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江西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48908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74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昌市江西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南昌市江西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南昌市江西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南昌市江西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南昌市江西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昌市江西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

《南昌市江西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市江西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昌市江西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

南昌市江西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2年南昌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

一.选择题(共18分,1--6小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7、8题每题2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

1.如图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  )

 

A.

B.

C.

D.

考点:

物理常识。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根据物理常识以及图中的标志即可判断.

解答:

解:

A、限速标志牌,其含义是通过此路段车速不得超过100km/h,不合题意.

B、交通标志牌,图中的“20t”表示车辆限载20吨.不合题意.

C、标志表示禁止鸣笛,符合题意;

D、交通标志牌20km表示距南昌20km.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此题是一道物理常识联系实际生活的应用题,解此类题目,不仅要求我们对物理常识有系统全面的掌握,还要求我们对现实生活多留心观察.

2.以下现象是自然界常见的物态变化,在其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

 

A.

冰的消融

B.

霜的形成

C.

雪的形成

D.

露珠的形成

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解答:

解:

A、冰的消融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符合题意;

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不符合题意;

C、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不符合题意;

D、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是放热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判断,以及物态变化伴随的吸放热情况,是一道基础题.

 

3.如图所示,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

 

A.

凿壁偷光﹣﹣光的折射

B.

井底之蛙﹣﹣光的反射

 

C.

猴子捞月﹣﹣光的折射

D.

杯弓蛇影﹣﹣光的反射

考点:

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对三种光现象的理解如下: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

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等;

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就会发生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就是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也是由于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解答:

解:

A、凿壁偷光,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

B、井底之蛙,这是由于光是由直线传播的,只能看到头顶的一片天,故B错误;

C、水中捞月,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故C错误;

D、杯弓蛇影是弓在液面形成的倒影,利用了光的反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成语、诗词、歌词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要从字面去理解其含义,是一种创新的题型.

4.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左滑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1的示数变大

 

B.

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

 

C.

电压表V1与电压表V2的示数之和不变

 

D.

电压表V2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不变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电流表的使用;电压表的使用;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与电阻R1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总电流,电压表V1测量电源电压,电压表V2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当滑片向左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电流和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

解答:

解:

当滑片向左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根据公式I=

可知,电路电流减小,所以电流表示数减小,根据公式U=IR可知,电阻R1两端的电压减小,电源电压不变,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大,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故B正确、A错误.

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所以说电压表V1与电压表V2的示数之和不变是错误的,故C错误.

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电流表A示数减小,所以电压表V2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变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欧姆定律好额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以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还考查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规律,关键是明白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的过程中,电路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5.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B.

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变大

 

C.

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

 

D.

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1)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

(2)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这是关键.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4)如果实验中上玻璃板前后移动,则像距物距不相等,自然使B始终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解答:

解:

A、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本选项正确.

B、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会变化.

故本选项错误.

C、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不能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故本选项错误.

D、如果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玻璃板前后移动,则像距物距不相等,所以会发现B始终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

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既是平时经常强调的地方,又是中考中经常涉及到的地方,要求深入理解,熟练掌握.进行物理实验时,要根据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实验不成功的原因,进行改进.这是试题的走向.

6.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如图所示,一天企鹅妈妈与小企鹅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他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

小企鹅:

妈妈,这么冷,我都没温度了

 

B.

企鹅妈妈:

不对,是没有内能

 

C.

小企鹅:

冰天雪地的,可能连水蒸气都没有吧

 

D.

企鹅妈妈:

呵呵,水蒸气倒肯定有,因为冰是可以升华的呀

考点:

温度;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内能的概念。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温度;

(2)内能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3)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

解:

A、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温度,只是温度有高有低而已;故A错误;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故B错误;

C、固态的冰会升华为气态的水蒸气,故空气中充满了水蒸气;故C错误;

D、冰是可以升华为水蒸气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对热学的几个物理量的理解和区分,抓住物理量的概念和联系,结合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可做出解答.

7.以下实验中,主要是运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解决问题的有(  )

 

A.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

B.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

 

C.

利用天平测量水的重力

D.

利用量筒测量水的重力

考点: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解答:

解: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因此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是利用了二力平衡的条件,该选项符合题意;

B、物体静止时,受到的重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因此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利用了二力平衡的条件,该选项符合题意;

C、利用天平测量水的重力,是利用的杠杆的平衡条件,不是利用的二力平衡的条件,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利用量筒测量水的重力是根据重力和质量的计算公式,即G=mg=ρVg,因此不是利用的二力平衡的条件,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点评:

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问题时,要考虑物体的运动状态,当物体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8.如图所示,能够说明“磁生电”的是(  )

 

A.

奥斯特实验

B.

电磁铁实验

C.

摇绳发电

D.

