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28757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4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4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4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4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docx

《4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docx

4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目的:

以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方面遇到的问题为背景,帮助大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和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为科学而正确地解决人生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教学重点、难点:

1、对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关系的理解;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3、关于“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及“人性自私”的分析;4、如何理解人生环境;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案例

教学时数:

6

 

教学导入:

斯芬克斯之谜的深刻内涵

传说在古希腊有一个狮身人面的女妖斯芬克斯倾盆大雨在忒拜城外通向城内的山路口,用谜语向过路的人发问:

什么东西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傍晚三条腿走路。

没有猜中的,斯芬克斯就会立即把他吃掉,当一个叫俄浦锹狄斯的青年人回答是“人”之后,斯芬克斯便坠崖而亡。

古希腊寓言故事蕴涵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提高学生,教师引导归纳得出结论:

一个人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把握人的本质,才能真正把握自身的命运。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对于同学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至关重要。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问题思考:

什么是人生?

人为什么会有人生观?

人的生命过程与其他动物的生命过程不同,人生不仅仅是一个自然过程,还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

唯物辩证地看待人生,人生不仅具有主观能动性,还必然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人生就是人们能动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过程。

正因为人生的过程不是完全自由的,又不是完全被动的,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才决定了人生观的存在和发展。

人生观只有人的生活才需要,也只有人的生活才会产生。

一个人成就什么样的人生,除了客观历史条件和机遇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人们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决于人们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的、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人生、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1.世界观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2.人生观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所涉及的三个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

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人应怎样活着?

(1)人生目的。

人生目的就是回答和解决“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用小平同志的话来说就是人活着“为谁服务”的问题。

人类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其目的性。

人们的每一个活动都有目的。

不同的目的制约着人们不同的行动。

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指出文艺工作者首先要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

有的人写文章专门发牢骚,专门写我们的不良现象,丑恶现象,写社会的阴暗面,其目的显然为敌人服务;号召文艺工作者要确立“为群众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目的,歌颂好的方面,调动人们的抗日热情,激发人们的斗志。

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即表示要“为人类福利而劳动”,毛泽东青少年时期便立志“以天下为己任”,周恩来在南开读书时就提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充分表现了革命领袖很早就形成了明确和正确的人生目的。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内容。

只有紧紧抓住为什么人这个根本问题,只有正确解决了这个问题,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也就有了正确的前提。

(2)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就是要回答和解决“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的问题。

人活着的意义体现在哪里。

如,有的人追求权力,相信官做得越大,自己的人生就越有意义;有的人追求金钱,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赚的钱越多,自己的人生就越幸福;也有的人追求贡献,相信承担社会责任是最大的快乐,自己能为社会做更多的事情,自己就越幸福。

江泽民一再强调:

“如果只是为自己、为家庭而活着,那个意义是很有限的。

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的利益,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才是闪光的人生。

(3)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是“人怎样活着”。

人生态度有多种多样,有的人消极悲观,“今朝有酒今朝醉”;有的甘居平庸,“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有的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人生态度体现着人独有主观能动性。

结论:

人生观是人生目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的统一。

人生观主要由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方面所构成,三者相互区别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生目的是人生实践中的根本问题,从而也构成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是生活实践的根本指向,决定了以怎样的方式对待生活,也决定了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取向。

问题探索:

人的本质是什么?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领悟人生真谛,首先要对“人是什么”或“人的本质是什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这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在中外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为科学揭示人的本质提供了大量的思想资料。

到了19世纪中叶,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类社会历史本质之谜。

他指出: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从而使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每一个人从他来到人世的那天起,就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道德关系等。

正是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人们正是在这种客观的、现实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成为具有个性特征的自我。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逐渐地认识和领悟人生。

到了一定年龄,无论自觉与否,都会形成与自己的生活阅历、实际体验密切相关的关于人生的根本观念、价值判断和前后一贯的生活态度,这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的体现。

3.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决定着人们实践生活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也就是说,人生观和世界观紧密相联。

(1)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

如果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缺乏正确认识,就一定会得出错误的人生观。

比如,当我们夸大了物质决定作用的时候,在生活中就会不自觉地滑向宿命论,认同“命里有来终须有,命里无来莫强求”,选择一种消极的生活,最终虚度人生。

(2)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一个人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往往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即使曾经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但在人生实践中如果经不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人生观的侵蚀,放弃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那么正确的世界观也必然丧失。

由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联系说明,仅仅是学习了人生观的相关内容还不够,同学们还要在《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中掌握深邃的哲理。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案例思考:

一位记者到我国的贫困山区采访,碰到一个放牛娃,就问他:

“你每天放牛是为了什么?

