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技术实务课讲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99086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21 大小:15.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技术实务课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1页
消防技术实务课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1页
消防技术实务课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1页
消防技术实务课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1页
消防技术实务课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防技术实务课讲义.docx

《消防技术实务课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技术实务课讲义.docx(2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消防技术实务课讲义.docx

消防技术实务课讲义

 

2019年注册消防工程师

 

密训直播课

《建筑防火及其他》

 

主讲:

田老师

 

第一篇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图1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的思维导图

考点1:

燃烧条件及其应用

1.起火三要素的内涵

燃烧的发生必须具备3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2.燃烧持续发展的要素—链式反应自由基

链式反应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基团,能与其他自由基和分子起反应,从而使燃烧按链式反应的形式扩展,也称游离基。

幻灯片10

——燃烧条件概括为“3+1”

 

图1-1-1着火四面体

1.起火三要素:

这三个要素必须互相作用、而且必须满足一定量的条件,燃烧才会发生。

2.链式反应自由基是确保燃烧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3.燃烧条件是消防技术的基础。

考点2:

燃烧类型及特点

1.按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分类

图1按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分类

2.按燃烧物质形态分类:

需牢记对应物质

图2按燃烧物质形态分类

固体燃烧

(1)蒸发燃烧

定义:

硫、磷、钾、钠、蜡烛、松香、沥青等可燃固体,在受到火源加热时,①先熔融蒸发;②随

后蒸气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这种形式的燃烧一般称为蒸发燃烧。

樟脑、萘等易升华物质,在燃烧时不经过熔融过程,但其燃烧现象也可看作一种蒸发燃烧。

提示:

(1)石蜡、沥青属于B类火灾,可熔化的固体。

(2)液体的燃烧首先也是蒸发,再燃烧。

(2)表面燃烧

定义:

可燃固体(如木炭、焦炭、铁、铜等)的燃烧反应是在其表面由氧和物质直接作用而发生的,称为表面燃烧。

这是一种无火焰的燃烧,有时又称之为异相燃烧。

(3)分解燃烧

定义:

可燃固体,如木材、煤、合成塑料、钙塑材料等,在受到火源加热时:

①先发生热分解;

②随后分解出的可燃挥发分与氧发生燃烧反应,这种形式的燃烧一般称为分解燃烧。

(4)熏烟燃烧(阴燃)

定义:

可燃固体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分解出的可燃挥发分较少或逸散较快、含水分较多等条件下,往往发生只冒烟而无火焰的燃烧现象,这就是熏烟燃烧,又称阴燃。

(5)动力燃烧(爆炸)

其中,轰燃是指可燃固体由于受热分解或不完全燃烧析出可燃气体,当其以适当比例与空气混合后再遇火源时,发生的爆炸式预混燃烧。

例如,能析出一氧化碳的赛璐珞、能析出氰化氢的聚氨酯等,在大量堆积燃烧时,常会产生轰燃现

象。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上述各种燃烧形式的划分不是绝对的,有些可燃固体的燃烧往往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式。

例如,在适当的外界条件下,木材、棉、麻、纸张等的燃烧会明显地存在分解燃烧、熏烟燃烧、表面燃烧等形式。

考点3:

三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1.闪点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引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

2.燃点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

点。

3.自燃点

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在这一温度时,物质与空气(氧)

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发生燃烧。

考点4:

典型燃料的燃烧产物及其危害性

1.高聚物的燃烧产物

2.木材的燃烧产物

3.煤的燃烧产物

4.金属的燃烧产物

燃烧产物的危害性

高聚物的燃烧产物

高聚物在燃烧(或分解)过程中,会产生CO、NO(氮氧化物)、HC1、HF、S02及COCl2(光气)等有害气体。

金属的燃烧产物

根据熔点和沸点不同,通常将金属分为:

挥发金属和不挥发金属。

(1)挥发金属

挥发金属(如Li、Na、K等)在空气中容易着火燃烧,熔融成金属液体,它们的沸点一般低于其氧化物的熔点(K除外),因此,在其表面能够生成固体氧化物。

由于金属氧化物的多孔性,金属继续被氧化和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金属被熔化并开始蒸发,蒸发出的蒸气通过多孔的固体氧化物扩散进入空气。

(2)不挥发金属

1)不挥发金属因其氧化物的熔点低于金属的沸点,则在燃烧时熔融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物。

如Mg,Al等。

2)这层氧化物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金属和空气中氧的接触,从而减缓了金属被氧化。

3)但这类金属在粉末状、气熔胶状、刨花状时在空气中燃烧进行得很激烈,并且不生成烟。

燃烧产物的危害性:

