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市政考试重点和例题分析.docx
《一建市政考试重点和例题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建市政考试重点和例题分析.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建市政考试重点和例题分析
●
●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满足下列条件的,还应进行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
(1)工具式模板工程:
包括滑模、爬模、飞模工程。
(2)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
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
(3)承重支撑体系:
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承受单点集中荷载700kg以上。
●模板、支架和拱架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承重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结构棱角不损坏时方可拆除,混凝土强度宜为2.5MPa及以上。
(2)芯模和预留孔道内模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能保证结构表面不发生塌陷和裂缝时,方可拔出。
●模板、支架和拱架拆除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
支架和拱架应按几个循环卸落,卸落量宜由小渐大。
每一循环中,在横向应同时卸落、在纵向应对称均衡卸落。
●先张法预应力施工:
张拉台座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其抗倾覆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5,抗滑移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3。
张拉横梁应有足够的刚度,受力后的最大挠度不得大于2mm。
锚板受力中心应与预应力筋合力中心一致。
●预应力混凝土孔道压浆:
(1)预应力筋张拉后,应及时进行孔道压浆,多跨连续有连接器的预应力筋孔道,应张拉完一段灌注一段。
孔道压浆宜采用水泥浆。
水泥浆的强度设计无要求时不得低于30MPa。
(2)压浆后应及时浇筑封锚混凝土。
封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宜低于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80%,且不低于30MPa。
(3)孔道内的水泥浆强度达到设计规定(或30MPa)后方可吊移预制构件;设计未要求时,应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5%。
●控制基坑变形的主要方法有:
(1)增加围护结构和支撑的刚度;
(2)增加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3)加固基坑内被动区土体。
加固方法有抽条加固、裙边加固及二者相结合的形式;(4)减小每次开挖围护结构处土体的尺寸和开挖支撑时间,这一点在软土地区施工时尤其有效;(5)通过调整围护结构深度和降水井布置来控制降水对环境变形的影响。
●井点布置应根据基坑平面形状与大小、地质和水文情况、工程性质、降水深度等而定。
当基坑(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6m时,可采用单排井点,布置在地下水上游一侧;当基坑(槽)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宜采用双排井点,布置在基坑(槽)的两侧,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形井点。
挖土运输设备出入道可不封闭,间距可达4m,一般留在地下水下游方向。
●井点管距坑壁不应小于1.0~1.5m,距离太小,易漏气。
井点间距一般为0.8~1.6m。
集水总管标高宜尽量接近地下水位线并沿抽水水流方向有0.25%~0.5%的上仰坡度,水泵轴心与总管齐平。
井点管的人土深度应根据降水深度及储水层所有位置决定,但必须将滤水管埋入含水层内,并且比挖基坑(沟、槽)底深0.9~1.2m,井点管的埋置深度应经计算确定。
●隧道的线形控制:
(一)掘进控制测量:
对盾构及衬砌的位置进行测量,以把握偏离设计中心线的程度。
测量项目包括:
盾构的位置、倾角、偏转角、转角及盾构千斤顶行程、盾尾间隙和衬砌位置等。
(二)方向控制:
掘进过程中,主要对盾构倾斜及其位置,以及拼装管片的位置进行控制(姿态和位置)。
●沟槽施工方案主要内容:
1.沟槽施工平面布置图及开挖断面图。
2.沟槽形式、开挖方法及堆土要求。
3.无支护沟槽的边坡要求;有支护沟槽的支撑形式、结构、支拆方法及安全措施。
4.施工设备机具的型号、数量及作业要求。
5.不良土质地段沟槽开挖时采取的护坡和防止沟槽坍塌的安全技术措施。
6.施工安全、文明施工、沿线管线及构(建)筑物保护要求等。
●供热管道功能性试验:
(一)强度试验:
应在试验段内的管道接口防腐、保温施工及设备安装前进行,试验介质为洁净水,环境温度在5℃以上,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5倍,充水时应排净系统内的气体,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0min,检查无渗漏、无压力降后降至设计压力,在设计压力下稳压30min,检查无渗漏、无异常声响、无压力降为合格。
(二)严密性试验:
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25倍(燃气管道为1.15倍),且不小于0.6MPa。
一级管网稳压1h内压力降不大于0.05MPa;二级管网稳压30min内压力降不大于0.05MPa,且管道、焊缝、管路附件及设备无渗漏,固定支架无明显变形的为合格。
(三)供热管道试验介质均为水,钢外护管严密性试验介质为空气。
(四)试运行的时间应为连续运行72h。
●索赔同期记录的内容:
①事件发生及过程中现场实际状况;②导致现场人员、设备的闲置清单;③对工期的延误;④对工程损害程度;⑤导致费用增加的项目及所用的工作人员,机械、材料数量、有效票据等。
●最终索赔报告内容:
(一)索赔申请表:
填写索赔项目、依据、证明文件、索赔金额和日期。
(二)批复的索赔意向书。
(三)编制说明:
索赔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束的详细描述。
(四)附件:
与本项费用或工期索赔有关的各种往来文件,包括承包方发出的与工期和费用索赔有关的证明材料及详细计算资料。
●索赔台账应反映索赔发生的原因,索赔发生的时间、索赔意向提交时间、索赔结束时间,索赔申请工期和费用,监理工程师审核结果,发包方审批结果等内容。
●专项方案内容:
1.工程概况: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概况、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2.编制依据;3.施工计划;4.施工工艺技术;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6.劳动力计划;7.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专家论证专家组不少于5人)
●“五牌一图”:
(1)五牌:
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无重大事故)牌、文明施工牌;
(2)一图:
施工现场总平面图。
●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依据:
1.合同工期;2.设计图纸、定额材料等;3.机械设备和主要材料的供应及到货情况;4.项目部可能投入的施工力量及资源情况;5.工程项目所在地的水文、地质等方面自然情况;6.工程项目所在地资源可利用情况;7.影响施工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8.工程项目的外部条件等。
●分包工程进度目标控制:
1.分包单位的施工进度计划必须依据承包单位的施工进度计划编制。
2.承包单位应将分包的施工进度计划纳入总进度计划的控制范畴。
3.总、分包之间相互协调,处理好进度执行过程中的相关关系,承包单位应协助分包单位解决施工进度控制中的相关问题。
●工程进度报告主要内容:
1.工程项目进度执行情况的综合描述。
主要内容是:
报告的起止期,当地气象及晴雨天数统计;施工计划的原定目标及实际完成情况;报告计划期内现场的主要大事记(如停水、停电、事故处理情况,收到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等指令文件情况)。
2.实际施工进度图。
3.工程变更,价格调整,索赔及工程款收支情况。
4.进度偏差的状况和导致偏差的原因分析。
5.解决问题的措施。
6.计划调整意见和建议。
●编制施工进度控制总结的依据(PDCA):
1.施工进度计划;2.施工进度计划执行的实际记录;3.施工进度计划检查结果;4.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资料。
●施工进度控制总结的内容:
1.合同工期目标及计划工期目标完成情况;2.施工进度控制经验与体会;3.施工进度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4.施工进度计划科学方法的应用情况;5.施工进度控制的改进意见。
●质量保证计划内容:
1.确定质量目标及分解目标。
2.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首的质量保证体系与组织机构,实行质量管理岗位责任制。
3.明确项目部质量管理职责与分工。
4.确定工程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编制专项质量技术标准、保证措施及作业指导书。
5.明确与施工阶段相适应的检验、试验、测量、验证要求。
6.确定更改和完善质量保证计划的程序。
7.确定评估、持续改进流程。
●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等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质量检验项目主要有:
集料级配,混合料配合比、含水量、拌合均匀性,基层压实度、7d.无侧限抗压强度等。
●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质量检测与验收项目:
压实度、厚度、弯沉值、平整度、宽度、中线高程、横坡、井框与路面的高差等八项。
●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质量验收主控项目:
原材料、混合料,压实度,面层厚度,弯沉值。
●管道组成件焊缝:
1.为了减少相邻焊缝焊接应力的相互影响,两相邻管道的纵向焊缝或螺旋焊缝之间的相互错开距离不应小于100mm.不得有十字形焊缝;同一管道上的两条纵向焊缝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m;以开孔中心为圆心,1.5倍开孔直径范围内的焊接接头进行100%射线检测。
2.严禁采用在焊口两侧加热延伸管道长度、螺栓强力拧紧、夹焊金属填充物和使补偿器变形等方法强行对口焊接。
3.管道环焊缝不得置于建筑物、闸井(或检查室)的墙壁或其他构筑物的结构中。
因保护距离不足而设在套管或保护性地沟中的管道不应设有环焊缝,否则应对此焊缝的焊接质量进行100%的无损探伤检测。
●施工现场应保存的安全资料:
(1)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项目部专职安全员等安全管理人员的考核合格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复印件;
(2)施工现场安全监督备案登记表,地上、地下管线及建(构)筑物资料移交单,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支付统计,安全资金投入记录;(3)工程概况表,项目重大危险源识别汇总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家论证表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汇总表,项目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4)安全技木交底汇总表,特种作业人员登记表,作业人员安全教育记录表,施工现场检查表;(5)违章处理记录等相关资料。
