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语文达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31959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中科技大学语文达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华中科技大学语文达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华中科技大学语文达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华中科技大学语文达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华中科技大学语文达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中科技大学语文达标试题.docx

《华中科技大学语文达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中科技大学语文达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中科技大学语文达标试题.docx

华中科技大学语文达标试题

华中科技大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中国语文》试卷(A)(闭卷)

学号姓名院系班级得分

一、多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7题14分;少选、多选、错选一律不得分)

1、《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编年体历史散文著作。

它的记事特点有()

A、艳而富B、善于描写战争

C、善于描写行人辞令D、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2、鲁迅先生曾说:

“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

”(《鲁迅全集》第10卷第22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唐诗空前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

A、唐代空前的繁荣和强大营造了良好的物质、社会文化环境

B、唐代的科举取士制度包含有诗、赋一项

C、前代文学成就为唐代诗歌的发展带奠定了基础

D、各种艺术的繁荣对文学、诗歌的繁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为什么说“自有《红楼梦》以来,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语出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

A、《红楼梦》对爱情主题的深刻发掘。

打破了从前“洞房花烛、金榜题名”之类才子佳人小说的旧套路;是一部打破大团圆式结局的传统思想和手法、反映一对封建主义叛逆者的爱情悲剧。

B、艺术结构严密精细,是既有宏伟的立体框架又有细腻的工笔描写的网式结构。

C、描写逼真求实。

人物是立体的“圆形”的人物,性格丰满,栩栩如生,如同真事真人。

D、在结构上用粗线条、单线发展的手法描写广阔的社会生活。

4、关于唐代新乐府诗歌运动,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新乐府”这个名称最初是由白居易提出来的。

B、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C、新乐府运动提倡诗歌应首要注重其文学艺术性。

D、元稹与白居易共同倡导了新乐府运动。

5、律诗的格律特点包括()。

A、每首限定八句B、押平声韵

C、押仄声韵D、每篇必有对仗

6、下列各种说法()不正确。

A、音素可分声母和韵母两大类B、音节可分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C、音位可分元音和辅音两大类D、音素可分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7、下列短语中有歧义的是()。

A、一家人要吃饭B、他要炒菜

C、小王要做手术D、我们要迟到了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八股文一般分为破题、()、()、四比和收合八个部分。

2、()被认为是新诗创作和理论的双重发端人,他提出了“诗体大解放”的观点,他的新诗作品有《鸽子》、《黄蝴蝶》、《希望》(后被改编成歌曲〈兰花草〉)等。

3、被称为“戴着脚镣跳舞”的新格律诗派的代表诗人有()、()。

前者的代表作有《死水》,后者的代表作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等。

4、初期象征派的代表诗人()认为诗是“个人灵感的记录表”,反映在创作上,突出表现在对诗歌意象艺术的独特追求以及文言入诗、句法离奇等特点上,如其代表作《弃妇》、《自画像》等。

5、19世纪30年代中期,文坛上流行过幽默小品和闲适散文。

其中有力推动这一风气的、后来被称为“幽默大师”的作家是(),他的作品如《冬至之晨杀人记》,不重讽刺而重幽默,在冷静超远的旁观中得出一种心灵启悟。

此外这一派的作家还有写作《雅舍小品》的()。

6、唐代“古文运动”是针对六朝以来盛行的()而提倡散文的“散文化”。

7、小说发展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唐代的()、宋代的()、到明清的白话小说和文言小说。

8、京剧是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9、在语言的融合中,一般先出现(),最后完成语言的统一。

10、语言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是语言的()和()。

11、现在公认各民族文字都是从()发展而来;()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12、六书中最强势的造字之法为()。

13、韵文在不同句子末尾使用同韵的字,使得相同的音响周期性地回响,这叫();由于这些字一般在句子末尾,故此叫()。

三、分析题:

(每题3分,共6分)

1、修改病句并作简要说明。

(1)当一个记帐员,必须把帐目算准确、写清楚,不能麻痹大意。

 

(2)目前咱们这里的流感十分猖獗,同学们纷纷病倒了。

 

2、语言运用中,动词的锤炼值得重视。

请比较分析下列民歌中对动词“用”、“有”和“选”的选用。

原句:

种田要有好锄头,唱歌要用好歌手,……

改句一:

种田要有好锄头,唱歌要有好歌手,……

改句二:

种田要有好锄头,唱歌要选好歌手,……

四、阅读欣赏、理解题:

(五题中选做两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5分)

兰亭集序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问题:

1)从段落划分看,全文分为几部分?

