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讲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0370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讲义.docx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讲义.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讲义.docx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讲义

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高考考纲: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考点一、流域的综合开发

一、长江流域的开发

1.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①地形:

既有高原、山地、丘陵,又有盆地和平原。

②气候:

多数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③水文:

水量居我国首位,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

④流域:

干流横贯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大。

(2)自然资源:

①矿产资源:

铁矿和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②水能资源:

流经三大阶梯,落差大,水能丰富,集中在上游地区。

③森林资源、旅游资源丰富。

2.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概况

(1)经济发展快,形成了三大经济区:

上游以重庆为中心,中游以武汉为中心,下游以上海为中心。

(2)城市化水平高:

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密集,中下游地区城镇密度远高于上游地区。

3.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河段

开发方向

突出问题

整治措施

上游地区

水电开发,西电东送输出基地

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

加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建设;封山育林、育草

中游地区

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生产基地

洪涝频发

退耕还湖,搞好分洪蓄洪工程;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修建三峡等水利枢纽

形成冶金、机械、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

下游地区

鱼米之乡、丝绸之乡;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水体(太湖蓝藻)、大气质量普遍下降

优化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治理污染

4.长江中游洪灾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洪灾原因:

①自然原因:

降水丰富且集中春夏两季;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支流多,流域面积广,汇水多;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②人为原因:

过度砍伐,陡坡开荒,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流域调蓄能力和河道泄洪能力降低;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削弱。

(2)治理措施:

①退耕还湖,疏浚湖泊;②兴建水利工程,搞好分洪蓄洪工程;③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④加固长江大堤。

5.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水系特征和开发治理

长江

黄河

利用

上游:

水能;下游:

航运便利;灌溉

灌溉:

流经地区降水不足,灌溉作用巨大;发电:

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

存在问题

上游:

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发;中游:

洪涝灾害,特别是荆江段;下游:

环境污染

上游:

土地荒漠化;中游:

水土流失;下游:

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洪水威胁;断流;水污染严重

综合治理

①加固大堤;②修建水库;③营造防护林工程;④建设三峡工程

①建蓄洪调水工程;②植树种草,保持水土;③加固大堤;④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重要水利枢纽

三峡工程

小浪底

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旅游

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灌溉、发电

二、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河流梯级开发(也叫梯级水电开发)是指从河流或河段的上游到下游,呈阶梯形地修建一系列水电站,以充分利用水能资源的开发方式。

1.田纳西河各自然环境要素影响及开发方向

环境要素

田纳西河流域特征

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

流域开发方向

地形

多山的地形,地形起伏大

陆路交通不便,发展航运;蕴藏着丰富的水能

修建船闸和水库;水能开发,建水电站

气候

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流域内光、热、水较丰富

较早成为发达农业区

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对较少

河流流量不稳定

航运带来困难,需将修水库和船闸相结合

降水季节变化与农作物的季节需水相矛盾

修水库蓄水,解决降水与灌溉的矛盾

水系

支流多水量丰富

航运发达

大部分可通航,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矿产

矿产丰富,有煤、铁、铜、锌、磷、云母等

利于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发展

成为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早期不合理开发导致环境和生态破坏

2.流域的综合开发

(1)流域开发的目标:

①核心是河流的梯级开发。

②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

③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2)具体措施:

修建水坝。

(3)效果:

①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与管理。

②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3.河流梯级开发的利弊

(1)梯级开发的利:

充分利用水能发电;水库可以发展养殖、旅游业;防洪和灌溉;加深航道,利于航运;梯级开发修建的水库,可以改善局地气候,加快水循环,增加降水,减小温差等。

(2)梯级开发的弊:

不利于鱼类回溯产卵(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库淹没农田和村镇,需要移民;施工会破坏地表和水体的生态环境,产生水土流失、滑坡,甚至诱发地震;水流减缓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河流下游泥沙淤积减少,可能导致河口三角洲面积减小、土壤盐碱化加重等问题。

[延伸拓展]水利工程影响评价的典型案例

三峡工程

阿斯旺大坝

有利影响

提高了长江防洪、发电、航运、养殖等效益,改善中下游城市供水条件,改善农业灌溉条件,为实施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提供条件

