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教案数学归纳法2 精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29397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三教案数学归纳法2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高三教案数学归纳法2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高三教案数学归纳法2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高三教案数学归纳法2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高三教案数学归纳法2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三教案数学归纳法2 精品.docx

《最新高三教案数学归纳法2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三教案数学归纳法2 精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三教案数学归纳法2 精品.docx

最新高三教案数学归纳法2精品

数学归纳法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数学归纳法原理,正确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有关问题.加强归纳、猜想、论证的能力.

2.通过解决探索性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题意,富于联想,以适应新的背景,新的设问方式.

重点难点

多数学生视解综合题(尤其是探索性问题)为畏途,要使学生树立“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指导思想,有信心,有勇气解决大题和难题.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严格的逻辑推理能力.根据给定的信息建构要解决的问题与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迅速而合理地寻找和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向和策略.

“大题小做”,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整体解决.

教学过程

本节重点复习数学归纳法,探索性问题及数列极限的综合题.

只有真正理解数学归纳法原理,才能通过观察、归纳、猜想出结论,又能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想的正确.

探索性问题是高层次上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新形式,数学思想方法含量高,立意新颖,内在联系错综复杂,综合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样.

但绝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要加强阅读理解能力,善于分析差异,把陌生的问题化归为熟悉的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深入剖析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揭示问题的本质,问题对多数同学来讲是可以解决的.

一、数学归纳法

例1 已知函数f(x)满足axf(x)=b+f(x)(a·b≠0),f

(1)=2,且f(x+2)=-f(2-x)对定义域中任意x都成立.

(1)求函数f(x)的解析式;

(2)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n}满足当n=1时,a1=f

(1)=2,当

归纳法证明.

分析 这是数列、函数、方程与归纳、猜想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综合题.

①根据函数f(x)满足的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a,b的值;

a1,a2,a3的构成,归纳猜想出{an}的通项公式,然后证明猜想的正确性.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规律.

解 

(1)由axf(x)=b+f(x),得(ax-1)f(x)=b,当ax-1=0时,应有b=0,

2a=b+2.                                          (*)

(考查各项值与项数间的关系,提出猜想)

猜想                   an=n+1.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想的正确性.

①当n=1时,上式成立.

②假设当n=k(k≥1,k∈N)时,猜想成立,即ak=k+1成立.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关键是证明n=k+1时,要正确地应用归纳假设,注意把Sk+1=Sk+ak+1代入上式,问题迎刃而解.)

ak+1=k+2=(k+1)+1.

即当n=k+1时,猜想正确.

由①和②可知,对一切n∈N,an=n+1都成立.故所求的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n+1.

评述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目标要明确,即所证的结论如何用k+1表出;运用归纳假设要适时、灵活.

例2 已知无穷数列{an},Sn是其前n项和.对于不小于2的正整数n,满足1-Sn=an-1-an.

(1)求a1,a2,a3;

(2)证明{an}是等比数列;

①当n=1时,上式成立.

则当n=k+1时,因为1-Sk+1=ak-ak+1,所以1-(Sk+ak+1)=ak-ak+1,于是

1-Sk+1=ak.

同理,得1-Sk+1=ak+1.

(只要把Sk+1=Sk+ak+1代入上式,由Sk=1-ak和归纳假设,命题即可得证)

所以当n=k+1时,猜想也成立.

故数列{an}是等比数列.

证法二 当n≥2时,1-Sn=an-1-an,1-Sn+1=an-an+1.两式相减,得

Sn+1-Sn=an-1-2an+an+1,

故数列{an}是等比数列.

(3)因为

所以

(两个例题解法如出一辙,你能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思路和方法吗?

这是提高能力的关键.)

(1)求a1,a3,a4;

(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a1=1×1,a2=2×3,a3=3×5,a4=4×7,猜想an=n(2n-1).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n=1时,猜想成立.

②假设当n=k(k≥1,k∈N)时,猜想成立,即ak=k(2k-1)成立.

(k-1)ak+1=(k+1)ak-(k+1)

=(k+1)k(2k-1)-(k+1)=(k+1)(2k+1)(k-1).(k-1≠0)

所以ak+1=(k+1)[2(k+1)-1],即当n=k+1时,猜想也正确.

由①,②可知,当n∈N时,{an}的通项公式为an=n(2n-1).

把a1=1,a2=6,a3=15代入上式,由于c≠0,解得

所以

二、探索性问题

探索性问题中有两类重要问题,一是没有给出明确结论,二是判断结论是否存在.

当题目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时,需要根据命题的条件考查结论,随着推导的深入,结论逐渐明朗,特别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在论证中的作用.

存在性问题的解题思路是,假设结论存在,若推证无矛盾,则说明结论的确存在;若推导出矛盾,则结论不存在.论证过程中常用到分析法和反证法.

例4 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Sn}是各项为正数的等比数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基本知识,不等式和分类讨论的思

的条件,尤其是Sn=S1·qn-1(S1>0,q>0).把问题转化为通过讨论Sn与an间的关系比较两个式子的大小.

解 设数列{Sn}的首项为S1,公比为q(其中S1>0,q>0).

因为{Sn}是等比数列,所以Sn=S1·qn-1.从而有

(q的取值范围将直接影响两式的大小,请学生考虑q是否可以等于1,若可以写出这个数列,若不可以说明理由.

认为不成立的理由是和不能成为非零常数列,究其原因是把{an}视为等比数列所造成的失误.没有弄懂题意所致.

q=1时题设中给的{Sn}是非零常数构成的等比数列,仍有同学困惑,把问题具体化,S1=a1=1.而a2=a3=…=an=…=0,此时{Sn}是公比为1的常数列.