●基坑监测项目、对象及方法一览表
●监测项目
●监测类别
●监测方法
●监测对象
●地表沉降
●A
●全自动电子水准仪、铟钢尺等
●掌握基坑开挖过程对周围土体、
●地下管线、钻孔桩和周围建筑物的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
●地下管线沉降
●A
●围护桩顶垂直位移
●A
●建筑物沉降
●A
●建筑物倾斜
●A
●全站仪、反射片等
●围护桩水平位移
●A
●测斜管、测斜仪等
●掌握基坑开挖过程对周围土体、围护结构及地下水位的影响
●土体水平位移
●A
●隧道监测项目、对象及方法一览表
●监测项目
●监测类别
●监测方法
●监测对象
●地表沉降
●A
●全自动电子水准仪、铟钢尺等
●掌握施工过程对影响范围土体、地下管线和周围建筑物的影响程度
●地下管线沉降
●A
●建筑物沉降
●A
●拱顶下沉
●A
●建筑物倾斜
●A
●全站仪、反射片等
●监控方案应包括监控目的、监测项目、监控报警值、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测点的布置、监测周期、工序管理和记录制度以及信息反馈系统等。
●监测总报告内容应包括:
①工程概况;②监测项目和各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③采用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④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⑤监测结果评价。
●工程竣工报告主要内容:
(1)工程概况;
(2)施工组织设计文件;(3)工程施工质量检查结果;(4)符合法律法规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5)工程施工履行设计文件情况;(6)工程合同履约情况。
●*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应在结构建立预应力后拆除。
●预应力混凝土配制:
(1)应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粗骨料应采用碎石,其粒径宜为5~25mm。
(2)混凝土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及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
●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
设计无规定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应控制在6%以内。
●预应力张拉时,应先调整到初应力(σ0),该初应力宜为张拉控制应力(σcon)的10%~15%,伸长值应从初应力时开始量测。
●先张法预应力施工:
放张预应力筋时混凝土强度设计未规定时,不得低于强度设计值的75%。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
(1)预应力筋安装:
穿束后至孔道灌浆完成应控制在下列时间以内,否则应对预应力筋采取防锈措施:
空气湿度大于70%或盐分过大时,7d;空气湿度40%~70%时,15d;空气湿度小于40%时,20d。
(2)预应力筋张拉:
混凝土强度设计未要求时,不得低于强度设计值的75%。
曲线预应力筋或长度大于等于25m的直线预应力筋,宜在两端张拉;长度小于25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在一端张拉。
●当因降水而危及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时,宜采用截水或回灌方法。
●排水明沟宣布置在拟建建筑基础边0.4m以外,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应不小于0.3m。
排水明沟的底面应比挖土面低0.3~0.4m。
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0.5m以上,并随基坑的挖深而加深,以保持水流畅通。
●大体积混凝土设置后浇带(宽70~100cm,间距10~20m,一个方向要贯通,留缝不断筋):
各块(单元)间留设后浇缝带,池体钢筋按设计要求一次绑扎好,缝带处不切断,待块(单元)养护28d后,再采用比块(单元)强度高一个等级的混凝土或掺加UEA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灌筑后浇缝带使其连成整体。
●防水混凝土灌注时的自由倾落度高度不应大于2m。
灌注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槽或振动溜管下落。
●结构拆模时间:
非承重侧墙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时方可拆除;承重结构顶板和梁,跨度在2m及其以下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跨度在2~8m的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跨度在8m以上的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方可拆除。
●*
●柔性路面:
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在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累积变形,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
柔性路面主要代表是各种沥青类路面,包括沥青混凝土(英国标准称压实后的混合料为混凝土)面层、沥青碎石面层、沥青贯入式碎(砾)石面层等。
●刚性路面:
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板体作用,抗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很小,呈现出较大的刚性,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
●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细粒土,不适用做路基填料。
