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后勤开放研究科研项目一览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48720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90 大小:6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军队后勤开放研究科研项目一览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0页
军队后勤开放研究科研项目一览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0页
军队后勤开放研究科研项目一览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0页
军队后勤开放研究科研项目一览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0页
军队后勤开放研究科研项目一览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军队后勤开放研究科研项目一览表.docx

《军队后勤开放研究科研项目一览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队后勤开放研究科研项目一览表.docx(19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军队后勤开放研究科研项目一览表.docx

军队后勤开放研究科研项目一览表

2018年度军队后勤开放研究科研项目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研究要求

成果形式

野战特殊环境生活保障领域 

 

1

新一代飞行救生食品系列研究

研究目的:

研制适配性高的新型救生食品和救生饮用水,满足飞行部队各机型高强度、大范围作战训练的救生需求。

研究内容:

1.新一代飞行救生食品配方及工艺研究;2.新一代飞行救生饮用水生产工艺研究;3.救生食品和饮用水编配方案研究;4.飞行救生食品和饮用水勤务使用规范。

主要性能指标:

1.飞行救生食品的产能营养素须保持适宜比例,既要保证较高的热量供应,又不致产生酮体;有较小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在满足上述要求之上,可具备一定功能性。

热量不低于1300kcal/份,质量295±5g(含包装袋),脂肪供能25~35%,蛋白质供能不大于5%,碳水化合物供能60~70%,体积在满足营养和热量要求前提下最小,且满足相应机型救生包装载要求,食品形式1~2种;飞行救生饮用水最小包装单位为100~150ml/袋,食品安全符合GB19298-2014要求。

包装溶出物符合国家标准。

2.通用性要求:

小包装设计,组合装备,可满足我军现役各机型、全疆域救生要求。

3.接受性:

按JXUB6-1996《军用食品感官评价方法》进行部队评价试验,应符合GJB18A-2003《后勤军工产品定型试验规程》的规定。

4.贮存和运输:

符合GJB4122-2000《军用食品包装贮运要求》。

5.环境试验:

全状态装机试验,符合GJB150A-2009《军用装备试验室环境试验方法》中对救生物品的低温、高温、振动和低气压的规定。

6.保质期要求:

符合GJB2806-1997《野战食品通用规范》规定的要求,常温下保质期达到36个月。

研究要求:

1.所有技术指标需经过具有资质的第三方试验和检验机构出具检测报告。

2.技术状态可控,产品研制过程符合军用食品研制质量管理要求。

3.本研究产品须经人体试验验证相关指标。

4.本研究知识产权归军方所有。

2022年底前完成。

研究报告、

科研样品、

应用规范

2

新一代作战防护服装配套品种研究

研究目的:

解决新一代作战防护服装体系完善性和品种配套性等问题。

研究内容:

1.作战防护服装配套需求研究;2.防护眼镜系列、手部防护系列、足部防护系列、头面部防护系列、体能训练防护被装、具有急救功能的被装等配套品种研制。

主要性能指标:

1.完善现有体系品种不能满足实战化要求的部分性能指标;2.研制的防护眼镜、手部、足部、头面部防护、体能训练及急救被装达到或超过个体防护装备国家标准要求;3.新一代作战防护被装体系科学、合理。

研究要求:

与现有体系融合,品种功能配套;用于项目鉴定的科研样品、技术资料一套。

2020年底前完成。

研究报告、

科研样品、

技术规范

3

防雨雪服装研究

研究目的:

提升部队雨雪条件下执行作战任务被装保障水平。

研究内容:

1.服装结构设计;2.功能材料研究;3.品种配套设置研究;4.系列防风、防雨、防雪服装(含鞋靴)品种研制。

主要性能指标:

透湿型膜复合材料:

静水压≥200kPa,洗涤50次≥100kPa,透湿量≥6000g/m2d;透气型膜复合材料:

静水压≥200kPa,洗涤50次≥100kPa,透气率≥1mm/s,透湿量≥8000g/m2d;服装结构具有防风雨倒灌功能;防水胶靴具有保暖功能,气密性测试不漏水;防水鞋套气密性测试不漏水。

研究要求:

使用保质期服装类5年,胶靴类8年;与现行被装协调一致,采用国产化材料。

2020年底前完成。

科研样品、技术规范

4

超轻型电站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的:

用于野战条件下分队通信、生活、携行装备等供电保障。

研究内容:

超轻型发动机选型研究,稀土永磁发电机设计和高效逆变器开发。

主要性能指标:

1.额定功率≥0.5kW;2.额定电压:

AC230V、DC25.2V;3.额定电流:

AC2.17A,DC5A;4.电气性能达到国军标Ⅱ指标;5.重量≤10kg;6.其余指标满足GJB235A-1997军用交流移动电站通用规范的要求。

研究要求:

1.适应多种规格负载;2.具有多台交流并联功能。

2019年底前完成。

研究报告、

科研样机

5

南沙吹填岛礁植被生态系统构建理论与技术研究

研究目的:

开展吹填岛礁植被生态系统构建理论与技术研究,为南海岛礁生态系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研究内容:

1.吹填岛礁陆域生态系统构建规划研究;2.植被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评估体系研究并对现状进行监测评估;3.研发植被生态结构与功能优化技术,对现有植被进行品种改造和功能优化;4.研究地上植被、地上地下动物及微生物等系统的种间网络关系和作用,形成吹填岛礁植被生态系统构建理论与技术。

主要性能指标:

1.建设规划包括:

岛礁自然环境因子调查评估、规划原则及思路、建设内容(含分区规划)、实施方案、保障措施等;2.提出实现吹填岛礁近自然生态系统快速构建及其可持续维持理论;3.突破在吹填岛礁上的植被改造及功能优化技术、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技术、近自然生态系统快速构建技术、种苗快速繁育技术;4.在吹填岛礁上实地构建或改造植被实验/示范区10000m2以上,其中生物种类不少于35种,植物不少于30种,动物、微生物各2种以上。

2年简单维护情况下,植物存活率达70%以上,植被覆盖率半年达70%、1年达85%,植物长势茂盛,实现植被自然繁衍更替。

研究要求:

2020年底前完成。

研究报告、技术方案、示范工程

6

西南沙岛礁卫生防疫保障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的:

建立西南沙岛礁卫生防疫保障关键技术体系与平台,为西南沙岛礁传染病的监测、预警、溯源及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内容:

1.建立西南沙岛礁传染病病原监测预警哨点,研发适于西南沙岛礁环境的便携式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和诊断试剂常温存储技术;2.研制热带环境下新型消杀灭技术和耐洗涤的抗菌复合服装材料;3.研制岛礁适用的传染病病原体检测及处置箱组;4.建立西南沙岛礁卫生防疫保障一体化技术体系,开展西南沙岛礁传染病流行病学本底调查及有害生物携带的病原谱监测,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与保障方案。

主要性能指标:

1.建立西南沙岛礁传染病病原监测哨点≥4个;呼吸道、肠道和虫媒传染病症候群病原体检测技术在2h内筛查病原种类≥30种,诊断试剂在热带环境保存时间≥6个月;2.新型消杀灭技术兼备易展收、持久高效、绿色环保等特点;抗菌复合服装材料水洗10次后抗菌效力≥95%,对病原菌抑制率≥90%;3.传染病病原体免疫及核酸检测箱各1套,应急处置箱1套,含试剂单箱重量≤15kg,续航时间≥3h;4.在西南沙岛礁每年采集各类样本数≥500份,分离病原在国家致病菌识别网实现分析确认。

研究要求:

承担单位需具备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建立西南沙岛礁卫生防疫保障一体化技术体系并需实现国家致病菌识别网鉴定;需研制监测预警方案1套;便携式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和诊断试剂常温存储技术2套;新型应急消杀灭技术和抗菌复合服装材料2套;卫生防疫保障箱组1套;推广应用报告1套。

2020年底前完成。

研究报告、

技术方案、

科研样品

军事能源保障领域

 

 

7

吸热型喷气燃料论证

研究目的:

研究各种单体烃或烃类混合物的吸热能力,得到吸热性能优异的模型化合物,为研制吸热型喷气燃料打下基础。

研究内容:

1.各种单体烃或烃类混合物热沉性能研究;2.各种单体烃或烃类混合物热函、导热系数等热物理性能研究;3.分析实验结果,得到吸热性能优异的模型化合物。

主要性能指标:

建立吸热型喷气燃料主要性能的评价方法,对优选的烃类混合物进行吸热性能评定,确定吸热型喷气燃料的指标要求。

研究要求:

论证成果应适用于高超音速飞行器。

2019年底前完成。

研究报告、实验报告

8

空天动力用高密度高热安定性碳氢燃料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的:

通过分子设计、模拟计算、精准合成与配方体系设计,研发出空天动力用高密度高热安定性碳氢燃料,解决现用喷气燃料高温热安定性差和密度小等问题,满足高超声速飞行对燃料热氧化安定性和吸热能力的要求。

研究内容:

1、空天动力用高密度高热安定性碳氢燃料主体化合物分子设计和性能模拟计算;2、主体化合物合成技术研究,确定其催化剂体系与合成工艺条件;3、高热安定性添加剂技术研究,确定能大幅提高燃料热氧化安定性的添加剂体系;4、空天动力用高密度高热安定性碳氢燃料产品配方体系与主要性能评价研究;5、空天动力用高密度高热安定性碳氢燃料燃烧机理研究;6、高密度碳氢燃料的吸热型应用方式研究;7、高温条件下物性测试研究。

主要性能指标:

高热安定性燃料的密度(20℃)≥930kg/m3;净热值≥39.0MJ/L;冰点≤-79℃;闪点(闭口)≥55℃;运动黏度(-18℃)≤10mm2/s;热安定性温度≥400℃;实际胶质≤5.0mg/100mL;颜色≥+25。

燃料的燃烧机理适用温度范围1200K-2500K;适用压强范围:

0.5atm-10atm;燃烧当量比适用范围:

0.5-1.5;点火延迟时间预测误差不大于10%;简化机理物种数量控制在40个以内。

研究要求:

全部采用国产化原料;主体化合物的合成采用固定床连续式工艺,目标产物收率不低于90%,催化剂使用寿命不低于1000h;提供500mL高热安定性燃料样品;提供100mL高热安定性添加剂;提供500mL合成催化剂;2020年底前完成;年产量200吨条件下的理论生产成本比间歇式生产工艺至少降低50%。

研究报告、

科研样品、

技术规范

9

航空航天煤基高性能燃料

研究目的:

以煤炭为原料,通过煤炭液化、异构化等工艺,研制导弹、飞行器和舰载机使用的燃料,解决现有石油基航空燃料高温安定性差、溶剂油在密闭环境中芳烃、硫等有毒物质对人体伤害等问题,满足我军用航空航天发动机高推比、高稳定性和作战半径增长的需求,进一步提升装备性能,降低航空燃料对原油的依赖,拓宽军用燃料保障来源。

研究内容:

1.煤基3号喷气燃料的关键技术及中试放大生产;2.煤基高闪点喷气燃料关键技术及中试放大生产;3.煤基大比重喷气燃料关键技术及中试放大生产;4.煤基亚空间飞行器煤基燃料制备关键技术及中试放大生产;5.导弹煤基燃料制备关键技术及中试放大生产;6.煤基航空汽油关键技术及中试放大生产;7.无芳烃、无硫、无毒、无杂质的环保型溶剂油合成及放大生产。

主要性能指标:

1.煤基3号喷气燃料:

通过JFTOT300˚C300min考核,其他指标满足GB6537《3号喷气燃料》要求;2.煤基高闪点喷气燃料:

通过JFTOT300˚C300min考核,其他指标满足GJB560A《高闪点喷气燃料》要求;3.煤基大比重喷气燃料:

满足GJB1603《大比重喷气燃料规范》要求;4.煤基亚空间飞行器燃料,通过JFTOT355˚C300min考核,其他指标满足GB6537《3号喷气燃料》要求;5.导弹煤基燃料:

通过JFTOT300˚C300min考核,冰点≤-60℃,其他指标满足GB6537《3号喷气燃料》要求;6.煤基航空汽油:

GB1787《航空活塞式发动机燃料》标准;7.正构烷烃溶剂油无硫、无芳、无毒、无味,正构烷烃纯度最高达到98%;异构烷烃溶剂油馏程窄(<35℃),无硫、无芳、无毒、无味,异构含量不低于80%。

8.所有产品铝、钙、钴、铬、铜、铁、钾、镁、锰、钼、钠、镍、铅、钯、铂、锡、锶、钛、钒、锌等20种金属元素含量均不大于0.1mg/kg;9.固体颗粒物含量不大于1.0mg/L;10.水含量不大于75mg/kg;11.铜片腐蚀不大于1级。

