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韶关博物馆的心得体会.docx
《参观韶关博物馆的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观韶关博物馆的心得体会.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参观韶关博物馆的心得体会
参观韶关博物馆的心得体会
观韶关博物馆有感
xx级外语系商务英语2班
吴泽平xx0501202
来到韶关这个远离家乡的地方读大学、对于韶关这个城市的认识仅仅局限于“南华寺”、“马坝人”和“丹霞山”。
一直都想有机会能够进一步了解我这个要生活三年的城市,于是我兴致勃勃地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观光韶关博物馆的活动。
xx年11月23日下午,按原定的计划我们从学校坐车前往韶关博物馆。
参加这次活动的人也不少,看着大家一脸兴奋的样子,我原本开心的心情也激动起来了。
车徐徐地开,一路上我一直看着窗外的风景,想记住路线,心想着下一次能带着自己的朋友过来来看看。
在车上导游慢慢地和我们说起了韶关博物馆的简介。
韶关市博物馆成立于1961年,原馆址在市区中心风采楼上。
1998年,韶关市政府投资2300多万元,在现址兴建新的博物馆。
新馆于xx年3月竣工,馆区占地17300平方米,是韶关市政府近年来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重点文化设施,也是韶关的标志性建筑。
大概过了40分钟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
一下车,映入我们眼里的建筑物便是韶关博物馆,规模不是很大,似乎只有三层楼,与我们之前想象的有很大的差别。
许多学生发出了感叹的声音、不知道是开心还是失望。
我们随着导游通过大门走到博物馆的大厅,一座两米左右高的白色雕像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张九龄。
接着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开
始参观这记载着韶关历史文化的博物馆。
首先、我们是参观了一楼。
在一楼的展览室里,所列放的是一些书画和一些古人的饰物、衣物等。
草鞋大都是抗日时期的物品,而那些书画好像是当代一些名家的作品。
可是,从大家的反应看来,显然大家对于一楼的这些展物都不是很感兴趣。
在这逗留了一会、很快,我们就跟着导游来到的二楼的展览室。
这里主要是展出韶关的一位著名的抗日英雄名将李汉魂和他的妻子的一些生平事迹,还有就是一些韶关的历史建筑。
对于像李汉魂这样的革命英雄,我们后人除了崇敬之外更多的是一种感激。
在中国的危难时期,要不是没有他们的舍生取义、没有他们的英勇拼搏、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也就没有我们现在这样安定的生活。
之后、我又浏览了一些韶关的历史图片。
图片里的古屋、河流、瓦砾、小桥以及那些悠悠古道,虽然已经沉睡在现在韶关的历史里,但是通过这图片看来,似乎它们还想为人们展示它们过去的辉煌。
一组组照片让我由心感慨,对比现在的韶关,那些高楼大厦,那些雪白的道路…..时间让这座城市变得更精彩了。
接着参观了三楼最后的展览室,这里陈放的都是看得到的历史。
我们参观了历史遗留下来,抗日战争,还有和内战的一部分物品,包括:
刀剑,枪支,还有文件。
看到这些、那些战争的场景仿佛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我们参观了有1小时左右的时间,最后回到博物馆门前集合,在博物馆门前拍了一张大合照。
接着就坐车回去了。
总的来说、这次观光让我对韶关认识到更多了。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
旭日的阳光映射大地,参与党校学习的同学将一同前往温州市博物馆参观。
非常开心能和大家一起去见证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作品。
就这样,我们坐上了前往惠民路的38路公交车。
窗户打开迎着一抹和暖日光,吞下一口清新空气。
一切都这么适合出去。
热热闹闹的到点赶到,大家都基本到齐了。
博物馆一进门,一副裁剪艺术的大海报吸引着我,__魅影旋涡把我们一下拉进了展厅。
在仔细熟悉了一下博物馆的平面图之后,了解到博物馆共有6个大馆再加上一个临时展览馆。
历史馆里弥漫着一种古香,展品的静止无声带来了心的沉凝。
古代的酒楼,旗袍,火炮,它们仿佛演着当时的场景,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
时空的沧桑巨变,留下的最闪光的,是钻石般的精髓。
能感受到古老温州,江南渔乡特有的风土情调,诗意又温柔如水。
其中当然也不乏如火的活力吧。
温州的经济发展见证了温州人的汗水和智慧,一连串的数字更是最能体现温州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海之大,能大到哪?
