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期部编本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第三课时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46838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期部编本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第三课时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春期部编本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第三课时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春期部编本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第三课时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春期部编本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第三课时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春期部编本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第三课时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期部编本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第三课时教案设计.docx

《春期部编本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第三课时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期部编本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第三课时教案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期部编本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第三课时教案设计.docx

春期部编本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第三课时教案设计

《草船借箭》第三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提高抓重点词句、前后联系读懂课文的能力,体会诸葛亮的杰出才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有关《三国演义》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 欣赏名著,品读经典

1.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老师知道了同学们特别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有的同学说,诸葛亮通晓天文,有的说他懂得地理,还有的说诸葛亮能“借”到箭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知人心”。

的确,课文精彩地描述了“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继续探究的重点。

如果让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或最能展现自己才华的学习方式,来欣赏、探究课文描述“诸葛亮知人心”的这些内容,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2.老师梳理、概括以下几种学习方式。

(1)读:

有感情地朗读。

(2)说:

选择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象,有声有色地说一说。

(3)演:

邀请老师或者几个同学,分角色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4)评:

评说诸葛亮“神机妙算”——知人心。

(5)写:

根据看过的、改编过的电视剧,展开想象,扩充、编写“诸葛亮知人心”的某些场景。

3.学生讨论确定各自的学习方式,同时允许学生个体学习或合作学习。

4.师生互动交流。

(1)读:

对“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如果你选择的是“有感情地朗读”这种学习方式,请按照自己对课文中人物情感的理解,进行个性化的朗读,以求达到声情并茂,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效果。

(2)说:

采用“说一说”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你们觉得怎样说才能让大家满意?

(交流要点:

第一,主要的情节和内容要讲清楚。

第二,可以对故事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创造,特别是第2自然段的对话,要加上一些生动的提示语和有趣的细节等。

第三,语言要自然、流畅。

不同人物的语言,要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四,说话时态度要大方,要注意“听众”的反应,能用目光和手势与他们交流。

(3)演:

如果选择“演一演”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该怎样演才能身临其境?

(交流要点:

第一,要编好“剧本”。

把课文内容改为“剧本”,有些语言要适当改变。

第二,选择好“演员”,分配好角色。

第三,各自熟悉“台词”。

第四,准备好简单的“道具”。

第五,可以演具体片段。

比如第2自然段的“对话交锋”、第7自然段的“饮酒取乐”等;还可以把整篇课文内容都串演一遍。

5.请同学们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学习伙伴欣赏名著,品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

6.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自由欣赏、品读。

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知人心”进行汇报,老师参与互动。

以第7自然段为例,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针对这个片段,如果是采用表演探究的学习策略的同学,教学情境设计可参考下文。

老师:

在《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

你们演演看,诸葛亮这时怎么“笑”?

(诸葛亮向北岸望了望,从鼻孔里轻轻哼了一声: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这是对曹操轻蔑的嘲笑。

(诸葛亮面对南岸,仰天大笑着说: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这是对战胜周瑜后,抑制不住的爽朗的笑。

(诸葛亮看着眼前的船只,听着擂鼓声、呐喊声,微微一笑说: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这是自豪、自信的笑。

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各自的理解,把“笑”的不同内涵表演出来。

二 营造“对话”,塑造人格

1.谁能用恰当的成语或四字词语来概括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上台板书。

2.用下面的关联词训练说话。

因为……所以……  

如果……就……  

只有……才……

虽然……但是……  

一……就……

点拨:

同学们要尽量多地选用这几组关联词,结合刚才概括出来的表示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把《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的前因后果介绍完整。

3.汇编诗歌,体味经典。

草船借箭不寻常,要论成败有文章。

都督周瑜欲陷害,孔明先生巧应对。

妙算天文雾漫天,通晓地理蒙曹操。

洞悉人心妙计成,箭如雨下满载归。

神机妙算诸葛亮,世世代代美名扬。

请喜欢的同学读一读,也可以背诵下来。

三 链接名著,拓展文本

请同学们自由畅谈读原著《三国演义》的体会,如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等等。

1.整体来看,这节课的讲述会有点儿赶时间,所以留给学生的时间就有点儿不充裕。

有些体现学生动手、动口的活动没有让学生实践。

教师在教学时要合理分配时间,注意讲解重点。

2.本课的故事性很强,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多读、多讲、多练,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多锻炼学生的表述能力。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备课资料

1.《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作者罗贯中。

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

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之一,它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史料处理原则,使小说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三国演义》大体按照历史真实来写,但又虚构了大量细节和一些情节,使小说虚实结合。

