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学.docx
《人际关系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际关系学.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际关系学
人际关系学
第一章 人际关系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
1、人际关系:
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2、人际关系学:
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3、文献法:
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的等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
指的是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5、实验法:
指的是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和变化情况。
6、社会调查法:
指的是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
7、社会测量法:
指的是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
8、统计法:
指的是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二、选择题
1、在人际关系交往中,情感上的“亲疏”与地位上的“尊卑”是人际关系中两个最基本的维度
2、人是社会的人,人类本身具有社会性
3、人的社会性正是人际关系的本质属性
4、人际关系的历史性特点体现在人际关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的
5、人的情感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属于结合性情感,另一类属于分离性情感
6、人际交往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交往,社会环境的形成因素无时不刻在发生变化,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道德因素、文化因素、科技因素等都处在不断变化中
7、网际关系具有许多新特点:
多维性、全球性、虚拟性、不确定性、非中心化等
8、美国心理学家梅奥等学者通过“霍桑实验”的研究,提出人际关系学说
9、人际关系学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10、人际关系的理论主要包括:
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人群关系和人际需要理论;角色、戏剧和交换理论;相互作用和认识平衡理论等
11、文献既包括文字资料,也包括图象资料、有声资料(录音带等)、电子资料、实物资料
12、人际关系评估法包括:
社会测量法、参照测量法、人物推定法、自然观察评估法、心理测评法
13、社会测量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J.Morenno)于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
14、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对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进行了补充和发展,提出了参照测量法
三、简答题
1、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1)作为个体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进行物质或精神的交往
2)人与人之间在交往和互动中会发生、发展和形成某种关系
3)人与人之间在交往总是维系着某种心理联系
2、为什么说利益是人际关系的实质?
1)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利益的驱使
2)利益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
a、利益是生产关系的基础b、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
c、利益是法律关系的基础 d、利益是道德关系的基础
3)利益对人际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
3、人际关系有哪些特点?
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情感性、复杂性、变动性、网际关系新特点
4、怎样理解人际关系客观性的特点?
1)人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2)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
3)人际关系的功能具有客观性
5、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社会性的特点?
1)际关系的社会性体现在人们是赖以生存的劳动中结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2)人际关系的社会性还体现在人们是运用在劳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语言系统进行交往的
3)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在现代社会体现得更明显、更强化
6.人际关系学的学科性质:
1)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2)。
。
。
。
。
。
。
。
。
。
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3)。
。
。
。
。
。
。
。
。
。
是一门应用学学科
7、人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
1)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 2)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3)人际关系的结构与功能 4)人际关系的类型
5)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6)协调人际关系的原则
7)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调适技
8)完善主体,影响客体的技法,协调人际关系的技法
9)人际关系的研究方法和评估方法
8、研究人际关系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目的是什么?
1)理论方面
a、建立一门独立的、系统的、完善的学科体系
b、为人们的人际交往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有助于分析和研究人际关系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区别
d、有助于从理论上划清人际关系与庸俗关系的界线
2)实践方面
a、协调、优化人际关系
b、预防、消除人际障碍
c、建立、发展新型的人际关系
d、培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9、研究人际关系学的原则有哪些?
系统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统一性原则
10、研究人际关系学的具体方法?
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社会调查法、社会测量法、统计法、人际关系评估法、
11、观察法有哪些要求?
(大纲上没有)
1)必须在被调查对象处在自然状态中进行,否则便失去了真实性
2)观察必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而不是盲目的
3)对观察的内容必须有详细的记录
4)观察必须防止主观片面
5)观察的结果应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
12、人际关系评估包括哪些内容?
