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19652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资料.docx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资料.docx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资料

计算机网络复习

第一章

1、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建的第一个(分组交换)网最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不是一个互联的网络)。

所有连接在上的主机都直接与就近的结点交换机相连。

2、1983年/协议成为上的标准协议。

1983年因特网诞生的时间。

3、网络的核心部分是因特网中最复杂的部分,网络中的核心部分要向网络边缘的大量主机提供连通性,使边缘部分中的任何一个主机都能够向其他主机通信(即传送或接收各种形式的数据)。

4、网络核心部分中起到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

路由器是一种专用的计算机。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5、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要发送的整块数据称为一个报文。

采用分组交换时,在发送报文之前,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为一个个更小的数据段,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后就构成了一个分组。

分组又称为“包”,分组的首部也可称为“包头”。

分组是在因特网中传送的数据单元。

分组的首部包含了“目的地址”和“源地址”。

6、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路由器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7、路由器接收一个分组,先暂时存储下来,再检查其首部,查找转发表,按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找到合适的接口转发出去,把分组交给下一个路由器。

8、分组交换的优点:

高效、灵活、迅速、可靠。

9、1994年4月20日我国的64专线正式连入因特网,从此我国被承认为接入因特网的国家。

10、(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个人区域网)。

11、

12、网络协议三要素:

语法、语义、同步。

13、的四层协议是:

网际接口层——>网际层——>运输层——>应用层。

 

第二章

1、用于物理的协议也常成为规程。

2、物理层的接口特性:

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

3、信道一般都是用来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送的媒体。

一条通信电路往往包含一条发送信道和一条接收信道。

4、通信双方的信息交互方式有:

单向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双向同时通信。

5、最基本的基带调制方法:

调幅()、调频()、调相()。

6、传输媒体也被称为传输介质或传输媒介,它就是数据传输系统中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物理通路。

传输媒介分为两大类:

导向传输媒体、非导向传输媒体。

7、导向传输媒体:

双绞线(屏蔽双绞线、非屏蔽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单模光纤、双模光纤)。

8、非导向传输媒体:

自由空间。

在无线传输时,紫外线和更高的波段目前好不能用于通信。

9、信道复用技术: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

10、频分复用:

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

11、时分复用:

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是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12、在进行通信时,复用器总是和分用器成对的使用。

在复用器和分用器之间是用户共享的高速通道。

分用器的作用正好和复用器的相反,他把高速信道传送过来的数据进行分用,分别送交到相应的用户。

13、统计时分复用:

一种改进的时分复用,它能明显的提高信道的利用率。

集中器常使用这种统计时分复用。

14、所谓复用即把公用信道的技术。

15、波分复用:

光的频分复用。

16、码分复用,常称为码分多址:

在同样的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

17、数字传输系统中的脉码调制体制的编码过程是:

采样—>量化—>编码。

 

第三章

1、网络层协议数据单元就是数据报。

2、数据链路层广泛使用了循环冗余检验的检测技术。

3、协议就是用户计算机和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4、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只进行检错,协议是不可靠的传输协议。

协议只支持全双工链路。

5、

F

7E

A

C

03

协议

信息部分

F

7E

1字节

1字节

1字节

2字节

不超过1500字

2字节

1字节

帧的格式

6、协议用在链路时,是使用同步传输而不是异步传输。

7、局域网最主要的特点:

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由限。

8、局域网的主要优点

①具有广播功能,从一个站点可以很方便的访问全网。

局域网上的主机可共享连接在局域网上的各种硬件资源。

②便于系统的扩展和逐渐的演变,各设备的位置可灵活的调整和改变。

③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生存性。

④局域网可使用多种传输媒体。

9、为了使数据链路层能更好的适应多种局域网标准,802委员会就把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拆成两个子层:

逻辑链路控制、媒体介入控制子层。

10、计算机与外界局域网的连接是通过通信适配器(也称为网卡),适配器和局域网之间通信是通过电缆或双绞线以串行传输方式进行的,而适配器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则是通过计算机主板上的总线以并行传输方式进行的。

