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精选精练》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10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6663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精选精练》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10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精选精练》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10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精选精练》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10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精选精练》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10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精选精练》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10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精选精练》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10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

《届《精选精练》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10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精选精练》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10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精选精练》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10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

届《精选精练》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10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1.(2017·全国卷Ⅲ)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C )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解析] 0.9%的NaCI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所以静脉注射该溶液后,血浆渗透压不变,A、D错误;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I溶液会导致血浆量增加,而后经过机体的调节会将过多的水和NaCl排出体外,B错误。

2.(2016·海南卷)下列与动物体内+、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不参与

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有关

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

D.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解析] 血浆渗透压与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离子浓度有关,A项错误;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有关,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Na+从红细胞外顺浓度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B、C、D项正确。

1.(2018·河南省新乡市生物二模)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

B.内环境的稳态有利于细胞内酶促反应的进行

C.剧烈运动后,机体产生大量的乳酸导致血浆至弱酸性

D.内环境中O2浓度下降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

[解析] A.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A正确;B.内环境的稳态有利于细胞内酶促反应的进行,B正确;C.剧烈运动后,由于缓冲物质的作用,机体产生大量的乳酸不会导致血浆至弱酸性,C错误;D.内环境中O2浓度下降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D正确。

故选:

C。

3.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成分(mmol/L)

Na+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47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若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等

D.④为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可与淋巴进行交换,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浪费

[解析] 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高很多。

因此可以判断②和③属于细胞外液,②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属于血浆。

④中含有较多的+,并且有较多蛋白质,因此属于细胞内液。

淋巴与血浆、组织液同属于细胞外液,且与组织液不能进行相互交换,组织液单向进入淋巴管成为淋巴。

4.(2018·全国卷Ⅱ)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

[解析] A错:

运动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肾上腺素能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但它是激素,不提供能量,不是高能化合物。

B错:

饥饿时,血糖含量下降,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能加速肝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调节作用,但激素不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错:

进食后,血糖含量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多,能加速糖原合成,但激素不能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D对:

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增多,随体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从而促进机体发育。

5.(2016·江苏卷)下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L清水、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曲线c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

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

C.曲线d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

D.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解析] 曲线c表示饮用1L清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A项错误;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不变,但会导致血液总量暂时增加,B项正确;曲线d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C项错误;饮用大量清水后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D项错误。

6.(2017·北京卷)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C )

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

B.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

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进胰岛素释放

D.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

[解析] 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多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贮存在ATP中,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A项正确;由图可知,Ca2+内流促进了胰岛素以胞吐的方式被释放到细胞外,B项正确;细胞外葡萄糖含量增加会促进胰岛素释放,C项错误;细胞外葡萄糖浓度升高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降低细胞外血糖浓度,属于负反馈调节,D项正确。

7.(2016·全国卷Ⅲ)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解析] 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会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发生变化,A项正确;水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肾小管细胞,肾小管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B项错误;摄盐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饮水增加后可降低渗透压,同时尿量增加,排出多余水分和无机盐,从而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C项、D项正确。

8.(2018·安徽安庆期中)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复杂的调节机制,下图为人体内体温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B )

A.图中c代表促甲状腺激素,c含量过高时会反馈抑制激素b的分泌

B.代表甲状腺,激素d的主要靶器官除图示外还包括垂体和下丘脑

C.图中e在下丘脑合成,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会导致其分泌量增加

D.炎热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促进皮肤血管舒张使散热大于产热

[解析] 图中c代表促甲状腺激素,d表示甲状腺激素,d含量过高时会反馈抑制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c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A项错误;代表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主要靶器官除图示的肌肉、肝脏外,还包括垂体、下丘脑,B项正确;图中e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合成,人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会导致其分泌量增加,C项错误;在炎热的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使血流量增加,进而增加散热量,只要体温恒定,散热量就等于产热量,D项错误。

9.(2018·全国卷Ⅱ)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

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

C.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

[解析] A对:

烟草花叶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故可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到RNA。

B错:

T2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病毒,在大肠杆菌体内增殖可导致其裂解。

C对:

HIV主要攻击人的T细胞,使人体免疫力下降直至完全丧失,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对:

病毒感染引发的疾病通常具有传染性,阻断病毒的传播,即切断传播途径,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

10.(2018·江苏卷)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

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C.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解析] A错:

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的是T细胞,而不是效应T细胞。

B对:

受到抗原的再次刺激后,记忆细胞可快速增殖分化产生相应的效应细胞,从而完成二次免疫应答。

C错:

效应T细胞和相应的记忆细胞可移植给肿瘤患者,以提高患者免疫力,T细胞不具有此功能。

D错:

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需要用经免疫的单一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11.(2016·海南卷)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免疫系统相对独立,既不受神经调节也不受体液调节

