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瓶窑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9106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瓶窑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杭州市瓶窑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杭州市瓶窑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杭州市瓶窑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杭州市瓶窑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市瓶窑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docx

《杭州市瓶窑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瓶窑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市瓶窑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docx

杭州市瓶窑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

杭州市瓶窑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

第一阶段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新课程实验工作,保证我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号)和我省相关的政策、法规、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教育“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全面深入贯彻并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和发展的决定》。

,以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为依据,从我校实际出发,借鉴其他兄弟学校课程实验工作的有益经验,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改革试验工作,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切实落实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逐步建立起顺应时代、具有我校特色的、充满活力的、富有实效的、开放的课程体系,促进每位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全面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

二、实验工作的目标任务

我校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1、严格执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第一阶段实验工作方案(试行)》,确保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及新课程教材的使用。

2、构建我校高中新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机制,提高我校新课程的建设与管理能力,逐步建立立足本校、多方联合(上级有关部门、兄弟学校、高等院校、教科研机构等)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共享机制,形成我校的富有本地、本校特色的、充满活力的、与时俱进的新课程体系。

3、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改革和完善我校教师校本培训制度,提高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老师的业务水平,加大对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建立一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优秀师资与管理队伍。

重视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使校本教研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

学校要建立校本教研工作的规范和要求,充分发挥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的作用,把新课程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开展灵活多样、讲求实效的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

4、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学生发展性评价制度与教师教学水平监测体系,按照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制度。

制定符合素质教育方向、有利于高中新课程实施、具有瓶窑中学特色的综合评价制度。

5、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教学研究、选课指导、学分管理等方面,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6、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外现有课程资源,认真规划并积极开发新课程实施所需的各种课程资源,建立与兄弟学校课程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

三、实验工作的基本原则

1、充分认识学校与教师在新课程实验中的主体地位,高度责任感和崇高使命感。

通过广泛的思想教育,使广大干部和老师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树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把新课程实验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自行动。

2、严格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的规定,认真落实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

坚持积极、稳妥、创新、务实的基本原则,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3、坚持开放性原则。

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地去调整、完善和生成。

4、坚持校本性原则。

规划新课程必须立足于本地、本校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生源、师资、教学设备场地等情况,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掘本校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充分体现本校特色。

5、坚持创新性原则。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次深刻变革,本就是一个创举,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既要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又要紧密结合本校的办学目标和实际情况,勇于探索,大胆开拓,创造性地开展实验工作。

要注重研究新课程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改进工作,及时总结,为下阶段的实验工作打好基础。

6、坚持发展性原则。

新课程的实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7、坚持系统性原则。

新课程改革和实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一是学生从高一到高三,三年的规划要有系统性;二是学校要重新建立与新课程配套的教育管理及评价制度、师资队伍建设、设施设备添置等,要有系统性;三是新课改不但牵涉到学校、学生、家长,还牵涉到家庭、社区、社会,要有系统性。

四、实验工作的重点、难点

1、研制科学的学校课程计划。

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及省课改办的指导意见,结合本校的基础条件和优势、特色,合理有序地安排课程,形成有特色的课程设置,制订出反映学生个性差异、有利于学生特长潜能发挥的课程计划表。

对技术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在保证开设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建立学生素质发展性评价体系。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对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导向功能。

实行学生学业成绩和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

学校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3、改革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全面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不断改进、完善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对学校行政管理、课程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和教育质量管理等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推动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4、探索校本教研有效途径。

鼓励教师针对教育改革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探索有效的培训方式,通过对教育教学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和起始年级教师的全员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逐步形成一支能胜任课程改革的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积极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培训途径,促进教师共同成长;探索教师发展和培养的有效举措及途径,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水平和适应能力。

努力培养一支体现新理念,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促进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6、研究学科建设组与新型教学方式。

用新课程的理念进行学科建设,建立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新标准,并以新标准优化教学过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突出学生为主体,构建主体参与、合作学习、体现差异、发展个性、师生互动和主动探究等能够有效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模式,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机制。

五、实验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分工

1、新课程实验领导小组

组长:

俞建中

副组长:

汪连玉

组员:

陈云奎李彩娣黄向军姚玉明徐百存楼玉明

主要职责:

全面领导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负责实验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和评估,对学校实施新课程作出正确的决策和部署,在人事配置、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课程资源建设、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实验过程加以指导、管理和调控,及时研究解决新课程实验中的新问题。

2、学分认定委员会

主任:

俞建中

副主任:

李彩娣黄向军

成员:

姚玉明赵辛何立庆涂海英罗志强居安兵

盛国振金双荣鲍建民丁江林陈云奎

主要职责:

是学生学分认定的最终机构。

负责制定学分认定标准,统一学分认定程序,监督学分认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学分认定的公正、公平、公开,组建学生的学分档案。

3、课程开发与选课指导领导小组

组长:

俞建中

副组长:

汪连玉

组员:

居安兵何立庆陈云奎丁江林莫旭霞房文蓉

徐百存陈慧君

主要职责:

负责各领域、各科目、各模块的具体开设方案,审查协调选修I课程的开设情况,有规划地开发地方及校本课程。

负责选修I、II课程的资源开发。

编制全校课程,制定课程表。

制定学生选课的具体政策,并对学生选课提供建议和咨询。

4、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小组

组长:

俞建中

副组长:

汪连玉

组员:

陈云奎李彩娣黄向军姚玉明丁江林周昀

主要职责:

负责制定学生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等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

5、校本研训领导小组

组长:

俞建中

副组长:

汪连玉

组员:

李彩娣黄向军赵辛何立庆涂海英罗志强居安兵

盛国振金双荣鲍建民丁江林陈云奎

主要职责:

制定学校校本研训计划,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努力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尽快从思想上、行为上进入新课程。

组织教师课题研究,以研带训,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6、考核评价领导小组

组长:

俞建中

副组长:

汪连玉

组员:

李彩娣黄向军姚玉明陈云奎孙嘉根张文良

莫旭霞徐百存姚建良阮永德

主要职责:

负责制定学生考核评价方案、教师考核评价方案、教学监测评价体系等并具体实施。

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教师综合档案袋,制定学生、教师奖励方案,加强过程管理。

7、德育管理指导小组

组长:

俞建中

副组长:

汪连玉

组员:

李彩娣黄向军姚玉明孙嘉根张文良莫旭霞

阮永德姚建良

主要职责:

研究新课程下的德育方式和管理模式,逐步构建现代德育课程体系。

研究制定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班级管理制度,建立校导师制度,制定导师的选聘办法及考核方案。

8、后勤保障小组

组长:

俞建中

组员:

楼月明郑明才

主要职责:

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积极开发各种物质教育资源,努力建设好校图书馆、实验室、校园网、电脑房、多媒体教室、音体美活动室等,配备好新课程所需的各种教学设备,为新课程实施提供必要的服务。

六、实验工作的课程设置方案

1、杭州市瓶窑中学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周课时安排

学习领域

科目

高一

高二

高三

上学期

下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语言与文学

语文

4

4

4

4

自选+复习

复习

英语

4

4

3

3

自选+复习

复习

数学

数学

4

4

3

3

自选+复习

复习

4

4

自选+复习

人文与社会

思想政治

2

2

2

4

2

复习

2

2

自选

/

历史

3

3

2

2

自选+复习

复习

/

/

自选

/

地理

3

3

2

2

自选+复习

复习

/

/

自选

/

科学

物理

2

2

2

/

自选

/

4

4

自选+复习

复习

化学

2

2

2

/

自选

/

3

3

自选+复习

复习

生物

/

/

3

3

自选

/

3

3

2

复习

技术

信息技术

2

2

/

/

/

/

通用技术

/

/

2

2

/

/

艺术

音乐

/

/

1

1

1

1

美术

1

1

/

/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2

2

2

2

2

1

综合实践

活动

研究性学习

3

3

3

3

3

/

社区服务

三年不少于10个工作日

社会实践

每学年1周

选修Ⅱ

地方课程

1

1

/

/

1

/

校本课程

1

1

1

1

/

3

周课时数

34

34

文34

理34

文31

理34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一)实施依据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新设置的、必修的、独立的课程领域,由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方面内容构成,占23个必修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15个学分,社区服务2个学分,社会实践6个学分。

(二)实施内容

(1)研究性学习。

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两类。

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

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

(2)社区服务。

参加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其内容包括社区文化活动(如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科普活动、电脑培训、助学帮困、拥军拥属、文娱活动)、社区环境建设(如环保卫生、绿地领养、社区学校辅导、板报橱窗制作、交通秩序维护及其他志愿活动)和其他志愿者活动。

(3)社会实践。

内容包括军训、、素质教育基地(长乐)实践、、值周班管理实践、社会考察、社团活动等,

(三)实施方式

(1)研究性学习活动

〈1〉组织形式。

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一般每生三年参加并完成3个课题研究(含项目设计,下同),每个课题5个学分。

