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科技创新调研报告三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22205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科技创新调研报告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企业科技创新调研报告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企业科技创新调研报告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企业科技创新调研报告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企业科技创新调研报告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科技创新调研报告三篇.docx

《企业科技创新调研报告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科技创新调研报告三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科技创新调研报告三篇.docx

企业科技创新调研报告三篇

企业科技创新调研报告三篇

篇一:

XX区企业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区委办公室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发展的源泉,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实践证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结构升级。

近期,我们对全区企业自主创新情况进行了调研,就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做了初步思考。

一、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成效与经验

近年来,我区把科技创新作为富民强区的关键来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引进培育创新载体,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1、抓住生命线,政府重视催生了良好的创新环境

科技创新环境是推进发展的生命线。

我区始终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全力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催生了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

出台了《关于鼓励培植重要产业、重点企业、实施重大项目和工业技术创新、企业二次创业的实施办法》、《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工作奖励办法》、《XX区“双创”、“三重”考核奖励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科技政策、法规,落实了创新创优行动计划,设立“创新创业奖”,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

二是考核奖励促动。

落实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财政科技投入资金逐年增长,对企业争创品牌、技术改造、建设研发机构、创各类科技计划等方面奖励力度不断加大,每年的科技创新奖金总额300万元以上。

三是积极争取扶持。

着力用足用好政策,从信息、资金等多方面给予扶持,激发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

近几年,获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经费20XX多万元,企业创新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

2、添加助燃剂,创新平台推进了科技与产业有机融合

创新平台建设能集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是科技经济有效的结合纽带,是经济腾飞的助燃剂。

一是培育创新孵化平台。

不断提升创业园的科技孵化功能,XX经济开发区已成为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XX科技、XX电子等企业已成为全区科技创新战线的黑马。

二是技术研发平台。

20XX年全区建成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太阳能光伏、制氢设备、电缆等领域的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三是产学研合作平台。

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建立XX区与南理工产学研合作基地和成果转化中心,为企业壮大提供人才、技术支撑。

据统计,全区已有近50家企业与中科院半导体所、XX交大、XX重机所等高校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协议,开展了60多项技术难题攻关项目,产学研合作大大拓宽了基础创新的源头。

3、启动强引擎,创新型企业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是XX近年来科技工作的重点。

一方面,围绕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加大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的力度,进一步激发了传统产业发展活力;另一方面,围绕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引进一些科技型企业,不断强化招商选资,注重优化项目结构,创新型企业加速积聚。

目前,全区共有市高新技术企业13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7家,省高新技术产品47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获批国家级科技项目28项,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面对多种不利因素叠加挤压、经济环境严峻的情况,创新型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4、打造生力军,科技人才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

我区坚持把人才作为富民强区的动力支撑,把人才资源作为XX创新创业的第一资源,将人才开发摆在突出位置,加大招才引智和教育培训力度,探索了校企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开发机制,构建市场招聘、上门招聘等人才引进网络,与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人才合作关系,XX公司引进XX交大XX博士,获省创新创业人才100万元的奖励。

在科技创新的大潮中,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干的科技人才和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成长了起来。

二、当前制约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分析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XX区科技创新进程不断加快,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但对照产业发展的需要、相比先进地区创新的足迹,我们差距还很明显,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

主要表现为:

1、动力不足,创新意识较为薄弱

理念影响了创新的行为。

对创新这个话题,普遍存在畏难情绪。

从企业层面讲,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家缺乏创新创业的原始冲动,认为搞自主创新就是依赖引进、模仿去创新。

从政府层面来讲,对科技创新的推动整体规划和有效推进力度不大,舆论引导还需进一步加强。

2、环境不优,体制机制尚需完善

机制束缚了创新的活力。

调研发现,企业缺乏人才、信息、资金的现象普遍存在。

当前,政府推进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但对科技创新活动奖励扶持的力度偏小,部分政策措施执行效率不高,效能不显著。

从科技服务体系看,现有的科技孵化器、科技信息中心等科技开发服务机构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产学研合作度不高,没有形成技术开发的“利益共同体”。

3、能力不够,自主创新投入偏少

成本阻碍了创新的冲动。

创新是一种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的行为,科技创新是个“烧钱”的过程,在微利时代的今天,企业抓科技创新资金、精力有限,企业家更愿意投身资金回报率高、回收周期短的行业。

同时,由于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影响了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现实的困难、失败的风险、转型的烦恼等因素,使得企业科技投入明显偏低。

4、成果不多,创新人才严重缺乏

当前,人才问题是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问题。

高学历、高职称和高技能人才稀缺,尤其是缺少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实用型人才。

目前,全区进入市“333”工程培养的有2人,进入省创业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的仅有2人。

人才资源的缺乏,使得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产业竞争力不强,创新自主知识产权较少。