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

C.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均为自身免疫病

D.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

[解析]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相互影响,A项错误;吞噬细胞在第二道防线中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B项正确;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属于免疫缺陷病,C项错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监控和清除功能可以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D项错误。

12.(2016·江苏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诊断HIV感染

[解析] HIV感染人群中多种免疫细胞损伤,对H1N1流感的抵抗力下降,A项正确;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HIV具有高度变异性,导致记忆细胞和抗体不能消灭HIV,B项正确;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有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C项正确;HIV感染初期,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大量抗体,可通过检测抗体诊断HIV感染,D项错误。

13.(2016·海南卷)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免疫系统相对独立,既不受神经调节也不受体液调节

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

C.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均为自身免疫病

D.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

[解析]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相互影响,A项错误;吞噬细胞在第二道防线中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B项正确;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属于免疫缺陷病,C项错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监控和清除功能可以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D项错误。

14.(2017·天津卷)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C )

选项

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

推论

A.

损害呼吸道黏膜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B.

改变T细胞数目

影响特异性免疫

C.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影响细胞免疫

D.

导致抗体水平升高

影响体液免疫

[解析] 皮肤和黏膜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项正确;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所以改变T细胞的数目,会影响特异性免疫,B项正确;B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C项错误;抗体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D项正确。

15.(2018·北京市海淀区)当人体注射了用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后,体内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C )

A.吞噬(巨噬)细胞处理和呈递抗原

B.产生针对该禽流感病毒蛋白的抗体

C.效应T细胞消灭被疫苗感染的细胞

D.形成能识别禽流感病毒的记忆细胞

[解析] A.疫苗相当于抗原,注射后,吞噬(巨噬)细胞处理和呈递抗原,A正确;B.疫苗相当于抗原,注射后,浆细胞产生针对该禽流感病毒蛋白的抗体,B正确;C.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不会进入宿主细胞,不会产生细胞免疫,C错误;D.疫苗相当于抗原,注射后,形成能识别禽流感病毒的记忆细胞和抗体,D正确。

故选:

C。

16.(2018·北京市平谷一模)吞噬细胞通过内吞作用摄入胞外抗原,运至溶酶体,溶酶体酶使抗原片段化。

氯化铵和氯喹处理吞噬细胞,可以提高溶酶体内的pH,使酸性水解酶失活。

如表是两种物质处理对抗原加工和呈递过程的影响结果。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D )

组别

检测项目

对照组观察结果

(%)

10mmoL/L氯化铵

0.1mmoL/L氯喹

观察结

果(%)

抑制

率(%)

观察结

果(%)

抑制

率(%)

抗原摄取

15

13

13

15

0

抗原分解

29

13

55

14

52

抗原加工前T细胞-吞噬细胞结合

70

26

63

30

57

抗原加工后T细胞-吞噬细胞结合

84

70

17

60

24

A.两种物质处理对抗原的摄取无显著影响

B.两种物质处理都能部分抑制抗原加工

C.抗原的加工利于抗原在免疫细胞间的传递

D.抗原能否呈递只与抗原的空间结构有关

[解析] A.根据表格中对抗原摄取检查情况看,氯化铵对抗原摄取具有一定的抑制率,但是影响效果不明显,A正确;B.氯化铵和氯喹处理吞噬细胞,可以提高溶酶体内的pH,使酸性水解酶失活,即两种物质处理都能部分抑制抗原加工,B正确;C.抗原加工前和抗原加工后的对照组结果可以看出,抗原的加工利于抗原在免疫细胞间的传递,C正确;D.抗原能否呈递与抗原的空间结构有关以及抗原是否被加工有关,D错误。

故选:

D。

17.(2018·衡水中学期中)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

B.有人到了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是因为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C.发烧时食欲下降是因为消化酶活性降低造成的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解析] 剧烈运动中,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A正确;人体稳态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较小时,人体通过调节,内环境仍然保持稳定,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较大时,超出了调节能力,稳态遭到破坏,代谢会发生紊乱,B错误;发烧时食欲下降是因为温度升高消化酶活性降低造成的,C正确;佝偻病是由于缺钙造成的,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D正确。

18.(2018·淄博一中期中)某人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

则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该个体血糖浓度降低,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

B.该个体感觉饥寒交迫的中枢在胃黏膜的感受器

C.调节过程中促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分泌会增加

D.调节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被调动起抵御寒冷

[解析] 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说明该个体血糖浓度降低,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体温降低,A正确;该个体感觉饥寒交迫的中枢在大脑皮层,B错误;调节过程中促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分泌会增加,促进机体产热增多,促进血糖升高,C正确;调节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被调动起抵御寒冷,D正确;答案是B。

19.(2018·山东省济宁市高三期末)冬泳运动因其独到的健身效果而备受关注。

下列有关人在冬泳过程中的生理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B )

