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或引水有压隧洞设计大纲范本.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54815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13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电或引水有压隧洞设计大纲范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发电或引水有压隧洞设计大纲范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发电或引水有压隧洞设计大纲范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发电或引水有压隧洞设计大纲范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发电或引水有压隧洞设计大纲范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电或引水有压隧洞设计大纲范本.docx

《发电或引水有压隧洞设计大纲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电或引水有压隧洞设计大纲范本.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电或引水有压隧洞设计大纲范本.docx

发电或引水有压隧洞设计大纲范本

FJD34090FJD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设计阶段

发电或引水有压隧洞

设计大纲范本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

1997年11月

 

水电站技术设计阶段

发电或引水有压隧洞

设计大纲

 

主编单位:

主编单位总工程师:

参编单位:

主要编写人员:

软件开发单位:

软件编写人员:

 

勘测设计研究院

年月

目次

1.引言4

2.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4

3.设计基本资料5

4.隧洞布置与洞径复核与优化12

5.隧洞水力设计18

6.隧洞结构设计20

7.隧洞围岩稳定分析及一次性支护设计30

8.不衬砌与锚喷衬砌设计34

9.预应力混凝土衬砌及其它衬砌型式设计36

10.降低外水压力的措施36

11.不良地质洞段处理37

12.回填灌浆及固结灌浆处理38

13.隧洞原型观测、检修及运行40

14.专题研究41

15.工程量计算41

16.应提供的设计成果42

 

1引言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水电站(水利)枢纽,位于,本枢纽是以为主,兼有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

枢纽采用条有压引水隧洞,作为引水建筑物。

引水隧洞单条长分别为、m,直径m,引用流量m3/s。

电站装机台MW的式机组,总装机容量MW。

1.2设计范围

本大纲为发电(引水)有压隧洞技术设计大纲。

设计范围,包含从隧洞挂口开始到发电(引水)有压隧洞同引水系统中另一建筑物(指调压井、钢管或明渠等)连接处止。

设计内容,包含设计参数选择、隧洞总体设计、水力设计、一次及二次支护设计、不良地质洞段处理、细部设计、专题研究(含试验)、施工期监测及运行期观测设计、施工技术要求、工程量计算及其他辅助设施设计。

1.3设计主要思想及考虑的因素

设定本引水隧洞埋深较大,所经过的大部分地段围岩地质条件较好。

但因隧洞穿越地层多,沿线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且不易搞清。

目前地下结构设计理论尚不完善,要用多种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计算。

充分考虑隧洞沿线的复杂地质条件,特别是不良地质洞段,针对不同地质条件,作出合理的设计。

设计中应详细地对各种条件下的围岩稳定进行分析,注重围岩的加固,采用新奥法(NATM法)施工,充分发挥围岩的承载能力,做到简化衬砌结构,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

2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2.1本工程的依据文件

(1)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文件;

(3)工程地质报告;

(4)工程专题研究(试验)报告;

(5)工程有关文件。

2.2主要设计规范

(1)SDJ1278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和补充规定(山区、丘陵区部分)(试行);

(2)SDJ21787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试行);

(3)SD_13484水工隧洞设计规范(试行);

(4)SDJ20782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5)SL6294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6)SDJ1078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试行);

(7)SDJ2078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试行);

(8)SDJ5785水利水电地下工程锚喷支护施工技术规范;

(9)SDJ21283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10)SL4794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11)SD30388水电站进口设计规范(试行);

(12)SD14485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试行);

(13)DL/T50581996水电站调压室设计规范;

(14)GB5024092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5)GBJ868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16)GBJ78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17)GBJ108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局部修改条文;

(18)GBJ1785钢结构设计规范。

2.3主要参考资料

(1)《水力计算手册》(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编);

(2)《水力学》上、下册(成都科技大学编);

(3)《水力学》上、下册(清华大学编);

(4)灌区水工建筑物丛书《涵洞》、《隧洞》;

(5)《水工设计手册》;

(6)《地下建筑物设计手册》(1993版);

(7)《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

(8)《喷射混凝土》程良奎编(1990版);

(9)《铁路隧道新奥法指南》(1988版);

(10)《水工隧洞设计》潘家铮编;