三、下一步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科技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题中应有之义。

当前,XX经济发展正处于从数量、速度向质量、效益转变的关键阶段,实现产业由低层次向高度化升级,迫切需要加快创新的步伐,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为XX经济腾飞插上翅膀。

1、创新的基础在人才,必须通过引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经济发展提升支撑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

必须切实抓好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三个关键环节,着力构建一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优化环境,不惜重金引人才。

着力优化人才自主创新环境,舍得开出优惠的条件,不惜投入相当的成本,以富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创新环境吸引各类人才来我区创新创业,把领军人才、关键人才吸引到XX来创业,把先进技术、专利成果招引到XX来转化,通过引进优化人才结构。

理念塑造,不遗余力育人才。

发挥扬州大学、扬州技师学院等培育基地作用,采取合作办学、订单培养等多种模式,培养更多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实用人才。

加快人才资源库建设,努力形成开放竞争、规范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

同时,要注重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快培育和造就一支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的企业家队伍。

知行并进,不拘一格用人才。

重点围绕使用好人才、留得住人才,加快人才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把优秀人才推向经济建设和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把发展优势产业、实施重大项目、承担重点发展领域或科学技术前沿等任务,作为磨炼创新人才的“熔炉”,做到既出创新成果,又出创新人才。

2、创新的主体在企业,必须通过正面引导,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培育大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是保持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

增强科研投入,提升创新能力。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和社会增加科技投入,使科技投入的比重逐步增加。

引导重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年研发经费要达年销售额的4-6%以上,一般企业力争达3%左右,着力改善科技投入结构,协助企业组建专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企业必须成立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或研究所,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组织能力和吸纳能力,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推进合资合作,用好科技资源。

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企业加大对先进适用技术与设备的投入,以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更高层次上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实现从引进技术、模仿加工向自主创新转变。

加大科技资源的整合力度,紧密结合区域发展重点和现实基础,走以应用开发为特色、以产业化为目的的科技发展道路,从而实现科研项目与产业发展、企业需求对接,促进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深化产学研合作,释放创新能量。

科技创新是一个体系,产学研结合是成败的关键。

着力完善产学研合作工作机制,引导企业一边跑市场、一边跑科研院所,促进技术与资本的结合,进一步释放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能量,加强科技成果和研发需求信息双向交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构建务实高效、开放灵活、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

3、创新的阵地在园区,必须抓好“三个结合”,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贡献份额

园区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必须走在科技创新的前列。

要利用园区的载体优势,加强产业招商,推进项目建设,强化板块互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让XX经济开发区、物流集聚区、蜀冈生态区成为XX科技创新的主阵地。

科技创新与招商选资相结合。

树立招商选资的理念,立足于全区的产业布局规划和产业集群规划,在招商引资时把人、财、力向重点培育的优势产业和战略发展产业倾斜,把“三新”、机电等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重点,在推进产业招商的同时更加注重科技招商,以“科技门槛”择商选资,真正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带动性强的项目引进来,走科技型发展之路,形成科技创新型企业集群。

科技创新与项目建设相结合。

新上项目更加注重技术、人才等无形资产的投入,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

对全区每年排定重点推进的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如光伏、特种电缆等项目,要与科技项目计划的实施相结合,从政策、资金等方面集中支撑,重点培育,力争在短时期内培育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

科技创新与板块提升相结合。

XX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都市工业,做强机电产业,做大“三新”产业,做优轻工产业,推进高端化,尽快形成三大百亿产业集群。

物流集聚区要围绕省内一流、扬州唯一的生产性物流中心的发展定位,引进一批现代物流的龙头型企业,打造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平台,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加速集聚。

蜀冈生态区要以深化与CCTV的动漫设计合作为重点,大力开发旅游配套和关联服务项目,打造动漫产业基地、创意产业高地、服务外包旺地。

4、创新的责任在政府,必须坚持规划引领,提升科技创新的推进水平

在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过程中,政府必须切实承担起引导责任。

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切实把科技创新摆上重要位置,视科技创新为发展战略的核心,加强科技普及和创新培训,形成崇尚科学的良好风尚。

广泛开展“科技三下乡”等活动,弘扬创新文化,切实培育社会创新土壤。

推进创新体系建设。

依托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提升创业园的孵化功能,打造以“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为模式的一条龙产业孵化体系,为有项目、有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发挥才干提供舞台。

以蜀冈生态新区为载体,谋划建设科技城,打造科技创新资源集中区;规划建设创新创意产业区,打造创业产业园。

三是加快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

充分发挥各类中介机构作用,为科技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要完善政策体系。

自主创新要取得成功,离不开完善的政策体系支撑。

近年来,XX出台了多个文件和政策,但这些政策之间有交叉、有重合,需要对现有政策进行梳理、修改和完善,形成对建设科技创新型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针对性和突破意义的政策体系,加速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的积聚。

