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同步导学演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53344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同步导学演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初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同步导学演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初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同步导学演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初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同步导学演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初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同步导学演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同步导学演练.docx

《初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同步导学演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同步导学演练.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同步导学演练.docx

初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同步导学演练

初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同步导学演练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大自然的语言》同步导学演练

【导航•课前激趣】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描写小草的吗?

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

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知道冬天已经降临。

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

这是怎样回事呢?

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人们解释其中的道理。

【感知•文本主旨】

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积累•学有所得】

1.下列词语中黑体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冰雪融化(róng)  孕育(yùn)  翩然归来(piān)  农谚(yán)

B.簌簌落下(shù)   了解(jiě)  销声匿迹(nì)    纬度(wěi)

C.衰草连天(shuāi) 连翘(qiáo)层峦叠嶂(zhàng) 弋阳(yì)

D.风雪载途(zhài)  隧道(suì)  头晕目眩(xuàn)  窥见(kuī)

2.找出下列各组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两项,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

(1)(  )(  )

A.百感交急 

B.斤斤计较 

C.满院狼藉 

D.昂首阔步

(2)(  )(  )

A.得心应手 

B.迫不急待 

C.原形毕露 

D.令人喷饭

(3)(  )(  )

A.在所不昔 

B.谈笑风声 

C.难能可贵 

D.记忆犹新

(4)(  )(  )

A.哭笑不得 

B.以物谕人 

C.入木三分 

D.花团锦族

3.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字母序号填在括号内。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    )得多。

A.灵验 

B.灵敏 

C.灵活 

D.灵便

(2)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    )是必要的。

A.观察 

B.观测 

C.预测 

D.观望

(3)月亮的影子帮助现代人解开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之谜,(    )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A.决定 

B.制定 

C.确定 

D.肯定

(4)影子戏,在这里产生了(    )的力量,它战胜了时间和距离,成为我们手中的一个驯服工具,为我们忠实地服务。

A.神圣 

B.神奇 

C.神异 

D.神秘

4.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

”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

开花日期,“前者”是指:

抽青日期。

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据推算,我国种大豆的历史至少有四五千年了。

②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

③古代把大豆叫做“菽”,秦汉以后逐渐用“豆”字代替“菽”字。

1在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大豆的残留印痕。

2许多古书中也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⑥也是世界上栽培大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A.②⑥④⑤③①    

B.①③⑤④②⑥    

C.②⑥⑤③④①     

D.①⑤③④②⑥

6.下面是一则广告,有人对其中六处提出修改意见,这些意见分成四组,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这个工厂经工程技术人员精心研究设计,推出新产品彩色搪瓷浴缸,具有造型美观,瓷面光滑,色彩鲜艳,质量稳定,经久耐用等特点,适应中.高档宾馆.饭店及现代住宅理想卫生洁具。

(1)“经久”改为“坚固” 

(2)“洁具”改为“用具” 

(3)“适应”改为“适宜作” (4)“理想”前加“的”字 

(5)“卫生”前加“的”字 (6)“新产品”后加破折号 

A.

(1)(4)(6)     

B.

(1)

(2)(6)      

C.

(2)(3)(4)      

D.(3)(5)(6)

【精读•学有所思】

7.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一)

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1)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____句,这段文字是按_________顺序解说事理的。

(3)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

 

(4)文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

(5)“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8.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

(2)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

(3)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4)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5)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    )

B.不能。

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    )

C.不能。

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    )

D.能。

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同一类事物。

(    )

(6)本段说明的对象是(    )

A.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

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7)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了哪三个例子说明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8)本段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___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____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割去播禾。

”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9.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10.解释词语:

销声匿迹:

    

翩然:

11.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12.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_____________,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

13.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拓读•学有所悟】

气温变化的利与弊

①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温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②美国气象学家对全球平均气温变化1℃的评价是:

气温上升1℃,经济效益也跟着上升;气温下降1℃,经济效益也跟着下降。

世界平均气温下降1℃,全球产值就减少70亿美元。

③气温变化1℃,对农业生产有着更惊人的影响。

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

若全球气温比20世纪70年代平均气温下降1℃时,玉米在全球60%的地区增加收成2100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歉收,损失约22亿美元;水稻65%的地区损失9.56亿美元。

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1℃,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

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

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10%,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    1℃,粮食产量具有增产或减产10%的潜力。

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200亿至300亿斤。

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食可多收几百亿斤。

④气温升高1℃虽然会使农作物增产,经济有所增长,但是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环境及社会问题也着实令人担忧。

⑤联合国有关机构最新报告预测,假若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得不到有效的实施,21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 1.8℃至4℃。

如此下去,人类总有一天会掉进自掘的“热陷阱”里而不能自拔。

 ⑥专家预测:

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

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 15%左右,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旱涝等灾害出现频率也会增加。

 

 ⑦德国刑侦专家也研究发现,每年3月犯罪率开始上升,到7月至8月可达顶峰,9月开始下降。

统计分析:

每不气温升高1℃,犯罪率上升15%;气温达到37℃时,碰到红灯待停时间长,司机间争吵的概率比气温32℃时高出30%以上。

⑧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经过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够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14.选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15.第②段画“    ”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15.下面句子出自选文第⑥段,分析其中语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

 

17.气候变暖会给人类带来诸多危害,但选文也介绍了气温升高带来的好处,请你从内容或写法的角度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18.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渡排放导致全球变暖,请你提出两条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

 

 

【写作•学有所用】

写作积累:

熟读并抄写你喜欢的句段

写作训练:

作文:

一个快乐的星期天

【梳理•课后反馈】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

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

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

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

文章同时告诉我们:

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

农谚是农民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得经验的概括。

一般为通俗的韵语形式,便于记忆,对于传播生产经验和解释农业气象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

中国各地农谚非常丰富。

例如: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到。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我的收获:

【悅读•类比欣赏】

未来气象预测:

管天、管地、管太空

气象部门不仅要观天,还要测地、探索太空。

气象业务将由传统的气象预报领域向更为广阔的地球环境预测领域跨越。

气象部门将为公众提供更为周到的服务,预测内容包括地面、海洋、空间环境;除了对温度、降水、风等进行常规监测外,还将预测地面环境对天气的影响;并由现在的短期预报拓展到跨季度、跨年度的气候预测。

未来的地球环境预测将有别于传统的气象预报,它包括自然活动对地球大气圈的影响,大气圈各种物理、化学现象的监测与分析,全球及区域性气候变化的监测与预测,全球及区域性天气监测预报警报,不同地区区域特征对大气的影响,综合环境条件及其演变趋势的分析与预测,大气综合环境对社会经济活动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这种预测已成为世界气象事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一些发达国家气象部门正在研究制订新型气象业务技术体制,在美国已经提出了“无缝隙”预报服务战略。

我国气象部门同样具备拓展这种新业务的基础。

目前,气象部门拥有庞大的地基、空基地球环境观测系统,这个系统除了能够进行传统的气象观测外,还可以进行辐射、酸雨、污染、沙尘暴、核污染扩散等大气物理和化学要素观测,进行森林、植被、海洋、水面、陆地、冰雪等生态环境信息的采集。

在信息分析、加工、处理和预测技术方面,除了传统气象要素预测外,气象部门已有能力逐步制作其他与地球环境有关的物理、化学、生态等方面的预测。

另外,气象部门对地球环境预测方法和大气圈发展规律的认识,已经从一般的定性统计分析发展到对其中诸多物理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定量分析。

答案:

1.C2.

(1)A B;

(2)B C;(3)A B;(4)B D3.

(1)B;

(2)B;(3)C;(4)B 4.C 5.A 6.D 7.