因条件限制而必须采用上述土做填料时,应掺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进行改善
●粒料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铺设整平层。
整平层可采用未筛分碎石和石屑或低剂量水泥稳定。
●应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基层包括石灰稳定土类基层、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石灰粉煤灰钢渣稳定土类基层、水泥稳定土类基层等。
●石灰稳定土基层材料:
1.宜采用塑性指数10~15的粉质黏土、黏土,土中的有机物含量宜小于10%。
2.宜用1~3级的新石灰;磨细生石灰,可不经消解直接使用,块灰应在使用前2~3d完成消解,未能消解的生石灰块应筛除,消解石灰的粒径不得大于10mm。
●水泥稳定土基层:
1.应采用初凝时间应大于3h,终凝时间不小于6h的32.5级、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水泥贮存期超过3个月或受潮,应进行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粒料可选用级配碎石、砂砾、未筛分碎石、碎石土、砾石和煤矸石、粒状矿渣等材料;用作基层时,粒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7.5mm;用作底基层粒料最大粒径: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得超过37.5mm;次干路及以下道路不得超过53mm。
3.自拌台至摊铺完成,不得超过3h。
●二灰混合料采用喷洒沥青乳液养护时,应及对在乳液面撒嵌丁料。
●级配砂砾及级配砾石基层可用作城市次干道及其以下道路基层。
级配碎石及级配砾石基层可用作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基层。
●高等级沥青路面面层可划分为磨耗层、面层上层、面层下层,或称之为上(表)面层、中面层、下(底)面层。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主要起防水层、磨耗层、防滑层或改善碎(砾)石路面的作用(用于养护、维修)。
●路基性能主要指标①整体稳定性、②变形量控制。
●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并把面层下传的应力扩散到土基。
不透水性好。
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为防止地下渗水影响路基,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
●面层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耐磨、不透水和高低温稳定性,并且其表面层还应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和粗糙度(水稳定、高温稳定)。
●路面使用指标:
①承载能力、②平整度、③温度稳定性、④抗滑能力、⑤透水性(具不透水性)、⑥噪声量。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组成包括路基、垫层、基层以及面层。
●在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的环境下,城市水泥混凝土道路应设置垫层,以改善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垫层作用:
改善温度和湿度影响)。
●基层材料的选用原则:
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
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重交通道路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中、轻交通道路宜选择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
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
●基层的宽度应根据混凝土两层施工方式的不同,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300mm(小型机具施工时)、500mm(轨模或摊铺机施工时)、650mm(滑模或摊铺机施工时)。
路基填土宽度:
比设计宽度宽500mm。
(基层是每侧均宽出**mm;路基是宽出500mm)
●面层纵向接缝是根据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设置。
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平缝形式的纵向施工缝。
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假缝形式的纵向缩缝,纵缝应与线路中线平行。
●面层抗滑构造:
刻槽、压槽、拉槽或拉毛等方法形成一定的构造深度。
●胀缝板宜用厚20mm,水稳定性好,具有一定柔性的板材制作,且经防腐处理。
填缝材料宜用树脂类、橡胶类、聚氯乙烯胶泥类、改性沥青类填缝材料,并宜加入耐老化剂。
●按级配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其结构组成通常有下列三种形式:
(1)密实—悬浮结构:
具有较大的黏聚力c,但内摩擦角φ较小,高温稳定性较差。
(2)骨架—空隙结构:
内摩擦角φ较高,但黏聚力c也较低。
沥青碎石混合料和OGFC排水沥青混合料是这种结构典型代表。
(3)骨架—密实结构:
内摩擦角φ较高,黏聚力c也较高。
沥青玛谛脂混合料(简称SMA)是这种结构典型代表。
●城镇道路面层宜优先采用A级沥青,不宜使用煤沥青。
其主要技术性能如下:
1.粘结性、2.感温性、3.耐久性、4.塑性(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而不被破坏的能力,即反映沥青抵抗开裂的能力)、5.安全性。
●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的沥青路面不宜采用粉煤灰作填料。
●热拌沥青混合料主要类型:
(一)普通沥青混合料即AC型沥青混合料。
(二)改性沥青混合料:
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适用城市主干道和城镇快速路。
(三)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简称SMA)。
SMA是当前国内外使用较多的一种抗变形能力强,耐久性较好的沥青面层混合料;适用于城市主干道和城镇快速路。
●改性(沥青)SMA:
路面有非常好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低温变形性能和水稳定性,且构造深度大,抗滑性能好、耐老化性能及耐久性等路面性能都有较大提高。
●沥青路面再生剂技术要求:
1.具有软化与渗透能力,即具备适当的黏度;2.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质;3.具有溶解分散沥青质的能力,即应富含芳香酚;4.具有较高的表面张力;5.必须具有良好的耐热化和耐候性。
●再生剂选择与用量的确定应考虑旧沥青的黏度、再生沥青的黏度、再生剂的黏度等因素。
●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
●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指标(马歇尔指标):
空隙率、矿料间隙率、饱和度、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等。
●城市道路路基工程包括:
路基(路床)本身及有关的土(石)方、沿线的涵洞、挡土墙、路肩、边坡、排水管线等项目。
●路基附属构筑物:
涵洞(管)等构筑物可与路基(土方)同时进行;地下管线施工必须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原则。
●路基施工要点:
(一)填土路基:
1.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冻土块或盐渍土。
填土内不得含有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0mm的土块应打碎。
2.排除原地面积水,清除树根、杂草、淤泥等。
应妥善处理坟坑、井穴,并分层填实至原基面高。
3.填方段内应事先找平,当地面坡度陡于1:
5时,需修成台阶形式,每层台阶高度不宜大于300mm,宽度不应小于1.0m。
4.根据测量中心线桩和下坡脚桩,分层填土,压实。
5.碾压前检查铺筑土层的宽度与厚度,合格后即可碾压,碾压“先轻后重”,最后碾压应采用不小于12t级的压路机。
6.填方高度内的管涵顶面填土500mm以上才能用压路机碾压。
7.填土至最后一层时,应按设计断面、高程控制填土厚度,并及时碾压修整。
(二)挖土路基:
1.路基施工前,应将现况地面上积水排除、疏干,将树根坑、粪坑等部位进行技术处理。
2.根据测量中线和边桩开挖。
3.挖方段不得超挖(最后部分人工挖),应留有碾压而到设计标高的压实量。
4.压路机不小于12t级,碾压应自路两边向路中心进行,直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
5.碾压时,应视土的干湿程度而采取洒水或换土(翻浆时换土)、晾晒等措施。
6.过街雨水支管沟槽及检查井周围应用石灰土或石灰粉煤灰砂砾填实。
●路基质量检查与验收:
:
主控项目为压实度和弯沉值(mm/100);一般项目有路基允许偏差和路床、路堤边坡等要求。
●路基压实试验段试验目的:
(1)以便确定路基预沉量值。
(2)合理选用压实机具;选用机具考虑因素有道路不同等级、工程量大小、施工条件和工期要求等。
(3)按压实度要求,确定压实遍数。
(4)确定路基宽度内每层虚铺厚度。
(5)根据土的类型、湿度、设备及场地条件,选择压实方式。
●路基压实:
1.压实方法(式):
重力压实(静压)和振动压实两种。
2.土质路基压实原则:
“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迹重叠”。
压路机最快速度不宜超过4km/h。
3.碾压顺序:
应从路基边缘向中央进行,压路机轮外缘距路基边应保持安全距离。
4.碾压不到的部位(井口、路边缘)应采用小型夯压机夯实,防止漏夯,要求夯击面积重叠1/4~1/3。
●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
(一)淤泥、淤泥质土及天然强度低、压缩性高、透水性小的一般黏土(软土):
表层处理法、换填法、重压法、垂直排水固结法等方法;具体可采取置换土、抛石挤淤、砂垫层置换、反压护道、砂桩、粉喷桩、塑料排水板及土工织物等处理措施。
(二)湿陷性黄土:
防止地表水下渗、换土法、强夯法、挤密法、预浸法、化学加固法等方法。
加筋土挡土墙是湿陷性黄土地区得到迅速推广的有效防护措施。
(三)膨胀土路基应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减轻和消除路基胀缩性对路基的危害,可采取的措施包括用灰土桩、水泥桩或用其他无机结合料对膨胀土路基进行加固和改良;也可用开挖换填、堆载预压对路基进行加固。
(四)冻土:
调整结构层的厚度或采用隔温性能好的材料等措施来满足防冻胀要求。
多孔矿渣是较好的隔温材料。
●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控制:
(一)路基排水:
分为地面和地下两类。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设置各种管渠、地下排水构筑物。
在有地下水或地表水水流危害路基边坡稳定时,可设置渗沟或截水沟。
(二)路基隔(截)水:
设置隔离层或采取疏干路基等措施。
路基疏干可采用土工织物、塑料板等材料或超载预压法稳定处理。
(三)附属构筑物:
1.过街支管与检查井周接合部应采取密封措施,防止渗漏水造成路面早期塌陷。
2.管道与检查井、收水井周围回填压实要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相关规定,防止地表水渗入造成对道路的破坏。
●常用的基层材料:
(一)石灰稳定土类基层:
良好的扳体性,但其水稳性、抗冻性以及早期强度不如水泥稳定土。
温度低于5℃时强度几乎不增长。
石灰土巳被严格禁止用于高等级路面的上基层,只能用作高级路面的底基层。
(二)水泥稳定土基层:
在暴露条件下容易干缩,低温时会冷缩,而导致裂缝。
水泥土只用作高级路面的底基层。
(三)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基层(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