(11)《水力学设计》(美国陆军工程兵团)。

3设计基本资料

3.1工程等别与建筑物级别

根据本工程规模,按照《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和补充规定(山区、丘陵区部分)》(SDJ1278)(试行)及其补充规定,本工程属等工程,发电(或引水)隧洞为本工程之建筑,应按级建筑物设计。

3.2气象资料

3.2.1气温

本隧洞区多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

各月气温如表1:

表1各月气温表单位: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多年平均气温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3.2.2水温

本库区多年平均水温℃,极端最高水温℃,极端最低水温℃。

各月水温如表2:

表2各月水温表单位: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多年平均水温

极端最高水温

极端最低水温

3.3设计洪水标准

(1)设计情况洪水重现期,TS=a;

(2)校核情况洪水重现期,TX=a;

3.4水的重度

(1)清水重度:

kg/cm3;

(2)浑水重度:

kg/cm3。

3.5水位及引用流量

(1)水库水位

水库正常蓄水位:

m;

水库设计洪水位:

m;

水库校核洪水位:

m;

水库死水位(最低):

m;

水库防洪限制水位:

m;

(2)调压井水位(或隧洞出口水位)

调压井最高涌浪水位:

m;

调压井最低涌浪水位:

m;

调压井正常运行水位:

m;

(3)引用流量

本引水系统引用流量m3/s,单条隧洞最大引用流量:

m3/s。

(4)隧洞允许最大水头损失

隧洞允许最大水头损失:

m。

3.6地震烈度

(1)基本地震烈度:

度;

(2)设计地震烈度:

度。

提示:

线路较长时,可分洞段列出不同的地震烈度。

3.7水库淤积和泥沙

(1)进水口推移质粒径:

mm;

(2)进水口推移质含量:

kg/m3;

(3)进水口悬移质粒径:

mm;

(4)进水口悬移质含量:

kg/m3;

(5)年推移质总量:

t;

(6)年输沙量:

t。

3.8污物情况

(1)污物来源:

(2)污物种类:

(3)污物数量:

(4)漂浮规律:

3.9地质资料

3.9.1区域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提示:

本节由地质专业根据区域地质条件提供,供隧洞布置使用。

(1)简述地形地貌、地层岩土性质地质、构造产状、有无有害气体等;

(2)简述含水层的类型、地下水的化学性质、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沿线地表水与地下水动态等;

(3)提供地下水的排堵措施,供设计参考。

3.9.2隧洞沿线围岩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

隧洞沿线围岩分类及稳定评价、岩性、围岩物理力学指标、地应力、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及一次支护的措施等汇总见表3。

表3隧洞围岩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汇总表

代表

性剖

面桩

围岩

地质

特征

及段号

最大

隧洞

埋深

最大

洞上

地下

水头

单位

弹性

抗力

系数

K0

f

结构面

对围岩

的影响

程度

地应力及洞轴线与地应力主应力方向夹角

RQD

岩体

弹性

模量

E

岩体

变形

模量

E0

岩体抗拉强度及允许值

m

m

m

kN/m3

()

%

MPa

MPa

MP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岩体

抗压

强度

岩体

泊松

岩体

内摩

擦角

岩体抗

剪(断)

强度

C

岩体

重度

岩体

完整

性能

I

岩石

质量

S

岩体

工程

质量

M

水文

地质

条件

渗透

系数

建议

施工

支护

措施

类别

名称

MPa

()

MPa

kN/m3

m/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提示:

如遇围岩为溶洞、软基等不良地质段,上述地质参数中还应包括基础沉陷量,各段地基的承载力、软基与混凝土间摩擦系数,以及关键复杂部位节理、裂隙面抗剪强度等。

3.9.3隧洞沿线地应力资料

提示:

由地质专业根据区域地质和实测地应力资料,按隧洞桩号提供地应力值及方向。

3.9.4枢纽平面地质图及洞线地质剖面图

3.9.5隧洞沿线地温及岩石热常数

(1)地温梯度:

度。

(2)岩石热常数,见表4。

表4岩石热常数表

岩石名称

导热系数c

J/(Mh℃)

比热系数

J/(kg℃)

线胀系数

℃-1

(3)隧洞沿线地温。

提示:

按桩号和埋深提供地温(列成表)。

3.10材料特性及安全系数

3.10.1钢筋

(1)钢筋设计强度及弹性模量,见表5。

表5钢筋设计强度及弹性模量表单位:

MPa

钢筋种类

符号

钢筋受拉设计强度Rg

钢筋受压设计强度Rg

弹性模量E

I级钢筋(3号钢)

240

240

2.1×105

II级钢筋(16Mn)

直径28mm

320

320

2.0×105

直径<28mm

340

340

2.0×105

III级钢筋(25Mn)

380

380

2.0×105

5号钢筋

280

280

2.0×105

(2)钢筋泊松比:

=0.30。

3.10.2钢材

(1)钢材为钢;

钢板为钢。

(2)钢材设计强度及弹模,见表6。

表6钢材设计强度及弹性模量表单位:

MPa

钢材号

符号

钢材受拉设计强度Rg

钢材受压设计强度Rg

弹性模量E

I级钢材(3号钢)

A3

240

240

2.1×105

II级钢材

板厚大于mm

16Mn

320

320

2.0×105

板厚小于、

等于mm

16Mn

340

340

2.0×105

III级钢材

25Mn

380

380

2.0×105

5号钢材

A5

280

280

2.0×105

(3)钢材泊桑比:

=0.30。

(4)钢板强度指标及弹模,见表7。

表7钢板强度指标及弹性模量表单位:

MPa

钢材号

钢板厚度,mm

钢板屈服强度Rg

钢板极限强度Rg

弹性模量E

(5)钢板允许应力,见表8。

表8钢板允许应力表单位:

MPa

钢板

钢号

钢板厚

mm

荷载

组合

埋管

明管

直管

弯、锥管

按明管校核

直管

弯、锥管

基本

特殊

基本

特殊

(6)焊缝系数:

(7)钢板泊桑比:

=0.30。

(8)线膨胀系数:

(9)钢板抗外压失稳安全系数。

3.10.3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

(1)混凝土的标号:

(2)混凝土重度:

=24kN/m3。

(3)钢筋混凝土重度:

=25kN/m3。

(4)混凝土泊松比:

=1/6。

(5)混凝土设计强度及弹性模量,见表9。

表9混凝土设计强度及弹性模量表单位:

MPa

项目

符号

混凝土标号

混凝土标号

C

C15

C20

C25

C30

轴心抗压

Ra

弯曲抗压

RW

抗拉

R1

抗裂

Rf

弹性模量

E

(6)强度安全系数,见表10。

表10强度安全系数表

结构

受力特征

荷载组合

基本

特殊

混凝土

按抗压强度计算的受压构件、局部承压

按抗拉强度计算的受压、受弯、受拉构件

钢筋混凝土

轴心受压、偏心受压、局部承压、斜截面受剪、受扭构件

轴心受拉、受弯、偏心受拉构件

(7)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小偏心受拉构件抗裂安全系数:

(8)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允许最大裂缝宽度:

mm。

(9)混凝土抗渗标号:

(10)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不得小于MPa;

(11)混凝土的热学常数:

导热系数c=J/(mh℃);

比热系数=J/(kg℃);

线胀系数=℃-1。

3.10.4喷混凝土设计指标

(1)喷混凝土标号:

(2)喷混凝土重度:

kN/m3。

(3)喷混凝土泊松比:

(4)喷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见表11。

表11喷混凝土设计强度及弹性模量表单位:

MPa

项目

符号

喷混凝土标号

喷混凝土标号

C

C15

C20

C25

C30

轴心抗压

Ra

弯曲抗压

RW

抗拉

R1

抗裂

Rf

弹性模量

E

(5)强度及抗裂安全系数;

(6)喷混凝土抗渗标号。

3.10.5钢纤维喷射混凝土设计指标

(1)普通炭素钢纤维抗拉强度不低于MPa;

(2)钢纤维直径为mm;

(3)钢纤维长度为mm;

(4)钢纤维的参量为混合料重的%;

(5)钢纤维喷射混凝土重度kN/m3。

3.11衬砌糙率

(1)钢模混凝土衬砌:

n=;nmax=;nmin=;

(2)木模混凝土衬砌:

n=;nmax=;nmin=;