毒性;减光性;恐怖性

1.毒害性:

火灾75%的人都是中毒死亡。

2.减光性:

烟粒子对可见光是不透明的;烟气中有些气体对人的眼睛有极大的刺激性,降低能见度。

3.恐怖性:

造成恐慌心理,拥挤踩踏。

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

考点1:

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的火灾分类

表1-2-1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的火灾分类

分类

物质性质

举例

1.A类火灾

固体物质火灾

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

热的余烬。

例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2.B类火灾

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

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可溶化固

体)等火灾。

3.C类火灾

气体火灾

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氢气、乙炔等火灾。

4.D类火灾

金属火灾

钾、钠、镁、钛、锆、锂等火灾。

5.E类火灾

带电火灾

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例如,变压器等设备的电气火灾

6.F类火灾

动物油脂或植物油脂火灾

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物油脂或植物油脂)火灾。

考点2:

按照灾害损失程度的火灾分类

表1-2-2按照灾害损失程度的火灾分类

类别

死亡人数P死

重伤人数P伤

直接财产损失L

提示

特别重大火灾

P死≥30人

P伤≥100人

L≥1亿元

满足任何一条成立

重大火灾

10人≤P死<30人

50人≤P伤<100人

5000万元≤L<1亿元

满足任何一条成立

较大火灾

3人≤P死<10人

10人≤P伤<50人

1000万元≤L<5000万元

满足任何一条成立

一般火灾

P死<3人

P伤<10人

L<1000万元

满足任何一条成立

记忆节点

[3,10,30]

[10,50,100]

[1000,5000,1亿]

注:

“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考点3:

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

1.建筑火灾蔓延的传热基础

(1)热传导

(2)热对流

(3)热辐射

火灾初期:

热对流是主要的,冷热空气之间的热交换。

火灾发展(轰燃)及以后阶段:

热辐射是主要的。

2.建筑火灾的烟气蔓延

(1)烟气的扩散路线

烟气在着火房间内的流动

(2)建筑火灾的烟气蔓延速度

烟气扩散流动垂直速度>水平速度

(1)烟气在水平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小,在火灾初期为0.1—0.3m/s,在火灾中期为0.5—0.8m/s。

(2)烟气在垂直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大,通常为1—5m/s。

在楼梯间或管道竖井中,由于烟囱效应产生的抽力,烟气上升流动速度更大,可达6—8m/s,甚至更大。

3.烟气蔓延的途径孔洞开口蔓延;

穿越墙壁的管线和缝隙蔓延;闷顶内蔓延;

外墙面蔓延。

提示:

烟气蔓延的途径是合理划分防火分区、设置防火分隔物的基础。

4.烟气流动的驱动力:

烟囱效应;火风压;外界风的作用。

(1)烟囱效应

建筑物越高,这种效应越强。

竖井、楼梯井等,由于浮力作用产生的气体运动十分显著。

(2)火风压

火风压是指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在起火房间内,由于温度上升,气体迅速膨胀,对楼板和四壁形成的压力。

(3)外界风的作用

风的存在可在建筑物的周围产生压力分布,而这种压力分布能够影响建筑物内的烟气流动。

风的影响往往可以超过其他驱动烟气运动的力(自然和人工)。

5.建筑火灾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

图1-2-1建筑室内火灾温度-时间曲线

提示:

1.初期阶段是防火、灭火、人员逃生的最佳时机,轰燃之后,这一切都将非常困难。

2.建筑火灾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是进行建筑消防设计的依据。

3.在”性能化”设计里:

火灾场景的设计,主要是对初期增长阶段的发展模型进行量化,如t2模型。

第三章爆炸基础知识

考点1:

三种爆炸的原理及特点

1.炸药爆炸:

属于凝聚体系爆炸。

化学反应速度极快,可在万分之一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

2.可燃气体爆炸:

属于分散体系爆炸。

(1)混合气体爆炸;

(2)气体单分解爆炸。

3.可燃粉尘爆炸:

属于分散体系爆炸。

可燃粉尘爆炸的特点:

1)连续性爆炸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因初始爆炸将沉积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中形成更多的爆炸性混合物而再次爆炸。

2)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一般在几十毫焦耳以上,而且热表面点燃较为困难。

3)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

表1-3-1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

影响因素

机理

1.颗粒的尺寸

颗粒越细小,其比表面积越大,氧吸附也越多,在空中悬浮时间越长,爆炸危险越大。

2.粉尘浓度

粉尘爆炸与可燃气体、蒸气一样,也有一定的浓度极限,即也存在粉尘爆炸的上、下限,单位用g/m³表示。

粉尘的爆炸上限值很大,例如糖粉的爆炸上限为13500g/m3,一般

不考虑。

3.空气的含水量

空气中含水量越高,粉尘的最小引爆能量越高。

4.含氧量

随着含氧量的增加,爆炸浓度极限范围扩大。

5.可燃气体含量

有粉尘的环境中存在可燃气体时,会大大增加粉尘爆炸的危险性。

考点2:

爆炸极限

1.气体和液体蒸气的爆炸极限:

通常用体积的百分数(%)表示。

2.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

通常用单位体积中粉尘的质量(g/m3)表示。

3.爆炸混合物浓度与危险性的关系

当混合物中可燃物质的浓度增加到稍高于化学计量浓度时,爆炸放出的热量最多,产生的压力最大。

当混合物中可燃物质浓度超过化学计量浓度时,爆炸放出的热量和爆炸压力随可燃物质浓度的增加而

降低。

考点3:

爆炸危险源

1.常见爆炸引火源

表1-3-2常见引发爆炸的引火源

火源类别

火源举例

火源类别

火源举例

(1)机械火源

撞击、摩擦

(3)电火源

电火花、静电火花、雷电

(2)热火源

高温热表面、日光照

射并聚焦

(4)化学火源

明火、化学反应热、发热自燃

2.最小点火能量★

所谓最小点火能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气体爆炸混合物的起爆最小点火能量。

目前都采用毫焦(mJ)作为最小点火能量的单位。

气体最小点火能量>粉尘最小点火能量

第四章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安全知识

考点1:

爆炸品的分类及特性参数

1.爆炸品的分类

火药、炸药和爆炸性药品及其制品的总称。

2.爆炸品的特性及参数

(1)爆炸性

(2)敏感度:

最小起爆能。

★固态退敏爆炸品(湿爆炸品):

为了抑制爆炸性物质的爆炸性能,用水或酒精湿润爆炸性物质,或者用其他物质对爆炸性物质进行稀释。

如:

按质量含水至少10%的苦味酸铵、二硝基苯酚盐、硝化淀粉等均属此类。

考点2:

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定义及分级

1.易燃气体(分类与消防不同!

I级:

爆炸下限<10%;或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12%。

Ⅱ级:

10%≤爆炸下限<13%,并且爆炸极限范围<12%。

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

易燃易爆性;扩散性;可缩性和膨胀性;带电性;腐蚀性、毒害性。

★带电性:

含杂质;流速快

液化石油气喷出时,产生的静电电压可达9000V,其放电火花足以引起燃烧。

气雾剂:

根据国际标准,单独列为一类危险品。

(1)喷雾气雾剂

易燃气雾剂:

容易燃烧。

(2)泡沫气雾剂

2.易燃液体(分类与消防不同!

(1)分类

1)I级。

初沸点≤35℃。

2)Ⅱ类。

闪点<23℃,并且初沸点>35℃。

3)Ⅲ类。

闪点≥23℃并≤35℃,且初沸点>35℃;

或闪点>35℃并≤60℃,初沸点>35℃且持续燃烧。

(2)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

易燃性;爆炸性;受热膨胀性;流动性;带电性;毒害性

考点3:

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1.易燃固体

(1)易燃固体分类

1)易燃固体和摩擦可能起火的固体。

2)固态退敏爆炸品

3)自反应物质自反应物质:

即使没有氧气(空气)存在,也容易发生激烈放热分解的热不稳定物质。

在无火焰分解情况下,某些可能散发毒性蒸气或其他气体。

(2)易燃固体的分级

一级:

三硫化二磷(不含黄磷和白磷);

二级:

熔融的硫磺、硝基奈、樟脑(合成)、赛璐珞板等。

(3)危险性:

易燃、易爆、有毒。

2.易于自燃的物质分类★

(1)发火物质

发火物质是指即使只有少量物品与空气接触,在不到5min内便燃烧的物质,包括混合物和溶液(液体和固体),如白磷、三氯化钛等。

(2)自热物质

自热物质是指发火物质以外的与空气接触无需能源供应便能自己发热的物质,如:

赛璐珞碎屑、油纸、潮湿的棉花等。

3.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引起着火有两种情况:

(1)一是遇水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释放出的热量能把反应产生的可燃气体加热到自燃点,不经点火也会着火燃烧,如金属钠、碳化钙等;

(2)另一种是遇水能发生化学反应,但释放出的热量较少,不足以把反应产生的可燃气体加热至自燃点,但当可燃气体一旦接触火泻也会立即着火燃烧,如氢化钙、连二亚硫酸钠(保险粉)等。

考点4:

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1.氧化性物质的分类——无机氧化性物质分为两级。

(1)一级氧化性物质

主要是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过氧化物和盐类,例如过氧化钠、高氯酸钠、硝酸钾、高锰酸钾等。

极不稳定,容易分解,氧化性很强,是强氧化剂,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2)二级氧化性物质

除一级外的所有无机氧化剂均属此类,例如亚硝酸钠、亚氯酸钠、连二硫酸钠,重铬酸钠、氧化银等。

2.有机过氧化物

(1)定义

有机过氧化物是一种含有过氧基(-0-0-)结构的有机物质,也可能是过氧化氢的衍生物。

如过甲酸(HCOOOH)、过乙酸(CH3COOOH)等。

(2)危险性

1)分解爆炸性。

2)易燃性。

难点突破:

1.深刻理解“燃烧条件是消防技术原理之基础”的含义。

2.熟练掌握闪点、燃点与自燃点在消防上的应用

(1)闪点<28℃的为甲类;28℃≤闪点<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

(必考考点!

(2)燃点与闪点的关系

易燃液体的燃点一般高出其闪点1—5℃,并且闪点越低,这一差值越小,特别是在敞开的容器中很难将闪点和燃点区分开来。

因此,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一般用闪点。

固体一般用燃点来衡量。

3.燃烧类型与燃烧方式应与相关物质对应记忆。

4.应注意区分固体的四种燃烧方式:

蒸发;表面;分解;熏烟。

5.有些可燃固体的燃烧往往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式。

例如,在适当的外界条件下,木材、棉、麻、纸张等的燃烧会明显地存在分解燃烧、熏烟燃烧、表面燃烧等形式。

《技术实务》第二篇+《综合能力》第二篇

第二篇建筑防火——概述

图1建筑防火设计与检查的思维导图

表2-1-1建筑防火的原理和技术方法

建筑防火基本原理

建筑防火技术方法

(1)总平面布局

和平面布置

①周围环境、地势条件、主导风向。

②防火间距。

③消防车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灭火救援窗。

④特殊使用性质所在楼层有特殊要求

(2)建筑结构防火

①建筑物耐火等级的确定

②提高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燃烧性能+耐火极限)

(3)建筑材料防火

①有效控制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是确保人员生命安全的基础。

②建筑材料防火遵循的原则

控制建筑材料中可燃物数量,对材料进行阻燃处理;与电气线路或发热物体接触的

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或进行阻燃处理。

(4)防火分区分隔

①水平防火分区:

利用防火隔墙、防火卷帘、防火门及防火水幕等分隔物在同一平面划分。

②竖向防火分区:

采用防火挑檐、设置窗槛(间)墙等技术手段,对建筑内部设置

的敞开楼梯、自动扶梯、中庭以及管道井等采取防火分隔措施等。

(5)安全疏散

建筑安全疏散技术的重点是:

安全出口、疏散出口以及安全疏散通道的数量、宽度、位置和疏散距离。

(6)防排烟

①划分防烟分区:

是为了在火灾初期阶段将烟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排烟效率。

②防排烟系统:

防烟、排烟是烟气控制的两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注意二者区别。

(7)建筑防爆和电气防

①建筑防爆:

应根据爆炸规律与爆炸效应,合理设计防爆结构和泄爆面积、准确选

用防爆设备。

②电气防火:

对建筑的用电负荷、供配电源、电气设备、电气线路及其安装敷设等

采取防火技术措施。

二、难点突破

1.以上七个方面基本涵盖了整个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全部内容,因此,对于上述内容务必要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正确掌握。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在《消防技术案例分析》考试中,对于建筑工程情况的叙述,基本就是按上面的顺序的,这一点对于掌握必要的技术参数和正确回答问题很有帮助。

2.目前,电气火灾在整个建筑火灾中占有比重很高。

我国有三亿多烟民,烟头的温度超过800℃,所以,吸烟也是一个重要的火灾原因。

第二篇建筑防火

第一章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考点1: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的判定

1.甲类的火灾危险性特征(7项)

2.乙类的火灾危险性特征(6项)

3.丙类的火灾危险性特征(2项)

(1)闪点≥60℃的液体”

油浸变压器室,机器油或变压油灌桶间,润滑油再生部位,配电室(每台装油量>60kg的设备),沥青加工厂房,植物油加工厂的精炼部位。

(2)可燃固体”

煤、焦炭、木工厂房,竹、藤加工厂房,橡胶制品的压延厂房,针织品厂房,纺织、印染、化纤生产的干燥部位,服装加工厂房,棉花加工和打包厂房,造纸厂备料等。

4.生产类别为丁类的火灾危险性特征(3项)

