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建设深化改革努力提高办学质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37594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建设深化改革努力提高办学质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加强建设深化改革努力提高办学质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加强建设深化改革努力提高办学质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加强建设深化改革努力提高办学质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加强建设深化改革努力提高办学质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强建设深化改革努力提高办学质量.docx

《加强建设深化改革努力提高办学质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建设深化改革努力提高办学质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强建设深化改革努力提高办学质量.docx

加强建设深化改革努力提高办学质量

加强建设深化改革努力提高办学质量

—在第三期中层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学院院长李训贵

(2007年8月30日)

同志们:

学院合并组建两年来,在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人才队伍建设、人事制度改革、办学基础条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国际交流与合作、文化建设、社区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特别是十一五规划的制定,使我们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明确了学院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将学院未来的发展纳入了广州现代化大都市建设轨道。

对学院的未来发展,我们充满信心。

但是,毋庸讳言,学院发展中也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有些深层次的问题甚至是影响学院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

学院今天召开中层干部培训班,根据会议安排,我讲质量问题,就是这样的问题。

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指出:

“21世纪将是更加注重质量的世纪,由数量向质量的转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重视质量是一个时代的命题,谁轻视质量,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重视质量是这个时代的命题,提高质量是办学永恒的主题,怎样提高质量是我们要不断深入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以及《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粤发[2006]21号)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粤教高[2007]10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别是学院目前发展现状,我讲三点意见:

一、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内涵

(一)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

高等教育质量概念的界定很多,从一般意义上,质量界定为“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

大众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至少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涵义:

一是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即“社会质量”。

二是学生对高等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即对人的全面发展满足的程度,是“内部质量”。

三是教育管理者、实施者(包括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校领导与教师等)对教育工作的满意程度,即“工作质量”。

高等教育质量的这三方面的含义是相互联系的,“社会质量”是核心、“工作质量”则是提高“社会质量”和“内部质量”的保证。

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无论是社会的、学生的还是学校内部的,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在从精英到大众高等教育的转变过程中,质量的内涵已发生深刻变化。

质量不再是统一的一种标准,而变成了一个相对和多元的概念。

进一步说,精英阶段更多的是一种绝对意义上的质量,是一种标准,不管哪一类型的高等学校都必须达到某一最低要求,但大众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开始多样化,它们依不同目的和需求而定。

潘懋元教授指出: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提是多样化,多样化的高等教育应有各自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从而也应该有多样化的教育质量标准。

”标准主要包括适应性、多样性和发展性三个方面。

适应性标准:

是高等教育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个人和社会需要的程度上。

多样性标准:

由于高等教育系统的多样性,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也应该是多样的,不存在统一的对所有类型高等学校都通用的质量标准,更不能用传统精英教育的学术性标准作为衡量大众化时代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

发展性标准:

高等教育质量不存在一个既定的、永恒的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精英阶段的高等教育,是在象牙塔内的高等学校按其学术标准和规范自己制定的,并形成了经典的范式。

但是,大众化阶段,其质量标准主要是学生和政府,即顾客和举办者制定,学生代表个体发展的内在需要,政府是社会各领域需求的集中反映者。

(二)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就是指高职教育满足其顾客要求的程度。

就其核心内容而言,高职教育的质量也就是毕业生的质量满足社会及受教育者需求的程度。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职业能力及其相关知识、二是普适性能力及其相关知识、三是学术能力及其相关知识。

其中,职业能力及其相关知识是体现高职教育质量的核心标准。

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正在建立自己的全国职业能力认证制度,这种制度比传统的制度包含更多的能力资格等级。

确定了各自的国家能力标准。

所谓国家能力标准,指的是按照就业所必须履行的工作职责和所必须执行的工作任务,就其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及这些知识、技能的应用所作的明确说明。

英国、澳大利亚、德国和日本、美国都制定了职业教育相关职业能力标准。

这些发达国家从教育和培训到工作的过渡都是伴随着国家证书和国家考试而实现的。

周济部长提出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高职发展之路”,给我们指明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思路。

在高等教育日益走向经济社会中心舞台的今天,树立发展的、多样化的、适宜性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尤为重要,尤其是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更应该有着与学术性本科教育不同的鲜明的质量特色,要特别强调适宜性,要培养真正“下得去、用的上、留得住”的深受第一线欢迎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迫切性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发展

从1980年初建立第一批职业大学到现在,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

尤其是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中央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要求,2002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1996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仅为6%,2002年达到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和大众化阶段的临界点15%,到2006年上升至22%,10年间年均递增1.5个百分点。

这其中,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起了基础性与决定性作用。

2006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867所,其中高职(专科)院校共有1147所,占61%,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

从1998年到2006年,高职高专教育取得了规模性增长,基本形成了每个市(地)至少设置一所高职高专学校的格局。

全国高职院校数、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约占普通高校总数的一半左右,在规模上已经是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广东省的高等职业教育也迅速发展,2006年,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08所,其中高职院校71所(到现在是74所),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33.47万人,其中高职招生18.4万人;在校生100.86万人,其中专科49.3万人。