到处已是温州人的足迹。
出口那双巨大奥康皮鞋,太象征了。
温州人在__重压下一步步踩出了美好的生活。
脚印上,立起了高楼栉比,立起了商街繁华,立起了全民族全世界的尊敬。
以后建设新温州的任务,无疑落在我们的肩上了。
工艺馆,陶瓷管,书画馆(虽然没看到,但是据打听)。
温州的明间,工艺和文化纷纭呈现。
能人的手,艺人的口,看不厌的瓯绣墨宝,听不倦的越剧南戏。
不值得我们骄傲吗?
而现在世人对文化的轻_参观韶关博物馆的心得体会。
蔑态度,是不应该的。
自然馆给我印象很深。
和自然的小约会,最怡情。
霸王龙,梁龙和翼龙模型,侏罗纪的血性呈现尽致。
大白鲨,双头鲨,大海龟,辐喷,深蓝的另一世界。
险些迷茫在丛林中,忘却时间。
时间转瞬,游览结束。
温州,我们的故地,有很多怀念和情愫,在心中又化为了永久。
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总结温州人,那就是勤奋、勤奋、再勤奋。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下面是带来的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今天天气有点阴沉,我们兰西小屋的新浪博友们一起前往安仁镇参观建川博物馆。
对于博物馆,我自认为看得比较多了,可今天这次建川博物馆之行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在中流砥柱馆,我欣喜地看到有一处复制的地道战的场景,大伙都高兴地前去体验,呵呵,从狭窄的洞口钻出来,居然是一个衣柜。
导游告诉我们,这是当年华北抗日根据地军民,根据实际创造出挖掘地道的方式在敌人包围村庄或进驻村庄时神出鬼没的打击敌人。
我们耳边仿佛响起了激昂的游击队队歌。
快看,“海娃送鸡毛信,那是我们学过的课文。
”我高兴地指着墙壁上的一座浮雕告诉妈妈。
妈妈说:
“这些少年儿童都是当时的抗日英雄,你们要好好学习他们。
”墙上的__愤笔急书的题词引起了我的关注: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揭露了当时皖南事变的真相。
在正面战场馆前面,门口一座雕塑映入我的眼帘,那是“哀兵”,是一位国军战士的形象。
有道是“哀兵必胜”。
我想,这里用“哀兵”来形容当时面对野蛮日军侵略的国军将士,将奋起反击,必将打败侵略者,取得这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吧。
当导游告诉:
“抗战中,伪军有118万时”时,这让我很不理解,一个人为什么会当__,背叛是卑鄙的,更何况背叛的是一个民族!
又偏偏是在抗战进行之中,出了百万人的__!
如今,有些人也是崇洋媚外,哈日哈韩,应该让他们到这里来看看,让我们牢记历史,千万别忘了切肤之痛。
我们步行了几座博物馆,天色已暗了,我的脚已经走得很痛了,但还有几个馆还没看完,然而我的心里却是激动不已,心里充满了历史责任感,“同学们,大家起来,一起担负天下的兴旺吧!
