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49112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docx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docx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姓名:

郭小茜学号:

2011215420专业:

会计四班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有了重大发展,这就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把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看待。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正反映了这种趋势,曼昆认为:

“科学的本质是科学方法——冷静地建立并检验有关世界如何运行的各种理论,这种方法适用于研究一国经济,就像适用于研究地心引力或生物进化一样。

”可见,曼昆完全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考虑经济学的作用,正是他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才有了我们今天为之倾倒的《经济学原理》。

这本书创造了两次吉尼斯世界记录:

一是本书还没有完稿时,出版商就出价140万美元买下版权,从而创下经济学著作卖价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二是本书一出版便很快风行美国,出版仅3个月就被300多所大学采用作为教材,其英文版发行量在1998年出版当年就高达20万册,成为世界上首版最成功的经济学教材,其畅销速度与畅销数量又创下吉尼斯纪录。

这本书的特色首先在与简明性。

曼昆在写这本书时依据的原则是:

“写作最重要的是简单明了,而不是事无巨细包罗万象,读者的时间是稀缺资源。

”这也就体现了经济学本身的“经济”二字。

第二个特色是趣味性。

曼昆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例、故事经历、政策分析、新闻摘录这些素材来介绍经济学,这就让读者在有趣的阅读中轻松地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经济学的趣味化是许多经济学家追求的目标,曼昆是成功者,这也正是这本书的影响远远超出学术界的原因。

最后我觉得这本书思路非常清晰,逻辑相当严谨。

全书总共34章,前23章是微观部分,后11章是宏观部分,第一章就提出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以此作为全书的中心,全书内容围绕这十大原理展开。

二经济学十大原理

自从接触经济学,我就觉得自己分析问题的角度悄悄发生了改变。

而读完曼昆先生的《经济学原理》,我就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多么地理智和正确,真的,这个世界,无论是经济发达的美国,还是正在发展的中国,他们关注最多的是经济,任何新闻媒体也都在聚焦经济。

曼昆正是从这些角度来让我重新认识我的专业。

我感谢他!

 在这里,我就以重新复习一遍这十个原理的方式来作为自己的读后感吧。

尤其是这十大原理中的前两条不单适用于经济学领域,而且对我们所做的任何决定都适用。

1Peoplefacetradeoffs.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第一条原理就告诉我们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稀缺性资源。

正是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我们才会在生活中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选择。

曼昆在第十八章(生产要素市场)提到这个原理时写到:

“也许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一种取舍比工作和闲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明显和更重要。

”我完全赞同这句话。

尤其对于个人来说,时间是最大的稀缺性资源。

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要是把时间都用在怨天尤人上,你就放弃了学会改变境遇的奋斗和追求。

愿每个人都好好利用个人有限的时间资源。

当个人组成社会时,这时将会面对更多的权衡取舍。

《孟子·告子上》中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

”就充分说明了当人在生活中,会面临抉择,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而欲望却是无穷的。

如何抉择,就得按照理性人的思维模式了。

政府也必须在“公平”与“效率”间作出合理的选择,所以就有了我们经常见到的我国政府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实际上就是选择了“效率”,当然政府会在必要的时候会采取一些措施来缩小差距,但不管怎样,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势力是绝对超过中西部地区的。

这种选择是非常科学的。

第四条原理将会给一个充分的理由。

对于社会决策者的政府来说,效率和平等是一对很难平衡的矛盾,容易顾此失彼。

显而易见,如果一个政府的经济政策造成的局面是既缺少效率,又增大了不平等,那对该政府的评价只能是失败。

政府是代表社会行使管理稀缺资源的主体,要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就要牺牲平等,要兼顾平等,就会打击勤奋群体的工作效率。

但至少,无论经济政策往哪一方倾斜,对于社会整体来说,是在进步。

如果这些资源被有特权的特定群体所占据,则不可能出现效率,同时又不能产生平等。

既无效率又无平等的社会,其崩溃是必然的。

眼前正是这样一个病态的社会,决策者再不悬崖勒马,可以想见其结局。

  在资源由构成社会的所有家庭和公司的联合作用或集体行为分配的社会中,出现上述矛盾的时候,是相对容易解决的,因为决策总是根据人们的利益倾向于去纠正过当的行为;而在由一个中央决策者来实施分配的时候,比如中国,就是个大大的困难了。

2Thecostofsomethingiswhatyougiveuptogetit.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读研,对于一个没接触过经济学的人来说,他认为的成本是:

“学费+住宿费+生活费+考试费用”,时间是一个不会计入成本的因素。

曼昆却认为:

住宿费和生活费是收益,而非成本。

想想就会明白,因为这些开支是必不可少的,其他地方会更贵。

这样说来,那不如接着读博好了,反正是在收益嘛。

正是我们所忽略了“机会成本”。

如果六年的时间用来工作,我们能赚多少?