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24%,高等职业教育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在数量迅速扩张的同时,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不容乐观

2006年8月7日,张德江书记在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省的职业教育有“四个不适应”:

第一发展观念不适应;第二规模结构不适应;第三投入力度不适应;第四体制机制不适应。

这些是宏观层面上的,具体到学校中观层面,这些不适应表现为:

1、办学条件和基础薄弱

近年,高等职业院校数量增长、办学规模迅猛扩张。

1999年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有161所,2000年增至184所,2001年增至386所,到2006年达到1147所。

这些高等职业院校大多通过“三改一补”发展而来的,所谓“三改一补”即通过现有职业大学、专科学校和成人高校的改革、改组及改制,也有少量的重点中专通过转制作为补充的高职发展途径。

这些学校总体来说,办学历史不长,师资力量薄弱,师生比高,教学设备不足,办学模式不能较好适应高职办学要求。

根据上海教科院一项研究,若按“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不低于4000元”的标准衡量,目前至少有21.4%的理工农医类高职院校不合格。

尤其是许多院校特别是近年新建的院校基本上财政投入不足,主要靠收取高额学费运转,资金来源单一且数量有限。

由于高职教育必需的实训实习设备设施投入大、更新快,培养成本较高,经费短缺必然影响培养质量。

就我院而言,办学基础条件的相对不足也是制约学院发展的瓶颈之一。

2、办学定位不清,人才培养目标模糊

表现为不安心办高职,觉得办高职的难度大,投入多,搞学科型的本科教育相对容易,有现成的模式套,有成熟的经验,希望专升本;对高职教育的培养规格还缺乏十分明晰的认识。

由于“技术应用性人才”的范围比较宽泛,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侧重点持不同观点:

有的定位于技术管理型人才,有的则定位于技能操作型人才,即使是大家普遍认可的当前急需着重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对其内涵理解也不一致,结果导致在对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上的盲目和不统一。

一些院校在办学过程中,模仿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把高职教育办成了纯学历教育和学术教育,本科压缩型非常突出,有向学术偏移的倾向。

关于我院的定位和目标,“十一五”规划已明确,但理解贯彻执行还需要全体教职员工艰苦的努力和扎实的工作。

3、特色不鲜明,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还是仿照传统大学模式,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质量评价方法等等还停留在精英教育时代学科教育的标准和模式,人才培养与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有很大的差距。

本来,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其鲜明的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针对性,这一点在培养模式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但不少高职院校,仍沿用的是普通高等教育中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知识讲授为主,没有按职业岗位分析去开发课程与教学;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极力模仿本科院校,不注重实验、实训,测评学生的成绩不是以能力为重点,而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为重点,以学生学到知识的多少为重点。

4、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就“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而言,与教育部门有关‘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要达到50%”的合格要求对照,仍存在较大差距。

据上海教科院研究,高职院校中这一比例低于15%的学校占了41.1%,其中甚至有130所学校无“双师型”教师。

从我院来看,“双师型”教师只占专任教师的23.78%,离合格要求也比较大。

从学历和职称情况看,差距也较大。

2005年全国普通本科院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达到37%,而高职(专科)院校中,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仅为13.4%;2005年普通本科院校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比例为42.6%,而高职(专科)院校中的相应比例不到30%。

5、生源质量有待提高

所有高职院校的生源进校时都较普通高校差一个分数段,对口招生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弱,而普通高中毕业生则操作能力不强,从而使高等职业教育既难以保证其“高等性”,又难以保证其“职业性”,这就势必影响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提高我院办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根据国家的发展战略,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粤教高[2007]102号)以及罗为其厅长今年5月在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的省高职教育综合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工作,特别是针对学院发展现状,谈以下几点思路:

(一)转变教育思想,创新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观念

建校伊始,我们把转变教育思想作为学院建设发展的“五大工程”之首,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明确了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提出了发展的战略思想,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等等。

但是,我院相当一部分教职员工的教育观念转变没有完成,对学院发展的定位和目标认识不清,对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认识模糊,对学院转型所带来的包括管理范式和教学行为等一系列变革的要求认识不足。

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认识还停留在以前成人教育的状态上,基本没有多大改变,更可怕的是不想改变。

思想观念的滞后导致行为的滞后。

为此,我们一是要认清高职教育的形势,明确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主动而不是被动地将个人事业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学院的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二是要探索和把握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主动加快自身工作范式和教学模式的转型,正确对待和创造性地解决事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提高驾驭和推动改革发展的工作能力。

特别是要认识到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有着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属性和特征,这些特征包括:

多元智能的人才观、能力本位的教育观、职业属性的专业观、工作过程的课程观、行为导向的教学观、学习情景的建设观、生命发展的基础观、技术应用的层次观等等。

为了树立科学的职业教育观,一方面要摒弃传统精英教育的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避免把学校办成本科压缩型;另一方面也不能把学校办成低标准的技工培训中心,甚至是无标准的忽悠型。