”
5月23日,风和日丽,我们学院高党15组学员第一次组织一起参观参观了上海博物馆,我们都异常兴奋,历时一个上午,勉强看完,但现在依然意犹未尽。
上海博物馆,坐落在市中心——人民广场南侧,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高29.5米,有十一个专馆,三个展览厅,整幢建筑外观蛮扎眼的,圆鼎状框架结构,寓意传统中国的“天圆地方”。
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
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一走进博物馆,仿佛与熙熙攘攘的喧嚣市井隔绝,置身一个寂静文化艺术世界。
观众非常多,并且很多是外国游客。
博物馆就像一部丰富的历史文化书,它记载着中国的历史是光荣,伟大,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和品质。
在整个博物馆,到处能够看到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佳绩,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他们精湛的工艺技巧和精深的艺术涵养带给我们的震撼力。
每一件文物都在给我们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
在所有的展品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清代“桃花双绶图轴”的画。
这幅长132厘米宽50厘米赋有中国传统和独特民族风格的画,是以毛笔、墨和绢纸为主要工具由人工绘制而成的。
画中一对小鸟一上一下站立在桃花枝上,互相唱着悦耳的歌谣,它的嘴显橘黄色,头的正上方有一戳羽毛微微向上翘起,显天蓝色,肚子是白色的,背部的羽毛呈淡淡的咖啡色,最与众不同的是它还有两根长长的类似孔雀的羽毛长在尾部,可想而知那鸟儿飞起时它的羽毛在后面飘动的样子一定很美。
你再看那画中的桃花白中显现出淡淡的粉红色,仿佛在微风中偏偏起舞,怪不得两只鸟也忍不住要停留在桃花枝上呢……
上海博物馆见证了我们华夏民族是具有无比坚韧的生存和繁衍能力的,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是无限的,但我们千万不要拿祖先给我们留给我们的“辉煌”沾沾自喜,我们现在更应该做是现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增强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做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去报效祖国,投身社会,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北京的四月天,乍暖还寒,尤以风大为特色,仿佛要将所有渴望接触春天的人们都赶回屋去。
然而国家博物馆重新开放的消息让我有些心里发痒,早想去一睹为快。
于是不顾那一天狂风呼号(吹得刚发芽的嫩柳都为之疯狂),我一头钻进地铁,赶往国博!
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在原“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基址上扩展和改进起来的,于xx年底竣工。
在我的印象中,它为于__广场的东边,和人大会堂相对,是一座暖灰色、带有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初建时期特色的宏伟建筑(它是建国十周年“中国十大建筑”之一)。
那一天下午,当我钻出地铁站的那一刻,首先感受的也还是它的“宏伟”:
它依旧是带着沉稳的浅黄颜色,伫立在阳光灿烂的蓝天下,给人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由于很久没有参观过长安街上的任何建筑了,我光是找寻从哪里能走进这座宏伟巨大的博物馆,就花费了至少二十分钟时间!
由于安保等原因,入口是朝北的,但我不知道,就直接奔正门而去——由于这个错误,我见识到了长龙一般排队等票的人群(里面不乏各色外国人),也领教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正面像”带给人的那种难言的震撼力:
12根立柱威严耸立;前面是高度近两层楼的台阶,其长度更是要走将近一分钟的距离!
闪着金色光芒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几个题字镶嵌在高高的立柱右侧……
我带着还没参观里面就已经有些疲惫的双脚(为了找入口,我几乎围着国博走了半圈!
)心里却被一种莫名的自豪感带动的有些微微颤抖:
这座建筑不正是我们__的象征吗?
我在服务人员的指引下找到了入口,外面有一尊9.5米的青铜孔子像,在我看来,他似乎带着一丝远古的微笑,迎接着世界上所有仰慕这座建筑和里面珍宝的人们。
一系列安检过后,我得以进入博物馆的内部,心头还想着刚刚那种莫名的自豪感,却旋即被眼前开阔、明亮的广阔厅堂给迷住了:
那是一个和建筑外观几乎一样高、一样长的大厅,百米左右宽,乳白色的基调,间或有浅咖啡色的墙壁装饰,整体感觉非常明亮、优雅,却又让人意外的感觉到安静——这在一个人多又大而封闭的建筑内部是不容易做到的。
环顾四周,我看清了各个展览的导引图,移步向前,我并没怎么留意左边买纪念品的柜台,就左转去寻觅“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和“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展馆。
大多数展馆都在三层。
巨大、宽敞的台阶直通建筑的高处,上行和下行两条扶梯把台阶分隔开。
沿扶梯上去右转进入一条敞开式走廊,然后是一个被走廊分成两半的展厅——比较大,而且初看之下,只能感受到黑暗中散发着点点亮黄色的光芒——那是这个展厅左侧的佛造像在灯光下的视觉效果!
