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四清新型城镇化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定.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62878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黎四清新型城镇化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黎四清新型城镇化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黎四清新型城镇化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黎四清新型城镇化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黎四清新型城镇化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黎四清新型城镇化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定.docx

《黎四清新型城镇化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黎四清新型城镇化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定.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黎四清新型城镇化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定.docx

黎四清新型城镇化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定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湖南行政学院

 

学员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新型城镇化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

学员姓名:

黎四清

指导老师:

洪艳

班别:

第三十九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2011年1月5日

内容提要

在阐述新型城镇化的特征与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四大举措。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稳妥推进发展县域经济

新型城镇化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

岳阳县人民政府县长黎四清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加快城镇化进程,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大指导方针。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包容性增长”的新理念,其基本含义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根本目的是统筹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普惠于民。

落实好这些要求,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镇化建设,切实提高城镇化率和城镇管理水平,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城乡共荣。

一、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意义重大

新型城镇化具有规划起点高、途径多元化、聚集效益佳、辐射能力强、个性特征明、人本氛围浓、城镇联动紧、城乡互动好的基本特征。

新型城镇化能够有力吸引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是解决就业难题、实现市场扩展、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城镇能够承接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可以有效缓解农村人地紧张的突出矛盾;城镇化有利于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依托。

推进城镇化既能增加投资,又能拉动消费,充分释放内需动力。

据专家统计分析,在目前消费水平下,城镇人口每增加1个百分点,全国居民消费总需求将增长1.2个百分点,并直接带动GDP增加0.44个百分点。

城镇人口每增加1人将带动50万元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城市人口和生产活动集聚,将持续激发新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城镇化能够实现“企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有效推动服务业发展,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

一方面可以使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有组织、分层次地梯度引导农民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推动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城镇人口,扩大农产品消费市场。

城镇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城乡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空间结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纽带和桥梁。

(三)、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今年10月,党中央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坚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稳步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总体实力,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可以持续增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动力,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是规划起点高、途径多元化、聚集效益佳、辐射能力强、个性特征明、人本氛围浓、城镇联动紧、城乡互动好。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走活城乡这盘棋,让农村为城镇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形成坚强后盾,城镇为农村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拉动农村发展,形成城乡优势互补、利益整合、共存共荣、良性互动的局面。

目前,我们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尚存在城镇对“三农”的转化作用不够,体系发展滞后,辐射功能不强等系列突出问题。

(一)、城镇体系发展滞后。

2009年底,我国城镇化率为46.6%,距离70%的城镇化完成阶段还有24%的空间,如每年提高0.8个百分点还需要30年。

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尽管近年来城镇化水平有了快速提高,但从全国来看,还处于较低位置,2009年我省城镇化率为43.3%,较全国平均水平低3.3个百分点;尽管城镇体系在进一步健全,但长株潭城市群才刚刚起步,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强,尤其是小城镇规模小实力弱,目前只有4个全国百强县、15个中部地区百强县;尽管在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但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差距仍然较大,80%以上的新增基础设施集中在城市和县城,农村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医疗卫生设施普遍缺乏。

我们岳阳县跟其它大部分县(市)一样,也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总面积2716平方公里,其中农村面积占80%;总人口7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到了近80%,城镇化率仅为32%。

(二)、城镇管理任务艰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抵御自然灾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等问题凸显,“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成为管理盲区,管理手段简单粗放,方法陈旧落后。

同时,随着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在城镇生活、工作、就业的农民日益增多,但他们还没有完全具备城市人的文明,城市人的生活习惯,城市人的价值理念,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三)、城镇供求矛盾突出。

据测算,我国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要有1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城镇的就业吸纳能力和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压力巨大。

城市居民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反映强烈。

特别是保障性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严重不足,中低收入家庭特别是低收入农民工住房困难的问题十分突出,房价上涨较快,普通居民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影响了城乡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要举措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城镇化建设,要求不断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内涵,体现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与协调,统筹和规划城乡一体化是其显著特征。

因此,抓新型城镇化,必须着力破除就城镇化抓城镇化的传统观念,重点强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一起抓的理念;着力破除就城镇抓城镇的传统观念,重点强化城乡统筹谋划、整体推进的理念;着力破除就产业抓产业的传统观念,重点强化抓发展首先抓载体的理念;按照“四化两型”的要求,坚持“两新”带动、“两型”引导和以人为本,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优经济结构相结合,与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相结合,通过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推进城乡产业联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统筹空间布局,推进城乡规划共融。

科学规划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

要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群、资金集聚、产品集散”的城市功能定位,打破原有城乡分割的规划模式,以统筹城乡资源、优化发展空间、实现城乡一体发展为目标,探索城乡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新机制,建立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努力实现“城市向农村延伸、农村向城市聚集”。

1、统筹区域规划。

我省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中,省委、省政府通盘谋划、英明决策,将原本为长株潭三市的城市轻轨调整为兼顾岳阳、益阳、常德、衡阳和娄底5个城市的城际铁路,这让长株潭城市群的辐射作用变得更强更大。

作为县一级来说,应该坚持县域开放、县域合作、县域平衡和县域融合的发展理念,以县域资源配置、重大基础设施、城镇体系框架、土地利用方向、产业发展布局、重要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方面的一体化为目标,统筹制定县域发展规划,实现县城与市区功能互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统筹专项规划。