手摇发电

考点:

电磁感应。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题目给出了四个类似的实验,首先要弄清各实验的原理或实验所揭示的现象,逐一分析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

解:

A、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由该实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不能说明“磁生电”;

B、电磁铁实验说明电流可以产生磁,不能说明“磁生电”;

C、摇绳发电是电磁感应现象,能说明“磁生电”;

D、手摇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能说明“磁生电”;

故选CD.

点评: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实验学科,很多的物理知识都来源于实验,在学习中应重视实验的学习,要牢记一些重要实验装置图.

二、填空题(每空1分,满分20分)

9.请您正确填写单位:

我国家庭电路电压为220 V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kg ,身高约为165 cm ,步行速度约为1.1 m/s .

考点:

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根据对生活实际的了解,填入符合生活实际的单位.

解答:

解:

(1)我国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

(2)一名中学生的质量(体重)一般在100斤,即50kg左右;

(3)中学生的身高一般是1.6m左右,即160cm左右;人填165cm符合实际;

(4)步行的速度一般在1.1m/s左右;

故答案为:

(1)V;

(2)kg;(3)cm;(4)m/s.

点评: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填入符合实际的单位即可.

10.浸在水中的苹果受到竖直 向上 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苹果排开的 水 所受的重力.物体的沉浮取决于物体所受的 浮力 与 重力 的大小关系.

考点: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简答题。

分析: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该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内容填写;

(2)物体的沉浮条件: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物体上浮;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物体下沉;当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物体悬浮.

解答:

解:

(1)浸在水中的苹果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苹果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2)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物体的沉浮取决于物体所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物体上浮;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物体下沉;当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物体悬浮.

故答案为:

向上;水;浮力;重力.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

11.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老虎都长有尖尖的牙齿,如图所示,当老虎用相同的力咬食食物时,受力的 面积 越小,产生的 压强 越大.

考点:

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压强与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压强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解答:

解:

老虎都长有尖尖的牙齿,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

故答案为:

面积;压强.

点评:

抓住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关注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尖尖的牙齿);再联系生活实际,即可解答.

12.如图所示,蚂蚁用10﹣3N的力拉着树叶,10s内沿拉力方向前进了10cm,则蚂蚁对树叶做功为 1×10﹣4 J,此时的功率为 1×10﹣5 W.

考点:

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知道树叶受到的拉力和前进的距离,根据公式W=FS可求蚂蚁对树叶做功;

(2)又知道做功时间,利用公式P=

求蚂蚁做功的功率.

解答:

解:

(1)蚂蚁对树叶做功:

W=FS=10﹣3N×0.1m=1×10﹣4J;

(2)蚂蚁做功功率:

P=

=

=1×10﹣5W.

故答案为:

1×10﹣4;1×10﹣5.

点评:

本题考查了功和功率的计算,因数值较小,要细心,属于基础题目.

13.如图所示,是中华龙舟大赛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站的精彩比赛画面,龙舟上运动员相对与岸上观众是 运动 的,相对于 鼓 是静止的;运动员用力把桨向后划,龙舟却向前前进,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运动员越用力击鼓,鼓声的 响度 越大(选填“响度”或“音调”)

考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力作用的相互性;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判断龙舟的运动状态,关键看它与所选的参照物“岸上站立的观众”和“鼓”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2)运动员用桨向后划水,给水一个向后的作用力,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就给桨一向前的作用力,使船前进;

(3)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决定的.

解答:

解:

(1)以“岸上站立的观众”为参照物,龙舟与观众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龙舟是运动的;以“鼓”(或船)为参照物,运动员与鼓(或船)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是静止的.

(2)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运动员用桨向后划水(给水向后的作用力),水给桨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所以龙舟就向前运动.

(3)运动员越用力击鼓,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鼓声的响度就越大.

故答案为:

运动;鼓(或船);相互;响度.

点评:

此题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但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且各知识点之间联系紧密,是一道典型题目.

1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 正立 (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 虚 像(选填“实”或“虚”)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掌握凸透镜的几种成像情况:

①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③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④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

解:

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此时蜡烛正好处在二倍焦距处;

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蜡烛处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

正立;虚.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凸透镜成像情况的理解和掌握.①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②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15.如图所示,汽车在转向前,司机会拨动方向盘旁边的横杆,汽车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就会同时闪亮、同时熄灭,这两个转向灯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为 并联 ;司机所拨动的这根横杆就相当于电路中的 开关 .

考点: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电路的组成。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通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通路,各支路互不影响.

解答:

解:

汽车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就会同时闪亮、同时熄灭,但转向灯可以单独工作,所以它们是并联的.

司机拨动的这根横杆,转向灯才会工作,所以这根杆子起到了开关的作用.

故答案为:

并联;开关.

点评:

题主要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区别,首先要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关键是看用电器能否单独工作.