(1)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的差异

(2)第一句话 按概括到具体的顺序解说事理。

(3)说明经度的差异影响物候的来临。

(4)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5)表示没有例外,这样就准确地表达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8.

(1)根据这些来安排农事。

(2)荣枯.去来(3)……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4)①传语 ②暗示 ③唱歌 (5)A.× B.√ C.√ D.×(6)B(7)①杏花开了…… ②桃花开了…… ③布谷鸟开始唱歌……(8)A9.B A C10.销声匿迹:

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

翩然:

动作轻快的样子。

11.A12.时间顺序;举例子13.不行。

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14.逻辑顺序15.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突出、准确地说明了气温上升或下降1℃对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

(大意对即可)     16.“可能”表估计,推测。

说明出现海平面上升1厘米到16厘米的情况几率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17.内容:

为了更全面、客观地说明气候变化带来的利弊。

写法:

把气温升高的利与弊进行对比,更加突出地说明了气温升高的弊大于利,(大意对,答出一方面即可)18.措施:

减排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建人工湖,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控制人口增长等。

什么是克隆

——《奇妙的克隆》同步导学演练

【导航•课前激趣】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章用几个小标题的形式,按照逻辑顺序,有条理的介绍了什么是克隆;克隆的试验;以及克隆的应用、发展。

文章紧紧围绕文题中"奇妙"两字,生动、通俗的向读者介绍"克隆"这一最新的尖端科技的知识。

【感知•文本主旨】

《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介绍克隆知识的科普文章。

作者是我过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

文章分四个版块先介绍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的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积累•学有所得】

1.给加点字注音。

蟾蜍()鄞县()草莓()嫩枝()雌性()鲫鱼()

2.解释下列词语。

繁衍:

免疫:

相安无事:

3.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克隆”的含义是什么?

②本文使用小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4.按原文填空。

有关“克隆人”的讨论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的进行曲。

5.学了本篇课文我们应该向科学家学习哪些精神?

 

【精读•学有所思】

(一)

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与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

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

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

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6.本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7.文段中使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8.为什么叫这种鱼为“克隆鱼”?

 

9.简述“克隆鲫鱼”的过程。

10.举例说明本段语言的准确性。

 

(二)

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

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α-I抗胰蛋白酶的母羊。

这种羊奶的售价是6000美元一升。

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用什么办法能最有效、最方便地使这种羊扩大繁殖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克隆”。

同样,荷兰PHP公司培育出能分泌人乳铁蛋白的牛,以色列LAS公司育成了能生产血清白蛋白的羊。

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

答案当然还是“克隆”。

母马配公驴可以得到杂种优势特别强的动物--骡,然而骡不能繁殖后代,那些,优良的骡如何扩大繁殖?

最好的办法也是“克隆”。

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

如何挽救这类珍稀动物?

“克隆”为人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除此之外,克隆动物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不可否认,“克隆绵羊”的问世也引起了许多人对“克隆人”的兴趣。

例如,有人在考虑,是否可用自己的细胞克隆成一个胚胎,在其成形前就冰冻起来。

在将来的某一天,自身的某个器官出了问题时,就可从胚胎中取出这个器官进行培养,然后替换自己病变的器官。

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11.以上几段是围绕哪一句来说的?

 

12.这几段介绍了“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哪些好处?

13.“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

答案当然还是‘克隆’”。

这句话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作用是什么?

14.文段中的引号作用是什么?

