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47502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必修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化学必修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化学必修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化学必修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化学必修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必修一.docx

《化学必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必修一.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必修一.docx

化学必修一

课后优化训练

|||||基础强化|||||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ΔH的大小与反应时的温度、压强无关

C.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热,ΔH>0

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无关

答案 C

解析 化学反应过程,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存在能量的变化,A项错;ΔH的大小与反应时的温度、压强有关,对于25℃、101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以不注明,B项错;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热,ΔH>0,C项对;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有关,反应方程式的计量数增大1倍,ΔH也增大1倍,D项错。

2.下列过程中,需吸收能量的是(  )

A.H+H→H2     B.天然气燃烧

C.I2→I+ID.S+O2→SO2

答案 C

解析 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

3.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新物质硫化亚铁。

该现象说明了(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难以发生反应

D.生成物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

答案 BC

解析 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难以发生反应,但加热至反应发生后,停止加热,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4.在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读取混合液的最高温度作为反应终止温度

B.测量溶液温度的温度计要插在溶液中

C.为了使反应均匀进行,可以向酸(碱)中分次加入碱(酸)

D.为了使反应更完全,可以使酸或碱适当过量

答案 C

解析 分次加入酸(碱),容易造成热量损失,使测量结果偏低。

5.热化学方程式:

S(g)+O2(g)===SO2(g) ΔH=-297.3kJ·mol-1,请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S(g)+O2(g)===SO2(l)

|ΔH|>297.3kJ·mol-1

B.硫蒸气的能量高于SO2的能量

C.S(g)+O2(g)===SO2(l) |ΔH|<297.3kJ·mol-1

D.1molSO2的键能总和小于1molS和1molO2的键能之和

答案 A

解析 气态SO2转变为液态SO2要放出热量,因此,S(g)+O2(g)===SO2(l) |ΔH|>297.3kJ/mol,A项正确,C项错;由于硫在氧气中燃烧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硫蒸气和氧气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SO2(g)的总能量,B项错;反应放热,1molSO2的键能总和大于1molS和1molO2的键能之和,D项错。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和热一定是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

B.1mol酸与1mol碱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

C.表示中和热的离子方程式为:

H++OH-===H2O ΔH=-57.3kJ/mol

D.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l)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答案 D

解析 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A、B项不正确,D项正确;C项没有标明状态,C项不正确。

7.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28gCO还原Fe2O3生成单质铁,放出8.3kJ热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mol氨气和1mol氯化氢气体化合生成氯化铵固体,放出176kJ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20gNaOH配成的稀溶液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28.65kJ的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如图所示,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Fe2O3(s)+3CO(g)===2Fe(s)+3CO2(g)

ΔH=-24.9kJ·mol-1

(2)NH3(g)+HCl(g)===NH4Cl(s)

ΔH=-176kJ·mol-1

(3)H+(aq)+OH-(aq)===H2O(l)

ΔH=-57.3kJ·mol-1

(4)①CO(g)+H2O(g)===CO2(g)+H2(g)

ΔH=-41kJ·mol-1

②CO2(g)+H2(g)===CO(g)+H2O(g)

ΔH=+41kJ·mol-1

解析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溶液中要标注aq,同时还要注明ΔH的“+”与“-”号。

热化学方程式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ΔH数值相同,ΔH相反。

另外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要与焓变的数值相对应。

依据这些原则可以写出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8.把试管小心地放入盛有(20℃)碳酸饮料的烧杯中,在试管中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加5mL稀盐酸于试管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和氢气的总能量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

答案 

(1)镁片上有大量的气泡冒出,镁片逐渐溶解,烧杯中液体放出气泡的速率加快

(2)盐酸与镁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碳酸饮料中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烧杯中的液体放出气泡的速率逐渐加快

(3)Mg+2H+===Mg2++H2↑

(4)小于

解析 分析反应产生热量对周围溶液的影响,看清题干,全面考虑。

|||||能力提升|||||

1.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ΔH1>ΔH2的是(  )

A.2H2(g)+O2(g)===2H2O(g) ΔH1

2H2(g)+O2(g)===2H2O(l) ΔH2

B.S(g)+O2(g)===SO2(g) ΔH1

S(s)+O2(g)===SO2(g) ΔH2

C.C(s)+

O2(g)===CO(g) ΔH1

C(s)+O2(g)===CO2(g) ΔH2

D.H2(g)+Cl2(g)===2HCl(g) ΔH1

H2(g)+

Cl2(g)===HCl(g) ΔH2

答案 AC

解析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要点可知,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的数值一定不同。