研究要求:

1.通过煤液化技术制备煤基航空燃料,并通过燃料制备及组分筛选方案,确定配方技术,生产6种不同性能的航空航天燃料和2种溶剂油样品;2.全部研究内容2020年底前完成。

研究报告、科研样品、技术规范

10

煤基合成基础油研究

研究目的:

通过煤制烯烃及其合成基础油研究,拓宽聚-α烯烃(PAO)基础油油源,解决武器装备用高端润滑油基础油依赖进口的问题。

研究内容:

1.优化煤制烯烃及其合成PAO基础油的工艺参数,确定生产工艺;2.合成PAO2、PAO4、PAO6、PAO8、PAO10、PAO20、PAO40基础油,与对应黏度级别的进口基础油进行性能比对分析;3.煤基合成PAO基础油在军品润滑剂中的适应性研究;4.编制产品规范。

主要性能指标:

要求煤制烯烃合成的基础油满足下述指标要求,并与进口同类PAO基础油(Mobil或INEOS)性能相当。

1.PAO2:

KV100℃1.6~2.1cst;KV40℃61~75cst;KV-40℃≤270cst;水分≤50ppm;闪点≥145℃;倾点≤-55℃;酸值≤0.1mgKOH/g;溴指数≤1.0gBr/100g;2.PAO4:

KV100℃3.8~4.2cst;KV40℃15~20cst;KV-40℃≤3000cst;黏度指数≥120;水分≤50ppm;闪点≥204℃;倾点≤-60℃;酸值≤0.1mgKOH/g;诺亚克蒸发损失≤14wt%;溴指数溴指数≤1.0gBr/100g;3.PAO6:

KV100℃5.7~6.1cst;KV40℃29~33cst;KV-40℃≤8200cst;水分≤50ppm;闪点≥225℃;倾点≤-60℃;酸值≤0.01mgKOH/g;诺亚克蒸发损失≤9wt%;溴指数溴指数≤1.0gBr/100g;4.PAO8:

KV100℃7.5~8.5cst;KV40℃45~50cst;KV-40℃≤25000cst;黏度指数≥120;水分≤50ppm;闪点≥245℃;倾点≤-50℃;酸值≤0.1mgKOH/g;诺亚克蒸发损失≤4wt%;溴指数溴指数≤1.0gBr/100g;5.PAO10:

KV100℃9.4~10.9cst;KV40℃61~75cst;KV-40℃≤50000cst;黏度指数≥120;水分≤50ppm;闪点≥250℃;倾点≤-45℃;酸值≤0.1mgKOH/g;诺亚克蒸发损失≤3.5wt%;溴指数溴指数≤1.0gBr/100g;6.PAO20:

KV100℃18~22cst;KV40℃报告;黏度指数≥130;水分≤50ppm;闪点≥250℃;倾点≤-40℃;酸值≤0.1mgKOH/g;诺亚克蒸发损失:

报告(要求不低于进口同类产品);溴指数溴指数≤1.0gBr/100g;7.PAO40:

KV100℃38~45cst;KV40℃报告;黏度指数≥120;水分≤50ppm;闪点≥270℃;倾点≤-35℃;酸值≤0.1mgKOH/g;诺亚克蒸发损失:

报告(要求不低于进口同类产品);溴指数溴指数≤1.0gBr/100g;研究要求:

基础油生产工艺可控、合成原料立足国内、来源稳定;PAO基础油产品质量稳定、性能优于或与进口同类基础油产品性能相当、能够用于军品润滑剂基础油使用;基础油产量规模化,能够保证军品油生产供应;2020年底前完成。

研究报告、科研样品、技术规范

11

高原高寒地区油料保障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的:

为我军研制高原高寒地区作战油料保障装备提供技术支持。

研究内容:

针对高原高寒地区低气压、低温环境和极端道路运输条件,研究分析高原高寒地区油料保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复杂地形条件下油料前出保障模式;研究动力装置高原增效及低温启动技术;研究油泵高原低气压抗气蚀技术;研究运加油装备安全防护、底部装卸油及防溢控制技术;研究便携式高效电动及手动加油技术。

主要性能指标:

开发底部装卸油及防溢控制装置1套,额定流量1000L/min;开发电动加油装置1套,额定流量120L/min,适应电压DC12V-DC24V;手动加油装置1套,额定流量50L/min。

装置适应海拔高度3000m以上,环境温度不高于-25℃。

研究要求:

2020年底前完成。

技术方案、

研究报告、

科研样品

12

新能源技术在机场保障中的应用研究

研究目的:

引入现有先进新能源技术,应用于机场保障设施、设备、器材、装备能源供应,改变目前军用机场完全依靠传统能源保障的现状,推动机场能源保障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研究内容:

1.系统梳理空军机场保障设施、设备、器材、装备的能源供应情况;2.分析各类保障设施、设备、器材、装备应用新能源技术的可行性;3.全面调研了解市场现有或近期能够实现的电、光、风、热等新能源技术;4.研究外军机场新能源技术应用情况;5.选择新能源技术,在机场保障设施、设备、器材中进行应用研究实验,提出场站后勤保障装备新能源应用建议方案;6.分析计算新能源技术应用产生的军事、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

主要性能指标:

1.调研分析国内外军民用机场保障设施、设备、器材、装备的新能源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2.论证分析新能源技术在军用机场的应用模式。

3.研究提出军用机场分布式太阳能、风能、柴油机混合智能化微电网供电系统解决方案。

4.研究提出以太阳能为核心的机库、仓库供热制冷除湿系统解决方案。

5.通过5种以上新能源技术应用实验研究,提出军用机场新能源技术综合应用建议方案。

6.系统研究量化分析军用机场新能源技术应用产生的军事、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

研究要求:

1.研究内容覆盖军用机场保障设施、设备、器材、后勤装备的新能源技术应用;2.依据新能源技术试验研究结果,提出未来机场新建改造或设备、器材建设中应用新能源技术的方案;3.后勤装备新能源应用建议方案供装备研制部门参考。

2020年底前完成。

研究报告、实验报告、应用方案

13

高原高寒环境下高可靠储能技术军事应用研究

研究目的:

突破电池组热管理设计、安全性控制技术等,解决高原高寒、高温高盐环境下储能系统电能源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

研究内容:

1.高原高寒环境宽温区电解质研制与电池制备技术研究;2.高原高寒区电池储能系统热管理技术研究;3.高原高寒区高可靠储能系统设计与集成技术研究;4.电池储能系统高原高寒环境适应性评价技术研究;5.科研样品研制与军事应用验证。

主要性能指标:

1.研制军用特殊环境储能电池组,电池组为模块化集成,单模块储能量不低于20kWh;2.电池组使用温度范围-41℃~55℃,其中-41℃0.2C倍率下电池组放电容量不低于常温容量的60%;3.电池组常温常压0.2C倍率下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41℃0.2C倍率下循环寿命不低于1800次,50℃0.2C倍率下循环寿命不低于1800次;3.电池组可按国军标要求通过高低温、盐雾、湿热等环境试验,以及短路、过充、过放、跌落等安全性试验,安全性等指标满足GJB4477-2002要求。

研究要求:

性能指标经军方具有资质的电池测试机构测试确认。

2019年底前完成。

研究报告、

技术方案、

科研样品

14

氢燃料电池高效制氢储氢及特殊环境适应性技术研究

研究目的:

开展新型储氢材料技术、液体燃料重整制氢和电堆集成技术,以及氢燃料电池轻量化、温湿度自适应控制与环境适应性关键技术研究,解决我军用燃料电池的储氢和供氢技术问题、满足野战低目标特征供电需求。

研究内容:

1.储氢材料储放氢机制模拟和验证研究;2.轻量化便携式燃料电池结构设计、温湿度自适应控制与环境适应性关键技术研究及电堆集成;3.基于液体燃料重整制氢的燃料电池集成设计、系统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及电堆集成;4.25W、50W、200W轻量化携行燃料电池样机及30kW机动化燃料电池电站样机研制;5.军用燃料电池综合性能评价技术及部队适应性研究。

主要性能指标:

1.25W、50W、200W轻量化携行燃料电池样机,-30℃能启动工作,寿命≥500h(额定功率下电压下降≤3%),系统比能量≥350Wh/kg(系统应包含燃料电池样机,以及包含供氢系统、温控自适应等辅助系统),一次连续工作不低于12h,安全性满足枪击不着火不爆炸。