1)社会测量法(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
2)参照测量法(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
3)人物推定法
4)自然观察评估法
5)心理测评法
第二章 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
(识记)一、名词解释
1、角色:
特指某一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一定社会地位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符合规范的行为模式。
2、角色扮演:
是指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3、角色期望:
是指社会、团体或他人对角色扮演者行为的期待或要求,是个人行为的动机
4.角色冲突:
不同角色行为以及不同角色期望之间的矛盾。
5.角色实现:
在角色扮演和角色期望的基础上实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6、剧班:
是指两个以上的表演者共同组成的表演单位。
7.前台:
进行表演的场所后台:
指非表演场所
8、角色外沟通:
特指私下交往和表演
二、选择题
1、马克思(KarlMarx1818-1883)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他致力于对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研究。
2、人际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的交往,马克思认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社会交往。
3、交往本身要受每个人的不同志向、性格、爱好等因素的影响,但同时又受社会生产的制约。
(识记)4、人际关系理论也称为人际关系学说。
5、美国学者梅奥是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
1927年应邀参加霍桑实验。
6、霍桑是美国芝加哥的一座工厂。
(识记)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学说的理论基石是他的动机理论。
他认为人的动机原动力是人的基本需要,这些需要属于人的本性。
8、儿童时代的经验可能形成三种个体行为的控制类型,即拒绝型、独裁型、民主型。
9、角色扮演是指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识记)10戈夫曼所说的不协调角色有五种:
告密者、表演者的同谋、职业侦探、中介人、雇员或仆人。
11、人际交换理论的代表人物霍曼斯。
12、人的三种不同心态:
每个人身上都好象保留着儿童时代的特征、每个人身上又都好象存在着自己父母的特征、一个正常恩具有的客观冷静理智的心态。
13、伯恩内的《人们玩弄的游戏》中明确了相互作用的概念。
14、在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中父母、成人、儿童都是特指个性的心理状态。
15、人际关系认识平衡理论起源于格式塔理论。
16、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
三、简答题
(领会)1、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人际交往是社会交往——人际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
马克思认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社会交往
人际交往与生产力——马克思不仅强调社会因素对人际交往的制约性,而且指出了交往对生产力的作用
交往的发展趋势——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把人际交往看成社会系统的要素,并把它放在人类整个发展过程中去考察,从而展示了人际交往的发展趋势
(领会)2、人群关系理论的创立和发展?
1933年梅奥出版的《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标志着人际关系学说的创立。
罗特利斯的专着和与人合着的《管理和工人》、《管理和士气》对人际关系理论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为人际关系理论的创立和传播做出了贡献。
人际关系理论的四个领域
(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的问题
(2)同企业管理有关的所谓人性问题
(3)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及人际关系问题
(4)企业中的领导方式问题
(领会)如何看待人群关系的理论
评述:
人群关系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人际关系的积极性
人群关系理论也存在片面性:
(1)其创始人往往不恰当地夸大人际关系学说的影响和作用
(2)将人群关系理论同其他管理科学对立的倾向
(3)将人际关系状况看成是实现企业效率的决定因素等
(识记)3、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内容?
马斯洛学说的理论基石是他的动机理论。
他认为人的动机原动力是人的基本需要,这些需要属于人的本性
(领会)内容:
(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3)社交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6)认识与理解的需要(7)追求完美的需要
(领会)对需要层次论的评述:
(1)马斯洛设想,每一种需要都在前一种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出现,这并不意味着必须使前一种需要得到百分之百地满足后,后一种需要才出现。
(2)马斯洛认为,以上七种需要按重要程度渐次展开,就大多数人而言,这可能是正确的。
(3)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七种并且层次分明,这种划分方法也明显地存在弊端,
4、舒兹的人际需要的理论?
舒兹是现代精神分析学家,他提出了人际行为三维理论
(领会)三种人际需要的内容:
(1)沟通的需要(包容的需要)
(2)支配的需要(控制的需要)
(3)爱的需要(情感的需要)
(领会)对人际需要理论的评述:
肯定:
舒兹的人际需要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1)揭示了人际需要同人际行为和人际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
(2)强调了儿童时期的人际关系与个体人际行为之间的继承关系,即承认家庭环境对个体行为模式的影响,
不足:
舒兹的人际需要理论的片面性
(1)具有明显的精神分析倾向,忽视了社会关系对人际关系的制约性影响
(2)夸大了儿童时期的人际经验对个体人际行为的影响作用
(领会)5、角色理论的基本内容?