11、适配器接收和发送各种帧时不使用计算机的。

12、局域网上的计算机也称为:

主机、工作点、站点、站。

13、总线的特点:

当一台计算机发送数据时,总线上的所有计算机都能检测到这个数据。

这种就是广播通信方式。

14、以太网采用(载波监听多点接入)协议来协调总线上各计算机的工作。

15、(载波监听多点接入)协议的特点:

①多点接入②载波监听③碰撞检测

16、在使用协议时,一个站不可能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

因此使用协议的以太网不可能进行全双工通信而只能进行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17、双绞线以太网总是和集线器配合使用。

每个站需要用两对无屏蔽双绞线(做在一根电缆内),分别用于发送和接收。

双绞线的两端使用45插头。

18、1990年制定出星形以太网10的标准802.3i。

“10”代表10的数据率,表示连接线上的信号是基带信号,T代表双绞线。

19、使用集线器的以太网在逻辑上仍是一个总线网,个各站共享逻辑上的总线,使用的还是协议。

20、硬件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地址。

21、802标准为局域网规定了一种48位的全球地址(一般都简称为“地址”),是指局域网上的每一台计算机中固化在适配器的中的地址。

22、如果我们更换了一个新的适配器,那么这台计算机的局域网的“地址”也就改变了。

23、由于6字节的地址字段可使全世界所有的局域网适配器都具有不相同的地址,因此现在的局域网适配器实际上使用的都是6字节的地址。

24、所有的适配器都至少应当能够识别前两种帧,即能够识别单播和广播地址。

25、帧的格式

目的地址

源地址

类型

数据

6字节

6字节

2字节

46~1500

4字节

26、在以太网上传送数据时是以帧为单位传送的。

27、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要使用网桥。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她根据帧的目地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和过滤。

28、网桥依靠转发表来转发帧,网桥在转发帧的时候不改变帧的源地址。

29、目前使用最多的是透明网桥。

“透明”是指以太网上的站点并不知道所发送的帧将经过哪几个网桥,以太网上的站点都看不见以太网上的网桥。

透明网桥还是一种即插即用设备,只要把网桥接入局域网,不用人工配置转发表就能工作。

30、以太网交换机实质上就是一个多接口的网桥。

以太网交换机的每个接口都直接与一个单个主机或另一个集线器相连,并且一般都工作在全双工方式。

以太网交换机一般都具有多种速率的接口。

对于普通10的共享式以太网,若共有N个用户,则每个用户占有的平均带宽只有总带宽(10)的N分之一。

它和工作在物理层的转发器和集线器有很大的差别。

第四章

1、网络层向上只是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服务。

2、网络层不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

所传送的分组可能出错、丢失、重复、和失序,也不保证分组的交付时限。

3、物理层使用的中间设备叫做:

转发器或集线器。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中间设备叫做:

网桥或桥接器。

网络层使用的中间设备叫做:

路由器。

在网络层以上使用的中间设备叫做:

网关。

4、地址就是给因特网上的每一个主机(或路由器)的每一个接口分配一个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32位的标识符。

5、

|<—————————————32位—————————————————>|

0网络号

主机号

|<———8位—————>||<————————24位———————————>|

A类地址

10网络号

主机号

|<——————16位—————><————————16位————————>|

B类地址

110网络号

主机号

|<———————24位————————>||<——————8位——————>|

C类地址

1110多播地址

D类地址

1111保留为今后使用

E类地址

6、A类地址可指派范围:

1——126

B类地址可指派范围:

128——191

C类地址可指派范围:

192——223

D类地址可指派范围:

224——239

E类地址可指派范围:

240——255

7、用转发器或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只要有相同的网络号就在同一个网络上。

8、物理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而地址是网络层和以上使用的地址,是一种逻辑地址(因为地址是使用软件实现的)。