你想过吗?

最重要的是六年宝贵的工作经验,提前建立起来的幸福家庭生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读书的成本。

当然,对于更多继续读书深造的人以后所创造的收益会大于所有付出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

最重要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层:

“自我实现”。

引用这样一个例子是为了更好说明“机会成本”。

经常用这种想法你会合理安排每一天的生活。

第十八章中,曼昆谈到,工作是闲暇的机会成本,正是因为如此,经济条件不充裕的人很愿意选择加班,甚至有人会选择干副业。

同样曼昆也认为闲暇是工作的机会成本,这也就是为什么旅游业得以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3Rationalpeoplethinkatthemargin.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比喻小李和小张是一对感情很好的恋人(开始考虑结婚),都是大学刚毕业不久的上班族,如果两人分开住,就得花两份房租。

但倘若两人合租就会减少一份房租(假设小张搬过来),此时,对于小李来说,小张住进来的边际成本就为零。

两人的同居行为是符合理性人思维的。

还有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经过紧张的长时间学习,最后几天的边际收益会下降,这时学校往往会作出放假的决定。

这也是有道理的。

以上只是单方面考虑边际收益或边际成本。

曼昆在这本书中的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提到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主要是将这一思想运用到竞争企业中,并从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两方面分析,得出长期中利润最大化的一个一般性规律:

在利润最大化水平时,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正好相等。

所以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规模不经济,为什么有些民营企业不愿做大。

4Peoplerespondtoincentives.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刚读书时好好学习是为了争当“三好学生”,读到中学挑灯夜战是为了“中考”“高考”,在大学博览众书是为了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到了工作岗位上还得为了职称拼死拼活……也许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奋斗,从一个顶点向另一个顶点攀登,不知疲惫。

而这一切完全是符合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的上下册都提到了这个原理,上册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中关于租金控制的一个案例,就是政府实行最高限价,长期中会导致住房的很多缺口,因为此时政府限制了潜在房东的激励,谁也不愿做不赚钱的生意,此时房子的质量环境都会大打折扣。

下册的第二十六章《失业与自然失业率》中的失业保障谈到有些人因为能获得失业的保障而不愿就业,造成政府沉重的负担。

曼昆都是从宏观角度阐述该原理的,也说明政府的任何一个政策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政策制定是一件很艰难的事。

现实生活中我们接触太多由于引进激励机制而提高效率的例子,为什么国有企业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我想应该有一个因素是因为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不高吧。

5Tradecanmakeeveryonebetteroff.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任何一个关注新闻的人都知道最近关于我国纺织品出口的问题引起了中美欧多国商务部领导人的高度重视,美欧对我国纺织品设限的做法是损人不利己的。

商务部长薄熙来在与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会谈时表示,美国限制中国纺织品得不偿失。

在贸易发展中出现摩擦是难免的,问题是要公正、合理地解决。

中国物美价廉的纺织品降低了诸多美国消费者的家庭开销;而且在纺织品贸易中,中国企业所获取的利润是很有限的,更多的好处被美国的进口商、零售商所分享。

由于美国自身产业结构的关系,即使中国纺织品全部退出美国市场,美国也会选择从其他国家进口替代产品,无助于美国自身的就业问题。

其实,在曼昆《经济学原理》中很明确的提出了“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在第九章的《应用:

国际贸易》中我们能完全理解该原理。

曼昆在宏观部分第二十九章、第三十章也很详细做出了分析。

不得不承认,我们用的很多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如手机、电脑、MP3确实得益于发达国家的实力,但他们的腰包也鼓了,我们抵制过国外的进口吗?

从来没有。

而他们这些穿着印有“MADEINCHINA”低价T恤的外国佬还大言不惭的对我们的服装叫停,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过分!