角色:
特指某一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一定社会地位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符合规范的行为模式
内容:
(1)角色扮演:
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2)角色期望:
社会、团体或他人对角色扮演者行为的期待或要求,是个人行为的动机
(3)角色冲突:
不同角色行为以及不同角色期望之间的矛盾
(4)角色实现:
在角色扮演和角色期望的基础上实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评述:
(1)由于一个人同时扮演着多种不同的角色,因此他就肩负着不同的角色期望
(2)不同的角色期望要求他遵循不同的角色规范
(领会)6、人际交换理论的基本原则?
(1)成功原则
(2)刺激原则(3)价值原则
(4)剥夺-满足原则(5)攻击-赞同原则(6)理性原则
评述:
交换理论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社会交换规律,为认为人们了解人际交往、人际吸引的机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交换理论只是抓住了市场交换形成的双方相互作用的一些方面,便概括出人际交往的原则,或者说完全以商品交换的经济利益原则来解释人际行为,这具有片面性
(领会)7、戏剧交往理论的基本内容。
(1)剧班
(2)前台和后台(3)不协调角色(4)角色外沟通
评述:
(1)戈夫曼的印象管理理论,从独特的角度对人际互动做了深入细致的描述,其中某些具体技术,对现实总的人际交往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2)戈夫曼完全使用戏剧中的一些概念来阐释人际交往,把人际交往与表演同等看待,在某些方面难免牵强附会
(领会)8、人际关系认识的平衡理论
积极意义:
人与人之间具有趋于一致的倾向
片面性: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人际关系的平衡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过程。
平衡理论只考虑到了两个人和一个物体这样简单的系统,忽略可这个系统中的其他大量因素,对平衡模式的讨论显得有些简单
(领会)9、梅奥等人提出的人群关系的主要观点
生产率不仅受物理的和生理的因素影响,而且要受到身会的和心理的因素影响。
影响组织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是生产中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
(1)以社会人的人性假设代替经济人的人性假设
(2)否定以物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强调以人为中心、主张从人的心理和社会方面来激励工人的士气,提高生产率
(3)正确处理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
(4)改变对管理人员只强调技术方面素质训练的片面做法,强调加强对管理人员了解、诊断、调适人际关系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识记)10.相互作用:
社会性的交往单位。
三种不同的心态(PAC):
①每个人身上好像存在着“父母”的特征,P
②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具有的客服理智的心态A
③每个人……………………..“儿童”……….C
第三章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识记)一、名词解释
1、宗法关系:
是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按家族血统远近区分亲疏贵贱的等级关系
2、先决条件:
是指对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普遍促进作用的决定性条件
3、时间关系:
是指对于发展人际关系来说需要经历的过程
4、网际关系:
是指以电脑联网和数字符号信息为中介,在超文本多媒体链接中实现的人-机-人互动基
础上形成的人际关系
5.悦纳:
即喜欢
6.时间条件:
指对于发展人际关系来说需要经历的过程
7.冷淡:
在漠不关心的基础上表现出更多的否定态度和行为。
二、选择题
1、在从猿到人的极其漫长的历史转变过程中,劳动起到了决定性达到作用。
2、宗法关系是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
3、社会与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4、社会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关系。
5、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关系的表现经济上的平等、政治上的平等、生活中的平等。
6、人际关系形成的先决条件包括人的生产、物质生产、精神生产。
7、形成人际关系的具体条件是指对于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具有直接影响的条件。
8、悦纳即喜欢,相互悦纳即相互喜欢。
9、建立人际关系的时间条件经历五个阶段:
注意阶段、吸引阶段、适应阶段、融合阶段、依附阶段。
10、网际关系的四个特征:
多维性、虚拟性、不确定性、非中心化。
11、依赖性的主要特点是:
被动、等待、依靠。
三、问答题
(领会)1、为什么说猿猴社会的某些特征与人类关系的形成密切相关?
