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意象意境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包括手法意象.docx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包括手法意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意象意境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包括手法意象.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包括手法意象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包括手法,意象。
诗歌鉴赏
诗歌类型:
边塞诗咏物诗怀古诗哲理诗民生诗送别诗宫苑闺怨诗山水田园诗羁旅行役诗
边塞怀古诗常见意象:
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表现要点:
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
五)》: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乌衣巷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淮水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
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折戟指战争的惨烈。
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柳营指军营。
温庭筠《经五丈原》: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后庭花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芦荻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送别诗:
分类一般有送别、留别、赠别、酬别、话别、宴别、饯别、寄别常见意象:
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饯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夕阳
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寂寞之情。
李白《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湿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辽西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
金昌绪《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能到辽西。
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
李白《菩萨蛮》: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屏风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
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
温庭筠《菩萨蛮》:
赖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月相辉映。
罗幕精美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人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
欧阳修《蝶恋花》: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危楼高楼,多指女主人公眺望远处,思念心上人。
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落花“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诗人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和品格的高尚。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
范成大《横塘》: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芳草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比喻离恨。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班马班马意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李白《送友人》: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山水田园诗常用意象
绿树常表现一种幽静的环境。
孟浩然《过故人庄》: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黄鹂常以黄鹂鸣叫强化环境的幽静。
曾几《山衢道中》: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空山常表现空旷、幽静的环境。
王维《山居秋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常以明月渲染一种清幽的环境。
王维的《竹里馆》: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柳绿渲染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
王维《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桂花表现一种宁静、清远的情境。
王维《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春山渲染静寂的环境。
于良史《春山夜月》: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竹常寄托主人公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
柳宗元《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云常表现主人公的恬淡隐逸之情。
王维《终南别业》: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海棠表现对美好景物的珍惜。
苏轼《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白鸥一种水鸟,多借来表现自由恬静的生活。
杜甫《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白鹭一种飞在水田或沙滩上的鸟,常表现一种安谧清幽的环境。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稻香表现农村环境及农村生活的恬静与清幽。
辛弃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细雨写环境的宁静、恬淡。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蛙写农村风光与环境,衬托人的悠闲心情。
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羁旅行役诗常见意象
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如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李端的《送客赋得巴江夜猿》:
“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
”
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杜甫的《恨别》: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
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
琴瑟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如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的《人日思归》: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杜甫的《天末怀李白》: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
红豆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如王维的《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朱彝尊的《怀汪进士煜》:
“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
”
日暮、落日、夕阳常用来表现游子思乡,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杜甫的《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借人在楼上或登楼远眺表现思乡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茅店指荒郊野外,多表达漂泊之思与思乡之情,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月亮对月思亲,常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李白《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丁香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煜《浣溪沙》: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芭蕉常表达孤独忧愁的离情别绪。
李商隐《代赠》: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白居易《长恨歌》: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杜鹃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秦观《踏莎行》: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鹧鸪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一般而言,古代诗歌中的鹧鸪已不是纯粹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了。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乌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秦观《满庭芳》: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猿啼在诗歌中常象征一种悲伤的感情。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水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欧阳修《踏莎行》: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怀之感。
赵嘏《长安秋望》: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也用来指代书信、音讯。
晏殊《清平乐》:
“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
红豆又名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日暮常用来表现游子思乡。
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落日表现迟暮的老年。
杜甫《江汉》: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高楼借人在楼上或登楼远眺表现思乡之情。
范仲淹《苏幕遮》: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茅店指荒郊野外,多表达漂泊之意与思乡之情。
温庭筠《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青鸟青鸟是传书的信使。
李商隐《无题》: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借指思乡之情。
辛弃疾《泌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
沙鸥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
杜甫《旅夜书怀》: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白云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现的情感。
杜甫《恨别》: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白云也往往同隐者联系在一起,白云自由不羁,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
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写景咏物诗常用意象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龚自珍《己亥杂诗》:
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野渡常表现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
韦应物《滁州西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渔舟表现一种恬静幽美的景象。
王维的《山居秋暝》: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鸳鸯表现自然界一派生机、和谐宁静的景象。
杜甫《绝句》: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桃花表现充满着蓬勃生机的春天景象。
张志和《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山表现赏心悦目的绚丽景色。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蝴蝶表现一种宁静安谧的生活环境。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早莺表现一种融和骀荡的春意。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
啄春泥。
草木常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烂柯喻离家时间之长。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宋琬《喜周华岑见过》:
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西风表现思念与离乡之愁。
李璟《山花子》: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夕阳表现对年华易老的慨叹。
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彩袖表现对心上人的一种爱恋、珍惜之情。
晏几道《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锦瑟表现一种美好的往事或青春年华。
贺铸《青玉案》: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蝉常用来表现品行的高洁。
虞世南的《蝉》: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梅花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陆游《卜算子》: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松柏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用以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竹子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
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表现君子的品德修养。
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郑思肖《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杨花飘零之意。
郑谷《淮上友人别》: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煞渡江人。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史记·伯夷列传》记载: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
文天祥《南安军》: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
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
朱淑真《恨春》:
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
松喻傲霜斗雪的坚贞品德。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莲花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南朝乐府《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莲子”即“怜子”,“清如水”象征爱情的纯洁。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诗歌形象:
意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具体请看各种意象整理。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
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意境的结构特征是虚实相生。
意境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如在目前”的较实的因素,称为“实境”;一部分是“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
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统帅地位。
但是,虚境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以实境为载体,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绘上。
总之,虚境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这就虚实相生“的意境的结构原理。
意境是意象的升华
简单的说,就是创作诗歌的环境。
可以是写作时的场景,也可以是回忆,也可以是心中所想,实际却达不到的场景。
诗歌的意境是作者的心境和感受,
修饰意境的词语:
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闲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慷慨激昂,寂静肃穆,迷离恍惚、悲愤难抑、孤独寂寞、人生寥落、逍遥自得、潇洒出尘、物我两忘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
它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
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诗眼典型作用
[1]用以翻出新意。
如:
“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中的“恨”改为“幸”,“恨太平”是对天下太平的不满,“幸太平”是因天下太平而感到幸福,一字之改诗意迥同。
[2]借以增添情趣。
如;“白玉堂中曾草诏,水晶宫里近题诗”之“中”改为“深”,“里”改为“冷”,,使得原来只是用以指示方位的“白玉堂”,“水晶宫”,转眼间显得雍容华贵,超凡脱俗。
[3]靠它增强形象性。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秦观的“山抹微云,天连衰草”是取“抹”“连”的动作勾画出的线条轮廓。
[4]有的诗眼关乎诗意的精确。
如一首咏早梅的诗: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梅。
”若将“数”改为“一”,“一枝”与“早”丝丝入扣
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触景生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表现手法:
炼字炼字题如何设问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
为什么?