9、地址解析协议、逆地址解析协议。

地址——>——>物理地址

物理地址——>——>地址

10、逆地址解析协议的作用只知道自己的硬件地址的主机能够通过协议找出其地址。

11、数据报的格式

04816192431

版本

首部长度

区分服务

总长度

标识

标志

片偏移

生存时间

协议

首部检验和

源地址

目的地址

可选字段(长度可变)

填充

数据部分

首部

数据部分

数据报首部发送在前

12、6将4的32位增加到了128位。

13、分组的首部长度不是4字节的整数倍时,必须利用最后的填充字段加以填充。

14、子网掩码中的1对应于地址中原来的加上,而子网掩码中的0对应于现在的。

15、(网际控制报文协议)的种类有两种:

差错报告报文和询问报文。

16、几种常用的报文

报文种类

类型的值

报文的类型

差错报告报文

3

终点不可达

4

源点抑制

11

时间超过

12

参数问题

5

改变路由

询问报文

8或0

回送请求或回答

13或14

时间戳请求或回答

17、命令使用了回送请求与回答报文。

18、内部网关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

19、协议的“距离”也称为“跳数”。

协议允许一条路径最多只能包含15个路由器。

20、协议的特点:

①仅和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

②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

③按固定的时间交换路由信息。

21、内部网关协议的特点:

①向本自治系统中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

②发送的信息就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

③只有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才向所有路由器用洪泛法发送此信息。

22、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使用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而不是像那样的距离向量协议。

 

第五章

1、当网络的边缘部分中的两个主机使用网络的核心部分的功能进行端到端的通信时,只有主机的协议栈才有运输层,而网络核心部分中的路由器在转发分组时都只用到下三层的功能。

2、网络层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而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

3、在传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先建立连接。

远地主机的运输层在收到报文后,不需要给出任何确认。

虽然不提供可靠交付,但在某些情况下却是一种最有效的工作方式。

4、则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

在传送数据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数据传送结束后要释放连接。

不提供广播或多播服务。

硬件端口是不同硬件设备进行交互的接口,而软件端口是应用层的各种协议进程与运输实体进行层间交互的一种地址。

5、的运输层用一个16位端口号来标志一个端口。

端口号只具有本地意义,它只是为了标志本计算机应用层中的各个进程在和运输层交互时的层间接口。

在因特网不同计算机中,相同的端口号是没有关联的。

6、服务器端使用的端口号。

最重要的一类叫做熟知端口号或系统端口号,数值为0—1023。

另一类叫做登记端口号,数值为1024—49151.这类端口号是为没有熟知端口号的应用程序使用的。

使用这类端口号必须在按照规定的手续登记,以防止重复。

7、客户端使用的端口号,数值为49152—65535.由于这类端口号仅在客户进程运行时才动态选择,因此又叫做短暂端口号。

这类端口号是留给客户进程选择暂时使用。

当服务器进程收到客户进程的报文时,就知道了客户进程所使用的端口号,因而可以把数据发送给客户进程。

通信结束后,刚才已使用过的客户端口号就不复存在。

8、常用的熟知端口号

应用程序

()

熟知端口号

21

23

25

53

69

80

161

162

9、最主要的特点

①是面向连接的运输层协议

②每一条连接只能有两个端点,每一条连接只能是点对点的(一对一)。

③提供可靠交付的服务。

④提供全双工通信。

⑤面向字节流。

10、拥塞控制就是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这样可以使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不致过载。

拥塞控制所要做的有一个前提,就是网络能够承受现有的网络负荷。

拥塞控制是一个全局性的过程。

涉及到所有的主机、所有的路由器。

11、流量控制往往指点对点通信的控制,是端到端的问题(接收端控制发送端)。

流量控制所要做的就是抑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以便使接收端来得及接收。

12、拥塞控制的方法:

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快恢复。

13、拥塞窗口的大小取决于网络的拥塞程度,并且动态地在变化。

发送方让自己的发送窗口等于拥塞窗口。

第六章

1、应用层的许多协议都是基于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和服务器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2、域名系统是因特网使用的命名系统,用来把便于人们使用的机器名字转换为地址。

域名系统其实就是名字系统。

许多应用层软件经常直接使用域名系统,但计算机的用户只是间接而不是直接使用域名系统。

3、国家顶级域名:

(中国)、(美国)、(英国)。

4、通用顶级域名:

(公司企业)、(网络服务机构)、(非盈利性的组织)、(国际组织)、(美国专用的教育机构)、(美国的政府部门)、(美国的军事部门)。

5、基础结构域名也称反向域名,这种顶级域名只有一个,即

6、统一资源定位符是用来表示从因特网上得到的资源位置和访问这些资源的方法。

给资源的位置提供一种抽象的识别方法,并用这种方法给资源定位。

只要能够对资源定位,系统就可以对资源进行各种操作,如存取、更新、替换和查找其属性。

7、的一般形式<协议><主机>:

<端口>/<路径>

8、基于协议的形式<主机>:

<端口>/<路径>

9、的默认端口号是80,通常可以省略。

10、协议定义了浏览器怎样向万维网服务器请求万维网文档,以及服务器怎样把文档传送给浏览器。

从层次的角度看,是面向事物的应用层协议,它是万维网上能够可靠的交换文件的重要基础。

11、超文本标记语言就是一种制作万维网页面的标准语言,它消除了不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流的障碍。

12、邮局协议是一个非常简单、但功能有限的邮件读取协议。

也使用客户服务器的工作方式。

3协议的一个特点就是只要用户从服务器读取了邮件,服务器就把该邮件删除。

13、网际报文存取协议也工作与客户服务器方式,在使用协议的时候,在用户的机上运行客户程序,然后与接收方的邮件服务器上的服务器程序建立连接。

是一个联机协议。

的最大好处就是用户可以在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计算机随时上网阅读和处理自己的邮件。

的缺点是如果用户没有将邮件复制到自己的机上,则邮件一直是存放在服务器上。

 

第七章

1、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四种安全威胁:

截获、中断、篡改、伪造。

其中截获信息的攻击被称为被动攻击,而中断、篡改、伪造信息的攻击被称为主动攻击。

2、

 

截获

 

中断

 

篡改

 

伪造

被动攻击

主动攻击

3、在被动攻击中,攻击者只是观察和分析某一个协议数据单元而不干扰信息流。

这种被动攻击又称为流量分析。

主动攻击是指攻击者对某个连接中通过的进行各种处理。

4、主动攻击也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更改报文流、拒绝服务、伪造连接初始化。

5、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的五个目标:

防止析出报文内容、防止流量分析、检测更改报文流、检测拒绝服务、检测伪造初始化连接。

6、恶意程序攻击是一种特殊的主动攻击。

7、恶意程序对网络安全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

计算机病毒、计算机蠕虫、特洛伊木马、逻辑炸弹。

8、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

保密性、安全协议的设计、访问控制。

9、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即加密密匙与解密密匙是相同的密码体制。

数据加密标准属于对称密钥密码体制。

的保密性仅取决于对密钥的保密,而算法是公开的。

10、公钥密码体制使用不同的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

11、在公钥密码体制中,加密密钥(公钥)是向公众公开的,而解密密钥(私钥或秘钥)则是需要保密的。

12、任何加密方法的安全性取决于密钥的长度,以及攻破密文所需的计算量而不是简单地取决于加密的体制。

13、数字签名必须保证的能够实现的以下三点功能

①接收者能够核实发送者对报文的签名。

即接收者能够确信该报文的却是发送者发送的。

其他人无法伪造对报文的签名。

这就叫报文鉴别。

②接收者确信所收到的数据和发送者发送的完全一样而没有篡改过。

这就叫报文的完整性。

③发送者事后不能抵赖对报文的签名。

这就叫做不可否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