”答:

“为了讨个媳妇”问:

“讨媳妇为了什么?

”答:

“生娃”问:

“生娃干什么?

”答:

“放牛”。

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1.人生目的的含义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这是人与动物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2.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生目的是人生的根本问题,是人生精神支柱的基石。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没有明确的人生目的,没有人生的总目标、总追求,一生不知为什么而活着,最终虽然也度过了自己的一生,但却是糊里糊涂的一生,是低层次的一生。

只有树立了明确的人生目的,才能自觉地去创造人生,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所追求的一生,才是自觉的一生。

人生目的有正确与错误,正确的人生目的和错误的人生目的对人生的作用截然不同。

人生目的对人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人生目的就决定着人生的根本方向。

一个人如果树立了为人民大众而活着的人生目的,就决定他的一生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而发展。

周恩来总理早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志在四方”的人生目的。

正是这一正确的人生目的,决定并支配他的一生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受到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真诚爱戴。

相反,一个人如果树立了只为自己或者少数人而活着的人生目的,那么,他的一生必然朝着有损于人民、阻碍社会历史进步的方向变化,最终被人民所唾弃,被人类社会所淘汰。

小说《青春之歌》中的于永泽,在享乐主义人生目的的支配下,向着错误的方向走去,成为历史浪潮中的一粒沙子,沉沦于革命的汪洋之中。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重要时刻,确定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将关系着人生是否有一个正确的方向。

因此,一定要经过认真的选择,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目的。

(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古今中外的事例无不说明,正确的人生目的可以使人无所畏惧、顽强拼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投机钻营、铤而走险、违法犯罪,或虚度人生、游戏人生、放纵人生,或是悲观消沉、看破红尘、厌世轻生。

(3)人生目的决定采取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当一个人把自我的存在作为目的,而把他人和社会作为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时,这个人评价其人生价值的标准必定是自己向社会索取的利益,而绝对不会是自己向社会奉献了多少。

人生目的是人生的航标,它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不同的人生目的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生追求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价值。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1.人生态度的含义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它是指导人生活动的一种心理定向和行为表现,它回答的是“人怎样活着”的问题。

每个人在人生实践中,都会遇到义利、荣辱、苦乐、生死、祸福、善恶、得失、成败等人生矛盾,如果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就可以正确地把握人生,取得人生的成功。

人生态度一般来说主要由人生认知、人生情感、人生意向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人生认知是指主体人对各种人生课题的认识与看法,是人生态度的基础和前提。

人生情感是在人生认知的基础上对人生的喜厌爱憎等心理体验和情绪反应。

人生意向是主体在人生认知和情感既定的情况下产生的行为准备和反应倾向。

人生认知、人生情感、人生意向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综合反映形成了人生态度。

2.人生态度的形成

人生态度的形成既是一定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认知、情感、意志是起着主要作用的三种心理要素。

当这些相关因素和条件发生变化时,人们的人生态度往往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3.人生态度的类型

(1)从人生认知角度,人生态度可以分成理智型和盲目型。

(2)从人生情感角度,人生态度可分成乐观型和悲观型。

(3)从人生意向角度,人生态度可分成积极型和消极型。

消极人生态度在现实生活中表现:

得过且过,自甘平庸;看破红尘,与世无争;追求享乐,贪图安逸;狂妄自大、惟我独尊;批判主义的人生态度等等。

形成这些消极人生态度的原因比较复杂,西方思潮在大学的流行是其形成的理论基础,改革开放过程中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忽略是其形成的社会原因,某些大学生认识上的偏激和不成熟是其形成的主观原因。

