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考前3个月 专题二 时间变化与地理事象 必考点4 自然地理事象的时间变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89478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5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考前3个月 专题二 时间变化与地理事象 必考点4 自然地理事象的时间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考前3个月 专题二 时间变化与地理事象 必考点4 自然地理事象的时间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考前3个月 专题二 时间变化与地理事象 必考点4 自然地理事象的时间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考前3个月 专题二 时间变化与地理事象 必考点4 自然地理事象的时间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考前3个月 专题二 时间变化与地理事象 必考点4 自然地理事象的时间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考前3个月 专题二 时间变化与地理事象 必考点4 自然地理事象的时间变化.docx

《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考前3个月 专题二 时间变化与地理事象 必考点4 自然地理事象的时间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考前3个月 专题二 时间变化与地理事象 必考点4 自然地理事象的时间变化.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考前3个月 专题二 时间变化与地理事象 必考点4 自然地理事象的时间变化.docx

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考前3个月专题二时间变化与地理事象必考点4自然地理事象的时间变化

专题二时间变化与地理事象必考点4自然地理事象的时间变化

必考点4 自然地理事象的时间变化

考向1 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2014·福建文综)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

下图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  )

A.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

B.东京(36°N,141°E)夕阳西斜

C.纽约(41°N,74°W)烈日当空

D.开普敦(34°S,18°E)夜色深沉

(2)次日泰山站(  )

A.日出正南B.太阳高度变大

C.白昼变短D.极昼即将开始

答案 

(1)B 

(2)C

解析 第

(1)题,F为当日太阳高度最大点,故地方时为12时,可以根据经度差估算选项中各地的地方时,泰山大约为15时(正值下午),东京大约为16时(此时正值当地冬季,日落较早),纽约大约为2时(正值深夜),开普敦大约为8时(正值上午)。

(2)题,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2月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因此,泰山站日出方向为东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继续变小;泰山站的昼长继续变短;泰山站极昼现象已经结束。

考向2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1.(2015·安徽文综)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MJ/m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

完成

(1)~

(2)题。

(1)图中M日最接近(  )

A.春分日B.夏至日

C.秋分日D.冬至日

(2)a、b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  )

A.太阳高度B.白昼长短

C.海陆位置D.天气状况

答案 

(1)B 

(2)A

解析 第

(1)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即为出现极夜的范围,大致在接近最右侧日期时极夜范围达最大,此时为冬至日,a所在虚线的日期和b所在虚线的日期恰好为极昼极夜的分界,故两虚线所在日期为春分日或秋分日,结合极夜变化可知,a所在虚线的日期为春分日,b所在虚线的日期为秋分日,而M日大致位于春分日后、秋分日前的中间处,应为夏至日,故选B项。

(2)题,由于图中统计的是“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因此不受天气状况与海陆位置的影响,C、D项错误。

读图可知,a点太阳辐射量为30MJ/m2、b点为20MJ/m2。

由上题可知,a、b两点所在的日期分别为春分日和秋分日,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因而两点的白昼长度相同,排除B项;a点纬度位置较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量大,b点纬度位置较高,太阳高度较小,太阳辐射量较小,故太阳高度是影响两地太阳辐射量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选A项。

(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下题。

2.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  )

A.春、秋分日P=0B.夏至日P=1

C.全年P<1D.冬至日P>1

答案 D

解析 设高塔正午影长为X,塔高为Y,则P=X÷Y。

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X大于0,因此P不可能为0;夏至日,正午北回归线上的X等于0,因此P等于0;冬至日,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43°08′,X大于Y,因此P大于1。

考向3 日出、日落的时间变化

1.(2016·天津文综)2011年7月17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

据材料回答

(1)~

(2)题。

(1)当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时,若在天津观测太阳,太阳位于观测者的(  )

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

(2)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  )

A.30天左右B.50天左右

C.70天左右D.90天左右

答案 

(1)D 

(2)B

解析 第

(1)题,当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时,即76°22′E地方时为12点(东五区区时接近12点),天津的地方时(按东八区计算)应为15点左右,故在天津观测太阳,太阳应位于观测者西南方向。

(2)题,根据极夜开始、持续时间关于冬至日对称规律,南半球的中山站出现极夜的时间应该为5月27日→6月22日→7月17日,故为50天左右。

2.(2012·大纲全国文综)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

据此完成

(1)~

(2)题。

(1)该地可能位于(  )