如同一放热反应生成液态物质要比生成气态物质放热多,因气体凝结为液体还要放热。

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代表物质的量,故可以是分数,所以对同一化学反应用分数表示化学计量数和全用整数表示化学计量数的反应热数值也不同。

A项中生成液态水放热多于生成气态水,ΔH1>ΔH2;B项中硫(s)要变为硫(g)需吸热,所以硫(s)燃烧放出的热量比硫(g)燃烧放出的热量少,ΔH1<ΔH2;C项中前一反应和后一反应生成物不同。

根据CO与O2生成CO2要放热,可知C与O2生成CO放出的热量必然小于生成CO2所放出的热量,ΔH1>ΔH2;D项中后一反应为分数化学计量数,其各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都是前一反应的一半,放出的热量减少一半,所以ΔH1<ΔH2。

2.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N2(g)+3H2(g)===2NH3(l)

ΔH=2(a-b-c)kJ·mol-1

B.N2(g)+3H2(g)===2NH3(g)

ΔH=2(b-a)kJ·mol-1

C.

N2(g)+

H2(g)===NH3(l)

ΔH=(b+c-a)kJ·mol-1

D.

N2(g)+

H2(g)===NH3(g)

ΔH=(a+b)kJ·mol-1

答案 A

解析 N2、H2反应生成NH3的过程可分为如下过程:

molN2(g)+

molH2(g)

1molN+3molH

1molNH3(g)

1molNH3(l),故A项正确。

3.

(1)已知H+(aq)+OH-(aq)===H2O(l) 

ΔH=-57.3kJ·mol-1。

若向三份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中分别加入:

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并将上述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分别记为Q1kJ、Q2kJ、Q3kJ。

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用Q1、Q2、Q3表示)。

(2)如图所示A为泡沫塑料板,上面有两个小孔,分别插入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两个小孔不能开得过大,其原因是________;反应需要测量温度,每次测量温度后都必须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50mL0.50mol·L-1盐酸、50mL

0.55mol·L-1NaOH溶液利用上图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

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

4.18J/(g·℃)。

为了计算中和热,实验时还需测量的数据有(填序号)________。

A.反应前盐酸的温度

B.反应前盐酸的质量

C.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

D.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E.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

F.反应后混合溶液的质量

(4)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为________。

答案 

(1)Q1

(2)减少热量损失 用水将温度计冲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

(3)ACE

(4)-51.8kJ·mol-1

解析 中和热的反应方程式中H+、OH-指的强酸、强碱,生成1mol的水。

若用弱酸与NaOH反应,由于弱酸电离要吸收热量,CH3COOH放热少,浓H2SO4溶于水放出热量,故CH3COOH、浓H2SO4、HNO3消耗等量NaOH时放出热量的大小关系为Q1

中和热的测定是以“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所放出的热量”为标准的,所以中和热与所取用的酸碱的量无关。

实验时泡沫塑料板上开的小孔不大是为了防止热量的损失。

读取混合液的温度时要把握好,一定要读取混合液的最高温度。

第一次测量,盐酸和NaOH的平均温度为

=20.05℃,反应体系的温度变化Δt=23.2℃-20.05℃=3.15℃

ΔH1=-

=-

×3.15kJ·mol-1=-52.67kJ·mol-1,

同理可算出第二次测量

ΔH2=-

×3.1kJ·mol-1=-51.83kJ·mol-1,

第三次测量

ΔH3=-

×3.05kJ·mol-1=-51.00kJ·mol-1,由三次平均可求出该反应的中和热为51.8kJ·mol-1。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所致。

图为N2(g)和O2(g)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N2(g)和O2(g)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人们通常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

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则N≡N键的键能为________kJ·mol-1。

根据图写出N2(g)和O2(g)生成NO(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O(g)分解生成N2(g)和O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当有16gO2(g)生成时,该反应中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kJ。

答案 

(1)946 N2(g)+O2(g)=2NO(g)

ΔH=+180kJ·mol-1 

(2)2NO(g)===N2(g)+O2(g)

ΔH=-180kJ·mol-1 放出 90

解析 根据图可以看出拆开1molN2需946kJ的能量,则N2的键能为946kJ·mol-1。

拆开1molO2需498kJ的能量,生成2molNO(g)放出的能量为2×632kJ,ΔH=946kJ·mol-1+498kJ·mol-1-2×632kJ·mol-1=+180kJ·mol-1,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O2(g)===2NO(g)ΔH=+180kJ·mol-1。

由此可得2NO(g)===N2(g)+O2(g)ΔH=-180kJ·mol-1,由此可计算出16gO2放出的热量为90k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