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学年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化学分析报告待续.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45568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7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06 学年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化学分析报告待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0106 学年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化学分析报告待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0106 学年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化学分析报告待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0106 学年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化学分析报告待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0106 学年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化学分析报告待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06 学年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化学分析报告待续.docx

《0106 学年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化学分析报告待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06 学年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化学分析报告待续.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106 学年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化学分析报告待续.docx

0106学年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化学分析报告待续

2010~2011学年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

化学科分析报告

1.命题指导思想

本次测试化学学科的命题以检查系统复习的落实情况、诊断高考中重点考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障碍为主要目的,引导师生关注重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熟练运用、关注基本实验方法的运用。

在后期专题复习和查缺补漏前,本次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应及时予以突破。

基于上述考查目的,本次测试化学科试题情景陌生度并不大,学生完成起来比较顺利,能比较客观的反映学生的基础是否扎实。

在能力要求上,本次测试仍然力求体现考试说明规定的三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但考虑到复习的进度,主要体现了图像或图表信息的获取、实验或生产流程的解读、对比实验的设计等较为基础的能力,陌生试题情景的审题能力、复杂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探究实验设计能力等将在后续测试中体现。

2.整卷情况

2.1试题内容分布

表1试题内容分布

题号

试题内容

对考纲要求的反映

7

原子构成,元素、核素的概念

物质结构

8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化学反应与能量(反应热)

9

Na、Mg、Al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常见金属元素

10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化学用语,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1

常见离子的检验

常见物质的检验

12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

常用计量

双选题

22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比较,原子半径

元素周期律

23

Na2CO3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和离子浓度关系

电解质溶液

非选择题

30

平衡图像,化学反应速率,转化率和平衡常数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31

铜与硝酸反应,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探究

常见无机物,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

32

海带提碘,常见的分离操作,碘的检验

常用仪器用途,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检验、分离

33

电解食盐水,复分解法制备氯酸钾,溶解度曲线

化学反应与能量(电化学),物质的提纯,了解溶解度概念

本次测试不涉及有机化学,除此之外试题覆盖了考纲要求的几乎全部内容,其中基本概念和理论、化学实验的考查比重较大。

2.2数据统计

2.2.1整卷常规指标分析

表2整卷常规量化指标

组别

人数

1卷

平均分

2卷

平均分

全卷

平均分

1卷

难度

2卷

难度

全卷

难度

全卷

区分度

全卷信度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6组

7组

全市

数据待补充

2.2.2全市考生成绩分布

 

图1全市考生成绩分布直方图

数据待补充

2.2.3各小题指标分析

表3化学科各试题量化指标(参考番禺区数据)

题号

满分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

7

4

3

0.75

0.45

8

4

3.7

0.92

0.19

9

4

2.9

0.72

0.47

10

4

3.5

0.89

0.32

11

4

3.3

0.82

0.35

12

4

2.5

0.63

0.72

22

6

4.3

0.72

0.51

23

6

4

0.67

0.41

30

(1)

2

1.9

0.95

0.13

30

(2)

4

3.4

0.85

0.26

30(3)

6

3.8

0.63

0.57

30(4)

4

2.4

0.61

0.63

30

16

11.5

0.72

0.45

31

(1)

3

1.7

0.58

0.74

31

(2)

4

2.3

0.59

0.41

31(3)

3

0.7

0.23

0.35

31(4)

6

2.5

0.42

0.48

31

16

7.3

0.45

0.49

32

(1)

2

1.1

0.56

0.6

32

(2)

6

4.7

0.78

0.25

32(3)

6

2.1

0.35

0.29

32(4)

2

1.2

0.58

0.46

32

16

9.1

0.57

0.34

33

(1)

4

2.4

0.61

0.69

33

(2)

2

0.3

0.17

0.44

33(3)

4

1.7

0.43

0.28

33(4)

2

1.1

0.55

0.65

33(5)