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B.地中海沿岸

C.北冰洋沿岸D.澳大利亚

(2)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  )

A.正东、正西B.东南、西南

C.东北、西北D.东南、西北

答案 

(1)B 

(2)C

解析 本题组以日出时刻为切入点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题,据题意可知,6月上旬该地5时日出,19时日落,昼长为14小时,可推知该地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故选B。

(2)题,6月份北半球昼长夜短,则日出于东北,日落于西北。

考向4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1.(2015·四川文综)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

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

据材料回答

(1)~

(2)题。

(1)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  )

A.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

B.非洲以南→南海

C.南海→台湾海峡

D.台湾海峡→青岛

(2)帆船返回青岛港当日,青岛(  )

A.日出东南方向B.于地方时6时前日出

C.昼长较广州短D.正午物影较春分日长

答案 

(1)A 

(2)B

解析 第

(1)题,4月5日我国帆船手荣归青岛港,根据图中航海路线可知,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段航线顺盛行西风并顺西风漂流,顺风顺水,A项正确;非洲以南→南海段航线此时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西北季风,并不完全顺风;南海→台湾海峡、台湾海峡→青岛段航线多盛行偏北风,故B、C、D项错误。

(2)题,帆船返回青岛港为4月5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位于北半球的青岛应该日出东北方向,A项错误;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青岛应于地方时6时前日出,B项正确;此时北半球越往北昼长越长,C项错误;春分日后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此时青岛距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比春分时近,故正午日影较春分短,D项错误。

2.(2012·海南地理)下图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

甲地经度为15°E,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

据此完成

(1)~

(2)题。

(1)图中甲地时间为(  )

A.5日5时20分B.6日6时20分

C.6日5时20分D.5日6时20分

(2)当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

A.悉尼B.上海

C.雅加达D.莫斯科

答案 

(1)B 

(2)D

解析 第

(1)题,根据“甲地经度为15°E,假定西五区区时(75°W)为6日0时20分”,可知该地此时的时刻为6日6时20分。

(2)题,甲地此时的时刻为6时20分,又由图中斜线示意晨昏线,可知甲地此时位于晨线上,再根据晨昏线倾斜方向,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则北半球较高纬度的城市莫斯科当日白昼最长。

考向5 自然景观的季节变化

1.(2016·北京文综)2016年8月21~25日,第3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将在北京举办。

往届大会曾在华盛顿、首尔等地举办。

读下图,回答

(1)~

(2)题。

(1)本届大会期间,北京(  )

A.适逢中国农历处暑节气

B.八达岭长城漫山红叶

C.比首尔正午太阳高度大

D.比华盛顿日出时间晚

(2)图中举办地所在国家(  )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B.地处环太平洋灾害带

C.人口增长模式不同D.南部沿海有寒流经过

答案 

(1)A 

(2)B

解析 第

(1)题,每年公历8月23日前后是中国农历处暑节气,A项正确;八达岭长城漫山红叶在秋季,公历10月份左右,B项错误;北京和首尔均在北回归线以北且北京纬度比首尔高,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比首尔小,C项错误;北京比华盛顿纬度高,8月白昼时间长,所以北京比华盛顿日出时间早,D项错误。

(2)题,图中举办地所在国家为中国、韩国、美国,韩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中国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美国大部分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美国阿拉斯加地区在北半球高纬度,A项错误;三国都地处环太平洋灾害带,B项正确;三个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均为“现代型(低低低)”的人口增长模式,C项错误;三国南部沿海都有暖流经过,且韩国只有暖流流经,D项错误。

2.(2016·北京文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

“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

答案 春季。

位于亚热带北部;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

解析 由“山之南山花烂漫”可知古人登山的季节为春季,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分析大别山南北两侧由于气温的不同导致的景观差异。

3.(2014·大纲全国文综)当中国南极中山站(约69°S)处于极夜时,甲、乙两地分别于当地时间5时40分和6时20分同时看到日出。

据此完成

(1)~

(2)题。

(1)甲地位于乙地的(  )

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

(2)这段时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暴风雪席卷欧洲北部

B.澳大利亚东南部易发森林火灾

C.好望角附近炎热干燥

D.墨西哥湾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答案 

(1)B 

(2)D

解析 第

(1)题,由题干可知,此时南极中山站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点应该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由题干中甲、乙两地的日出时间,可以计算出甲、乙两地的昼长分别是甲:

2×(12时-5时40分)=12小时40分,乙:

2×(12时-6时20分)=11小时20分。

据此可判断甲地位于北半球,乙地位于南半球;由日出时间可知,乙地地方时早于甲地,故乙地位于甲地的东面;综上所述,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向。

(2)题,这段时间应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而欧洲北部出现暴风雪的时间为北半球冬半年,故A错误;此时澳大利亚为冬半年,澳大利亚东南部降水较多,不易发生森林火灾,故B错误;好望角附近为地中海气候区,此时为南半球的冬半年,好望角附近应温和多雨,故C错误;北半球夏半年,墨西哥湾热带气旋活动频繁,故D正确。

1.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各种自然地理事象的日变化及规律,如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气温的日变化、热力环流(山谷风、海陆风)的昼夜变化等。

2.由于地球公转带来的各种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及规律,如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洋流、河流等水文现象的季节变化、生物形态和动物迁徙的季节变化,气温、降水、气压等气候要素的季节性变化等。

1.天文现象的时间变化

(1)太阳视运动轨迹(以北半球为例)

①春分日、秋分日:

太阳正东升起

正南上中天(太阳高度最大)

正西落下。

②夏至日:

太阳东北升起

正南上中天(太阳高度最大)

太阳西北落下。

③冬至日:

太阳东南升起

正南上中天(太阳高度最大)

太阳西南落下。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另一半球相反。

如下图所示:

(3)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方位

①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方位的关系

a.北半球夏半年: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外)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北方。

b.北半球冬半年: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外)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南方。

c.春分、秋分日: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全球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

d.出现极昼的地方:

北半球日出正北方,日落正北方;南半球日出正南方,日落正南方。

②日出方位角的变化规律

a.同一日期,纬度越高,日出方位角越大。

赤道上的日出方位角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极昼圈日出方位角等于90°(北半球极昼圈日出方位是正北,南半球极昼圈日出方位是正南)。

b.同一纬度,从春分到夏至和从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纬度变大,日出方位角变大,夏至日和冬至日这两天,日出方位角最大;从夏至到秋分和从冬至到春分,直射点纬度变小,日出方位角变小,秋分日和春分日这两天,日出方位角等于0°。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①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靠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具体如下图所示。

②季节变化规律(“之最”思考法)。

a.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极大值,整个南半球达极小值。

b.冬至日: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极大值,整个北半球达极小值。

c.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一年有两次极大值,一次极小值;赤道上一年有两次极大值和两次极小值。

2.大气与气候现象的季节变化

冬半年(北半球)

夏半年(北半球)

对流层厚度

气温低,厚度小

气温高,厚度大

等温线弯曲状况

南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均向南弯曲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弯曲凸出

南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均向北弯曲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南弯曲凸出

气压中心位置

北半球大陆形成冷高压,尤其是亚洲高压最为强烈,海洋上形成低压

北半球大陆形成热低压,尤其是亚洲低压最为强烈,海洋上形成高压

气压带、风带位置

向南移动,位置偏南

向北移动,位置偏北

季风风向

东亚盛行西北季风,南亚盛行东北季风

东亚盛行东南季风,南亚盛行西南季风

天气

系统

快行冷锋

北方沙尘暴、寒潮

北方夏季的暴雨

准静止锋

昆明准静止锋,贵阳冷湿天气,昆明暖干天气

4~5月华南准静止锋,华南多阴雨天气;6月中下旬~7月上旬,江淮准静止锋,江淮地区梅雨天气

气候特征

热带草原气候

北半球正值暖热干燥的干季(受信风带控制),南半球则为湿季

北半球正值高温多雨的湿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南半球则为干季

热带季风气候

暖热干燥的旱季(东北季风影响)

高温多雨的雨季(西南季风影响)

亚热带季风和

季风性湿润气候

低温少雨(受冬季风影响)

高温多雨(受夏季风影响)

地中海气候

温和多雨(受西风带影响)

炎热干燥(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

温带季风气候

寒冷干燥(受西北季风影响)

高温多雨(受东南季风影响)

[知识拓展] 特殊天气现象与季节变化

特殊天气

时间

地区

梅雨

6月

江淮地区

伏旱

7月中旬

长江流域

春旱

春季

华北等地

昆明准静止锋

冬季

云贵地区(贵阳)