4.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

①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如何,往往又直接影响到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②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一个人如果不思不想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事事都显得“无所谓”,这实际上就是缺乏正确的人生观的表现。

一个人如果认定“浮生如梦”,主张“及时行乐”,在“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混世状态的背后,必然是低俗、庸碌和沉沦的人生观。

一个人如果“看破红尘”,满眼只见烦恼、痛苦和荒谬,以悲怨愤懑、心灰意冷的倦怠态度对待生活,其背后必然是消极落后的人生观。

与上述情况相反,一个人满怀希望和激情,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勇敢坚强地战胜困难并不断开拓人生新境界,其背后也一定有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作为精神支柱。

(二)端正人生态度

1、人生须认真。

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才能踏踏实实地做好人生的每一件事,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2、人生当务实。

应当遵循客观规律并从人生实际出发,透过生活中的多种复杂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用积极的行动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

3、人生应乐观。

一个人热爱生命、乐观向上,体现了对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种态度奠定了人们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基础。

鲁迅先生曾说: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这是乐观人生态度的深刻写照。

4、人生要进取。

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就能在战胜困难和挫折、开拓人生新境界的过程中领悟美好生活的真谛,体验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能否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人生,还涉及是否具备了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

同学们需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调整心态,磨练意志,优化性格,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牢固树立起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人生态度。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1.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科学人生观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人生的价值。

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对人生的意义就能够有真切的理解,就能够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力求为人民做好事。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职业有不同,职位有高低,但只要有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就能够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成为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应当成为我们时代最崇高的精神。

正像毛泽东所说的,只有具有这种崇高精神的人,才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对几种错误人生观的批评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这样一些人生观:

拜金主义人生观、享乐主义人生观、个人主义人生观,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这些人生观的特征及其危害。

(1)拜金主义人生观:

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至上目的的人生观。

可见,我们批判拜金主义,并不是反对钱,在商品经济存在的历史阶段,钱仍然是一种交换的媒介,在今天和未来的相当长时期还会继续存在。

在人类史上,对金钱的崇拜是伴随金钱的产生而产生的,但拜金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却是伴随资本主义的商品拜物教发展而形成的。

它将金钱神秘化、神圣化,视金钱为圣物,以追逐和获取金钱作为生活的全部意义,认为是最有价值的事情。

其导致的危害是:

金钱成为人的存在和全部实践活动的目的,所有的崇高、奉献、亲情友情爱情,都没有立足之地,所剩下的只有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金钱交易。

拜金主义是引发钱权交易、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丑恶现象的重要思想根源。

问题讨论:

如何正确看待金钱的作用?

(2)享乐主义人生观:

它是一种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的人生观,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

享乐主义的座右铭是“人生在世,吃穿二字”。

本来我们知道,人们在辛勤劳作之后享受生活,是正当需要,是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

然而,如果把享乐尤其是感官的享乐变成唯一目的,则是对人的需要的一种狭隘理解。

享乐主义导致的是结果是,人丧失崇高,进而丧失人所独有的超越性,而最终导致人的退化,与动物无异。

享乐主义在我们大学生中的表现是,不专注于学习锻炼能力培养综合素质,而是用父母辛苦劳作挣来的血汗钱比阔气、摆排场,在消费上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追逐名牌和奢侈品,有的甚至因此负债累累,最终影响学业、健康成长。

(3)个人主义人生观:

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的人生观,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

在资产阶级革命早期,个人主义在争取个人权利和自由、反对封建专制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从19世纪开始,一些敏锐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就已意识到它同时还具有销蚀社会的一面。

尤其它往往发展成极端个人主义,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否认社会和他人的价值,甚至不惜采用损人利己的方式来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于是又在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为极端利己主义和狭隘功利主义。

20世纪以来,西方思想家对个人主义的批判更是不绝于耳(当然,我们也要注意,他们的批判并不是要彻底反对其个人主义,只是期望把个人主义的弊端变得更小些,更有利于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