6Marketsareusuallyagoodwaytoorganizeeconomicactivity.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如果没有引入市场经济,我国的经济会依然处于什么局面?

我想这个问题不用我来回答。

市场经济引进竞争机制,竞争机制带来“优胜劣汰”,优胜劣汰驱使人人都会努力。

这样,整个社会的效率就会提高,财富也就创造地更多。

在任何一种经济制度中,必须把稀缺资源都要配置到竞争性用途中,市场经济利用供给与需求的力量来实现这个目标。

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了经济中许多不同物品与劳务的价格,价格又是指导资源配置的信号。

曼昆在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中通过市场中的供给和需求原理着重谈了此原理。

其实,我们知道如果没有市场,一切经济活动都不会发生,如果没有市场经济,一切资源都不会合理支配。

但是市场是会失灵的,曼昆问:

看不见的手可以阻止造纸市场的企业制造污染吗?

他的回答是下面我们要谈的第七条原理: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很明显市场经济并非万能的。

7Governmentscansometimesimprovemarketoutcomes.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从曼昆的书中,我能感受到曼昆是个凯恩斯主义的支持者。

在《经济学原理》第十章《外部性》中,曼昆谈到:

政府政策可以潜在的改善市场配置。

我觉得每当市场遇到困难或者做错了事,都会求助于政府,此时,市场是个可怜的孩子,政府是个宽容的母亲。

比喻外部性问题,“市场”制造的污染“政府”会想办法,通过管制、颁发污染许可证等措施来减少“不懂事孩子”闯下的祸事。

这位慈祥的母亲还会经常让你“免费搭便车”。

政府在收入分配上也作出了很多努力,关于这点,曼昆在下册第二十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也有详细说明。

我们知道,市场经济会造成贫富差距,政府这位善良的母亲会通过负所得税、实物转移支付、反贫穷计划等多种手段进行力所能及的弥补。

所以一个有经济学思想的人最适合去做政府公务员。

政府的有所作为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但究竟生活水平取决于什么呢?

 8ACountry'sstandardoflivingdependsonitsabilitytoproducegoodsandservices.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曼昆在第十八章、第二十四章等多次提到生产率的概念,曼昆对其的定义是:

一个工人每小时工作时间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总量。

曼昆引用了著名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例子,如果克鲁索捕到更多的鱼,那他的生活水平就会提高。

与克鲁索一样,一个国家只有能生产大量物品与劳物,它才能享受到更高的生活水平。

为什么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差距如此之大,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资料,我们看到美国在2003年的GDP是109855亿美元,而中国在2003年的GDP是117252亿人民币,显然中国的GDP是低于美国的,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是低于美国人的。

所以,我们必须要提高生产率,认真研究决定生产率的因素,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知识。

在亚洲,生产率最高的几个国家当数新加坡,韩国,日本。

而韩国人跟日本人又被公认为世界上工作最为勤奋的国家。

高生产率加高的工作小时数,这样的国家,如何能落后?

相比之下,中国大城市的年轻人,工作也相当勤奋,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迫使他们拼命工作,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城市的发展速度也不可能不快。

政策的倾斜使社会中的稀缺资源(人力是其中最为稀缺的)集中供应了这些城市,其发展速度焉能不快?

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使收入得到合理的分配,这是政府现在迫切要做的事。

  

  政府增加财政预算的赤字,就是政府要从市场中多拿走一部分钱,意味着市场失去了原本可用于生产的一部分钱,这就要威胁社会生活水准的提高。

如果政府拿这些钱集中做了经济上的投资,比如在北京扶持了某些高新企业,投资了固定资产,那么北京的人均生活水平将被大大提高,而外地则相反。

如果政府拿这些钱砸在了水里,比如修了国家大剧院,修了世纪坛,或者拿这些钱去填补亏空或支持腐败成本,那么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平都要受到影响。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看起来大家都在拼命工作,GDP也在噌噌往上涨,而我们的生活水平却没有以与之相应的节奏上涨。

9Pricesrisewhenthegovernmentprintstoomuchmoney.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涨。

货币供给变动会严重的影响经济,所以中国人民银行在作出货币政策时一定要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在第二十七章《货币制度》中曼昆很详细的谈到了“银行与货币供给”。