A.产热量始终大于散热量

B.体温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C.胰岛素在此过程的血糖调节中起主要作用

D.寒冷刺激使下丘脑体温凋节中枢产生冷觉

[解析] 人通过调节,在不同环境中维持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维持体温正常,A错误;体温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B正确;环境温度较低,通过调节,升高血糖浓度,加强产热,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在血糖调节中起主要作用,C错误;冷觉在大脑皮层形成,D错误。

故选:

B。

20.(2018·北京市顺义二模)对于不能进食的病人,需要及时补充葡萄糖,临床上为患者输液时所用的通常是5%的葡萄糖溶液。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会导致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减少

B.会导致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减少,尿量减少

C.5%葡萄糖液的渗透压与人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

D.会导致进入血浆的CO2增多,血浆pH明显下降

[解析] 病人胰岛B细胞未受损,因此胰岛素含量相对平衡,A错误;在胰岛素的作用下,注射的葡萄糖被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性降低,其轴突末梢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使水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B错误;5%葡萄糖液的渗透压与人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因此临床上通常是5%的葡萄糖溶液为患者输液,C正确;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

不会明显下降,D错误。

故选:

C。

21.(2018·河北省衡水二模)中东地区呼吸综合症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感染者多会出现严重的呼吸系统问题并伴有急性肾衰竭。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冠状病毒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最大差异是前者没有核膜、核仁

B.将冠状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可得到4种碱基、1种五碳糖、一种磷酸

C.病毒感染机体后,体液中会产生与之特异性识别的抗体,但仅靠体液免疫一般无法将病毒彻底清除

D.肾衰竭会导致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引起内环境稳态失调

[解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最大差异是有无细胞结构,A错误;病毒只有一种核酸,因此该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可得到4种碱基、1种五碳糖、一种磷酸,B正确;病毒感染机体后,体液中会产生与之特异性识别的抗体,但仅靠体液免疫一般无法将病毒彻底清除,需要细胞免疫共同发挥作用,C正确;肾衰竭会导致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引起内环境稳态失调,D正确。

故选:

A。

22.(2018·广东省汕头市一模)下列有关人体和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胰岛B细胞只在血糖浓度升高时分泌胰岛素

B.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和某些激素的受体

C.下丘脑调节肾脏分泌抗利尿激素,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D.免疫调节是独立的调节机制,不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影响

[解析] 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而血糖浓度正常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但也处于一定的水平,A错误;肌细胞可接受神经递质和激素的调节,故其细胞膜上存在神经递质和多种激素受体,B正确;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C错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即免疫调节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影响,D错误。

故选:

B。

23.(2018·陕西省榆林市一模)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真核细胞的rRNA是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形成的,与核仁有关

B.生长素、促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合成都发生在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上

C.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只能在免疫细胞中合成

D.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部位,丙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生长素

[解析] 真核细胞的rRNA是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形成的,而核仁与核糖体RNA形成有关,A正确;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合成分泌蛋白,B错误;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如唾液腺细胞)合成、分泌,C错误;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的,D错误。

故选:

A。

24.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C )

A.若①表示免疫分子,则①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等

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中的躯体感觉中枢

D.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②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解析]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即免疫分子;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能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

25.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B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

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解析] 由题意可知,选项A中呼吸频率加快是为了获取更多的O2;选项C中人体无论在O2充足还是在高原缺O2的条件下,细胞都以有氧呼吸为主;选项D中进入血液的乳酸,被缓冲物质(NaHCO3)转化为其他物质(CO2)。

26.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

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外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C.外毒素和抗毒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解析] 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产生抗毒素,所以外毒素属于抗原,抗毒素属于抗体,抗原的化学本质多为蛋白质,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

27.(2018·嘉兴一中期中)B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会发生两次选择:

在骨髓中分化时经历第一次选择,凡是能识别自身抗原的B淋巴细胞会凋亡,保留下的B淋巴细胞一般不会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在外周免疫系统中,B淋巴细胞识别特异性外抗原后发生第二次选择,凡是能表达高亲和力抗原识别受体的保留下,其余的几天后死亡。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A.B淋巴细胞经过第二次选择后保留下的是浆细胞

B.淋巴细胞分化前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成分发生了变化

C.自身组织如果因为某些理化因素导致其抗原性改变,则可能导致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D.B淋巴细胞的凋亡是受环境影响并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

[解析] 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A错误;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过程,分化后的淋巴细胞具有识别和不能识别自身抗原的作用,所以细胞表面蛋白质发生改变,B正确;自身组织如果因为某些理化因素导致其抗原性改变,可能被抗体识别,从而引起自身免疫病,C正确;细胞的凋亡受环境影响,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编程性死亡,D正确。

28.如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向下的箭头指示为疫苗注射时间)。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a与d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甲、乙两种抗体由不同浆细胞产生

B.甲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发挥作用

C.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有较大的差异

D.c时间段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