(3)喷混凝土衬砌:

n=;nmax=;nmin=;

(4)浆砌石衬砌:

n=;nmax=;nmin=;

(5)钢板衬砌:

n=;nmax=;nmin=;

(6)不衬砌:

n=;nmax=;nmin=。

3.12隧洞开挖、衬砌施工方法

(1)隧洞开挖采用开挖;开挖起伏差控制为mm;

(2)隧洞衬砌采用模及模进行混凝土衬砌施工,浇筑块长度为模m;模m。

提示:

(1)说明开挖,是采用手风钻,还是多臂钻或掘进机。

(2)说明浇筑是钢模还是木模,支护是喷混凝土还是预制混凝土构件衬砌。

(3)根据采用的浇筑模板不同,说明衬砌分缝、分块、分期浇筑情况。

3.13初设阶段设计、研究报告及隧洞布置图

提示:

着重叙述上阶段的成果、方案和需要研究的问题。

4隧洞布置与洞径复核与优化

4.1隧洞轴线及进出口布置

4.1.1隧洞轴线及进口布置

提示:

(1)洞线布置系在批准的初设方案上,根据隧洞的开挖机械和方法,考虑隧洞挂口地质条件及进水口布置条件,进一步结合地形、地质、防沙等条件,进行局部的洞线修正。

(2)原则上应复核选择作为隧洞挂口处的地质条件及进水口布置。

本引水隧洞末端与调压井等连接,为改善调压井和压力管道连接处的水流条件,隧洞进入调压井的轴线应在压力管道上水平段的对称轴上。

(3)进行洞线修正时,应考虑下列条件:

1)隧洞选线时应当研究满足水力枢纽总布置的要求;

2)应考虑隧洞沿线的岩性、产状、断层、节理等结构特征、地下水分布规律等因素,应尽可能避开对隧洞不利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区段(如地质构造有很大破坏、逸出气体、地下水渗流、坍塌和喀斯特等),避开具有不利卫生环境条件的区段(如坟墓、垃圾厂以及渗滤场地等);

3)洞线的长度对工程造价、施工工期及施工的难易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洞线修改时,平面布置应力求直线型,使洞线为最短,工程量最小,对洞内水流条件有利,且施工方便,便于机械化施工;对弯道弯曲的几何尺寸,要求弯道的转角不大于60,弯曲半径不小于5倍洞径或洞宽。

与上列数值相比,增大转折角度、减少弯曲半径以及提高水流速度时,它们的允许值,必须经试验验证论证后采用。

为了使水流顺畅,在弯道的首尾尚应设置一定长度的直线段,其长度不宜小于5倍洞径(或洞宽)。

4)在满足上列要求的条件下,洞线宜选在沿线地质构造简单、岩体完整稳定、岩石坚硬、上覆厚度大、水文地质条件有利、以及施工方便的区段。

地质条件的好坏,影响隧洞设计、施工和运行的安全,但更为突出的是直接关系到隧洞开挖的成败。

隧洞的破坏大部分发生在施工开挖阶段。

不良地质条件的存在。

将降低围岩的承载能力,增加加固设施。

为了充分发挥隧洞围岩自身的潜力,保证施工安全,简化加固结构和降低工程造价,在洞线选择时,应尽量把隧洞设置于坚硬、完整、稳定的山体中,避开大范围的断层破碎带,严重风化区,遇水易泥化、崩解、膨胀和溶蚀的岩体,以及地下水过多、地应力过大的地段。

5)对两条或两条以上隧洞轴线布置时,其轴线中心距应根据围岩地质条件、开挖施工机械和方法对围岩扰动的影响,原则上要求隧洞间岩柱厚度应大于2~3倍隧洞开挖直径。

如岩柱厚度小于2倍隧洞开挖直径,应作专门论证。

6)若洞线遇到沟谷时,应根据地形、地质、沟谷中的水文情况及施工条件等,进行绕沟或跨沟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当采用跨沟方案时,应合理选择跨沟位置,对跨沟处建筑物的地基、隧洞的连线部位及其洞脸山坡,应加强工程措施。

7)隧洞围岩的覆盖厚度,涉及到围岩的稳定性、围岩抗力及围岩的防渗能力等。

为了维护围岩的稳定,使其具有一定的防渗能力,并考虑一定安全系数后的厚度,对最小覆盖厚度的取值,应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研究确定。