三、作图与简答(共3小题,满分11分)

16.

(1)如图1所示,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请您画出物体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2)如图2所示,是“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实物图,请您在虚线方框内画出与实物图相对应的电路图.

考点:

力的示意图;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专题:

作图题。

分析:

(1)根据力的示意图的定义,将物体对斜面压力的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即可;

(2)先分析电路连接情况,按照画电路图的要求表示出电路连接即可.

解答:

解:

(1)物体对斜面压力的受力物体是斜面,作用点画在斜面上,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故画物体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如图:

(2)从电源正极出发,依次连接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灯泡到负极,组成串联电路,故电路图如图:

点评:

(1)画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条带箭头线段表示出力的三要素,所以要先正确分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再根据力的示意图的要求作出力的示意图;

(2)画电路图的关键是正确分析电路连接情况.

17.实验室里有一架天平和一盒标准砝码,如图所示,在不增加其他器材的条件下,您将如何判断这架天平是否准确?

考点:

质量的测量与天平;杠杆的平衡条件。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天平的使用首先要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表明横梁平衡.

(2)天平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是否准确,就看两侧的力是否相等.

解答:

解:

方法如下: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3)在天平的左右两盘中分别加入两个相同的砝码,看横梁是否仍然平衡,若平衡,则天平准确;若不平衡,则天平不准确.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对天平实质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比较简单.

18.请完成下表中两电表正确使用的异同点:

连接方式

 串联 在被测电路中

 并联 在被测电路两边

与电源相接

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连在电源两极

能直接连在电源两极

相同点

使用前都要把指针调到零刻度,弄清分度值,使用时都要选择合适的

 量程 ,都要让电流从 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

考点:

电流表的使用;电压表的使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串联在被测电路中;②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③不要超出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任何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两极上.

(2)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和被测电路并联;②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③不要超出电压表的量程.

解答:

解:

(1)电流表的连接方式是:

串联在被测电路中;电压表的连接方式是和被测电路并联.

(2)电流表和电压表在使用前都要把指针调到零刻度,弄清分度值,使用时都要选择合适的量程,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故答案为:

串联;并联;量程;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使用的注意事项,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

四、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25分)

19.亲爱的同学们,您会使用下面的基本实验仪器吗?

(1)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其中 乙 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 ﹣4 ℃;

(2)江西省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听证方案:

每月耗电第一档电量为150度及以内,维持现行价格不变,即每度电0.6元;第二档电量为151至280度,每度电0.65元;第三档电量为281度以上,每度电0.9元,小袁家上月初和上月底电能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她家上月用电为 215 kW•h;如据此听证方案计算,她家上个月电费要比原来多付 3.25 元.

考点:

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温度计的读数,特别要注意乙图是零摄氏度以下的读数.

(2)观察电能表的单位和读数,注意刻度盘上的示数最后一位是小数点后的数字.一个月的耗电量等于上月底电能表的示数减去上月初电能表的示数.

解答:

解:

(1)图1中甲温度计温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上示数越大,因此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值,分度值为1℃,因此图乙中的温度值为4℃.乙温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下示数越大,因此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值(也可以用负数来表示),分度值为1℃,因此图乙中的温度值为﹣4℃.因为晚上气温要低一些,所以乙温度计测量的是晚上的气温.

故答案为:

乙;﹣4

(2)图2中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电功的仪器.刻度盘上的示数最后一位是小数点后的数字.上月初电能表的示数为6112.1kw•h;上月底电能表的示数为6327.1kw•h;所以她家上月用电为6327.1kw•h﹣6112.1kw•h=215kw•h.

原来需上交电费215kw•h×0.6元/kw•h=129元;

据此听证方案计算,她家上个月电费150kw•h×0.6元/kw•h+65kw•h×0.65元/kw•h=132.25元.

据此听证方案计算,她家上个月电费要比原来多付132.25元﹣129元=3.25元

故答案为:

215;3.25.

点评:

温度计和电能表是初中物理中常见的测量仪器,注意弄清楚其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保持向平,且要注意液柱是在零刻度上方还是下方.

20.“测算简单机械的效率”实验

(1)下表是小明做“测算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记录数据:

斜面倾斜程度

小车重力

G/N

斜面高度

h/m

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长s/m

有用功W有/J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

较缓

10

0.1

3

1

1

3

33%

较陡

10

0.2

4

1

2

4

50%

最陡

10

0.3

5

1

3

5

60%

(2)请您尝试做“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

①在图中用笔画线按最省力的方法组装好滑轮组,②设计一个记录此实验数据的表格.

考点:

斜面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专题:

实验分析法。

分析:

(1)分析表中数据,控制的是小车的重力,改变的是斜面的倾斜程度,分析表中拉力的大小和机械效率的高低,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2)图中有定滑轮和动滑轮各一个,最省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