各讲什么意思?

2)叙述兰亭聚会盛况,写了那几种乐趣?

3)作者的生死观是如何表达的?

(提示:

从生到死的境况如何一步一步变化?

2、赏析张籍《节妇吟》。

(15分)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请结合如下段文字分析张籍《节妇吟》的创作手法、艺术特征。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评此诗云:

“此诗一句一转,语巽而峻,深得《行露》‘白茅’之意。

……此乃寄东平李司空作也。

籍已在他镇幕府,郓帅又以书币聘之,故寄此诗。

通篇俱是比体,系以明国士之感,辞以表从一之志,两无所负。

”黄白山评:

“按李司空即李师道,乃河北三叛镇之一。

张籍自负儒者之流,岂宜失身於叛臣,何论曾受他镇之聘与否耶!

张虽却而不赴,然此诗词意未免周旋太过,不止如须溪所讥。

安有以明珠赠有夫之妇,而犹谓其‘用心如日月’者?

且推‘相逢未嫁’之语,脱未受他人聘,即当赴李帅之召,恐昌黎《送董邵南》又当移而赠文昌矣。

3、根据《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回答以下问题。

(15分)

1)猪“特立独行”表现在哪些方面?

2)作者为什么说“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3)作者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4、下面是当代诗人卢卫平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15分)

在水果街碰见一群苹果

它们肯定不是一棵树上的

但它们都是苹果

这足够使它们团结

身子挨着身子相互取暖相互芬芳

它们不像榴莲自己臭不可闻

还长出一身恶刺防着别人

我老远就看见它们在微笑

等我走近它们的脸都红了

是乡下少女那种低头的红

不像水蜜桃红得轻佻

不像草莓红得有一股子腥气

它们是最干净最健康的水果

它们是善良的水果

它们当中最优秀的总是站在最显眼的地方

接受城市的挑选

它们是苹果中的幸运者骄傲者

有多少苹果一生不曾进城

快过年了我从它们中挑几个最想家的

带回老家让它们去看看

大雪纷飞中白发苍苍的爹娘

问题:

(1)本诗标题中量词为什么是“群”而不是比如“堆”或者“筐”之类?

(2)“它们是善良的水果”是否应该跟前后的诗句保持一致,改为“它们是最善良的水果”?

为什么?

(3)归纳本诗的主旨。

5、试从下文分析林语堂散文的艺术特征。

(15分)

中国人之聪明(节选)

林语堂

中国人为世界最聪明之一民族,似不必多方引证。

能发明麻将牌戏及九龙圈者,大概可称为聪明的民族。

中国留学生每在欧美大学考试,名列前茅,是一明证。

或谓此系由于天择,实非确论,盖留学者未必皆出类拔萃之辈,出洋多由家庭关系而已。

以中国农工与西方同级者相比,亦不见弱于西方民族。

此尚系题外问题。

惟中国人之聪明有西方所绝不可及而最足称异者,即以聪明抹杀聪明之聪明。

聪明糊涂合一之论,极聪明之论也。

仅见之吾国,而未见之西方。

此种崇拜糊涂主义,即道家思想,发源于老庄。

老庄固古今天下第一等聪明人,道德经五千言亦世界第一等聪明哲学。

然聪明至此,已近老猾巨奸之哲学,不为天下先,则永远打不倒,盖老猾巨奸之哲学无疑。

盖中国人之聪明达到极顶处,转而见出聪明之害,乃退而守愚藏拙以全其身。

又因聪明绝顶,看破一切,知“为”与“不为”无别,与其为而无效,何如不为以养吾生。

只因此一着,中国文明乃由动转入静,主退,主守,主安分,主知足,而成为重持久不重进取,重和让不重战争之文明。

此种道理,自亦有其佳处。

世上进化,诚不易言。

熙熙攘攘,果何为者。

何若“退一步想”知足常乐以求一心之安。

此种观念贯入常人脑中时,则和让成为社会之美德。

若“有福莫享尽,有势莫使尽”,亦极精微之道也。

惟吾恐中国人虽聪明,善装糊涂,而终反为此种聪明所误。

中国之积弱,即系聪明太过所致。

世上究系糊涂者占便宜,抑系聪明者占便宜,抑系由聪明转人糊涂者占便宜,实未易言。

热河之败,败于糊涂也。

惟以聪明的糊涂观法,热河之失,何足重轻?