发挥规划的“龙头”地位和引领作用,突出针对性和操作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结合地区资源优势和发展重点,科学编制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城乡路网、水网、电网、环卫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电、公交等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建设等一系列规划。

这既可改善城镇的投资环境和产业发展环境,又能提升城镇的服务能力和供给能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3、统筹镇村规划。

坚持以县城的框架要求规划建设集镇,重点抓好中心镇的规划建设,突出其作为“城市之末、乡村之首”的独特优势,努力形成“三级联动”、互促互动的城乡发展体系;以集镇的功能标准规划建设农村(社区),重点加强新农村宅基地规划和管理,引导农民按规划建设住宅,逐步解决农村“建新房留旧房”、“有新房无新村”的问题,建设一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村庄。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统筹产业发展,实现城乡居民共富。

产业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支撑。

我们作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要积极创造条件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技术、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服务业发展,增强城镇吸纳人口的能力。

1、加快产业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中,无论是一产、二产,还是三产,都要从实际出发,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支柱性产业,走产业集聚和特色块状发展之路。

我县坚持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全力培育、壮大生物医药、建材、机械电子、食品加工、轻纺化工等5大龙头产业,充分释放骨干企业的放大、叠加和带动效应,力争到“十二五”末,我县五大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20亿元。

2、加快园区建设,增强城镇经济发展后劲。

园区是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是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业企业的规模、聚集、辐射和带动效应。

我县财政尽量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园区土地征用平整和配套完善水、电、路、通讯、排污等基础设施,着力提高园区的吸纳、承载能力。

台湾农民创业园、生物医药工业园、建材工业园和麻塘电磁铁工业功能区、新开食品产业功能区、鹿角临港产业区等“三园三区”,大力发展上下游项目和产品,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主题园区。

3、推进城乡联动,提升产业一体化发展水平。

引导县域龙头企业向乡村延伸产业链条,整合利用乡村闲置土地,在农村兴建加工网点,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同时,充分发挥芭蕉扇业、湘渝焦糖等龙头企业市场前景好、拉动力强、与农村联结紧密的优势,积极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发展种养大户,促进农民增收。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统筹项目建设,实现城乡设施共建。

城镇是激活和带动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越大,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就越大。

我们应该统筹谋划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有机衔接,形成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全域优化,努力构建宜居、宜业、宜商、宜游、宜工的现代城镇体系。

1、新上一批改善县城面貌的城建项目。

我县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为目标,强力推进荣鹿一级公路、城南河风光带、荣湾水库、京珠连接线等县城提质扩容工程,进一步提升县城品位和形象,增强县城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街美、人文明”的现代化新兴县城,力争通过“大干实干巧干三五年,再造一个新荣城”。

2、新上一批增强发展后劲的重点项目。

利用城镇在资源、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聚集功能和带动作用,实施一批带动能力强、集聚作用大、发展后劲足的项目。

加速推进荣鹿一级公路建设,加快县城“西移”进程;尽快实施由省交通厅调整的4.5公里岳长高速公路连接线项目,加快县城“南拓”进程;全面完成总投资9137万元、日处理污水4万吨的县城污水处理工程,全面启动总投资8000万元、年供气3亿立方米的城区天然气工程等,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县域经济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

3、新上一批惠及民生的基础项目。

抢抓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机遇,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小农水试点县、标准粮田示范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等项目,突出改善农村交通和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防渗渠道改造、大型灌区配套、环洞庭湖基本农田重大工程综合整治和水土流失治理。

加快农村安全饮水、低压电网改造、大中型沼气及户用沼气工程、信息网络等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四)、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统筹公共服务,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目的不单纯是把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镇,更重要的是要按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要求,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实现“全域均衡”。

1、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

统筹规划、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规范发展学前教育,坚持新增教育经费和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倾斜,优质教育资源延伸到农村中小学,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城乡教育水平。

我县将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2、统筹城乡卫生医疗服务。

建立健全以县城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推进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延伸,为农民提供安全质优的基本医疗和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

我县将积极实施中医院搬迁、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等建设项目,加快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专业队伍建设,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水平。

3、统筹城乡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搭建全方位的促进就业服务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

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

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比例,推动社会保障工作重心由城镇为主向城乡统筹转变,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4、统筹城乡文体事业发展。

整合现有文化资源,规划建设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巴陵文化广场和农村乡镇文化中心、社区文化中心、农家书屋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强文化惠民服务能力建设,开展各类文化下乡活动和多样性的群众文化活动,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加强城区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县体育中心,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5、统筹城乡生态环境改善。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大有机肥和生态农药推广力度,积极推进规模化养殖、农村社区环保设施建设和沼气建设。

大力推进“清洁家园”行动,提高“三清”、“五改”率和沼气池普及率,配套实施农村人口安全饮水改造;全面启动环洞庭湖区畜牧血防治理和血防造林工程、环铁山库区水资源保护和污染整治工程。

结论:

“十二五”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既要强调积极,把握机遇,有序推进,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结构提供新的增长空间;又要着力解决当前问题,统筹城乡发展,为城镇化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