二要加大奖励扶持力度。

建立鼓励科技创新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奖励扶持力度,整合“双创”、“三重”、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等专项资金。

积极实施财政、税收等政策杠杆,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增值税、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实行返还奖励,“放水养鱼”,切实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

三要加快融资平台建设。

不断拓宽融资渠道,重视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给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让创新创业者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篇二:

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省、市有关政策的扶持下,“十五”期间全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亮点频现,成效显著,为促进全市¾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五”期间我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基本情况

一是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明显加快。

通过积极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突出抓工、农业火炬、星火计划项目,每年滚动开发一批年销售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新产品,全市民营企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十五”期间全市共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火炬、星火计划228项,其中民营企业195项,占85%以上;滚动开发年销售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新产品631项,其中民营企业547项,占近87%.“十五”期间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328项,其中民营企业279项,占85%;实施科技攻关项目27项,其中民营企业实施22项,占81%多;“十五”期末,全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103家,其中民营高新技术企业78家,占近76%。

二是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举办“科技洽谈会”以及推进“企业院校行”等活动,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形式产学研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十五”期间,全市各类民营企业新增挂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1297家,新建产学研联合体7个。

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明显成果,“十五”期间,全市民营企业共承担高技术研究、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等各类计划项目22项;有385项科技成果获市级科技进步奖,34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其XX帘线、XX化肥、XX精密锻造、XX船舶等企业的4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专利申请量保持快速增长,20XX年全市民营企业完成专利申请量1562件,比上年增长35%。

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加,20XX年全市民营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达亿元,比上年增长57%。

民营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20XX年全市民营企业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比“九五”期末增长了53%,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

三是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载体建设显著提升。

通过“十五”的努力,全市国家级民营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已达7家,总数居全省第二,其中20XX年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新增3家。

全市民营企业共设有博士后工作站6家、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0家、技术中心61家。

民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共完成或取得阶段性成果49项,成果转化实现¾济效益31亿元。

“十五”以来,国家级泰州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共吸引105家民营企业入驻孵化,孵化高新技术企业37家,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6个,拥有各类专利100多项,实现销售收入突破6亿元。

四是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推进机制逐步完善。

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企业科技进步的政策文件,较好地指导和推动了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实践。

企业改制、创业创新机制进一步的深化,激发了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活力。

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机制已逐步形成。

仅去年第五届中国泰州科技¾贸洽谈会共签订科技合作项目216项,政府通过引导投入,“十五”期间,国家、省、市科技项目财政支持资金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民营企业的科技进步。

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意识有待增强。

调查中发现有不少企业创新的主体意识不强,有的怕担风险,安于现状,有的盲目乐观,看不到潜在的危机。

有些中小民营企业依赖老产品,主动寻求开发项目不够,自主研发投入少之又少,据统计,我市的民营企业中直接从事企业科技活动的人员仅占职工总人数的5%左右,除少数大中型民营企业设立有专门研发机构和补办投入较多外,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在科技人才引进和投入方面明显不足。

这些说明,我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氛围还不够,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意识还需加强。

二是民营企业产学研合作机制尚需完善。

在调查中,不少企业重视产学研合作,而且合作项目也较多,但也有相当多的企业重视不够,不去充分利用政府搭建的平台去寻求项目,鲜为主动出击寻求高校院所挂靠。

因而不能及时获得最新最好的科研成果信息和项目,有些民营企业科研开发投入不足,既缺关键技术又缺关键的检测、试验设备,因而产品档次难以提升。

有些民营企业不重视知识产权工作,不注重知识产权的创造与保护。

真正重视在专利申请与转化的,还相对集中在创新能力较强少数大中型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

三是人才资源的紧缺仍然制约着民营企业科技创新。

本次调研活动中,几乎所有的民营企业都反映人才是制约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最主要因素,人才不光难引进,还特别难留住,特别是一些高层次人才,往往到企业工作一两年就跳槽走了。

一些民营企业没有办法,只好将企业的研发中心设到上海南京等异地城市,或者只立足于培养本土化及企业内部人才。

资金、融资难仍是制约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瓶颈,是制约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物化因素,调查中发现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好企业大企业不愁资金,银行等一些金融机构往往主动上门,但一些小企业成长型企业,资金对他们非常重要,但由于缺乏资质和抵押物,银行等一些金融机构往往将他们拒之门外,贷款难、融资难使得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举步维艰。

推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对策和措施

1、不断强化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创新对企业尤为重要,任何企业无论它现在的规模大小、效益如何,离开创新,在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都将停滞发展乃至被淘Ì。

产品是企业生命、产品离开科技创新就意味着被市场淘Ì,企业生命将会停止,我们在鼓励全民创业的同时,必须同时鼓励企业创新来做大企业,做强企业。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必须认清形势,准确定位,毫不动摇地树立自主创新的强烈意识。

