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教师手册 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43454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研修教师手册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校本研修教师手册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校本研修教师手册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校本研修教师手册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校本研修教师手册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研修教师手册 1.docx

《校本研修教师手册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研修教师手册 1.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本研修教师手册 1.docx

校本研修教师手册1

 

汉滨区中小学校本研修

教师手册

 

任教学校汉滨区江北办双泉小学

教师姓名陈浩

专业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主教学科数学

年度2014年

 

个人校本研修材料目录

一、个人信息

二、个人校本研修方案

三、校本研修过程记录

1、读书笔记2、校本培训记录

3、公开课教学设计4、教学反思

5、听评课记录6、教学论文

四、个人校本研修总结报告

五、校本研修成果一览表

六、评估意见

 

校本研修教师手册填写须知

1、本手册为每位教师每学期一本,学期初学校统一印制发给教师(用A4纸双面打印),由教师个人填写,每学期由教研部门初审后交学校审核,填写评估意见。

2、研修主题(小课题)要认真选定,选题要小、新、活,尽量与本专业学科对口。

手册中所有内容都要围绕研修主题(小课题)来完成,内容要翔实,不可简单草率。

3、所填内容严禁抄袭、网络下载或拼凑,违者视为无研修,后果自负。

4、学校每学期审核一次,要严把质量关,严防下载、拼凑和应付。

审核通过的手册存入教师个人档案,作为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年度考核、评优选优、评选教学能手、工作量核算和评选校本研修先进学校等工作的依据。

一、个人校本研修主题和校级、办级小课题立项审批表

研修主题或课题名称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题组中成员分工情况

姓名

性别

年龄

专业技术职称

任教年级学科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陈浩

38

一级教师

一年级数学

课堂实践,撰写课堂反思、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以及教学论文

预期研究成果

序号

成果完成时间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备注

教研组审核意见

组长签字:

年月日

学校审核

意见

教导主任(教研室主任)签字:

校长或分管副校长签字:

学校签章

年月日

中心校审核意见

 

中心校签章

年月日

填表说明

1、个人研修主题、校级和办级小课题立项都要经过审核同意,个人研修主题、校级小课题由教研组、学校审核签章,办级小课题由教研组、学校、中心校审核同意并签章后方可开始研究,否则无效。

2、个人研修主题成员只能是本人,校级小课题、办级课题成员应在3人以内。

3、预期成果包括研究过程中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限填三项。

最终成果应包括结题报告(校本研修工作总结)、论文。

二、个人校本研修方案

研修主题或小课题名称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问题提

出缘由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之一,是要通过培养创新思维,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

小学生的可塑性大,可教性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自我发展欲望,数学教学要给每位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敢于标新立异,勇于自我创新的动力和机会,是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主动地、最大限度的发展。

研究

目标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与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教者应当通过激趣、设疑、猜想、开放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他们得到主动,最大限度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研究

内容

一、学生求职欲和学习兴趣的激发;

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通过多种途径,培养穿新思维。

研究

方法

1、观察法(直接观察法和参与观察法);

2、调查法(问卷、访谈、测试统计等);

3、文献法(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

4、行动研究法(计划、行动、考察、反思与调整)。

研究

步骤

1、2013年9月—2014年1月,初步实施研修阶段;

3、2014年2月—6月,从实践中积累研究成果,形成经验总结和实验研究报告,并将研修成果和个人心得形成论文。

完成

时间

2014年6月30日

三、校本研修过程记录

(1)读书笔记之一

读书时间

2014年3月至2014年3月

书目名称

《教书育人》

文章题目

小学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者

王金莲

出版社

教书育人杂志编辑部

作者主要观点:

历史在创新中前进,人在创新中成长,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培养更多的适合时代的创新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创新教育。

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认识知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概括总结,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让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发挥每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

读书心得体会: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创新、诱发学生思维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

因此,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

读书笔记之二

读书时间

2014年4月至2014年4月

书目名称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文章题目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者

吉晓日

出版社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杂志编辑部

作者主要观点: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小学教师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塑造学生创新个性,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激“活”学生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它们去发现,去探索,去创新。

读书心得体会: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我认为:

改革传统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创新教育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才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根本途径。

创设情境,尝试探索,发散思维是最主要的三个环节。

(2)校本培训之一

培训题目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

学校会议室

主讲教师

培训课时

2课时

培训主

要内容

培训

反思

陶行知先生说: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不仅承担着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认为,其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人格魅力也是宝贵的课程资源。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

要有过硬的知识功底,终身学习,丰富自我,超越自我。

要主动学习教育理论,注意积累经验。

校本培训之二

培训题目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

学校会议室

主讲教师

培训课时

2课时

培训主

要内容

培训

反思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通过自己发现,理解才深,也最容易掌握。

自主学习正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和策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3)公开课教学设计之一

执教年级

一年级

学科

数学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比多比少)

公开课范围

本校

 

 

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

(二)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713-917-8

12-56+1312+4

2.比多少。

教师:

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新授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

指名读题。

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

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

X|k|B|1.c|O|m

教师:

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

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

哪一行摆得多?