提高了尼罗河灌溉、防洪、发电、养殖、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

不利影响

①水库蓄水淹没土地、耕地和部分文物古迹;②移民开发及城市迁建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污染问题;③水库可能诱发地震,使库区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增加;④库区和库尾(远离大坝的水库末端)泥沙淤积加重;⑤三峡地区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影响;⑥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⑦水库蓄水可能导致蚊虫滋生,给人体健康带来影响等

①尼罗河下游沿岸平原失去了定期泛滥带来的天然肥料,土地肥力下降;②河口外海域内的沙丁鱼因失去饵料而迁往地中海北部;③尼罗河下游流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尼罗河三角洲盐渍化加重,海岸遭到侵蚀而后退

(2015·海南地理)右图示意某湖泊位置。

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流域大规模开垦。

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湖泊(  )

A.湖面少风浪B.北部湖水较南部浅

C.冬季不结冰D.湖水多被用于灌溉

2.在该湖①②③④四湖区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湖区是()

A.①B.②C.③D.④

3.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水位下降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年降水量减少B.流域年蒸发量增大

C.入湖河水量减少D.出湖河水量增大

(2012·大纲)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

右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量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

据图文资料,完成4~6题。

4.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

A.1970~1976年B.1977~1984年

C1980~1989年D.1989~2000年

5.该支流流入(  )

A.黄河B.长江C.辽河D.黑龙江

6.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

A.建设用沙量增加B.兴修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

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D.连续干旱

2016年9月25日,《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鼓励新一轮的大开发”这是长江经济带战略最重要的要求,是制定规划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读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回答7~9题。

 

7.关于图中节点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级节点城市都位于长江与支流的交汇处

B.成都与合肥两城市的城市形态相同

C.节点城市都是省级行政中心,服务范围相同

D.节点城市通过河流连接成网

8.长江经济带形成的最有利的地理条件是(  )

A.长江巨大的内河航运B.长江丰富廉价的水能

C.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D.长江流域丰富的矿产资源

9.下列措施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是(  )

A.加强长江中游水土保持林建设B.注重保护河流源头生态环境

C.大力开发上游矿产资源D.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

考点二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

1.自然环境

(1)范围:

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基本特征: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地形地貌:

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中间是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是平原。

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

(4)气候: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降水量分布差异也较大,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5)植被:

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并分布有冻土和沼泽。

2.土地资源及其开发

(1)土地资源优势:

①土壤肥沃:

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中西部。

②土地资源丰富:

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也是全国人均耕地量最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适合机械化作业。

③宜农荒地多: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在吉林省、辽宁省也有少量分布。

(2)土地开发:

①开发:

荒地大量开垦扩大了商品粮、油料和糖料基地→“北大荒”变“北大仓”。

②保护:

对陆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不再开垦三江平原的荒地,对已开垦的荒地逐步还林、还草、还湿地。

二、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农业生产和布局

(1)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①农业:

农业结构比较完整,耕作业占主导地位,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最大的甜菜生产基地。

②林业:

全国重要的林业基地,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份。

分布: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三大林区。

2.农业布局:

明显的地域性(右图)

3.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存在问题

整治措施

黑土开发

黑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

①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②加强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③秸秆还田④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

林业发展

森林资源减少、覆盖率降低

①以营林为主,发展速生丰产林;②合理采伐,以蓄积量定采伐量;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湿地保护

湿地系统破坏、湿地面积减少

①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

4.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1)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③商品率高。

④生产规模大。

5.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分析思路

(1)湿地资源的功能分析思路(右图1)

(2)湿地的成因(右图2)

 

(3)湿地减少的原因分析方法

①自然原因:

气候变干,降水减少使湿地逐年消失;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减少。

②人为原因:

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土壤侵蚀导致进入河流的泥沙增加,减小了湿地的面积;大量引水灌溉和河道截流改向;围湖、围海造田;湿地植被破坏;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环境污染;引入外来物种的干扰;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等。

(4)湿地保护措施的分析思路:

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

(2015·浙江文综)经过半个多世纪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

右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完成1~2题。

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2.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西藏拉鲁湿地位于拉萨市西北角,介于城市和草地的过渡地区,是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具有显著生态效益。

左图为拉鲁湿地实地景观图,右图为谷歌地球呈现的拉鲁湿地周边三维地形模拟图。

读图回答3~4题。

3.拉鲁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上,其成因有(  )

A.降水较多,气温年较差大B.纬度低,气温低

C.大气降水是主要来源D.地势相对低洼,易积水

4.上图画面所应用的技术是(  )