4.1.2渐变段布置

提示:

(1)隧洞可能有多种断面形状,不同断面之间应设置渐变段。

为了保证洞内水流平顺,渐变段采用平缓过渡。

为简便起见,一般采用直线规律变化的渐变段,其长度取1.5~2.0倍洞径。

圆形断面与圆形断面衔接,扩散角一般为4~8,收缩角一般为7~11。

(2)渐变段布置中,渐变段两端面积及形状不同时,要注意过渡断面面积的变化情况,尽量避免出现鼓肚情况,防止面积变化的不规律。

4.1.3岔洞布置

提示:

(1)为了减少工程项目,降低造价,工程采用发电引水隧洞与隧洞合用一条主洞,而在处分岔过水的布置。

(2)采用这种布置需要解决水力学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如何防止岔洞附近的空蚀和减少对发电的影响。

(3)布置形式有两种,一种为主洞发电,支洞泄洪;另一种为主洞泄洪,支洞发电或由一条主洞分为两条支洞等。

岔洞下游主洞和支洞的夹角一般为30~60。

4.1.4隧洞出口布置

提示:

(1)出口是有压隧洞的关键部位,它控制着洞内的压力分布状况,关系着整个隧洞的安全运行问题。

因此,选择论证经济合理的出口布置,是有压隧洞的一项任务。

(2)有压隧洞的出口的体形设计,大致有三个内容:

1)选择合理的出口收缩比,即出口面积与洞身断面积之比;

2)选择合理的出口收缩渐变段体型;

3)选择合理的出口下游(调压井)连接布置形式。

4.2隧洞围岩的覆盖厚度及间壁厚度

4.2.1隧洞围岩的最小覆盖厚度

抗抬理论规定,不衬砌有压隧洞的最小覆盖厚度,一般按洞内静水压力小于洞顶以上围岩重量的要求确定(图1)。

DK×P/r

(1)

式中:

r——岩体的重度;

K——安全系数;

P——内水压力;

D——围岩覆盖厚度。

考虑到山谷边坡的影响,宜采用下式计算不衬砌有压隧洞的覆盖厚度;(图2)。

D=PK/(cos)

(2)

式中:

——山边坡角;

——岩体的重度;

K——安全系数;

P——内水压力;

D——围岩覆盖厚度。

(D为铅直或垂直边坡,见图1、图2)。

4.2.2隧洞围岩的间壁厚度

平行的两条或数条隧洞,其间的净间距称为间壁厚度。

水工隧洞的间壁厚度,应根据工程布置、地质条件、开挖方式、运行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在设计中通常考虑的有:

(1)间壁厚度尽可能不小于(2~3)倍的开挖洞径(或洞宽)。

(2)以相邻两隧洞的破坏拱互不重叠为条件,见图3。

C01+2+

式中:

1=B1/2+H1tg(45-/2)

2=B2/2+H2tg(45-/2)

——两个破坏拱之间保留的安全距离,对于岩石,取=3m~6m;

——岩石的内摩擦角。

(3)以间壁岩柱应力不超过该处岩石的允许应力为条件。

其应力,可用弹塑性理论分析,用有限单元法计算,或作若干假设以经验对比估计。

(4)运行中,可能有一条隧洞放空,而邻洞有最大的内水压力,此时应充分估计岩壁的稳定性和渗水对抗力有所降低的影响。

提示:

洞线方位与地质条件的关系是个重要的问题,选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洞线方位与地质构造面的交角:

洞线与岩层、构造断裂面及主要的软弱带应尽量具有较大的夹角。

在整体块状结构的岩体中,洞轴线与地质构造面的夹角,一般不宜小于30。

这样布置,岩体发生塌方的机率较小。

层状岩体是典型的正交异性岩体,我国在层状岩体中建造了不少水工隧洞,从实践经验得知:

1)岩层坚硬完整,层间联结紧密,洞线与岩层交角对围岩稳定无影响,即使两者交角很小,甚至近于平行,围岩仍处于稳定状态;

2)岩层虽坚硬,但断裂发育,结构面相互切割,围岩稳定状况主要受临空面切割体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