加入18mL,

10%的H2O2,反应0.5小时后,升温到60℃,持续反应1小时后,过滤、蒸发结晶、

减压抽滤等,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后晾干,得CuSO4·5H2O10.6g,则该过程Cu

的利用率为_________。

20.(16分)

研究表明丰富的CO2完全可以作为新碳源,解决当

前应用最广泛的碳源(石油和天然气)到本世纪中

叶将枯竭的危机,同时又可缓解由CO2累积所产:

生的温室效应,实现CO2的良性循环。

(1)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和H2在

230℃催化剂条件下转化生成甲醇蒸汽和水蒸气。

右图表示恒压容器中0.5molCO2和1.5molH2

转化率达80%时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可用CO2与H2反应生成甲醇,在T℃下,将1molCO2和2molH2充入5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为:

CO2(g)+3H2(g)

CH3OH(g)+H2O(g),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图中曲线I所示。

①按曲线I计算反应从0到4min时,v(H2)=_____________。

②在T℃时,若仅改变某一外界条件时,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中曲线Ⅱ所示,则改变的外界条件为_____________。

反应接曲线Ⅱ进行,计算达到平衡时容器中c(CO2)=_______________.

③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为_____________(填正确选项的字母)

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改变

B.3v(H2)正=v(CH3OH)逆

C.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D.单位时间内生成CH3OH和H2O的物质的量相同

(3)以二氧化钛表面覆盖Cu2Al2O4为催化剂,可以将CO2和CH4直接转化成乙酸。

①在不同温度下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与乙酸的生成速率如右图所示。

250~300℃时,温度升高而乙酸的生成速率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Cu2Al2O4溶解在稀硝酸中的离子方

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Li2O、Na2O、MgO均能吸收CO2。

①如果寻找吸收CO2的其他物质,下列建

议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

a.可在碱性氧化物中寻找

b.可在ⅠA、ⅡA族元素形成的氧化物中寻找

c.可在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中寻找

②Li2O吸收CO2后,产物用于合成Li4SiO4,Li4SiO4用于吸收、释放CO2。

原理是:

在500℃,CO2与Li4SiO4接触后生成Li2CO3:

平衡后加热至700℃,反应逆向进行,放出CO2,Li4SiO4再生,说明该原理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5DDDCD6-10BBCDB11-16CBDCCD

2、非选择题

高温

17.(10分)

(1)2Al+Fe2O32Fe+Al2O3(2分)

(2)作耐火材料(2分)

(3)Fe3++3H2OFe(OH)3(胶体)+3H+(2分)

(4)①Al3++3H2O

Al(OH)3+3H+(2分)

②2FeSO4+2NaNO2+H2SO4===2Fe(OH)SO4+Na2SO4+2NO↑(2分)

18.(10分)

(1)Ba(OH)2Al(NO3)3(各2分)

(2)2Fe3++3CO32-+3H2O=2Fe(OH)3↓+3CO2↑(2分)

(3)500(2分)

(4)A(2分)取少量B溶液于试管,向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B为

Fe2(SO4)3,否则为FeCl3。

(2分)

19.(16分)

(1)关闭K1,K2微热圆底烧瓶,3中长导管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长导管中形成一

段液柱(2分)

(2)使有害气体(或产生的氮氧化物)能被完全吸收(2分)NaOH溶液(2分)

(3)①坩埚(2分)②a,b(2分)

2Fe3++Cu=2Fe2++Cu2+(2分)4Fe2++O2+4H+=4Fe3++2H2O(2分)

(4)84.8%(2分)

20.(16分)

(1)CO2(g)+3H2(g)

CH3OH(g)+H2O(g)△H=-49kJ·mol-1(2分)

(2)①0.05mol/(L·min)(不带单位或单位错误扣1分,下同)(2分)

②增大二氧化碳的浓度(或增加CO2的量)(2分)2.4mol/L(2分)AC(2分)

(3)①温度超过250℃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1分)

②3Cu2Al2O4+32H++2NO3-=6Cu2++6Al3++2NO↑+16H2O(2分)

(4)①ab(1分)②CO2+Li4SiO4

Li2CO3+Li2SiO3(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