雾凇

冬季

东北

3.水文现象的季节变化

北半球夏季

北半球冬季

北印度洋季风

洋流

海水自西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

海水自东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

长江口盐度

入海径流多,盐度较低

入海径流少,盐度较高

河流径流

北半球季风气候区值汛期;地中海气候区值枯水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大,值汛期

北半球季风气候区值枯水期;地中海气候区值汛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小,甚至断流

北半球海域海水的温度

较高

较低

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流量

较小

较大

北半球温带、寒带地区的河流结冰情况

不结冰

结冰

华北平原盐

碱地

多雨季节,雨水淋盐,盐碱化减轻

稳定

4.植物形态和动物迁徙的季节变化

北半球夏季

北半球冬季

热带草原区

每年的5月至10月,非洲北部的热带草原正处于夏季,气候湿润,形成湿季,草木茂盛,吸引角马等动物来此生活

南半球蒿草茂盛,树叶嫩绿,也是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最活跃的季节

北美和亚欧大陆北部

驯鹿由南向北迁徙

驯鹿由北向南迁徙

5.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季节变化

冬半年

夏半年

海洋渔业资源

舟山渔场带鱼汛

舟山渔场墨鱼汛;我国近海实行伏季休渔制度

水资源的利用

我国修建的水利工程冬春季放水

我国修建的水利工程夏季蓄水

水资源丰歉一般与降水季节变化、河流补给类型相关,如长江夏季水资源丰富。

三峡水库运行:

蓄清排浑,一般10月份水库开始蓄水,11月末蓄到正常蓄水位175米,以充分发挥发电与航运效益,汛期前排至145米防洪限制水位。

风能利用一般是冬季优于其他季节。

沼气利用夏季优于冬季(气温高)。

太阳能利用一般是夏季优于冬季。

伏季休渔:

夏季,一般在6~9月左右,各海区不完全一致。

6.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的季节变化

(1)气象灾害的季节变化

气象灾害

多发季节

旱灾

江淮伏旱,华北、西北春旱

洪涝

多出现在夏季(雨季)

沙尘暴

我国春季,多大风

低温冷害

秋末春初

台风

夏秋季节

(2)地质灾害的季节变化

地质灾害

多发季节

滑坡

雨季(我国夏秋季多发)

泥石流

雨季(我国夏秋季多发)

(3)环境问题的季节变化

环境问题

多发季节

冬季较多(易出现逆温)

水土流失

雨季(我国夏季严重)

盐碱化

春秋季蒸发旺盛,降水少,盐碱化严重

赤潮

气温较高的时段

厄尔尼诺现象

圣诞节前后

臭氧层破坏

春季严重(南极)

7.常考的季节现象

(1)北半球春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①东北地区河流的春汛(季节性积雪融水)

②黄河在一年中第一次出现凌汛

③江南姑娘采茶正忙(雨前茶最好)

④华北平原出现春旱,长城以北种春小麦

⑤我国北方出现大风或沙尘暴天气

⑥长芦盐场忙于晒盐(雨季未到,气温高,蒸发大)

(2)北半球夏季天文方面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①北极考察最佳时期(极昼现象)

②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物体影子有时朝南

③地球公转速度最小时期(七月初,远日点)

(3)北半球夏季气候方面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①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②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伏旱天气

③我国低温中心在青藏高原

④亚洲低压势力强盛

⑤南亚、东南亚、我国西南地区吹西南风

⑥东亚季风区盛行东南风

⑦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有台风、暴雨袭击

⑧地中海沿岸国家炎热干燥

⑨好望角、开普敦沿海风浪大

(4)北半球夏季水文方面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①尼罗河处于丰水期

②塔里木河水位最高的时期(冰川融化)

③北印度洋的洋流顺时针流动(沿岸海水向东流)

④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升高

⑤我国南方赛龙舟

(5)北半球夏季生物方面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①驯鹿自针叶林带迁向苔原带

②天山牧民在森林带以上的草场放牧(夏季牧场)

③北半球热带草原区(草木茂盛)和季风区正值雨季

④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南半球热带草原)

(6)北半球秋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①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地球公转速度居中