A.RSB.RS和GPSC.RS和GISD.GPS和GIS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在南澳大利亚州沿海地区出现了一种“阳光+海水”的新颖农业生产方式。

落日农场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第一座利用聚光太阳能发电、海水淡化和温控温室来运营的农场,夏季,农场温室的地面铺满了饱吸海水的硬纸板。

下图为落日农场位置及其温室室内景观。

据此回答5-7题。

5.落日农场选址于A处的最有利自然因素是(  )

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

6.夏季,农场温室地面上铺满了饱吸海水的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  )

①抑制过高气温②增加湿度③提高肥力④增强光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7.“阳光+海水”的新颖农业生产方式相对传统农场模式的优势是(  )

①利用海水淡化,农场布局更灵活②温控温室,全年都可种植,成本低

③受自然灾害影响小,产量稳定④利用清洁的太阳能,对环境污染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8.(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

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

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右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

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9.盖塔拉洼地是埃及西北部干旱盆地。

长272公里,平均宽102公里,面积1.8平方公里。

最低点在海平面以下133米,距离地中海约56千米。

多沼泽、盐滩,仅东北部和西南部有两处小绿洲。

近年来,人们通过挖掘隧道,引地中海水到此处,建立了沙漠渔场,并获得了成功。

目前,该区的“沙漠鱼”不仅解决了埃及的水产品不能自给问题,而且已经销售到非洲30多个国家。

(1)简析盖塔拉洼地多沼泽、盐滩的主要原因。

(3分)   

(2)指出该地人们挖掘隧道引水的有利自然条件。

(3分)    

(3)分析该地发展“沙漠渔业”的有利条件。

但也有人反对当地扩大“沙漠渔业”的规模,试简述其理由。

(6分)

                  

考点三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区位条件与进程

1.优势条件

(1)区位优势明显:

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

(2)自然条件优越:

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

(3)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稠密,城市密集,经济、文化发达;著名侨乡,改革开放政策优惠。

2.经济发展成就

(1)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活力的地区之一,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外贸出口基地和极为重要的经济区。

(2)产业结构优化:

第一产业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明显上升,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建立起以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

3.城市化水平高

(1)城市化进程:

改革开放前缺乏大、中型城市,城市密度很低;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形成以广州为中心,包括深圳、中山、珠海等大中城市的城市群。

(2)城市化动力:

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二、珠江三角洲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问题

表现

原因

对策

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①工业和生活污水、废气、垃圾、噪声、酸雨等环境问题突出;②部分城市出现缺水现象

①工业发展和人口激增;②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滞后,环境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①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②优化产业结构

人地矛盾加剧

农业用地急剧减少,人均耕地减少

①土地开发过热;②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过快

城镇规模要适度,要根据资源和环境特别是土地和水资源的承载力来规划发展目标

重复建设突出

①盲目扩大规模,追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②产业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

搞好区域规划,加强分工合作,促进珠三角城市群的整体协调与发展

三、产业转移——以珠三角为例

1.珠三角两次大规模产业转移

(1)第一次产业转移:

发生于20世纪70-80年代;香港和台湾等地传统制造业大量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

(2)第二次产业转移:

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粤东、粤北地区。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发展中国家影响(移入区):

①有利影响:

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②不利影响:

带来环境污染;加速资源消耗;加大住房、交通、治安等社会问题

(2)对发达国家影响(移出区):

①有利影响: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减少资源消耗,环境得到改善;有利于城市化问题缓解;②不利影响:

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增加;引起资金技术外流

(2015海南)电解铝业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

近年来,我国新建电解铝产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有人认为,我国电解铝业西移大势所趋。

右图示意铝工业主要部门及其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省区(2010年前)。

据此完成1~3题。

1.西北地区大规模发展电解铝业依赖的优势条件是(  )

A.廉价而充足的电力B.良好的生态环境

C.充足的原料供应D.良好的工业基础

2.电解铝业由东、中部转移到西北地区,会导致(  )

A.能耗降低B.产品价格提高C.污染排放减少D.运输成本增加

3.西北地区电解铝厂选址应远离(  )

A.交通线B.输电线C.绿洲D.荒漠

在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抱团转移成为一种新型转移模式。

如南通纺织和服装等企业组团“扎堆”投资有30多年纺织产业历史的太康,在太康形成了一座“南通纺织城”。

据此完成4~6题。

4.太康吸引南通纺织产业迁入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交通便捷,进入市场快B.中原地带,市场广阔