踩着厚厚的地毯,流连于魏晋、隋唐,及至、清代的造像之间,那残留在石造像上的华丽色彩、巨大然而缺损或者裂隙的“背光”,以及每一尊佛像的迷人神态,都让我深深为之感叹。
造像馆对面是青铜馆。
隔着昏暗的走廊,一方巨大、颜色深邃的商代青铜鼎正对着一尊两米高的菩萨造像!
也许只有在那种环境的感染下,你才能直接的感受到中国古代的人民是多么富有造诣,他们对神的敬仰,对安定生活的渴望,都活灵活现的通过石像、青铜传达的淋漓尽致!
(造像代表人民对佛的信仰,对来生的祈祷;鼎,是中国先民对祖先的祭祀礼器;造像中每个神的安详神情,都是人民内心的反射;而鼎,本身就代表稳定,是政权巩固,国富民强的象征。
)
我站在这青铜鼎和造像之间时,我突然感受到课本中“中华五千年”的具体意义:
一个宋代,一个商代,都放在__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里!
文化,跨越了时间、空间,毫无保留的向每一个愿意去了解和赞叹她的人散发着她们各自独特的魅力!
带着对石造像和青铜器那种质朴的感怀,我进入了下一处国博的长设馆:
中国古代瓷器艺术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瓷器特有的白色光芒。
瓷器馆不大,玻璃展柜里陈列着从汉代到清朝,每个时期最具特色的珍品。
有元青花大洗,有五颜六色的明代五彩瓷,有纹饰带着西洋味儿的外销瓷,有世界闻名的法门寺秘色瓷;从起初颜色灰暗、厚重的汉代瓷壶,到近百年之内官窑制作的晶莹、精致的杯盘……
一个八零后爸爸抱着他三五岁的儿子,正谆谆教导着:
“这是龙泉窑…….;这是釉里红……;这是耀州窑的……”孩子的小手轻轻指点着玻璃柜里瓶瓶罐罐,似懂非懂的重复着那些词汇——这一幕令我深受触动,仿佛看见文化化身成真实的血脉,代代相传。
离开三楼,沿阶而下,到二楼往左一转就是一张四米高的油画招贴:
德国画家希克的作品《海因里希.丹内克》,画中年轻妇人单纯的眼神和红白蓝三色的衣裙十分有视觉冲击力。
这个馆是德国柏林、德累斯顿及慕尼黑三家国家博物馆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合作的产物,是中德文化年的延续活动之一。
整个展厅转下来,除了十八、十九世纪的油画风景、人物还算见过,其它的东西都很奇特,吸引人的眼球:
比如能手摇的长颈鹿模型、19世纪的欧洲妇女服饰(工艺及其复杂!
)、18世纪的钢笔插画等等,感觉展品种类丰富、独特,好像每转过一个拐角都有一个惊喜!
说实在的,转了这么久之后,说身体不累是假的——但是我的好奇心被所见所闻调动起来了,身体的疲惫都暂时被忘掉。
带着一种兴致勃勃的感觉,我回到一层,又辗转上了一个隐秘的半层高的台阶,寻觅到了“李可染、黄胄和潘天寿艺术大展”展馆。
这三个馆是独立的,馆外照例有大师们的画册出售,价格不菲。
黄胄和潘天寿两个馆我只是粗粗转过,之后就把目光停在了李可染馆中的多媒体屏幕上:
那是李可染之子李小可先生为父亲制作的生平简介,以及一段大师的绘画录像。
在这面幕墙前,我逗留了一个小时,慢慢的把它看完——李可染的画作非常吸引我,对我自己的绘画也有很大的启发。
他是所有近代国画家中,少数能把画面做的气势磅礴而又细如发丝的一位人物。
看过展厅里他的真迹,再细细品味大师的生平,及创造这些画作的过程,让我体会到一点:
“认真对画,认真做人”。
对待喜欢的事物,真的需要潜心研习,并且在承继传统的过程中追求创新、不断探索。
我印象最深的一张画,是他的代表作《万山红遍》。
那宣纸上的红,面积那么大,却一点也没让人感到“堵”。
红颜色无论在国画还是西画里都是很难控制的,他却能运用的这么自然,丝毫没有造作之感,真令人叹为观止!