此拾得和尚所谓“且过几年,你再看他”之观法。

锦州之退。

聪明所误也。

使糊涂的白种人处于同样境地,虽明知兵力不敌,亦必背城借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日人一战。

夫玉碎瓦全,糊涂语也。

以张学良之聪明,乃不为之。

然则聪明是耶,糊涂是耶,中国人聪明耶,白种人聪明耶,吾诚不敢言。

否所知者,中国人既发明以聪明装糊涂之聪明的用处,乃亦常受此种绝顶聪明之亏。

凡事过善于计算个人利害而自保,却难得一糊涂人肯勇敢任事,而国事乃不可为。

……

然则中国人虽绝顶聪明,归根结蒂,仍是聪明反为聪明误。

呜呼,吾焉得一位糊涂大汉而崇拜之。

五、作文(30分)(二选一)

1、近年来,中国各地兴起名人文化热,如山东曲阜祭孔大典、湖北襄樊诸葛亮出山1800周年大典、山东淄博面向全球征集姜太公像范本、辽宁沈阳纪念清兵入关360周年、山西运城欲推关公全球统一标准像、陕西举办武则天入葬1300周年唐文化展、河南郑州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宁夏固原举办成吉思汗逝世7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请根据这些现象,结合自己的观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阅读下文,以其中所反映的思想为中心写一篇具有现实意义的议论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明•王鏊

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

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

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告哀公。

盖谓:

公之加赋,以用之不足也;欲足其用,盍先足其民乎?

诚能百亩而彻,恒存节用爱人之心,什一而征,不为厉民自养之计,则民力所出,不困于征求;民财所有,不尽于聚敛。

闾阎之内,乃积乃仓,而所谓仰事俯育者,无忧矣!

田野之内,如茨如梁,而所谓养生送死者,无憾矣。

百姓既足,君何为而独贫乎?

吾知藏诸闾阎者,君皆得而有之,不必归之府库,而后为吾财也。

蓄诸田野者,君皆得而用之,不必积之仓廪,而后为吾有也。

取之无穷,何忧乎有求而不得?

用之不竭,何患乎有事而无备?

牺牲粢盛,足以为祭祀之供,玉帛筐篚,足以资朝聘之费。

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给之也,其孰与不足乎?

饔飧牢醴,足以供宾客之需,车马器械,足以备征伐之用。

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应之也,又孰与不足乎?

吁!

彻法之立,本以为民,而国用之足,乃由于此,何必加赋以求富哉。

华中科技大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中国语文》试卷(A)(闭卷)

(说明:

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且答题纸与试题纸分开交)

学号姓名院系班级得分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题14分,多选、少选、错选一律不得分)

1、中国古代散文最远可追溯到()。

A、结绳记事B、甲骨卜辞C、岩画D、铜器铭文

2、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内涵包括()。

A、功业意识B、慷慨文风C、生命意识D、悲凉文风

3、“五四”时期出现了散文创作的盛况,其时产生了()等散文名家。

A、郁达夫B、邹韬奋C、周作人D、张承志

4、()属于90年代“文化散文”。

A、林语堂的《纽约钓鱼》B、余秋雨的《文明的碎片》

C、史铁生的《我与地坛》D、范长江的《塞上行》

5、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

A、渐变性B、不平衡性C、社会制约性D、任意性

6、中古汉语的声调包括()。

A、平声B、上声C、去声D、入声

7、“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句中使用的修辞格是()。

A、比喻B、对偶C、拟人D、夸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骚传统是指()和()形成的传统。

2、唐代“古文运动”是针对六朝以来盛行的()而提倡散文的“散文化”。

3、八股文分为破题、承题、()、()、中比、后比、收结。

4、元明清的戏剧主要是杂剧和()两种体制。

5、现代文学中率先兴起的散文作品,是议论时政的杂感短论,统称()。

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进()的概念,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强调(),提倡“言志”的小品文。