C.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D.基础设施完善

5.与企业个体分散转移相比,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环境改变较小B.协作条件较好

C.接近原料产地D.地租更加便宜

6.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对南通市的影响主要是(  )

A.造成产业结构失调,不利于经济发展B.造成人口性别比失衡,社会失稳

C.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D.短期内造成部分劳动力失业

 

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的向外转移。

读“广东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式图”,完成7~8题。

7.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  )

A.汽车零配件生产B.节能环保业

C.服装、鞋帽生产D.高端装备制造业

8.衰退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产生的正效应是(  )

A.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B.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C.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D.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

下图为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梯度理论图,以劳动力、资本、技术、能源作为研究指标。

据此回答9—11题。

9.图中甲、乙、丙、丁指标表示劳动力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0.新疆适宜重点发展的产业是()

A.技术密集型B.资金密集型

C.劳动密集型D.资源密集型

11.依据该理论,河南省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工作方向是()

A.以京津地区为优先,以长三角地区为合作重点,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

B.以省会郑州为核心,继续发展能源密集型产业

C.发挥人才、资本优势,推进本省企业与国际制造业的合作

D.持续深化与珠三角、东北工业区等地区的产业转移合作

荷兰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通过世代努力,以围海造田的方式扩大了1/5的国土面积。

20世纪60年代,格罗宁根气田的发现令荷兰人欣喜若征。

已是工业制成品主要出口国的荷兰,通过大规模的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国民的福利水平大幅提高,但是制造业等其他产业受到了严重打击。

十余年后,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接踵而至。

国际上把这种资源产业短期繁荣留下的后遗症,称为“荷兰病”。

据此完成12-14题。

12.荷兰制造业受到严重打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劳动力成本上升B.廉价进口商品的涌入

C.荷兰货币的升值D.国际消费市场的萎缩

13.“荷兰病”后遗症的突出表现是()

A.①②B.①②C.②④D.③④

①农业份额下降②经济增长乏力③人口老龄化④失业率上升

14.下列“荷兰病”药方,最为对症的是()

A.降低国民福利水平,增加税收B.发展新兴产业和集约化农业

C.开发清洁能源,治理环境污染D.加强地质勘探,增产天然气

15.(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作为世界经济霸主,在经历“去工业化”(即制造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过程后,美国境内大量工厂倒闭,经济衰退,贸易赤字急剧上升。

为此,近年来,美国大力推进“再工业化”(即制造业回归)战略,吸引部分海外制造业如电子行业迁回美国本土发展。

如2017年,富士康在美国建立夏普电视机的液晶面板厂,并考虑在美国国内“自产自销”,而不是将美国建成世界规模的供应链。

(1)分析电子产业从中国迁往美国发展的主要原因。

(4分)

 

(2)针对美国制造业回迁,简述我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4分)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答案

考点一:

1.B 2.D 3.C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断出该湖为里海,位于中纬度地区,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湖面多风浪。

图中湖泊北部等高线稀疏,地势起伏较小,湖床海拔高度较高,湖水较浅;南部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湖床海拔高度低,湖水较深。

该地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地区,湖泊冬季结冰。

湖泊周围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淡水注入少而蒸发大,湖水盐度较高,灌溉用水少。

第2题,从上题分析可知,该湖盐度相对较高,图中④位于湖泊北部河流入湖口附近,淡水注入较多,湖水盐度较低,最适宜淡水鱼生长。

第3题,20世纪30~50年代,里海沿岸地区人口迅速增加,河流用水量增大,入湖径流量减少,导致湖水水位下降加剧。

4.A 5.B 6.B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切入点在于正确理解河流的水文特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第4题,图中河流年净径流量曲线与年净输沙量曲线吻合度最高的时期出现在1970~1976年间。

第5题,黄河、辽河流域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黑龙江流域植被覆盖率高,河流输沙量小;图中河流净径流量、净输沙量均较大的水文状况与长江流域的水文特征相符。

第6题,工程措施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有效手段,生物措施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根本措施,两者的有效结合,使得图中河流自1983年以来年净径流量增大,年净输沙量降低。

7.B8.A9.C解析7.读图可知,图中一级节点城市包括杭州,杭州位于钱塘江入海口,不位于长江与支流交汇处,A错。

成都和合肥所在地区,地形平坦,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均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