(1)亲缘与朋友关系
(2)斗争和等级关系
(3)猿猴群体的交际工具(听觉信号,视觉信号)
(领会)2、人类的起源和人际关系的产生?
人类的起源和人际关系的产生具有同步性。
在从猿到人的极其漫长的历史转变过程中,劳动起到了决定性达到作用。
劳动使猿类祖先发生了三个主要体系的变化:
(1)机体的进化和器官的完善
(2)心理的发展和意识的形成
(3)关系的人化和人类的出现
(领会)3、人际关系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血缘关系
(2)奴隶社会的依附关系
(3)封建社会的宗法关系
(4)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关系
(5)社会主义社会的平等关系(经济、政治、生活上的平等)
(领会)4、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关系的建立及注意点?
(1)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理论与思想
(2)要重视并应用协调人际关系的理论和方法,以改善人际关系的结构和状态,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诚心度、和谐度、吸引力、凝聚力
(3)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领会)5、人的产生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1)人口数量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人口质量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3)人的生产对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领会)6、物质关系对发展人际关系的作用?
(1)物质生产推动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2)物质生产的发展导致人际关系的变化
(3)物质生产的发展促进交往范围的扩大
(4)前代人的物质生产制约后代人的人际关系
(领会)7、精神关系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1)思想意识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知识层次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3)精神产品的生产方式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领会)8、形成人际关系的条件是什么?
(1)相互接触
(2)相互近似(3)相互补充(4)相互悦纳
(领会)9、建立人际关系的时间条件是什么?
(1)注意阶段
(2)吸引阶段(3)适应阶段(4)融合阶段(5)依附阶段
(领会)10、人际关系恶化的发展阶段?
(1)漠视阶段
(2)冷淡阶段(3)疏远阶段(4)分离阶段
(领会)11、人际关系发展趋势的主要表现?
(1)社会性增强,自然性减弱
(2)自主性增强,依赖性减弱(3)平等性增强,等级性减弱
(4)开放性增强,封闭性减弱(5)合作性增强,分散性减弱(6)复杂性增强,单一性减弱
(7)网络时代产生了新型的网际关系
依赖性的具体表现:
①子女依赖父母②女人依靠男人③本人依赖他人④下级依赖上级
自主性的具体表现;①自主建立人际关系②主动处理人际关系③独立意识普遍增强
(领会)12、网际关系的特征?
(1)多维性
(2)虚拟性(3)不确定性(4)非中心化
第四章 人际关系的结构与功能
(识记)一、名词解释
1、物质手段:
是指用以进行交往的各种具有价值的物质
2、交往情境:
通常表现为交往双方的内在心情
交往条件:
包括交往的(空间、时间、频率、距离)
3、整体效应:
是指组成群体的所有个体之间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总体作用或效果
二、选择题
(识记) 1、人际关系的结构是指构成人际关系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识记) 2、交往主体是指人际交往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交往者。
(识记) 3、交往对象是指在人际交往活动中,交往主体活动的指向者或接受者。
(识记)4、交往手段:
是交往主体为实现自己的交往目的将自己的活动施加与交往对象而采取的方式。
交往手段分为:
语言手段和物质手段,语言是最主要的交往手段
语言(手段)泛指传播活动中所使用的一切具有意义的符号,包括有声音语言(交谈、独白)、
书面语言(书信、书文)、体态语言(动态无声体态语言、静态无声体态语言)、辅助语言和类语言。
(识记)5、交往过程:
指交往起点到交往结果之间的发展过程。
(单线式交往,多线式交往)
(识记)单线式交往:
交往目的、交往对象、交往结果单一的交往。
(识记)多线式交往:
①放射式交往:
一对多交往②凝聚式交往:
多对一交往
6、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主要借助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协调行为。
(识记)7、交往内容:
指具有一般性、概括性的内容,包括信息交流和影响作用
(领会)8、交往主体与交往对象的相对性:
在具体的人际交往活动中,首先产生交往动机并采取交往行为的一方称为交往主体,但是在随后的交往活动中,交往主体与交往对象便会开始角色互换,只有主体与对象进行不断地的互换,交往才能正常顺利的进行并取得交往结果,如果没有角色互换,那么人际交往或者不会发生或者中断或终止。
9、体态语言分为动态无声、静态无声两类。
(识记)10、交往目的是指通过交往使参与者达到的目标。
(领会)11、影响人际关系的隐性要素:
利益因素、情感因素、尊严因素。
12、个性是指在个人自然素质的基础上受社会的影响而形成的稳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三、问答题
(领会)1、构成人际关系的显性要素有哪些?