15.文段中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拓读•学有所悟】

引起世界舆论哗然的“多利”

最近,英国的一只小羊--“多利”引起世界舆论哗然,从普通百姓到专家、学者、政府官员,都在谈论有关“克隆”技术的话题。

虽然多利跟一般的小羊没有什么区别,但它的来历却非同寻常。

它是一只“复制品”,采用无性繁殖技术培育的一只“克隆羊”。

10亿年前,自然界就存在有性繁殖的生物,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动物一直都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后代的。

而多利没有生父,它是在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以威尔莫特和肯贝尔为首的研究小组的操纵下诞生的。

他们从一只母羊体内提取一个卵细胞,去掉细胞核,制成具有生物活性但无遗传物质的卵“空壳”,与此同时,从另一只母羊的乳腺细胞中取出细胞核,与上述那没有遗传物质的卵细胞融合,生成一个含有新的遗传的卵细胞。

当这个细胞分裂繁殖成为胚胎时,研究人员将其植入又一只母羊子宫。

一段时间后,母羊产下小羊“多利”。

这一科研成果向人们展示,当代生物技术已使生命所遵循的有性繁殖规律发生了突破,科学家创造了生命可以无性繁殖和“复制”的奇迹。

因此,一经国际上最有权威的英国《自然》科学杂志刊文宣布,人类首次有“克隆”培育法,即用成年绵羊的体细胞繁殖绵羊获得成功,竟像哥白尼发现太阳中心说、原子裂变理论得到验证那样引起强烈反响。

“多利”的诞生完全采用了基因分子克隆技术,了解克隆技术的科学家指出,利用这种技术将来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像工厂流水线制造产品一样,大量“复制”优质动物,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医学和拯救濒危动物方面,这种技术也能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

继英国科学家宣布克隆羊成功后,美国科学家也宣布,他们用类似技术成功地复制出两只猴子。

实验的负责人表示,与英国羊不同的是,美国猴子是采用胚胎细胞克隆培育的,如进一步改进技术,便可从成年猴子身上提取细胞进行繁殖。

有人说,这进一步表明,人类“复制”自我已不再是神话。

16.从选文的内容看,“克隆”的含义是什么?

 

17.为什么说“多利没有生父”?

(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不超过20字)

 

18.“克隆羊”多利的诞生为什么会引起强烈反响?

19.美国科学家克隆猴子与英国科学家克隆羊,在技术上有什么不同?

20.文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写作•学有所用】

写作积累:

熟读并抄写你喜欢的句段

 

写作训练:

介绍一件工艺品的制作

要求:

①注意说明的顺序②400字左右

 

【梳理•课后反馈】

今天,我们跟随作者进行了一次克隆之旅,一路上走来,我们在作者这位导游的讲解下,通过大家的探求,知道了有关克隆的许多原先不了解的科学知识,也学习到科学家们锲而不舍的精神,这都是我们求知路上的宝贵财富。

愿同学们去努力探索更多的未知领域,来造福人类。

我的收获:

【悅读•类比欣赏】

蚂蚁的功能

   

(一)蚂蚁虽小,但力大无比。

一只小小的蚂蚁能把一颗米粒拖进蚁穴,如按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相当于大象的60倍。

   

(二)蚂蚁为何有如此惊人的大力气?

昆虫学家经过研究认为,这与肌肉的构造有直接的关系,肌肉产生力气与肌肉的粗细成正比,而与肌肉的长度无关。

一只非洲大象的体重要比一只蚂蚁重一百多亿倍,而它的肌肉只比蚂蚁粗几百万倍,所以按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当然要比大象大得多。

   (三)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师”。

在南美洲圭亚那的印第安人部落里,当地的大夫做外科手术时,常用一种割叶蚁来进行伤口缝合。

大夫先将病人的伤口对合,让割叶蚁咬住缝合口,再剪下蚁身,留下的蚁头就成了最好的羊肠线。

它把伤口缝合得紧密无缝,伤口愈合后还不必拆线,可减少病人的痛苦。

   

   (四)生物学家在对蚁穴的调查中发现,有一种红蚁能把采集到的肥马车、茑尾花、紫罗兰、报春花的种子混合在一起,“配制”出一种奇效药品,经过尝试,能使人的舌尖麻木二三小时,就像是打麻药针似的。

   (五)①白蚁虽食木毁房,给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