实,使读者产生真实感;虚,使小说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

第二,在人物塑造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专门突出人物的某一个特点,并通过夸张、对比、烘托等手法,把这一特点发展到极致。

比如,曹操的奸诈、诸葛亮的智慧、刘备的仁厚、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这些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400多人,给人印象深刻的也不下数十。

毫无疑问,这是《三国演义》最突出的成就。

第三,叙事结构上,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精心构造无数的故事,虽事件复杂,却不琐碎支离,虽曲折变化,然脉络分明,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第四,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

《三国演义》的语言与《水浒传》等小说是不同的,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

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

这种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使它既能发挥白话之长,又能避免纯粹的文言之短。

《三国演义》不仅对中国古代小说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亚洲的其他国家广泛流传。

2.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181~234),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字孔明。

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属湖北),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

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

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3.周瑜简介。

周瑜(175~210),三国吴名将。

字公瑾,庐山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

美姿容,精音律,长壮有姿貌,多谋善断。

建安十三年(208年)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后图进中原,不幸因病于建安十五年(210年)十二月病逝于巴丘(今湖南省岳阳市),年仅36岁。

4.神情描写的作用。

《草船借箭》一文中对周瑜的神情描写仅有三处,但对周瑜形象的塑造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一处是周瑜经过步步紧逼,使诸葛亮答应三天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周瑜“很高兴”。

回视前文,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所以他周密策划,安排了这番对话,假借公事,步步为营,最终把诸葛亮逼到“死无退路”的境地。

这“高兴”,是周瑜自以为是、得意忘形之态。

他为诸葛亮没有识破他的计谋而高兴,为自己阴谋得逞而高兴。

透过这两个字,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假公济私、心胸狭窄、不顾全大局、无容人之量的周瑜。

第二处是当鲁肃向周瑜报告情况时,说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周瑜“疑惑起来”。

竹子、翎毛、胶漆都是造箭不可缺少的材料,诸葛亮却不用这些材料。

周瑜对此不明白、不相信,但他并未采取积极的行动去调查,弄清事情的真相。

说明他太自以为是了,以为自己的计谋万无一失,诸葛亮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的。

这也从侧面反衬了他的“才不如人”。

第三处是诸葛亮按时交箭,周瑜“长叹一声”。

这一叹既有惋惜,又有佩服。

自己谋划已久,却仍未如愿,自然惋惜;诸葛亮神机妙算,考虑周密,安排巧妙,非自己能比。

面对事实,周瑜只能无可奈何地说:

“我真比不上他!

纵观周瑜三次神态变化,不难看出文中对周瑜的描写正是为了反衬诸葛亮。

在这场斗智中,周瑜输给诸葛亮的不仅仅是才智,还有他的胸襟、气度和人品。

5.正史中的草船借箭。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

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

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做过这件事。

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

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公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

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

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

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

不一会儿,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

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

一会儿,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

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

6.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草船借箭》讲的是周瑜设计,妄想谋害诸葛亮,诸葛亮巧施妙计,草船借箭,周瑜自叹不如的故事。

读了全文,大家都佩服诸葛亮才智过人。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文章是怎样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1)将计就计。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很想除掉他,就在商议军事时,限诸葛亮十天造好十万支箭,而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并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满以为诸葛亮钻进了他的圈套。

其实,真正上当的是周瑜自己。

由此可见,诸葛亮谋略过人,早已成竹在胸。

(2)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周瑜派鲁肃去探听诸葛亮造箭的情况,诸葛亮却深知鲁肃为人忠厚老实,守信用,又顾全大局。

于是,反请鲁肃帮忙,为他准备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三十名军士,一千多个草把子和青布幔子。

鲁肃信守诺言,没有走漏半点儿风声。

这样,周瑜不仅没有获得真实的情报,客观上还为诸葛亮计谋的实现和成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大雾漫天,诸葛亮才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一起去取箭。

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水寨。

诸葛亮这是抓住了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特点,料他看不清虚实,决不肯轻易出动,只命弓弩手向江中放箭。

因此,没费吹灰之力,就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

“借箭”的过程,不但显示出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而且说明诸葛亮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3)醉翁之意不在酒。

取箭时,诸葛亮叫“吃惊”的鲁肃“只管饮酒取乐”,反衬出诸葛亮的沉着镇定。

最后,课文以周瑜的一声长叹结尾,诸葛亮草船借箭大获全胜。

同学们在学习本文时,抓住上述“三点”,不但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有助于深刻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