我们要按照现代职业发展和生产过程以及经济活动形态的特点和要求,改革人才培养体系,特别要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建立“追求高质量”的办学文化

要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质量观,包括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人才观等等。

正确的质量观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精品的质量观,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清晰定位,在自己的定位上追求卓越,办出特色,不能将高职教育作为次等或劣质教育来办。

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二是要有发展的质量观,即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高职教育质量,并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质量问题,而且,质量观本身也是发展变化的,不能长期僵化地固守单一的质量观,质量观是历史的,并具有强烈的区域和时代特征的;三是服务的质量观,是指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程度,社会各经济部门与学生家庭是高职教育两大服务对象,我们必须强化服务意识,充分认识目前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市场”中的地位,改变“供方市场”的运作观念,要明确服务对象是购买服务,他们会选择购买对象,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及时调整服务方向和服务范围,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而赢得学生、赢得用户、赢得市场、赢得生存发展的空间,发达国家采用的就是政府对高职院校购买服务和管理体制,如澳洲的TAFE教育体系。

这里我们特别要强调学校的声誉和生命力,归根到底是要靠培养的学生的质量,即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对社会的贡献,因此,办学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永恒的主题。

(三)大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真正构建“就业导向、能力本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正如罗伟其厅长指出的,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一系列关于高职教育文件精神的核心在改革、关键是改革、根本是改革、改革高职的办学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体系、改革课程内容等等。

就目前改革的重点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要改革教育思想,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需求的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二是要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大力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当然,首先要强化职业道德培养,也要注重学生的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是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2+1、弹性学制、灵活的课程模块选择等,也包括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双证书”制度等等;四是改革专业群、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四)加强人力资源队伍建设,提升办学竞争力

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

特别是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和教学名师的培养,要加强师德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和高尚的师德师风,引导教师坚守人民教师的道德操守,强化“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二是要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

管理能力包括统筹协调能力、凝聚力和执行力等等,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师生。

我们的干部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惹事、好共事;三是深化人事分配制度和聘任制度改革,营造干事创业的环境和氛围,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让人想干事、干成事。

(五)深入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办学质量

一是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引入优质课程资源、资格证书和师资;三是建立境外教师培训基地和学生实习基地;四是建立跨文化交流沟通渠道。

我们已有很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开端,要将这种好的势头引向纵深发展,以提高办学的国际化水平,促进办学质量提高。

(六)着力建设大学文化,构建现代大学精神

一是要追求卓越,铸造品牌,追求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高质量。

为此,要形成校长治校、专家治教、教师治课、学生治心的统一教学体系,学生治心是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是培养学生分数与能力、知识与技能、IQ与EQ的统一过程。

全体师生要共同认识到,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师生全体共同努力与付出;二是要将追求高质量文化作为现代大学精神的主要组成部分来建设,现代大学精神的缺失是制约办学质量提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缺失的原因一方面是现代大学制度不健全,另一方面是大学里面的人“失心失魂”。

现代大学精神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大学发展的价值取向,不同的文化对大学精神的价值取向有不同的表述,中华民族的表述方式是“士志于道”,这里的“道”就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包含了做人的精神、批判精神、求知与创新、民主精神、自由精神、牺牲精神;三是大学精神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直接相关,即使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哈佛、耶鲁等大学,都不是去民族性的;四是大学精神的主体是学校的人,用什么态度来对待你身边的事、用什么态度进行教学、用什么态度与人相处都是大学精神的体现。

要使大学形成一种文化和精神,使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既要成才,又要成人;既要在知性上获得充实,又要在德性、悟性、志性上获得升华与完善。

这都是从大学精神层面对大学的要求;五是大学精神建设需要每一位师生的智慧和真诚,需要每个人具有现代大学精神。

温总理在同济大学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这就是对大学精神的呼唤,有人仰望天空放飞理想,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这样的民族明天才会有希望。

(七)加强办学管理,依法从严治校

一是要执行教育管理的法律法规,不能有规不循,违章乱纪。

要增强法制意识,依法办事,从严管理;二是切实建立覆盖所有工作环节的责任体系,健全学校教学、科研、校长、教师、学生、财务、资产、安全等一系列内部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制和问责制;三是加强廉政建设。

当然还有基础设施建设,后勤服务保障,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等都是提高办学质量的题中之义,限于时间,在此不一一展开。

同志们,过去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波澜壮阔、气势恢弘,成绩显著。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从注重规模扩张转移到内涵发展。

办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在激烈竞争中生存、立足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

而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全院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员工的不解努力和共同奋斗,全方位推进。

让我们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奋发图强,加强建设,提高质量,为建设一所体制合理、机制灵活、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城市学院努力奋斗,为实现广州市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二〇〇七年八月三十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