6、1930年代,文坛上风行过幽默小品与闲适散文,推动这一风气的是后来被称为“幽默大师”的(),他创办了()等刊物,大力提倡幽默。

7、《有关大雁塔》是()的诗歌作品。

8、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就是语言的()分类。

9、在汉语史上先后出现过()、()、注音字母等标音方法。

10、()是迄今所见的相当成熟的最早的汉字。

11、六书中,()的出现,标志着造字方法完全成熟。

12、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押韵叫()。

13、依照词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以及其他格式来写词,叫做()。

三、修改下列病句:

(每题3分,共6分)

1、在前面所讨论的问题中,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时,都把物体的接触面看成是绝对光滑的,即忽略物体间的摩擦。

(《工程力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P35)

2、

(2)存储器。

它用以存放CNC装置的数据、参数和程序。

它包括存放系统控制软件的只读存储器EPROM和存放中间运算结果的随机读写存储器RAM和存放零件加工程序信息的磁泡存储器或带后备电池的CMOSRAM。

(《数控加工与编程》,华中科大出版社,2004,P7)

四、阅读欣赏、理解题(第1题为必答题,为12分;第2、3、4、5、6题中选做两题,每题14分;共40分)

1、阅读韩愈《毛颖传》,并回答文后问题。

(12分)(必答题)

毛颖传

(唐)韩愈

毛颖者,中山人也。

其先明眎(眎,视。

明眎,兔子的别名),佐禹治东方(东方为卯位)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

尝曰:

“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古代传说:

兔子的生产方式)。

”已而果然。

明眎八世孙𩆟(nōu),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姮娥,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

居东郭者曰㕙(cūn),狡而善走,与韩卢(古代韩国的名犬)争能,卢不及。

卢怒,与宋鹊(古代宋国的名犬)谋而杀之,醢其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蒙恬,人名,传说发明毛笔的人。

)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连山,三《易》之一,古代占卜用《易》。

),得天与人文之兆。

筮者贺曰:

“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颈,八窍(八窍,五官共七窍,古人认为兔子有八窍。

)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

”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

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

管城子。

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下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薄书,市井货钱注记,惟上所使。

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下及国人,无不爱重。

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

虽见废弃,终默不泄。

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

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

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

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

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拭之,因免冠谢。

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意。

上嘻笑曰:

“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

吾尝谓君中书,君今不中书邪?

”对曰:

“臣所谓尽心者。

”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

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

“毛氏有两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于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

战国时有毛公、毛遂。

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

《春秋》之成,见绝于孔子,而非其罪。

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无闻。

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

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请根据上文回答如下三个问题:

①请判断《毛颖传》是否是古文,并说明理由。

(5分)

②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分)

③请指出韩愈在《毛颖传》一文中贯通全文的写作方法,并举出二、三篇全篇使用了相同手法的作品。

(4分)

2、阅读袁宏道《叙陈正甫会心集》,回答文后问题。

(14分)

叙陈正甫会心集

(明)袁宏道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

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一语,唯会心者知之。

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

又其下,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者。

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

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

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

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

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觉最上乘也。

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

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

品愈卑,故所求愈下。

或为酒肉,或然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

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

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

余友陈正甫,深于趣者也,故所述《会心集》若干人,趣居其多。

不然,虽介若伯夷,高若严光,不录也。

噫!

孰谓有品如君,官如君,年之壮如君,而能知趣如此者哉!

余一夕坐陶太史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

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急呼周望(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会稽人。

):

“《阙编》何人作者?

今耶?

古耶?

”周望曰:

“此余乡徐文长先生(徐渭【1521~1593】,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别号青藤、天池、田水月等,明山阴人。

)书也。

”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童仆睡者皆惊起。

盖不佞生三十年,而始知海内有文长先生。

噫,是何相识之晚也?

因以所闻于越人者,略为次第,为《徐文长传》。

请根据上文回答如下三个问题:

①请判断袁宏道在文中所阐扬的“趣”的内涵。

(5分)

②袁宏道为什么说“趣”难得?