(1)对不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温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如:

“金属冶炼、锻造、铆焊、热轧、铸造、热处理厂”。

(2)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他用的各种生产

如:

“锅炉房,玻璃原料熔化厂房,蒸汽机车库”,配电室(每台装油量≤60kg的设备)。

(3)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

“铝塑料材料的加工厂房,酚醛泡沫塑料的加工厂房,印染厂的漂炼部位,化纤厂后加工润湿部位”。

5.可不按危险物质火灾危险特性确定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的最大允许量

如:

机械修配厂或修理车间,虽然使用少量的汽油等甲类溶剂清洗零件,但不会因此而产生爆炸,所以该厂房不能按甲类厂房处理,仍应按戊类考虑。

《技术实务》表2-2-2列出了部分生产中常见的甲、乙类危险品的最大允许量。

考点2:

储存物品火灾危险性的判定

(一)一般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方法

与生产的分类基本一致,分为甲、乙、丙、丁、戊类。

注意:

1.甲类仓库分为六类,除了甲类厂房的第7类,与甲类厂房分类依据完全一致。

2.乙类仓库中第6项——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的物品。

乙类厂房中第6项——闪点≥60℃的液体雾滴;粉尘;纤维等。

表2-1-2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举例

类别

火灾危险性特征

举例

(1-5项)与

表2-1-1(乙类厂房)基本相同;

6.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

1.煤油,松节油,溶剂油,冰醋酸,樟脑油

2.氨气、一氧化碳

3.硝酸铜,铬酸,亚硝酸钾,重铬酸钠,铬酸钾,硝酸,硝酸汞、漂白粉

4.硫磺,镁粉,铝粉,赛璐珞板(片),樟脑,萘,生松香,硝化纤维漆布

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的物品

5.氧气,氟气,液氯

6.漆布及其制品,油布及其制品,油纸及其制品,油绸及其制品

同一物质,储存与生产中危险性的差异!

(1)酒精度为38度以上(>38度)的白酒仓库为甲类;

(2)白兰地成品库为丙类。

对比:

白酒液态法酿酒车间、酒精蒸馏塔,

酒精度为38度及以上(≥38度)的勾兑车间、灌装车间、酒泵房;白兰地蒸馏车间、勾兑车间、灌装车间、酒泵房。

以上都属于甲类厂房。

(1)植物油浸出厂房为甲类;仓库为丙类;

(2)面粉碾磨车间为乙类;仓库为丙类;

(3)漆布及其制品,油布及其制品,油纸及其制品,油绸及其制品。

以上物质生产属于丙类厂房,储存属于乙类仓库(自热的物质)。

(二)石油库液化烃、易燃和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分类

表2-1-3石油库液化烃、易燃和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分类

类别

油品闪点Ft/℃

A

15℃时的蒸汽压大于0.1Mpa的烃类及其它液体

B

甲A外,Ft<28

A

28≤Ft<45

B

45≤Ft<60

A

60≤Ft≤120

B

Ft>120

在表2-2-4基础上:

1、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乙类液体应视为甲B类液体;(升1格)

2、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丙A类液体应视为乙A类液体;(升2格)

3、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丙B类液体应视为乙B类液体;(升2格)

4、操作温度超过其沸点的丙B类液体应视为乙A类液体;(升3格)

5、55℃≤Ft<60℃的轻柴油,操作温度≤40℃,可视为丙A类液体(降1格:

乙B——丙A)。

二、难点突破

1.应当掌握按实际情况确定火灾危险性的情况

(1)同一座厂房或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厂房或防火分区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

(2)当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按实际情况确定。

当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①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比例小于5%或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至其他部位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采取了有效的防火

措施;

②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封闭喷漆空间内保持负压、油漆工段设置可燃

气体探测报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且油漆工段占所在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大于20%(不大于≤)。

(3)含包装材料的丁、戊类物品危险性的判定

丁、戊类物品本身虽然是难燃或不燃的,但其包装材料很多是可燃的,如木箱、纸盒等,其火灾危险性属于丙类。

因此,这两类物品仓库,除考虑物品本身的燃烧性能外,还要考虑可燃包装材料的数量。

当可燃包装材料重量超过丁、戊类物品本身重量的1/4时,或可燃包装(如泡沫塑料等)的体积大于物品本身体积的1/2时,这类物品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

关于配电室火灾危险性类别

(1)丙类:

配电室(每台装油量大于60kg的设备)。

(2)丁类:

配电室(每台装油量小于等于60kg的设备)。

2.应当掌握典型厂房和仓库的火灾危险

(1)凡是《消防安全技术实务》和《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这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