注意运用“从特殊到一般”或“从一般到特殊”,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转换).

(2)当q>0且q≠1时,

(判别两式的大小,关键取决于(q-1)3的正负,要对q的取值范围进行分类讨论.)

an+1.

an+1.

an+1.

评述 本题证明的难点是既要对q分类讨论又要对n进行分类讨论.要理清两条线,全面细致地讨论问题.

例5 设实数a≠0,数列{an}是首项为a,公比为-a的等比数列,且bn=an·lg|an|(n∈N),Sn=b1+b2+…+bn(n∈N).

+na+n)an];

(2)当0<a<1时,是否存在自然数M,使得对任意自然数n,都有bn≤bM?

证明你的结论.

解 

(1)依题意,得an=(-1)n-1an.bn=(-1)n-1nanlg|a|.则

Sn=b1+b2+…+bn=alg|a|[1-2a+3a2-…+(-1)n-1nan-1].

设S′=1-2a+3a2-…+(-1)n-1·n·an-1.

(分析S′中各项的特征.将上式的两边都乘以题中所给等比数列的公比,然后根据各项系数的特点,错项相加.即可求出S′.)

aS′=a-2a2+3a3-…+(-1)n-1nan.

两式相加,得

(1+a)S′=1-a+a2-…+(-1)n-1·an-1+(-1)n-1·nan

n+na)an].

(2)当0<a<1时,存在自然数M,使得对任意的自然数n,都有bn<bM.

(由于bn中的因式(-1)n-1影响着bn的正负,即bn是摆动数列,因此确定bn的符号必须对n进行分类讨论,缩小讨论问题的范围.)

因为0<a<1,所以lg|a|=lga<0.

当n=2k-1(k∈N)时,bn=(-1)2k-2(2k-1)·a2k-1·lga<0;

当n=2k(k∈N)时,bn=(-1)2k-1·(2k)·a2k·lga=-(2k)·a2k·lga>0.

显然,要使bn<bM,M只能从偶数中寻找.

(讨论bM>bn,根据函数的观点就是比较函数值的大小,这里自变量是n.所做的工作是作差变形判定符号,变形要有利于判定符号.)

设k∈N,因为1-a2≠0,所以

b2k+2-b2k=-(2k+2)a2k+2lga+2ka2klga=2a2k·lga·[-(k+1)a2+k]

因为0<a<1,所以0<1-a2<1.

时为零.

个自然数k-K的讨论,注意变通形式,简化论述过程.)

(容易忽视b2k+2<b2k这种情况,即bM以后的各项都小于它,从函数的单调性加以理解,问题就清晰了.)

即b2<b4<…<b2k≤b2k+2,b2k+2>b2k+4>b2k+6>….因为b2k-1<0<b2k+2.

所以取M=2K+2,则对任何自然数n,都有bn≤bM.

评述 探索性问题从高层次上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需要独立思考,善于捕捉信息,见微知著,由此及彼,将陌生的问题化归为熟悉的问题和灵活应变的能力,本题

(2)中利用函数的观点把问题转化为比较大小(或讨论函数的单调性).根据分类讨论的思想,把问题的各种情况逐一论证,推导出满足题意的结论.

a2+…+an-1=g(n)·(an-1),对n≥2的一切自然数都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猜想当g(n)=n(n≥2)时,可使a1+a2+…+an-1=g(n)(an-1)成立.

下面利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1)当n=2时,已经验证命题成立.

(2)假设当n=k(k≥2,k∈N)时,存在g(k)=k.使得a1+a2+…+ak-1=g(k)(ak-1)成立.

则当n=k+1时,(上式两边同时加上ak)

a1+a2+…+ak-1+ak=g(k)(ak-1)+ak=k·(ak-1-1)+ak=(k+1)ak-k.

(由上式再向下证明有部分同学受阻.引导学生明确结论的结构(k+1)(ak+1-1)与上式的差异,运用分析法沟通两者间的联系.事实上,

=(k+1)ak+1-(k+1)=(k+1)ak-k.

至此问题获得解决.

证明恒等式时必须目标明确才能变形得当,要灵活运用分析法执果索因,建构结论和题设的联系.)

=(k+1)(ak+1-1).

所以当n=k+1时,命题成立.

(1),

(2)可知,对一切n≥2(n∈N),有g(n)=n,使得a1+a2+…+an-1=g(n)(an-1)成立.

三、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的综合题

(1)试求函数f(x)的反函数f-1(x),并指出其定义域;

(2)若数列{an}(an>0)的前n项和Sn对所有大于1的自然数n,都有Sn=f-1(Sn-1),且a1=2,求{an}的通项公式;

分析 首先要正确求出f-1(x),然后根据Sn=f-1(Sn-1)求出Sn的表达式,由Sn-Sn-1(n≥2)讨论{an}的通项公式,这样就为(3)的解决铺平了道路.

(如何确定Sn的解析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环节,可以采用两边开

(每得到一个解析式都要认真考虑这种形式所蕴含的数学内容.每推导一步都要分析是否与结论更贴近了.)

等差数列.

当n≥2时,an=Sn-Sn-1=2n2-2(n-1)2=4n-2,当n=1时,a1=2亦适合此式.所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4n-2(n∈N).

(3)因为

所以

解法,下面是其中的两种.

所以数列{an}是首项a1=2,公差d=4的等差数列,其通项公式an=4n-2.

例8 已知函数f(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