〈2〉时间安排。

每个课题研究时间总量90课时,课题研究开始和结束阶段集中进行;中间研究过程分散落实。

〈3〉课题研究:

可以学生自行申报课题,组成8—12名学生的课题研究小组,实行分工合作制,自行聘任教师;也可由学校推荐,填写申报表,由教务处和年级组负责协调。

课题研究一般应经确定课题—制订方案—搜集材料—整理分析—总结报告—交流评价。

每一步骤工作情况必须记录,以备学分认定。

(2)社区服务

〈1〉组织形式:

由教师组织或学生自由安排:

①里窑社区服务一般由学校组织(高一年级);②其他社区由学生自行组织“ⅩⅩ社区服务小组”,一般在4人以上,以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形式开展。

〈2〉时间安排:

利用学校规定时间(周二下午第四节)、课余、假期时间分散进行,三年内的服务总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

〈3〉活动记录:

学校组织的服务活动由学校政教处、团委统一记录;学生自行组织的,由学生本人在活动结束后将《社区服务记载卡》交社区记录。

(3)社会实践

〈1〉组织形式:

由学校统一组织,以行政班或小组为单位。

根据需要选择,以小组为单位活动的,每组不少于4人。

〈2〉时间安排:

三个学年总数不少于三周。

其中“军训”安排在高一(上)开学时;素质教育基地(长乐)实践安排在高二(上),学校的各种学生社团活动安排在高中三个学年中利用课余、假期时间分散进行。

〈3〉活动记录:

由团委统一记录。

2006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具体课程方案(以省方案为准)

领域

科目

模块

学分

周课时

组织形式

语言与文字

语文

必修1、必修2

4

4

行政班

英语

必修1、必修2

4

4

行政班

数学

数学

必修1、必修2

4

4

行政班

人文与社会

政治

必修1

2

2

行政班

历史

必修1

必修2(部分)

3

3

行政班

地理

必修1

必修2(部分)

3

3

行政班

科学

物理

必修1

2

2

行政班

化学

必修1

2

2

行政班

生物

行政班

技术

信息技术

 

2

2

行政班

通用技术

艺术

音乐

 

1

1

行政班

美术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2

2

教学班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

 

3

3

行政班

社会实践

每学年一周

2

军训

社区服务

2天

学校组织与个人参加相结合

选修II

1

1

行政班

合计

33

3、课程考核和学分认定

(1)课程考核

A、每个模块学习结束后,原则上都要进行一次考核,以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

B、属于考试的,原则上至少由学校统一组织,同一年级同一模块的结业考试采用同一试卷,以防止出现双重标准。

C、属于考查的,由学校统一考查标准,可以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

D、考试或考查内容原则上为该模块学习的内容,不向同科目、同领域过多延伸。

E、通不过考试或考查的学生允许参加学校在适当时候组织的补考,也允许学生进行重修。

F、学生应参加由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学业水平测试。

(2)学分认定

A、学生获得的学分由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国家承认,省内各普通高中互认。

B、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制定《学分认定标准》,并事先向学生公布。

《学分认定标准》必须包括学生模块考核成绩、学习出勤率、作业上交率、课堂表现情况、成长记录等内容,并有恰当的比例。

C、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学分认定,由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另外制定学分认定标准。

D、学分认定的基本程序:

校学分认定委员会确定课程考核负责人——课程考核负责人提交学生考核成绩、学习出勤率、作业上交率、课堂表现情况、成长记录等,并提出学分认定建议——年级组审核——教务处复核——学分认定委员会确认——公示学分认定情况——记入学生档案。

E、学分认定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统一认定标准,防止双重标准、违规认定、弄虚作假。

F、学分认定比例:

类别

考核成绩

出勤

作业完成

纪律

情感表现

成长记录

权重

0.4

0.2

0.1

0.1

0.1

0.1

七、课改实验的有关学习安排

1、培训的方式

A、校本研训:

校本研训是最有实际意义的教师培训方式,并且可以坚持经常化、长期化。

(1)理论学习。

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程通识培训、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实验教材培训、教科研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

(2)对话交流。

采取同伴互助的形式,让老师在互学互动中共同成长,进行信息的交换、经验的共享、深度会谈、专题研讨,共同提高。

(3)制定各项教学常规制度、听课评课制度、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师徒结对制、青年教师骨干评定制、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等,实施教研活动组长负责制、学校领导联系教研组、备课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教师参加校本研训活动,提高活动质量。