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
为什么?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
为什么?
(比较鉴赏)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具体请看诗眼。
赋比兴
赋:
平铺直叙,铺陈、排比。
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
比喻。
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兴:
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
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
”。
《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
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象征的表现效果是:
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可以参考意象整理。
用典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虚实写景为实,梦境,回忆,想象,联想为虚
抑扬
抑扬一般可分为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未扬先抑、扬中有抑、扬中有扬、明扬实抑等几种。
是对于同一个事物的。
可以是情感上的落差,由褒(贬)到贬(褒)。
作用:
在抑扬中形成反差,两相对照,突出中心;出乎读者意料,引起新奇的审美效果。
动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
想象若„之类的,有寄托愿望等等,
1.借助瑰丽想象,构筑诗歌意蕴。
2.借助想象,跨越时间,由现在想到将来,以将来写现在。
联想由…及…1.借助联想,跨越空间,由此地想到彼地,以彼方写己方。
2.借助联想,跨越时间,由眼前想到过去,以过去写现在。
3.借诗句触发读者,使读者产生无限联想。
白描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务求朴实,只求传神,只突出主体
细节细节描写
衬托正衬反衬
烘托使用其他的事物来烘托主要事物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对偶
借代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互文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单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补充。
例如:
(1)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
我们应理解为:
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如将此句作:
“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理解,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怎么也讲不通意思。
(2)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
从字面上看,“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
但不能理解成“月亮还是秦时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而应解释为:
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
句中的“秦”、“汉”、“关”、“月”四个字是交错使用的。
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
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怆。
对句互文
对句互文就是对(下)句里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
例如现行教材里的:
(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诗》)
这也是一个互文句,完整的意思是“开我东阁门,坐我东阁床;开我西阁门,坐我西阁床。
”这一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十二年后凯旋时看到旧物的那种久违重见时的喜悦与激动。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这两句亦为互文,当窗亮敞,对镜顾影是理云鬓,帖花黄的共同条件,意指“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
按字面的解释是“将军经历千百次的战斗战死沙场,壮士从军十年凯旋归来。
”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疑惑,为什么死去的都是将军,而归来的都是壮士呢?
事实上,“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是互相渗透,互相说明,在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
这句话的正确理
解是:
“将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
”只有这样理解诗句才显合理。
(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诗中“惊”、“鸣”互文,正确的理解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
”这样理解,词的意境才更显丰富幽美。
隔句互文
隔句互文,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
分析理解时和“对句互文”的思路步骤一样。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王勃《滕王阁序》)
这里的“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
“胜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
应解释为:
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
排句互文
排句互文,是说这种互文的句子在两句以上,而且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完整意思。
如《木兰辞》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就是排句互文。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双关又分为两种:
1、意义双关
【例】《红楼梦》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三春”表面指暮春,内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
2、谐音双关
【例】“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表面上是晴天的晴,内含感情的“情”。
语言风格
问题方式: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风格词语:
支抒胸臆、雄奇壮阔、真切自然、缠绵凄恻、浓丽婉约、疏淡涵蓄,含蓄讽刺,朴素自然,明快清新
诗歌的语言风格主要有:
①清新:
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相关术语:
清新雅致、清新自然。
②明快:
主要指语言明白而流畅。
相关术语:
明白晓畅。
③含蓄:
主要指语言表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相关术语:
含蓄蕴藉、委婉含蓄。
④朴素:
主要指语言朴实无华。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相关术语:
平实质朴、冲淡自然。
⑤华丽:
主要指语言丰富而有文采。
相关术语:
华美绚丽、绚丽飘逸。
⑥豪迈:
语言奔放、有气势,意境恢弘阔远,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相关术语:
豪迈雄
奇、雄浑豪放。
此外还有:
沉郁顿挫、朦胧隐晦、幽默讽刺、慷慨悲壮、婉转缠绵等。
答题模式:
1.用一两个词语形容语言风格
2.结合诗句分析特色
3.分析表达的感情
感情风格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情感美是古典诗词内涵美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情感美主要包括:
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等。
那么常见的表达诗歌感情风格的词语有哪些?
诗歌的感情风格主要有表示思想感情性质的喜悦、惊喜、愉快、欢乐、挚爱、挚着、愤怒、愤慨、激愤、悲愤、愤懑、恬淡、抑郁、郁闷、迷惘、惆怅、孤独、寂寞、哀伤、哀痛、凄苦、同情、怜悯、怜惜、惋惜、歌颂、赞赏、赞许等;有表示思想感情涉及内容及对象的热爱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