2.30kW机动化燃料电池电站样机,额定功率为30kW,对外供电可提供直流电压12V、24V,交流电压三相(工频50Hz)230/400V,单相230V;工作温度范围-40℃-50℃,在-40℃能启动,启动时间不超过30min;一次加满燃料,应能按额定工况正常地连续运行不小于8h(其中包括过载10%运行1h);噪声、红外隐蔽性与安全性等满足GJB235A《军用交流移动电站通用规范》要求。

研究要求:

1.通过研究给出储氢材料的机理和模拟计算结果,对其储氢材料的物性、储氢催化剂、反应条件、储氢容量等进行论证和试验研究,并分析与燃料电池联用的匹配性与适用性,给出在军事领域应用上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报告;2.根据野战条件下单兵负重、携行和供电需求,给出氢燃料电池轻量化方案,攻克温湿度自适应控制环境适应性、电堆一体化模块化集成等氢燃料池轻量化技术;3.制定基于柴油、喷气燃料、有机液体储氢等液体燃料的机动式制储放氢装置及其一体化燃料电池电堆设计集成方案;4.2020年底完成25W、50W、200W轻量化携行燃料电池样机及30kW机动化燃料电池电站样机研制,制定军用燃料电池综合性能评价方法。

研究报告、科研样品、应用方案

15

高功率脉冲型电池技术研究

研究目的:

通过研制可快速充放电、安全性可靠性好的高功率脉冲型电池,为野战条件下电能快速补充与应急保障提供技术手段。

研究内容:

1.高功率脉冲型电池结构设计与集成研究;2.高功率脉冲型电池热管理及安全控制技术研究;3.高功率脉冲型电池性能测试、环境适应性及安全性测试研究;4.野战电能快速补充与应急保障应用研究。

主要性能指标:

研制高功率电池单体:

单体电池能量密度≥200Wh/kg,功率密度≥2500W/kg,循环寿命≥4000次。

集成高功率电池系统:

系统总功率不低于250kW,比功率≥1000W/kg,比能量≥120Wh/kg,循环寿命≥1000次,系统以1000W/kg高功率放电80%DOD时,电池组内温度差≤5℃。

其他指标满足GJB4477-2002相关要求。

研究要求:

性能指标经军方具有资质的电池测试机构测试确认,2020年底前完成。

研究报告、

科研样品、

应用方案

16

数字化岸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的:

在低压岸电系统研究和应用基础上,构建融合市电与新能源发电的高低压一体化新型岸电系统,满足军港码头岸电新建与改造需求。

研究内容:

1.岸电系统新能源发电接入技术研究;2.多源岸电系统能量管理与智能化控制系统研究;3.多源ITn供电系统绝缘监测与保护技术研究;4.链式与环网ITn配电系统绝缘监测与保护技术研究;5、岸基高低压供电一体化技术研究;6.岸船对接电缆自动升降装置技术与装备研制。

主要性能指标:

1.系统容量≥500kW;2.新能源容量≥20%系统容量;3.新能源微电网系统可离网独立运行,独立微电网运行时非线性负载容量≥20%系统容量(电能质量指标满足国标要求);4.低压配电制式:

IT制配出中性导体(输出3L+N);5.主回路额定电压:

380/220V,辅助回路额定电压:

220V;6.输出电压:

390/225±3%V;7.绝缘等级:

690V;8.冲击耐压≥8kV(断开电子仪表);9.绝缘报警电阻≥10kΩ;10.绝缘故障选线选相时间≤5min;11.岸船电缆提升装置臂长≥15m,变幅角0~70o,旋转角0~270o;同时输送电缆根数≥4;电缆卷盘对数≥2。

研究要求:

2020年底前完成。

研究报告、科研样品

军事医学保障领域 

 

17

单兵险地生存保障模块研制

研究目的:

结合单兵综合保障系统建设,研制适合空降、特战、海军陆战和遂行危险任务的单兵和分队使用的险地生存保障专用器材,增强其野外自持生存能力。

研究内容:

1.论证研究空降、特战、海军陆战和遂行危险任务的单兵险地生存等相关专用技能、保障模式;2.依据单兵险地生存极限标准研究成果,提出空降、特战、海军陆战和遂行危险任务的单兵险地生存保障用品规范目录;3.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