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授课导入应关注什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79558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新授课导入应关注什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新授课导入应关注什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新授课导入应关注什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新授课导入应关注什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新授课导入应关注什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新授课导入应关注什么.docx

《小学数学新授课导入应关注什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新授课导入应关注什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新授课导入应关注什么.docx

小学数学新授课导入应关注什么

小学数学:

新授课导入应关注什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导入新课是小学数学新授课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

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同时,良好的新课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的教学风格。

以往的新课导入主要关注的是围绕某一知识点以“传授数学知识”为中心去铺垫复习,而相对忽视了数学思想、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策略等方面的渗透与准备。

那么,新授课导入应关注什么?

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导入新课呢?

本文试结合一些新课导入的片段谈谈自己的看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是: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

数学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中心了,而是更加关注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情感和态度的形成等等。

新课导入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

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作为教师,除了在上课一开始的导入部分,就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愉悦、宽松的开课氛围,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念,激起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的强烈愿望,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外,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关注。

  一、创设一个贴切的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和教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原有经验,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因此新课导入时,如果能从学生熟知的实际生活情境出发,引导他们去思考去发现,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片段1:

最小公倍数

  师:

请大家报数,并记住自己所报的数是多少。

  生:

报数1、2、3......

  师:

请所报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再请所报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学生按要求起立后坐下)。

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

我发现有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

  师:

报哪些数的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

  生:

报6、12、18......的同学。

  师:

报6的同学你能说说你为什么两次都要站起来吗?

  生:

我报的数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所以两次都要站起来。

  师:

说的好。

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可以说6是2和3公有的倍数。

报12的同学你能说说吗?

  生:

我报的数12也是2和3公有的倍数,所以也要两次都站起来。

  师:

说的有理。

这样的数还有吗?

  生:

18、24、30......

  师:

像6、12、18等这些数都是2和3公有的倍数,可以简称为是2和3的公倍数(板书:

公倍数)。

想一想2和3的公倍数有哪些?

  生:

6、12、18、24、30......

  师:

请找一个最大的?

最小的是几?

  生:

找不出最大的,不可能有一个最大的,最小的是6。

  师:

说的真好。

2和3的公倍数中6最小,我们称它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

(接上面板书前添写“最小”)2和3的公倍数很多,而且不可能有一个最大的公倍数,所以研究两个数的公倍数的问题一般只研究最小公倍数。

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知识。

  片段2:

常见的数量关系

  师:

同学们,自己到商店买过东西吗?

  生:

买过。

师:

买过些什么?

生:

钢笔、铅笔、作业本......

  师:

好的,买过的东西真不少,象你们买的那些东西都可以称作商品。

那么,你在买商品时,应付多少钱是怎样确定的呢?

  生:

看看要买的东西的价钱是多少就行了。

  生:

不行,有时还得乘。

师:

怎么乘?

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生:

比如作业本每本5角,买2本就得用5乘以2,买3本就得用5乘以3,这样才知道应付多少钱。

  师:

说得棒极了。

看来,我们学过的乘法的知识这下可派上用场了。

那么商品的价钱,买东西的多少和应付的钱数,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问题常见的数量关系。

(板书课题)

  上面的两个教学片段,片段1从学生生活经验中都有的、最熟悉的报数游戏展开教学,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片段2紧紧围绕学生熟悉的“买东西”这一人人都有亲身体验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引导讨论,无形中诱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心理意向,使新课课题的出示水到渠成。

从这里可以看出:

新课的导入,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小学数学教学加强应用性和实践性,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因此我们在新课的导入也就更加应该体现这一思想。

  二、搭建一个适切的过渡桥梁

  新课的导入,不仅要重视搭建知识桥梁,注重知识点的复习与铺垫,关注学生知识上的准备状态,而且更应该关注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准备状况,应该注重数学思想、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策略等等方面的渗透与准备,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策略上为学生铺路搭桥。

  片段3:

三角形的面积

  提问:

同学们,想知道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吗?

(多媒体显示以下图形)

  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回忆:

你还记得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

(学生回忆的同时,老师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割拼的转化过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板书:

转化找关系推导启思:

“转化”的思想和方法在数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条红领巾,要知道做这条红领巾需要多大的布,该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

应该求出它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

能不能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方法中,得到一点启示呢?

能不能也应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探索这个问题。

  片段4:

加法交换律

  谈话:

在数学学习中,观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今天上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板书:

变不变)观察:

观察生活中的一种现象,看一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生畅所欲言,当学生举出交换位置,结果不变时板书:

交换位置)质疑:

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

你能举一个或多个例子(算式)来说明吗?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仅是认知的参与,更需要情感的投入,学生怎样投入学习,比学习何种数学知识更重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习结果更重要;学生合理学习数学方式的形成,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上面的两个导入片段,鲜明的体现出了这一要求,不再是仅仅的围绕某一知识点去复习铺垫,而是更加注重在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上为学生铺路搭桥。

  三、构筑一个自主的发展平台

  现代学生观和教师观认为:

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的潜能;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知识再创造”,去“发现”知识、“创造”知识,而非简简单单的传授知识。

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一开始就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尽力为每一个学生构建一个适当的、利于每一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平台,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个性化地、健康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有所发展,顺利的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

  片段5:

年、月、日的认识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年、月、日的认识。

(板书课题)你已经知道了有关年月日的那些知识?

请说给大家听听。

  生1:

我知道一年有365天。

  生2:

一年有12个月。

  生3:

一个月有30天。

  生4:

不一定,有的是31天。

  师:

是吗?

请举例说说。

  生5:

这个月(指3月)就是31天。

  生6:

我还知道31天的是大月,30天的是小月。

  生7:

我妈妈告诉我,2月有些特殊。

……

  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老师说:

“这些问题大家知道吗?

理解吗?

”没等学生思考便立即肯定的说:

“相信学完这一课大家就会明白的”,接着就展开教学,这种现象尤其在新授课中表现的最为普遍,多数教师根本不可能像片段5的老师那样,大胆地提出“你已经知道了有关年、月、日的那些知识”,因为担心学生会把新课要学的知识说出来。

实际上这样做是不恰当的,既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又不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从这里可以看出:

要想为学生构筑一个自主的发展平台,教师应该充分的了解学生,相信学生。

  总之,新课导入的策略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上面摘录的一些片段,尽管导入方法各不相同,但老师都非常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注重创设贴切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力求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落实在点点滴滴的教学行为之中。

从这些成功的教学片段中,不难看出:

良好的新课导入,学生的知识铺垫应该是到位的,学习兴趣应该是高涨的,思维应该是活跃的,情感体验应该是积极的。

只要我们真正确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从备教材出发来安排课堂教学结构的做法,备课时,首先考虑学生会怎么学,再去考虑教师怎么教,在导入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建立衡量导入的成功与否的标准应该是看学生能不能顺利进入学习状态的有效导入观念,注重新课导入的创新性,尤其是在新课导入时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重视数学思想、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策略等方面的渗透与准备,相信我们的新课导入一定会是成功的。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