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生活必修四 哲学生活知识点哲理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33589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生活必修四 哲学生活知识点哲理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哲学生活必修四 哲学生活知识点哲理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哲学生活必修四 哲学生活知识点哲理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哲学生活必修四 哲学生活知识点哲理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哲学生活必修四 哲学生活知识点哲理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哲学生活必修四 哲学生活知识点哲理总结.docx

《哲学生活必修四 哲学生活知识点哲理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生活必修四 哲学生活知识点哲理总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哲学生活必修四 哲学生活知识点哲理总结.docx

哲学生活必修四哲学生活知识点哲理总结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1生处处有哲学

1、哲学的产生

(1)哲学智慧产生于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不是人们头脑中凭空产生的,也不是高高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

3、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4、哲学的本义:

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5、哲学的任务:

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

2、方法论是人们在世界观的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

(1)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2)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哲学的含义

(1)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是智慧之学、追求智慧之学、爱智之学、现世的智慧、文化的活的灵魂。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2-1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2)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认为存在(物质)是本原,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认为思维(意识)是本原的,思维决定存在的是唯心主义。

4、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的是可知论;

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即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的是不可知论。

我们支持可知论。

5、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3、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①优点: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本质上是正确的。

②局限:

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③代表人物:

赫拉克利特:

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泰勒斯:

水是万物的本原。

范缜: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王夫之:

气者,理之依也。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①优点:

总结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丰富发展了唯物主义。

②局限:

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③代表人物:

狄德罗:

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4、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思想、观念等)当成世界的本原。

代表观点:

陆王心学、心外无物、吾心便是宇宙、我思故我在、人是万物的尺度

贝克莱: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2)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上帝、神、理念、、概念、绝对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

代表观点:

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道生万物、神创说、迷信的说法、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5、列宁:

唯心主义是“一朵无实花”。

说明虽然物质决定意识,但是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6、哲学上存在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其中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一个对子附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个对子。

7、哲学上存在着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只有唯物和唯心两大阵营,不存在四军对垒。

8、我们支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3、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

(1)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前提:

最具代表性的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7、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4-1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一切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和共同属性。

2、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离开运动谈物质,导致形而上学。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离开物质谈运动,导致唯心主义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区别:

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②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2)联系:

①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4、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能被发现、认识、利用,不能被创造。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

5-1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一切物质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②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物质器官,没有人脑就不会产生意识。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意识就是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人具有第二信号系统,动物则没有。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3)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4、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因此,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5-2意识的作用

1、意识的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

是指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2)如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点:

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基本形式: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

4、为什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3、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5、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两个总特征。

2、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3、矛盾即对立统一。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1)区别:

①含义不同: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前提;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②特点不同: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2)联系:

①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1)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2)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6、矛盾的特殊性包括三种情形:

(1)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各有不同的矛盾。

(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共5条)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

联系是普遍的。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

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

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1)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原理内容:

联系具有多样性。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

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原理内容: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方法论: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共3条)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

发展具有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

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

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挑战。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

(1)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重视量的积累

(2)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共6条)

1、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原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矛盾即对立统一。

方法论:

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反对片面的观点和一点论。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

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

(1)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用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坚持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

矛盾具有特殊性。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

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统筹兼顾。

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

其中,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盾主、次方面既相互依存、相互依赖,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6、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原理内容: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论(共7条)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内容:

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

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

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

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要重视意识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5、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方法论:

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6、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

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又要看到事物是相对静止的。

7、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规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

①必须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认识论(共3条)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

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原理内容:

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

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原理内容: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

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