2、不断推进民营企业产学研结合机制

产品离不开技术,技术特别是引领市场高新技术从何而来,就泰州民营企业现状而言,就是要挂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结合机制。

将高校院所的成果,引进转化,进而产业化。

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首先要以企业为主体,主动去寻求技术支撑,要充分利用政府搭建科技洽谈会等平台,主动对接寻求项目技术的“亲家”,要利用好泰州与中科院国防科工委、著名高校院所等合作良好的资源和平台,要建立自身的研发机构平台,将引进成果技术消化吸收,要超前介入科研院校(所)项目研发,形成利益、风险共防共担机制。

要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技术需求出发,让科研院校(所)来Ð助企业研发和解题,形成紧密挂靠,提高成果转化实施率。

政府部门要搭建平台,引导企业推进产学研结合,积极为民营企业产学研合作提供合作服务。

要在政策上予以引导,在申报各类计划中予以支持,在科研¾费上予以扶持。

3、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吸引科技创新人才的环境

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在调研中企业谈得最多也是人才,人才已成为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瓶颈。

不少大中型民营企业在吸引人才有比较好的优势和¾验,众多中小企业仍处于人才恐慌状态,要在全社会形成吸引、使用人才的良好环境。

企业是吸引人才的主体,要建立起引用人才的机制,要搭建自身平台和研发中心吸引人才在此创业,要有“吸求所用,不求所在”、“只求所为,不求所有”的意识,要注重引进本地籍在外人才以及退休的科研人才,同时用好本地人才建立务实的用人机制,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及时提拔重用。

要鼓励科研人才以无形资产入股,放手让一切知识、技术、管理、资本与¾济相结合,让一切为创造财富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¾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使企业成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的舞台。

4、不断拓宽民营企业科技投入渠道

针对目前不少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融资难的现状,首先要鼓励企业自主投入特别是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的高新产品的研发投入。

便于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提升产品档次和品牌。

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按照今年全市科技大会出台的有关政策确保兑现,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机制,同时要鼓励多元化投入和扶持,要根据现有条件通过各渠道申报各类计划项目,争取财政资金的扶持,要加强银企对接,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

主动与风险投资公司争取风险投资资金的帮助,还可以项目招标,争取社会及企业人员资金入股,扩大企业资本金用于科技创新的投入。

5、不断营造服务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民营企业是我市¾济发展主力军,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服务是政府创建创新型城市的重要课题,是实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泰州”目标的关键,首先要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服务意识,更要注重引导及实施。

其次要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中提供不间断服务,如搭建服务平台、提供信息服务、帮助申报各类专项计划提供政府资金引导扶持。

帮助申请知识产权及专有技术保护、帮助申报产品名牌等。

当前尤要帮助企业落实省、市科技创新大会制定的鼓励科技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如企业研发费的抵扣以技术研究中心及科技孵化器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得到真正实惠,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篇三:

企业科技技术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

日期: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了解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和问题,寻求进一步落实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推进工作的对策,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省工信委会同省国资委、省国防科工办、省中小企业局,分头组成调研组,于7月下旬至8月初,分赴全省,采取实地考察、召集座谈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现状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不断加强,极大促进了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主要呈现五个特点。

一、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实施以来,科技引领转型、创新驱动赶超逐渐成为全省共识,“政府主导、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学研用和谐互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加快形成。

先后出台《推进XX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常规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国办发【20XX】51号文件进一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意见》、《XX省鼓励技术创新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试行办法》等一批政策文件,省“十二五”各类发展规划均把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作为重要指向。

相关省直部门密切配合,在资源配置、政策扶持、项目服务等方面,不断加大倾斜和支持。

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从资金、人才、财税等方面给企业创新提供有利条件。

XX市制定《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全方面构筑鼓励创新的推进工作机制;九江市出台《关于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实施意见》,集中资源对企业研发机构进行支持,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企业研发机构一次性奖励分别达到200万元、50万元。

社会创新资源加快向企业集聚,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专业化科技担保公司快速发展。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健全。

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所有设区市、多数省级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均已建立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XX省技术创新服务中心、XX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有限公司、国家专利技术(XX)展示交易中心、XX省技术交易市场等平台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在技术中介、技术孵化、技术培训、市场信息、技术与管理咨询等方面为企业开展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探索建立了XX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XX高新区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高校创新平台“311”工程等新模式与新机制。

20XX年,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中对科研院所及高等学校的支出比重达5%,创历史新高。

三、企业创新能力普遍提升。

20XX年,全省企业R&D经费支出达78.35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省总量比例上升到80.98%,企业成为全省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截至20XX年底,全省共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56家、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203家,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7个,建立国家级研发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