高通货膨胀必然伴随货币量的高速增长,假设货币量增加之前,经济是均衡的,当货币量增加时,在现行的物价水平下,货币的供给量超过了需求量。

因而人们会以各种方式花掉这些超额货币供给,由于经济中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并没有变,这种更大的物品和劳务需求就引起物品和劳务的价格上升。

物价水平上升又增加了货币需求量。

货币量增加的唯一后果是物价上升。

但是无论是美联储还是中国人民银行都不能完全货币供给,因为家庭存款和商业银行选择的贷款量是它们所不能左右的。

因此,在一个部分准备金银行体系制度中,经济中的货币量部分取决于储户和银行的行为,部分取决于美联储或者中国人民银行之类的中央银行。

通货膨胀是抵消人们努力工作的成果的罪魁祸首,而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则是政府印制了过多的钞票。

我们可以比较容易解释的目前通货膨胀状况的一个原因是:

政府在固定资产尤其房地产也投入过分,造成了银行资金的短缺,而解决的办法则是加大钞票的印刷量。

可以理解最近的关于政府加紧收紧银根的消息,正是要设法回收资金,减少钞票的过度印刷,从而控制通胀。

这个过程不可能很快,至少要一年后,才能初步看到成效,而这还要取决于政府的决心和力度。

10Societyfacesashort-runtradeoffbetweeninflationandunemployment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就称为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危害性不言而遇。

但是低通货膨胀是否就一定好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第三十三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中很详细地谈到了两者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就很好的说明了两者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但很多经济学家对这一观点提出异议。

曼昆是支持菲利普斯曲线的,但不存在持久的权衡取舍。

其实,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比喻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很高,自然失业率是依然存在的。

我认同这种观点。

目前我们国家的就业是个大问题,国企职工的大量下岗,应届毕业生的源源不断,虽然暂时失业率控制的还不错,但以后的问题的确很快就会出现在决策者的面前,我国政府会采取什么措施呢?

但我想现在的物价上升是不是政府作出的安排呢?

或者暂时失业率的稳定是以猪肉从以前的5元上升到如今的8元?

在政府抑制通货膨胀的短期内会造成失业率的增加。

当然,如果政府声明说他们成功实现了所谓的软着陆,那意味着通货膨胀得到抑制的同时没有造成失业率大幅增加和其他负面影响。

  相对于计划经济体制来说,大陆的经济体制是一个处于向市场经济过渡期的怪胎。

其最大的奇怪之处在于ZF不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单纯的指挥者,也不是像现代西方国家的各种经济实体联合的代言人,而是既要做指挥者,又要以普通经济实体的身份参与市场。

而我们根据曼昆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的学科,从而知道,在中国,ZF是社会稀缺资源的管理者。

那么很显然了,用一个网友的生动例子:

ZF既是球员,又是裁判,那么别人怎么玩?

房地产市场的景象正是一个生动的写照。

ZF手里有土地,银行是ZF的,而ZF又要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房地产,而众多与政府有正当或不正当关系的KFS也依靠此势力进入市场,这样的市场不受市场的那只“看不见的手”控制,成本可以被压到远低于正常市场价格水平,利润则被通过操作成倍提升。

所以ZF发财了,ZF是少数人之ZF,所以少数人发财了;所以KFS暴利了,KFS是这少数人中一分子;所以炒房者利用了这一点,也跟着赚了一把。

同理可以推论石油行业,为什么国际油价上涨,我们也跟着涨,国际油价下跌,我们却不跟着跌。

还可以推论交通,电信,以及一切为ZF所控制的稀缺资源所衍生的行业。

只不过房地产业现在是矛盾的集中点而已。

  

  中国并不是市场经济,而政府此前的一系列控制房地产行业的措施全使用经济手段,比如升息,比如加税,这些政策失败了,而且甚至还加速了房价上涨,因为增加的这些成本最终要落实在价格里。

就是说这种市场调节的手段,只对真正受市场规律制约的广大老百姓有效,他们为升息加税而受害,作为铁三角中的一角的KFS并不受此手段的制约,不但不受制约还能把这一部分压力转嫁给受制约的老百姓。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人民币对美元在升值,而国内购买力在下降。

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还得依靠行政手段,这只有在影响到ZF存在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那时ZF要做的事只有一件,丢卒保帅,即砍掉KFS这条膀子。

今天早晨看到搜狐新闻说,北京市政府已经明令禁止未封顶楼房的个人贷款,这就是行政手段,但是该文章又特别提到银行的观望,尤其国有四大银行似乎可以打打擦边球,这就是上述的球员裁判的又一个表现。

不管怎么说,ZF目前还没走到断臂的那一步。

所以我遗憾他们动手控制的太早了,现在的局面还在他们的控制之内。

  事情看起来很糟糕,可是每个人都的确能感受到这个国家经济仍在上升,仍然是繁荣的局面,老百姓的收入状况从总体上来看在稳步提升。

这为什么?