(4)教研活动主题化、专题化。

在开展教研活动时,要事先定好计划、确立研究主题,做到“两个结合”。

一是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即要求教研活动要与课题研究相结合,要与课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

二是与校本培训相结合。

根据培训主题、培训内容开展教研活动。

做到教研活动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有活动记录。

(5)重视教研资源的积累。

B、专家引领:

在新课程实施之前和之初,专家引领必不可少,因为我们的教师都是在传统教育中培养出来的,肯定会存在对新课程的理解不够,观念转变不够彻底,在实际教学中觉得没有把握等问题,在刚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也会从实际操作的层面发现一些新问题,除了通过校本研训解决之外,还需要有专家的引领和帮助。

C、易地交流:

一些省市已在浙江之前进入了新课程的实验,他们已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必然存在一些教训,易地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新课程,也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

在省内同类学校之间也必须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D、自我反思: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边学习、边研究、边提高的过程,教师必须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剖析自己的实际教学案例,必要时与其他教师一起讨论、请专家指导、写成教学论文进行更广泛的交流。

2、培训的内容

A、通识培训:

学校主要行政领导及部分教学骨干争取参加国家级、省级及市级组织的通识培训。

学校的继续教育校本培训以新课程的通识培训为主,以多种形式培训全体教师。

B、学科专业培训:

推荐部分学科骨干参加省级组织的学科培训,其余教师参加杭州市及余杭区组织的学科培训。

以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形式开展校本研训,坚持教研活动与师训相结合,在日常教学中对全体教师进行学科专业培训。

C、选修课的开设培训:

拓宽教师的专业领域,鼓励教师发挥特长和主观能动性,熟悉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根据学生特点的社会要求,开设好选修课。

D、地方、校本课程的开发培训:

地方、校本课程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对本地、本校的教育资源进行整理、开发,并经过整合,开发出受学生、家长、社会欢迎的地方、校本课程。

3、培训的时间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应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的培训应是经常化的、长期的。

对进入新课程之前和进入新课程的最初几年,培训时间安排如下:

通识培训宜安排在开学前暑期进行,提前向教师阐明新课程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案、教学理念等,为教师在思想观念上进入新课程做好准备。

最初的学科专业培训很难由本校单独来完成,将根据各级教研部门的安排,组织教师参加集体培训。

4、培训的对象

通识培训的对象应是全体教师,有些培训还将扩大到教职员工。

学科集体培训的对象重点是下学期准备安排任教高一年级的教师,考虑到师资的不均衡,有些学科还必须吸收本学科的骨干教师及有可能在以后接本届学生教学的教师参加。

准备用2至3年时间把所有教师培训完毕。

选修课及地方、校本课程的开发、开设的培训对象是全体教师,要求每位教师都能开出选修课或地方、校本课程。

八、实施步骤

本次实验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06.2至2006.7):

主要任务是为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1、建立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

(1)成立杭州市瓶窑中学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2)成立杭州市瓶窑中学新课程指导委员会

(3)成立杭州市瓶窑中学课程开发与选课指导领导小组。

(4)成立杭州市瓶窑中学课程实验学科指导小组。

(5)制订《杭州市瓶窑中学课程实验工作方案》。

2、组织课程改革培训工作。

根据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有关文件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工作,按省、市、县三个层次进行,并按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两个层面的要求分步实施。

其中通识培训由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实施,学科培训由各级教研室组织实施。

学校将制订二级培训计划,教师在参加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组织的新课程师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基础上,重点培训学科骨干教师和起始年级实验教师。

3、教学用书选用工作。

根据省课改办的要求,学校结合实际选用教学用书。

4、规范开课,合理排课。

5、建立健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6、开发校本课程。

7、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

8、修订学校发展规划,努力形成办学特色。

9、做好课程改革的宣传发动工作。

选编课程改革学习资料和宣传提纲,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和宣传窗等媒体,利用多种形式将新课程理念宣传至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形成全社会认同,支持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

全面实施阶段(2006.7至2009.7):

全面实施阶段是课程改革的主体和核心工程,事关我校课程改革的成败和实验效果。

因这一阶段周期长,我们将分四个时间段具体组织实施:

1、实验前期(2006年7月至8月)

(1)2006年8月底前基本完成全校行政管理人员、高一年级实验教师的课程改革通识培训;

(2)按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培训计划,组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部分教学、教研和科研骨干教师参加高层次新课程学科教学专业培训;

(3)2006年8月20日前完成首批参加实验教师的学科教学专业培训。

2、实施初期(2006.9至200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