其它的作品里,我喜欢有一张画教堂的,那些建筑的边线用水墨表现的是那样有趣;还有他画的最熟练的牧童:
悠闲,传神;还有他中年时期的山水,水面上点点的风帆,山峡间的奇峰古刹…….
国家博物馆真是一个汇集各方精华的地方!
无论从历史、文化,古代还是现代,都有能打动你的内容。
我带着这样的感慨走进了国博最著名的展馆:
复兴之路馆。
那是一个让每个中国人重温建国__地方,走在展馆的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沾满先烈鲜血的遗物之间,我忽然想起了国歌。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我们万众一心,……前进!
前进!
”——是啊!
我们的民族从愚昧、被动挨打,到革命、建立独立的国家,再到觉醒、建设富强的中国——整个过程,两百年,历尽艰辛,多少人为追求真理失去了生命,又有多少人正在为__百姓的生计和幸福而恪尽职守,默默奉献。
看着安静的展馆,看着悠然的观看展品的人,我心里暗自感恩,感谢先辈的牺牲换来的中国的独立和和平,也感谢当今那些为中国社会的和平、安定、进步作出自己贡献的千千万万的人们!
走出guo博的时候,我心里带着这种种的感慨,回想古代中华灿烂的文明,回想国外美术的趣味以及与中国的不同,回想中国的近代历史——走出guo博的时候,我回头看了看那依旧宏伟的建筑,突然又想起初见它时心里的那种种莫名的自豪感。
这自豪感从何而来?
因为这座建筑: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我们中国的象征,但不仅是当代的,更是从久远走到今天,那全部的岁月的象征。
它象征着中华文化、中华民族;象征着中国政府、中国的人民回归自我、面向世界的风貌;它象征着过去,更象征了未来!
我想,在中国的首都有这样的一座建筑,可以说真的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自豪的一件事呢!
玉不琢,不成器。
木愿雕,便成品。
繁华的都市里,在高楼大厦、“小蛮腰”前,博物馆显如一个矮冬瓜,十分普通,但平凡中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那灰色的庄容中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韵味。
一入馆,引入眼帘的是三面直泻而落的白纱帷幕,一条衬着红“扇”的黑色“天桥”横架在大厅中央的上空。
走进潮州木雕展厅。
厅内陈列着各种各样、美轮美奂的木雕。
我曾听舅舅提及:
潮州木雕以饱满繁复、精巧细腻、玲珑剔透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于世,流光溢彩的漆金技术更让人赞不绝口。
昔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每一件木雕都是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当你全神贯注看着木雕时,如身临其境,木雕中的人物仿佛在向你娓娓讲述着、表演着那一段段潮州历史故事。
那些能工巧匠的精湛技术让我不得不为之惊叹!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中来到木雕制作部分展厅。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先要设计起稿,再到选材、粘贴稿样,还要打坯、修光、打磨、贴金等复杂程序才完成。
我心不禁被这小小木雕竟要经如此多程序才完成而震惊!
我望一望雕木前的石块,又看一下雕琢后的木雕,呀!
简直是天壤之别啊!
……
时间紧迫,容不得我多花半点时间去欣赏,又得急急忙忙走进另一个展厅。
先是历史文化展厅,再是自然资源展厅,后是陶瓷展厅……匆匆而去,亦匆匆而别。
珍品虽琳琅满目,但也无暇顾及,所有美丽也仅是随眼而过,唯有那木雕。
出馆到海心沙公园吃午餐后,漫步于公园中的我仍无法忘记那潮州木雕的制作过程。
渐渐领悟出了古人所云“玉不琢,不成器”之意,是无数次雕琢成就了这近乎奇迹的成功。
没有一件“器物”不由雕琢便能成品的,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功。
自以为是“玉”,不愿去“雕琢”,持有傲慢态度的人,终究不能成“器”。
即使是块宝玉、宝石,不通过挖掘、雕刻,也只能是一块烂石头;即使你是个人才,不愿付出汗水,也绝不能成功。
相反,你付出努力,即使是烂泥,也能成为价值连城的陶瓷;即使是木头,也可成为精美绝伦的木雕;即使是白纸,也能成为闻名世界的名画。
_参观韶关博物馆的心得体会。
玉不琢,不成器。
木愿雕,便成品。
正如当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梦,让七月南湖航船化作十月泱泱大国。
猿人通过“雕琢”——自然灾害、风雨洗礼,才有高智慧的人类;华夏历史通过“雕琢”——朝代变迁、人事更换,才有五千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当今美好生活也通过“雕琢”——抗敌战争、改革开放,才有现在幸福生活。
而身处幸福的我们,也不可忘祖先的付出,是他们用鲜血来雕琢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十几代人的坚持努力才有我们今天的和平国度!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的我们,现在起就应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努力奋斗。
为祖国奉献出一份力量!