我想起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到当时英国面临的同样的局面时说过(大意),这个国家之所以在不断前进,人民生活状况不断在改善,不是因为国家政策的英明,而完全是因为该国家人民的勤劳,不仅抵消了那些失误政策的负面效应,而且能有少量盈余。

而在目前的中国,老百姓的负担恐怕比十七十八世纪的英国老百姓的负担要沉重得多。

  市场中的买家和卖家足够多时,才能形成竞争性的市场。

反之,市场中卖家只有一两个而买家甚众则必然形成垄断(monopoly),少数卖家可以有足够的力量来左右商品价格,这是最不利于买家的局面。

比如中国的电信,铁路,石油行业。

为什么国际市场的石油价格上涨时,国内市场会跟着上涨,而在国际市场油价下跌时,我们不会跟着下跌,原因就在这里。

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之间的差异造就了贸易上的收益。

比较优势一定是存在的,所以人们只要从事相互间的交易,就一定能从中相互得利。

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人们的商业贸易往来,只有一方得利的情形是罕见的。

这就是为什么经济学家们要一致主张自由贸易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国家要积极的参与世贸组织的谈判,争取加入WTO的原因。

加入WTO,意味着与他国贸易往来时,双方都会降低或免去进出口关税,消除贸易壁垒,从而使商品的价格降低,最终使两国的消费者得利。

而使消费者能够买到尽可能价格低的商品,则是商业的根本目的。

  

  亚当斯密在其《国民经济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以英国为例在这方面的分析很经典。

比如政府的某些看似聪明的为保护本国某项商品而设置高关税,借以阻止外国廉价质优的同类商品进来,以为是保护了本国人民的利益。

但实际上呢,一来这种关税抬高了商品的价格,而使消费者不得不多掏腰包,二来这种保护实际上是仅使国内生产该商品的商人得利,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设法持续提高高价质劣的此种商品给消费者,从而长期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富国与穷国的贸易,在自由公平的贸易条件下,不见得是穷国受损害,相反,因为比较优势原理,是双方互惠的。

伍兹和其邻居小孩的例子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无论如何,有需求才会有贸易。

如果我们国内的消费者有需要购买美国商品的需求,那么就有使这一交易自由进行的必要。

可以假设,如果一个国内消费者希望购买一部手机,而在他面前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性能差的国货,一种是性能好的外国货,那么出于保护该国货的目的而提高对外国手机的关税的做法以阻止消费者购买外国手机的行为就是对消费者的利益的侵犯。

这样的行为除了使消费者多掏了腰包外,并没有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什么特别的好处。

因为外国手机如果和中国手机一样在中国卖,交同样的税给中国政府,那么保护国产手机企业的意义在何处?

仅仅是让生产手机的商人得利!

另外一种情况,国家为扶持某些被认为有前途的行业而向该行业注入资金或奖励金的做法,也与此类似,是养肥了少数人而损害了多数人利益的愚蠢行为。

在市场中,资源自然会流向那些有利可图的行业,没有利益的行业资本自然不会进入,何须外力介入。

政府的扶持和奖励的做法,除了使该行业的少数人获利并损害了纳税人的利益之外,没有更积极的意义。

  正如现在美国政府经常祭出的对华纺织品反倾销政策,就是一个对美国消费者来说有损害的政策。

因此最多也只是嚷嚷一下而已,不能长期有效地实行下去。

该政策在其他政治领域的作用,才是其目标所在。

但是这等于要美国民众来负担这份额外的政治成本。

曼昆先生有崇高的使命,那就是让所有的少男少女都迷恋经济学,《经济学原理》来到中国很多年,曼昆的使命也在中国得到了完成。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继续加入这个行列。

也许你的专业与经济无关,但你得生活,生活本身就离不开经济学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