②华北平原种冬小麦,棉花收摘

③一场秋雨一场寒

④我国秋高气爽,北雁南飞

⑤香山红叶,北半球温带森林(东岸35°N、西岸40°N以北)开始落叶

(7)北半球冬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①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一月初)

②北半球大陆高压强盛,大洋低压强盛

③南极考察最佳时期

④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极夜、极光

⑤途经北印度洋西行的船只顺风顺水

⑥澳大利亚袋鼠繁殖旺盛

⑦我国常遭寒潮影响

⑧好望角、开普敦一带炎热干燥

⑨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⑩我国秦岭—淮河以北河流有结冰现象(冰期、冰层)

易错点

(1)注意区分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两个概念的区别。

太阳高度是一天中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随时发生变化,从日出时的0开始增加,中午达到最大,即正午太阳高度,一天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之后太阳高度逐渐降低,日落降低到0。

正午太阳高度则在一年中随着日期发生变化。

(2)一定明确太阳与物影方向上的相反关系。

但是站在极点上的例外。

(3)物体的影子最短,意味着是中午时刻。

物体的影子长度为0,意味着直射,同时也是中午。

(4)太阳高度角大小取值范围在0°~90°之间。

(5)注意二至日与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区别。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趋势、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在二至日前后要改变,地球公转速度过远、近日点时变化趋势发生改变。

(6)日出日落只有二分日或者在赤道上,才是每天的6:

00日出,18:

00日落,并且必须是使用地方时。

(7)太阳高度为0°的时刻,如果数值小于12:

00就是日出时刻,如果大于12:

00就是日落时间。

(8)如果不使用地方时,日出和日落时间就不会关于12:

00对称。

计算日出和日落时间的平均值,如果不是12:

00就说明使用的不是地方时;其平均值是该地正午的某地区时(如北京时间),据此可以计算出经度。

(9)太阳直射北半球,并不是全球都东北方向日出,也不是全球都西北方向日落。

刚刚极昼的地方是正北方向日出,正北方向日落。

(10)一定区分“昼长”与“昼渐长”的区别。

昼长夜短,昼长大于12小时;昼渐长,可以小于12小时,也可以大于12小时。

(11)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不能记错。

南方地区,早稻一般是4月上旬播种,4月下旬插秧,7月中旬收获;晚稻6~7月初播种,7月中旬插秧,11月上中旬收获。

我国的油菜种植一般也分两种,长江流域一般种植冬油菜,秋种春(开)花夏收(5月),需要越冬;北方地区一般种植春油菜,4月份种植,秋收。

题组1 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1.下图为夏至日和冬至日甲地太阳高度日变化。

回答

(1)~

(2)题。

(1)h的值是(  )

A.23°26′B.46°52′

C.43°08′D.66°34′

(2)判断上图中n与y的关系是(  )

A.y=24-nB.y=12-n

C.y=36-nD.y=48-n

答案 

(1)C 

(2)A

解析 第

(1)题,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表明位于回归线上,其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3°08′。

(2)题,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处一定是地方时12:

00,而图中为北京时间6:

00,可知该地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6个小时;图中有冬至日和夏至日的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其中间值即为二分日的太阳高度过程线,因二分日地方时18:

00日落,此时北京时间为12点,则y与n中间的点应该是北京时间12点,根据数值关系可知,y与n的平均值等于中间的12,即y+n=24,所以y=24-n。

2.6月7日,科学家在回归线上使用位置、角度固定的普通相机,以相同的时间间隔持续拍摄太阳,再通过叠加获得自日出至日落的太阳视运动图,太阳在R位置时树影最短。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2)题。

(1)太阳位于R所指位置时,科学家看到的太阳方位和所在纬度分别是(  )

A.正北 23°26′NB.正北 23°26′S

C.正南 23°26′ND.正南 23°26′S

(2)若科学家要在同一地点,使用同样方法再次获得完全相同的太阳视运动图,在不考虑天气状况的条件下,拍摄日期应选择在(  )

A.6月17日前后B.6月27日前后

C.7月7日前后D.7月27日前后

答案 

(1)B 

(2)C

解析 第

(1)题,6月7日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如果在23°26′N观测则镜头必须朝南才能拍摄正午的太阳视位置,但因相机是固定的,故无法拍摄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与题意不吻合。

此外,也可从图中直观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较低而确定观测点位于23°26′S。

(2)题,只有太阳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