4

1.6

0.39

0.32

33

16

7.2

0.45

0.46

全卷难度值大于0.7(容易题)的试题占38分,难度值介于0.4~0.7之间(中等难度题)的试题占47分,难度值小于0.4(较难题)的试题占15分。

容易题比重偏大,中等难度题比重偏小。

 

从整体上看,全卷试题以中等和中等偏易试题为主,试题的编排顺序呈现出由易到难、逐步递进的结构,有利于考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答卷。

 

大部分试题的区分度在0.4以上(优),少数试题的区分度在0.3~0.4(良),第8题区分度为0.19(劣),主要因为本题为计算型选择题且难度小。

非选择题某些小题的区分度也不高,将在试题分析中具体说明。

3.试题分析

第7题:

Se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下列有关

Se和

Se的说法正确的是

A.

Se和

Se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B.

Se和

Se的中子数分别为78和80

C.

Se和

Se的质量数不同,是同种元素

D.

Se和

Se的质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

【参考答案】C

【命题意图】考查原子的构成,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等构成原子的主要微粒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需要具备的知识有:

①原子的表示方法以及各数字代表的含义;②各微粒间的关系;③核素、元素的概念

【答题情况】选项分布:

A4%,B4%,C%75,D19%。

【试题分析】部分学生对元素、核素的概念不清晰。

第8题:

已知下列数据:

Fe(s)+

O2(g)=FeO(s)△H=-272kJ·mol-1

2Al(s)+

O2(g)=Al2O3(s)△H=-1675kJ·mol-1

则2Al(s)+3FeO(s)=Al2O3(s)+3Fe(s)的△H是

A.+859kJ·mol-1B.-859kJ·mol-1

C.-1403kJ·mol-1D.-2491kJ·mol-1

【参考答案】B

【命题意图】考查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的基本技能。

【答题情况】选项分布:

A2%,B92%,C4%,D3%。

第9题:

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Mg和Al都可以用电解法冶炼得到

B.Na2O和Na2O2与CO2反应产物相同

C.MgO和Al2O3均只能与酸反应,不能与碱反应

D.Mg和Fe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都生成H2和对应的碱

【参考答案】A

【命题意图】考查常见金属的单质、氧化物的性质、冶炼方法,检查学生对较特殊的金属氧化物Na2O2和Al2O3的了解,对Fe与水反应的了解。

【答题情况】选项分布:

A72%,B7%,C2%,D19%。

【试题分析】部分学生对Fe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熟悉,教材中的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应经常重复、熟记。

第10题:

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氨水中滴加氯化铝溶液:

Al3++4OH-=AlO2-+2H2O

B.用稀HNO3溶液FeS固体:

FeS+2H+=Fe2++H2S↑

C.碳酸氢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HCO3-+OH-=CO32-+H2O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Ba2++2OH-+2H++SO42-=BaSO4↓+2H2O

【参考答案】D

【命题意图】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离子反应的条件,氢氧化铝的性质、硝酸的强氧化性等。

【答题情况】选项分布:

A2%,B4%,C5%,D89%。

第11题:

下列关于离子检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该溶液一定含有CO32-

B.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

C.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D.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参考答案】D

【命题意图】考查CO32-、Cl-、SO42-、Fe3+、Fe2+的检验方法,注重考查这些一般方法背后的原理的理解。

【答题情况】选项分布:

A1%,B9%,C8%,D82%。

【试题分析】少数学生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能复述但不注意理解每一个步骤的目的及其化学原理,因此在情景发生变化时缺乏判断和分析能力。

第12题: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相对原子质量:

O16Mg24)

A.常温常压下,16gO3气体含有氧原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44.8L四氯化碳含有的分子数为2nA

C.0.1mol·L-1氯化铝溶液中含有Al3+数为0.1nA

D.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参考答案】A

【命题意图】考查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

【答题情况】选项分布:

A63%,B20%,C11%,D6%。

【试题分析】本题答对率一般,部分学生对质量、标准状况的气体体积与微粒个数的转化的条件不清楚,对其中的化学意义模糊。

错选B、C的原因之一是对A不理解。

第22题:

根据下表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

元素代号

G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86

0.160

0.143

0.104

0.075

0.066

主要化合价

+1

+2

+3

+6、-2

+5、-3

-2

A.氢氧化物碱性:

G

T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R

【参考答案】CD

【命题意图】考查同周期和同主族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金属性非金属性、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和粒子结构特点。

【答题情况】全对68%,漏选8%。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从表格信息推断出六种未知元素,需要从原子半径关系和化合价综合分析得到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今年对元素周期律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短周期范围,故要求对这个范围的各种结构和性质的规律达到熟练并灵活运用的程度。

第23题:

在一定条件下Na2CO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

CO32-+H2O

HCO3-+O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CO3溶液中:

c(Na+)>c(CO32-)>c(OH-)>c(H+)

B.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稀释溶液,溶液中c(H+)和c(OH-)都减少

D.加入NaOH固体,溶液pH减小

【参考答案】AB

【命题意图】利用溶液中离子成分的分析考查水解平衡的特点,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迁移到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应用,水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

【答题情况】全对61%,漏选13%,选项中出现C的累计20%。

【试题分析】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仍然是复习的难点。

应引导学生抓住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的特点来认识溶液中的粒子组成及其关系。

学生漏选B是因为不知道水解是吸热反应还是因为不懂得迁移平衡移动原理需要调查。

选项C的干扰性较强,说明水的电离或水中的两种离子在电解质溶液粒子组成中的作用需要再次重申。

第30题:

固定和利用CO2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

工业上有一种用CO2来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

CO2(g)+3H2(g)

CH3OH(g)+H2O(g)△H=-49.0kJ·mol-1

某科学实验将6molCO2和8mol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实线)。

 

(1)a点正反应速率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逆反应速率。

(2)下列时间段平均反应速率最大的是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

A.0~1minB.1~3minC.3~8minD.8~11min

(3)求平衡时氢气的转化率和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写出计算过程)

(4)仅改变某一实验条件再进行两次实验,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曲线I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是_____________,曲线II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大于(2分)

(2)A(2分)D(2分)

(3)(6分)

CO2(g)+3H2(g)

CH3OH(g)+H2O(g)

起始物质的量/mol6800

物质的量变化/mol2622

平衡物质的量/mol4222(2分)

(2分)

(2分)

(4)升高温度(2分)增大压强或增大CO2的起始浓度(2分)

【命题意图】

考查化学平衡图像的解读能力;第

(1)问考查达到平衡前反应体系所处的状态;第

(2)问考查平均反应速率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分析反应速率变化在图像中的体现;第(3)问考查平衡体系组成的分析技能以及转化率的概念、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

第(4)问考查外界条件对建立化学平衡的过程和结果的影响以及用图像描述的能力。

【答题情况】

(1)问难度0.95。

(2)问难度0.85。

少数错答A、C或B、D。

第(3)问难度0.63。

不少学生没有掌握平衡体系组成分析的方法,如:

错例一:

分析:

H2的消耗量读取错误;参加反应的物质量的关系错误。

错例二:

分析:

将三组数据理解为“反应开始”“反应中”“反应结束”,不理解其意义。

错例三:

分析:

将三组数据标注为“起始”“平衡”“终止”,数据的含义理解混乱,结果将错误的数据带入了平衡常数表达式。

还有少数学生误将物质的量当作物质的量浓度带入平衡常数表达式导致错误。

第(4)问难度0.61。

不少学生分析不出图像表达的反应过程和结果与原条件的差异,只好猜测一个答案,典型的有:

,甚至两空答案相同。

还有少数同学只回答影响因素却未明确改变情况,对题意理解不透或因为对这种设问不熟悉,如:

【试题分析】

近几年广东试题中考查反应速率的有2007-22、2008-20;24、2009-20、2010-31,2007、2008年反应速率的问题基本不涉及平衡体系,而2009和2010年反应速率都是在典型的可逆反应体系中讨论,结果明显的暴露出学生对反应速率概念理解上的欠缺。

针对一个实际发生的可逆反应,一般所说的反应速率是通过观测某一物质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来表征的,是指实际测量到的反应速率。

但是由于在理解化学平衡时学生长期运用正逆反应速率的模型,使学生对反应速率的运用逐渐脱离实际,陷入一种理论模型,当试题问到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时不知所措。

应帮助学生认识到,一般情况下试题中谈到的反应速率都是指可观测的反应速率,也可以理解为正逆反应速率综合的结果。

(2)问的讲评给学生再次理解可逆反应的反应速率提供了机会。

建议把试题中“平均反应速率”的真实含义是什么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并建议讲评时增加一个活动:

从几个n-t图、c-t图、转化率-t图中分析反应速率在各时间段的变化特点。

如:

第(3)问的讲评重点是:

计算转化率和平衡常数需要哪些数据?

这些数据在题干和图像中是否已经提供?

如果没有提供如何得到?

“三行式”每一个数据的意义是什么?

第(4)问应分析解题思路:

条件改变后的变化曲线与原曲线对比,哪些是没有变化的?

哪些变化了?

(氢气的起始物质的量没有变化,反应开始阶段的斜率变了,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变了。

)因此在思考条件改变的各种可能时要排除氢气的物质的量变化,从反应开始阶段的斜率变化看应考虑升温、加压、增大浓度三个角度,由于转化率变了排除了催化剂的条件。

建议讲评本题后增加一个活动:

如果条件改变是“降低温度”“减小压强”,再次画出变化曲线。

第31题:

某合作小组同学将铜片加入稀硝酸,发现开始时反应非常慢,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该小组通过实验探究其原因。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合理假设。

该实验中反应速率明显加快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A.反应放热导致温度升高B.压强增大

C.生成物的催化作用D.反应物接触面积增大

(3)初步探究。

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不同时间的温度,结果如下表: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5

50

60

70

80

温度/℃

25

26

26

26

26

26

26.5

27

27

27

27

结合实验目的和表中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探究。

查阅文献了解到化学反应的产物(含中间产物)可能对反应有催化作用,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将实验目的补充完整:

实验编号

铜片质量/g

0.1mol·L-1的硝酸体积/mL

硝酸铜晶体/g

亚硝酸钠晶体/g

实验目的

5

20

实验①和②探究_________的影响;实验①和③探究亚硝酸根的影响。

0.5

【参考答案】

(1)3Cu+8H++2NO3-=3Cu2++2NO↑+4H2O(3分)

(2)AC(4分)

(3)温度不是反应速率明显加快的主要原因。

(3分)

(4)(6分)

实验编号

铜片质量/g

0.1mol·L-1的硝酸体积/mL

硝酸铜晶体/g

亚硝酸钠晶体/g

实验目的

5

20

0

0

实验①和②探究

Cu2+的影响;实验①和③探究亚硝酸根的影响。

5

20

0.5

0

5

20

0

0.5

【命题意图】

考查硝酸的强氧化性;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控制实验条件设计对比实验方案的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是否能始终围绕实验目的展开探究,对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有一定要求。

【答题情况】

(1)问难度0.58。

典型错误是不清楚反应的生成物,生成物写H2、CuO等。

(2)问难度0.59。

主要错误是漏选,说明部分学生对问题的含义不理解,没有结合实际问题和反应速率理论进行合理推断。

第(3)问难度0.23。

典型错误是脱离实验目的,仅对题目提供的实验数据进行提炼、小结,不思考获取这组实验数据的目的是什么,如:

第(4)问难度0.42。

实验设计表的典型错误是没有做到控制单一条件改变而其他条件不变,或将探究目的换成了硝酸铜、亚硝酸钠的含量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目的的典型错误是认为实验①和②探究硝酸根的影响。

如:

【试题分析】

从答题情况看,大面积的学生没有将试题作为一个系统的实验探究任务来思考,孤立的作答每一个问题导致回答不全面、不到位,反映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严重不足。

实验探究一定是高考中一道重点的考题,不论是物质的检验还是产生某一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原因探究,都是考查类似的思维:

结合实验实际和化学原理提出合理假设(既不遗漏也不泛化)→按照由简到繁的顺序逐一对假设进行验证(主要考查控制条件、排除干扰)→将各个局部的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建议讲评时注意发现学生解答本题的思维缺陷,可以参考下文学生问卷的第9~11题,提出类似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过程拿出来讨论、反思。

本题提供的实验情景是具体的,除了将铜片放入稀硝酸不再有其他操作,故接触面积是不需要列入合理假设的,由于反应物是固液体系,故压强也是不需要列入合理假设的。

剩下的因素中,温度要成为影响因素的前提是反应过程中体系温度升高,这一验证过程较简单故首先完成,获得实验数据后可以获得一系列结论,如果把它放在整个实验探究中去理解可知最重要的结论是温度不是反应速率明显加快的原因。

当探究进入到产物催化作用的研究,还是要从合理假设开始,从离子方程式看,新增的物质只有铜离子,故铜离子的影响应列入合理假设,另一种中间产物亚硝酸根的影响是试题提示的,然后才是针对每一个具体的探究目的设计对比实验。

由于探究是不是这种新增物质导致反应速率加快,因此对比的重点是有和没有,而不是含量的多少,故作为对照的实验①除了铜片和稀硝酸不应该再引入其他物质。

从上述解题思路的分析看,此类实验探究试题的解答方法是结合题目信息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原则把试题提出的探究任务完整呈现出来,这样在作答时考虑问题比较全面。

试题通常是在给出必须信息后,从各个探究环节中提出个别问题,故仅关注局部答不好。

第32题:

某同学按如下实验流程提取海带中的碘,请回答相关问题。

 

(1)第①步是将海带放入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用酒精灯充分加热灰化。

(2)第②步为了加快溶解速度并使碘离子充分进入溶液,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

(3)实验进行到某一步骤时应检验碘的存在,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带灰中还含有其他无机盐类(硫酸盐、硝酸盐、碳酸盐等),这些盐类是在流程图中的第_________步(填编号)与碘分离的。

【参考答案】

(1)坩埚(2分)

(2)充分搅拌,加热煮沸。

(6分)

(3)取氧化后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淀粉溶液,若溶液变蓝证明含碘。

(或:

取过滤后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若溶液变蓝证明含碘。

)(6分)

(4)⑤(2分)

【命题意图】

考查从实验流程图中获取实验完整信息的能力,第

(1)问考查实验基本操作及相应的实验仪器,第

(2)问考查学生相关的实验经验,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灵活运用,第(3)问考查真实实验情景下物质的检验,第(4)问考查物质的分离、萃取的应用。

【答题情况】

(1)问难度0.56。

主要错误是错别字,少数学生答蒸发皿。

(2)问难度0.78。

典型错误是“水浴加热”“加大量水稀释”“加入乙醇”。

第(3)问难度0.35。

大多数学生没有指出取检测样的具体位置,而是用“取样”“取待测液”“取上层清液”等字眼,说明“我的实验方案别人应可以重复”的意识还不强。

部分学生对碘的检验原理仍然不过关,如:

“用KI-淀粉试纸”“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含有碘离子”,更有少数学生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靠近管口”等。

第(4)问难度0.58。

典型错误是答③。

学生对无机盐类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了解的比较少。

本实验在教研活动中提供了较系统的复习资料,可能由于复习进度问题大多数学校还未充分使用。

【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