但无疑也表明,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的人生观确实存在对他人、对社会的损害。

这才有了西方的合理利己主义学说。

上述种种人生观尽管在形式上五花八门,内容上不尽一致,但它们却有共同的特征。

第一,它们都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反映的都是狭隘的剥削阶级的利益,不可能具有无产阶级的宽广胸怀和远大志向,更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第二,它们都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忽视或否认社会性是人的存在和活动的本质属性,它们讨论人生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一己之私利。

第三,它们对人的需要的理解是片面的,夸大了人生的某方面需要,而无视人的全面性和人生的全面需要。

这样的人生观显然是错误的。

同学们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坚决摒弃错误的人生观,选择并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导入:

关于人生价值的案例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中国古人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说的就是人生价值的问题。

什么是价值?

人有没有价值?

人生的价值又是什么?

1.价值及价值观

①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价值是人们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如做事说话经常要考虑“值不值得”、“有没有益处”、“美不美”,这里的“值”、“益”、“美”就是一种价值判断。

人们的认识和实践与价值判断密切相关。

当人们从事交往、学习、工作、娱乐、休闲活动时,头脑中就包含着关于这些活动的功用乃至善恶、美丑的某种价值判断。

什么是价值呢?

马克思指出:

“‘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

”根据马克思的这一论述,我们知道价值产生于主体的人与客体的物或者人的相互关系中,是客体以自身的功能、效用等属性满足主体的人的需要和主体的人以自己的需要对客体的这种属性的认可关系。

是客体的属性、功用对人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以及人对这种意义的追求。

价值一般分为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

物的价值属于经济学范畴,人的价值属于伦理学、社会学、人生哲学的范畴。

②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

思考价值问题并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是人们使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达到自觉的重要标志。

价值观的形成,是人们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

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

当然,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的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价值观的影响效应。

价值观是决定人的行为的深层次的心理基础,因为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

比如,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

但随着人们的经济地位的改变,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这种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

价值观是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系统中深层的、相对稳定而起主导作用的成分,是人的精神心理活动的中枢系统。

价值观人人会有,处处会有;不但个人有,集体、阶级、民族、国家和社会更要有;不但在眼前一件件具体事情上反映出来,更在人生事业、社会发展大方向大决策上显示出来。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实际上是它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

对于一个人来说,价值观是个人人生和事业中最重要的精神追求、精神寄托、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所在。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中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和鲜明导向,它既体现了我们社会社会关于荣誉与耻辱标准或尺度,又是每个公民判别思想和行为得失的应有取向。

这表明,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代表了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价值观。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1.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同样产生于主体需要和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中,是人类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相互需要关系。

但这需要不是一般的需要,是一个人在生命旅途中,通过自己劳动创造价值,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积极的属性,即人生价值只能从人的社会意义、作用方面来界定。

“人生价值指的是人在其一生中通过劳动创造对自我、他人、社会的需要的积极满足和贡献,或者说,是个人一生中的所作所为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意义和效用。

”它着重强调人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对他人与社会的积极意义与作用。

人生价值的根本内容,是以贡献和索取的关系为实际内容的人和人的关系,主要取决于个人对社会和人民的贡献和献身精神。

2.人生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

①社会价值

所谓人生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体的人生对社会和他人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是个体人生对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实现和满足,主要表现为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可以说,劳动、创造和贡献,是人生社会价值的基本标志。

在这种价值关系中,个人对社会来说,是满足社会需要的手段,谁对社会贡献大,价值就大;贡献小,价值就小;没有贡献,就没有价值;如是有损于社会和他人,就只有负价值,就会被社会他人所否定。

②自我价值

所谓人生自我价值,是指个体的生活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意义。

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作为一定社会关系中活动的个人,他的人生活动必然包含了对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由于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自我价值也是多方面的,如个人对基本生存条件的获得,对自我社会身份的确认和尊重,以及在知识、道德、人格等方面的自我完善等。

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所共有的追求,也是个体进步的动力和表现。

③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

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在人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互关联是一个必然的事实”。

个人既不单纯是社会和他人的手段,也不单纯就是目的,这个“必然的事实”是我们认识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的基础。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不仅是个体生存的前提,也为个体的发展提供条件。

个体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通过努力自我完善以实现全面发展的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