是祖国给了我们和平幸福、舒适的生活,但给与天地之间的这国度,给予我们生命的是地球母亲。
她曾拥有一块宝石——自然资源,并将它无私奉献给人类,但人类通过了无数次“雕琢”让它成“器”后却忘记了这块玉,浑然不知这块“玉”是万物之本。
在为这恶果付出沉重代价后,人类终于醒悟,面对拯救“玉”的重任,我们就不能责无旁太,我们更要好好学习,将来用我们的智慧让这块“玉”再现昔日的生机盎然之景。
让我们用汗水去雕琢我们的人生,用双手去彩绘祖国的未来,用智慧让宝玉重现生机!
我带着快乐踏上了修学游归程,也带着一片赤子情怀,踏上了人生之旅。
我们听着解说员的讲解,不禁对我们的悠久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一种荣誉感油然而生。
生命的足迹让我们冥想,革命先烈让我们自省,祖先们的智慧让我们敬畏。
远古的生命虽已远去,但生命的足迹却永远存在,在地球上永恒在存在,各种远古的生命的化石为现代的我们留下我们那无声去美丽,永恒的痕迹。
自然界无奇不有,一种种不同的石头,即美丽又神奇,经过自然界这个美丽的画笔描绘出了人间最自然,纯朴的艺术品。
这就是自然界。
生命一代接着一代,不断地繁衍生息,永恒的足迹让我们冥想,经过自然界每一分每一秒地冲试,有些事已淡去,但那最自然,最纯相朴的艺术品却永远会停留在我们心中,永远绽放着那美好的花朵。
绽放着那美好的花朵。
博物这行,收获挺多,唯一遗憾之处,时间仓促,很多地方都没细勘察探,只是过了下眼睛的洗涤,心灵的一种冲击。
这次参观,真的收获不少,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大学生活确实丰富多彩,星火学社真的带给了我快乐,以后我一定会多参加类似这样的一些活动,增加自己的见识,不断地提升自己,同时,也希望学院能够多开展这样的活动,给我们一个提升自我的平台。
省博物馆藏有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类文物、标本,位居全国省级博物馆前列。
下面是带来的参观江西省博物馆心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12月23日中午十二点左右,我们形势政策课第三小组的实践活动在江西省博物馆开展。
透过车窗,一眼望去,整个博物馆尽收眼底,仿古的建筑,青灰色的瓦片,四方的屋檐,阳光的照射下,更显古朴,那一砖一瓦似乎述说着悠长而古老的红色故事。
江西省博物馆藏有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类文物、标本,位居全国省级博物馆前列。
馆展分历史、革命、自然三大展区,各有各的特色。
进入馆中印入眼帘的是。
馆内中心广场矗立大型青铜雕塑《时空》。
它是由3根仿商代青铜器上的扉棱提梁、仿国宝级文物商代立鹿四足青铜甗和伏鸟双尾虎以及火炬4个部分组成。
寓意灿烂文明。
源远流长。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这让我想起了我党先辈在反动派围剿的情况下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并为之斗争。
这难道不是在他们心中燃烧着那解救广大人民的星星之火吗。
他们坚信者这星星之火终有一天会形成燎原之势。
事实证明。
正是这些先辈坚
本文: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