(4分)

③请结合中晚明历史背景,分析袁宏道“趣”的文化意义。

(5分)

3、阅读张籍《征妇怨》一诗,并回答问题。

(14分)

征妇怨

(唐)张籍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作者简介:

张籍(约766—830),字文昌,祖籍吴郡(今江苏苏州),贞元中进士及第,元和初官太常寺太祝,后转国子监助教,迁秘书郎,长庆初为国子博士,又任水部员外郎,转主客郎中。

请回答如下三个问题:

①请根据张籍的生活时代分析本诗所讽刺社会现状。

(3分)

②请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与本诗其他诗句,分析“妾身虽存如昼烛”的写作方法及其内涵(5分)

③请分析本诗与新乐府运动的关系。

(6分)

4、请欣赏唐李益的《宫怨》诗。

(14分)

宫怨

(唐)李益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朝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请回答如下三个问题:

①请问诗中一、二诗句所写内容是什么?

(3分)

②请问诗中三、四诗句所写的内容是什么?

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5分)

③请从整体入手分析本诗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并分析此种写作手法的诗意性。

(6分)

5、阅读王小波的散文《椰子树与平等》,回答文后问题。

椰子树与平等

王小波

二十多年前,我在云南插队。

当地气候炎热,出产各种热带水果,就是没有椰子。

整个云南都不长椰子,根据野史记载,这其中有个缘故。

据说,在三国以前,云南到处都是椰子,树下住着幸福的少数民族。

众所周知,椰子有很多好处,椰茸可以当饭吃,椰子油也可食用。

椰子树叶里的纤维可以织粗糙的衣裙,椰子树干是木材。

这种树木可以满足人的大部分需要,当地人也就不事农耕,过着悠闲的生活。

忽一日,诸葛亮南征来到此地,他要教化当地人,让他们遵从我们的生活方式:

干我们的活,穿我们的衣服,服从我们的制度。

这件事起初不大成功,当地人没看出我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优越之处。

首先,秋收春种,活得很累,起码比摘椰子要累;其次,汉族人的衣着在当地也不适用。

就以诸葛先生为例,那身道袍料子虽好,穿在身上除了捂汗和捂痱子,捂不出别的来;至于那顶道冠,既不遮阳,也不挡雨,只能招马蜂进去做窝。

当地天热,摘两片椰树叶把羞处遮遮就可以了。

至于汉朝的政治制度,对当地的少数民族来说,未免太过烦琐。

诸葛先生磨破了嘴皮子,言必称孔孟,但也没人听。

他不觉得自己的道理不对,却把账算在了椰子树身上:

下了一道命令,一夜之间就把云南的椰树砍了个精光;免得这些蛮夷之人听不进圣贤的道理。

没了这些树,他说话就有人听了——对此,我的解释是,诸葛亮他老人家南征,可不是一个人去的,还带了好多的兵,砍树用的刀斧也可以用来砍人,砍树这件事说明他手下的人手够用。

当地人明白了这个意思,就怕了诸葛先生。

我这种看法你尽可以不同意——我知道你会说,诸葛亮乃古之贤人,不会这样赤裸裸地用武力威胁别人;所以,我也不想坚持这种观点。

对于此事,野史上是这么解释的……

野史是不能当真的,但云南现在确实没有椰子,而过去是有的。

所以这些椰树可能是诸葛亮砍的。

假如这不是耍野蛮,就该有种道义上的解释。

我觉得诸葛亮砍椰树时,可能是这么想的:

人人理应生来平等,但现在不平等了,四川不长椰树,那里的人要靠农耕为生;云南长满了椰树,这里的人就活得很舒服。

让四川也长满椰树,这是一种达到公平的方法,但是限于自然条件,很难做到。

所以,必须把云南的椰树砍掉,这样才公平。

假如有不平等,有两种方式可以拉平:

一种是向上拉平,这是最好的,但实行起来有困难;比如,有些人生来四肢健全,有些人则生有残疾,一种平等之道是把所有的残疾人都治成正常人,这可不容易做到。

另一种是向下拉平,要把所有的正常人都变成残疾人就容易,只消用铁棍一敲,一声惨叫,这就变过来了。

诸葛先生采取的是向下拉平之道,结果就害得我吃不上椰子。

在云南时,我觉得嘴淡时就啃几个木瓜。

木瓜淡而无味,假如没熟透,啃后满嘴都是麻的。

但我没有抱怨木瓜树。

这种树内地也是不长的,假如它的果子太好吃,诸葛先生也会把它砍光啦。

我这篇文章题目在说椰子,实质是在谈平等问题,挂羊头卖狗肉,正是我的用意。

人人理应生来平等,这一点人人都同意。

但实际上是不平等的,而且最大的不平等不是有人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