(1)交往主体和交往对象
(2)交往手段(3)交往环境(4)交往目的(5)交往过程(6)交往内容
(领会)2、影响人际关系的隐性因素有哪些?
(1)利益因素:
泛指金钱、财产、权利、声誉、信息、知识、时间、空间、感情、友谊等
(2)情感因素:
如高兴、欢乐、喜悦、愤怒、沮丧、悲哀、厌恶、忧愁、不安等
(3)尊严因素:
自尊和受尊是人的本性,是一种精神需要。
3、人际交往具有哪些积极的正面功能?
(1)相互学习,促进个体社会化
(2)交流情感,有益于身心健康(3)相互影响,有利于自我完善
(4)净化心灵,优化社会环境(5)取长补短,增强整体效应
(识记)人际关系的功能:
指人际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更对个人和社会所显示出来的作用。
(识记和领会)4、社会化及其必要性?
人的社会化:
社会学将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使自己逐渐适应社会,由单纯的自然人转化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必要性(社会化是任何个人的必经之路):
(1)人们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就必须创造物质财富;要创造物质财富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创造本领和条件;而这些本领和条件是社会性的,只有通过社会化才能获得
(2)人在生活中不仅具有物质的需要,而且具有精神需要,如需要文化、娱乐、消遣等。
这些需要只有通过社会化才能得以满足
(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繁衍后代,需要有人继承。
因此,必须一代一代地接续培养新人,不间断地完成社会化过程。
(领会)5、人际交往有益于身心健康?
(1)消除孤独,交流情感
(2)减轻痛苦,增加快乐(3)减少疾病,延年益寿
(领会)6、人际交往有利于取长补短,增强整体效应?
1)良好地人际交往能够形成互补
(2)良好地人际交往能够产生合力(3)良好地人际交往能够激发潜能
(识记)整体效应:
组成群体的所有个体之间相互结合、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总体效果。
(识记)互补:
群体内部通过人际交往而进行的互相学习从而增强能力的行为。
(识记)合力:
若干个个体能力的结合所产生的总体作用
(领会)7、人际交往有利于自我完善?
(1)有利于形成健康地个性
(2)有利于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
(识记)自我意识:
指个人对自己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的反映。
(领会)8、如何使良好的人际关系取得激发潜能的效应?
(1)群体压力
(2)人际比较(3)参与竞争
9.人际交往是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①人际交往是传递社会化信息的重要渠道②…是学习社会规范的重要途径
第五章 人际关系的类型
(识记) 一、名词解释
1、生产关系:
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中,在互动中结成的关系
2、交换关系:
是交往双方各以自己所拥有的商品或货币与对方进行交换以满足各自需求的关系
3、消费关系:
是人们在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中相互结成的一种关系
4、政治关系:
是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的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5、道德关系:
是指人们在属于道德规范调整的范围内所发生和结成的关系
6、法律关系:
是人们依据法律规范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