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

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

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4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4个。

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

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

(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

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

12-7=4(朵)

口答: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

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个人反思

 

同伴建议

 

改进措施

1、加强小组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

2、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多采用游戏式或活动形式。

公开课教学设计之二

执教年级

一年级

学科

数学

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公开课范围

本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理解。

3、提高学生的口算准确性和速度,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9-6=30+2=8+51=50-20=

2、口答:

⑴5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4=50+()

⑵6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68=8+()

3、摆小棒算一算。

30+(7-2)=70-40+5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时,是通过什么办法找出解题方法的?

(摆小棒)这节课我们还是利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

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⑴出示35-2。

指到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还剩多少根?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⑵引导学生总结:

35-2,就是从35根小棒中去掉2根,要先从单根的小棒中去掉2根,剩下的再和原来整捆的小棒合起来,结果是33根。

⑶启发学生结合操作过程归纳计算方法。

①35分成3个十和5个一。

②先算5-2=3(即个位上的数先相减)。

③再算30+3=33(即再把个位上的数与整十数合起来)

⑷反馈练习。

“做一做”第2题。

3、出示“35-20”。

⑴学生摆小棒计算35-20,边摆边口述。

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学生明确:

两位数减整十数,先把整捆和整捆相减,也就是先要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

教学设计

个位数,再把整十数相减,然后再加上各位上的数。

⑵指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①把35分成30和5

②先算30-20=10(即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先相减)

③再算10+5=15(即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⑶学生互相叙述计算过程:

先算30-20=10,再算10+5=15,所以35-20=15。

⑷反馈练习:

“做一做”,注意叙述计算方法。

4、比较两题的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方法,请同学们结合例1的两题,试着说一说计算方法。

个人反思

同伴建议

改进措施

(4)教学反思之一

反思题目

《位置》教学反思

交流范围

校内

本单元要让学生学习行、列时,既要明确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还要弄

清数数的顺序:

是从左往右数,还是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综合性比较强,

这就需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进一步体会和领会。

本单元的教学让我体会

到:

1、生活中的数学会带给学生无尽兴趣

引入部分,我分别采用了观察班中几名同学排队顺序变化和观察几张以班级

其中一个小朋友为不同位置拍下的照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

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新课教学时,我还用了学生非常喜欢喝的饮料

瓶子,让学生小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同一物体,在不

同位置观察到的顺序是不同的”,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生动活泼、具有生命力

的教学情景。

2、游戏活动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在上、下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听反口令拍手的游戏活动,当看到自己拍的

和别人一致时,他们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增加

成功感。

假如发现自己“上当”的同时,他们就会赶紧纠正。

如此设计,不

仅注重学生认知上的需求,更重视学生学习情感上的满足,使学生心中充满

激动与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教学反思之二

反思题目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交流范围

校内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

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利用教材提供

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

结果,然后引出计算。

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

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

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

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一年级小

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

我在教

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

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

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时,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

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

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

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

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反思之三

反思题目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

交流范围

校内

0000“图形的拼组”是在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了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

形的基础上编排的,其目的是让学生用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拼摆出新

的图形,体会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但这部分内容稍不注意就

容易上成手工课或拼摆各种有趣图案的活动课,使教学重点偏离教材编排

的初衷。

一个单元教学下来,我觉得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在动手操作中,突出图形的变换。

本单元所设计的活动,不论是做风车、折飞机,还是图形的拼组,都是为

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图形间的关系,因此在操作时要注重让学生描述图

形的变换过程。

(1)在折纸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化。

如做风车,不能只是

让学生学习如何做风车,而且还应该让他们边折边按图中的文字说明图形

的每一步变换过程。

(2)在拼组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换。

在拼组活动中,

应让学生说明是用什么形状的图形拼成了什么新的图形,由此体会图形间

的变换关系。

(3)在剪、卷活动中描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变换关系。

2.注意通过多种层次的拼组活动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

拼组活动,教材只呈现了一些简单的范例。

教学中,可以组织丰富的有层

次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

如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可

以分这样几个层次:

(1)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同样形状的图形。

(2)

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不同样形状的图形。

(3)用不同形状的图形拼出新

的图形。

教学反思之四

反思题目

《100以内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交流范围

校内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

的含义、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通过本

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数出100以内数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

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同时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能够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会计算整

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在教学中,我发现数数、理解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以及计算整十

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学生掌握比较好,尤其是数数,大部分学生不仅

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还会三

个三个地数,顺着数倒着数基本没问题。

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数到几十

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该数几十,三个三个的倒着数基本不会。

在比较大小

方面,学生不仅会比较,更重要的的他们能说出比较的方法,而且这些方

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

关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

应的减法,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达到了要求,而且不仅

能会算,还能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交流算法。

不足之处:

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与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另外,

在具体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数之间

的大小关系也让一部分学生感到很困难。

教学反思之五

反思题目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交流范围

校内

对于“人民币”,学生都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

讲。

在上这个单元之前,本以为课会很好上的,但是上了之后,我感到好

难好难,而且完成的还不是很顺利。

这让我思考了许久,为什么呢?

1、在教学《认识1元和1元以下的人民币》时,我就强调,元、角、分是

人民币的单位,只有单位相同,相应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半数以上的学生

记性不错,很注意观察插图,认清人民币上的面值,明确单位,但也有一

部分学生糊里糊涂,看到数字就进行计算,出现了1-8=2(角)这类错误,

后来我明确要求学生在计算时,尽量写上每个数的单位,如1元-8角=2角

或10角-8角=2角。

2、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本以为那样可以更直

观的让学生看到人民币。

但由于我的疏忽,书上的人民币有些是旧版的,,

而学生现在用的几乎是新版的人民币,所以对于旧版的不是很了解,当然

我也准备了真的人民币。

可效果不是很好,因为人民币太小,太少,不能

让所有的学生都看的很仔细。

3、在人民币兑换这个环节上,我是通过让他们利用自己的学具换出老师所

说的多少人民币或是怎样拿这些钱,但是在这个环节上,学生的学具又小

又多,十分的杂乱,使得整个课堂的纪律有些难以控制。

学生的差距也很

大,优生早就换好,可差生半天都找不到所要用的人民币。

如何让优生和

差生都能很快的兑换出人民币呢?

这点还有待进一步的思考研究。

教学反思之六

反思题目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交流范围

校内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

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我在教学时做到

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比如,

借助教材设计的运送鲜花场境提供的资源,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

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计算方法。

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

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

再如,借助教材设计的“发新书”、“买玩具”等,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情境

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教学时,我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创设

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探

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就能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

的。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领悟数学,

促使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才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做到能正确

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5~6题。

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反思之七

反思题目

《找规律》教学反思

交流范围

校内

《找规律》是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

上完这个单

元,我有几点感受:

1、游戏导入,引出规律

一开始,以老师带来的奖品为素材,从游戏猜一猜开始,猜老师手中拿

什么颜色的花,从老师手中也藏着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

中到学习中来,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我认为这

部分上的比较满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以礼品这一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有各种不同的排列规律,使

学生充满好奇心,增加学生探索的心里,想弄明白的心情,使学生专注于学习

中。

接着让学生“摆一摆”、“涂一涂”,让学生在动手探究中理解规律。

3、运用规律,创造规律

这部分教学,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首先,小朋友基本上都能自己用学

具摆出有规律的图形,自己创造规律。

接着拍手游戏,其实不仅图形、图

案的排列有规律,声音、动作也有规律,让学生接着老师的节奏拍,学生

自己也设计一个有规律的动作或声音。

学生回答的准确性也很好,但可以增加一些学生的语言表达方面的要求

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得到锻炼,这样也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规律.

说明教学中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加以调整,得到最佳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之八

反思题目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交流范围

校内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

上进行教学的。

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大部分学生是有学习基础的,他们有的

是在幼儿园已有了这方面的计算训练、有的是家长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

指头的方法。

所以孩子们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区别只是在计算速度方面的差

别。

大部分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

在教学本单元时,我突出体现了以下几点:

1.以旧引新,正向迁移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

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而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

法,也就是所谓的“算减想加”。

因此,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

的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孩子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并出示求未知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