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获取及分析复习题及答案.docx
《信息获取及分析复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获取及分析复习题及答案.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获取及分析复习题及答案
信息获取与分析复习题
第一章信息概论
1.信息的定义。
“信息”的英文单词是“information”,它来源于拉丁字“informatio”,意思是音讯、消息的意思。
在中国港台地区,“information”常常被译为“资讯”。
1928年,哈特莱(L.R.V.Hartley)在《贝尔系统》杂志上发表一篇题为“信息传输(TransmissionofInformation)”的论文,区分了消息和信息。
他认为“信息是指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将信息理解为选择通信符号的方式,并用选择的自由度来计量这种信息的大小。
1948年和1949年,美国著名数学家、贝尔实验室研究所的申农(C.E.Shannon)博士连续发表两篇论文,即“通信的数学理论(MathematicalTheoryofmunication)”和“在噪声中的通信”,他提出了信息量的概念和信息熵的计算方法,并因此被视为现代信息论的创始人。
申农还给信息下了一个高度抽象化的定义:
“信息是用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
1948年,美国著名数学家、控制论创始人维纳(NorbertWiener)教授出版了专著《控制论——动物和机器中的通信与控制问题》(Cybernetics),并创立了控制论。
维纳从更加广阔的领域研究了信息,他认为信息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控制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他还认为:
“接收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过程,就是我们适应外部世界环境的偶然性变化的过程,也是我们在这个环境中有效地生活的过程。
”
1975年,意大利学者朗高(G.Longo)出版了专著《信息论:
新的趋势与未决问题》,并在绪言中指出“信息是反映事物的形成、关系和差别的东西,它包含在事物的差异之中,而不是在事物本身。
”
1996年,我国学者钟义信教授在其著作《信息科学原理》一书中对信息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层次给出了定义。
从本体论层次,信息被定义为:
“事物运动的状态以及它的状态改变的方式。
”其中,信息泛指一切物质客体和精神现象,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
从认识论的层次,信息被定义为:
“信息是主体所感知或者主体所描述的事物运动的状态以及状态变化的方式。
”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的内涵:
①语法信息。
由于主体具有洞察力,能够感知事物运动及其变化方式的外在形式,由此获得的信息可称为语法信息;
②语义信息。
由于主体具有理解力,能够领悟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逻辑含义,由此获得的信息可称为语义信息;
③语用信息。
由于主体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效用,由此获得的信息可称为语用信息。
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综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认识论层次上的全部信息,即全信息。
“国家经济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标准化规X”对信息的定义是:
“构成一定含义的一组数据就称为信息。
”
对信息的定义还有:
•信息是事实;
•信息是对数据加工的结果;
•信息是沟通(传播);
•信息作为一种能量形式;
•信息作为知识;
•信息是帮助人们做出正确决策的知识;
在信息管理科学中,我们认为:
“信息既是可以通信的数据和知识,又是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
在掌握信息概念时应抓住三个要点:
第一,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变化和特征的反映。
客观世界中任何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和特征,即事物的状态和特征在不断地变化,因而作为客观事物特征和变化反映的信息,也总在不断地生成着和传递着。
这一特征强调了信息的客观性。
第二,信息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表征。
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物质结构和量度的变化,信息正是这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表征。
这一特征强调信息“流”的概念,强调信息的系统性。
第三,信息的X围及其广泛,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人类只能理解和接收无限丰富的信息中的一部分,还有许多信息至今尚未被人们认识和利用。
这一特征强调了信息的开放性。
一般地说,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的陈述。
运动状态本身(例如观察到事实、现象)是直接信息或一次信息。
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陈述(例如经过加工整理的数据、资料、理论、观念等)则是间接信息或二次信息(三次信息、四次信息等经过多次加工的信息都可称为二次信息)。
信息是一个独立的科学概念。
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就是信息,是一个与物质和能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新概念。
2.信息的特性是什么?
信息定义所揭示的是信息的本质属性,但信息本身还存在由许多由本质属性派生出来的一般特性,除了前面介绍的信息的客观性、系统性和开放性外,还有普遍性、相对性、转移性、时效性、传递性、共享性、变换性、有序性、动态性、转化性和可伪性等,它们大都从某一个侧面体现了信息的基本特点。
正是有了这些特性,才使信息成为既不同于物质又不同于能量的一类新的研究对象。
同时,通过研究这些特性,又会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信息基本概念的理解。
(1)普遍性
信息是无处不在的,也是无时不在的。
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之中,也存在于人类的思维或精神领域之中。
(2)相对性
一方面,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的观察者获得的信息量并不相同;另一方面,不同的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也不相同。
(3)转移性
信息可以在时间上或空间上从一点转移到另一点。
在时间上的转移称之为存储;在空间中的转移称之为通信。
既然信息不是事物本身,那么它就可以脱离某一事物而载荷到别的事物上,从而就可以被转移、复制、记录、复现、存储、传送。
(4)时效性
信息是有“寿命”的。
脱离了事物源的信息,因为不再能够反映变化了的母体的新的运动状态和变化方式,它的效用就会逐渐降低,以至完全丧失。
所以,信息的价值和作用体现在一定的时空X围内,它不仅取决于信息内容本身,还取决于该信息是否能够被人们及时获得。
(5)传递性
信息可以通过一定的传输工具和载体进行传递,从而形成信息联系,被人们感受和接收。
信息是物质存在方式的直接或间接显示,这种显示靠光、声、磁以及语言、表情、文字符号等得以呈现和传递。
传递性是信息的本质特征之一,信息的可传递性使信息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广泛扩散。
(6)共享性
信息可以被无限制的进行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用户,被众多主体共享。
信息共享是信息的运动规律之一,也是信息的一个重要性质,同时还是它同传统资源(即物质和能量)的一个重要区别。
(7)变换性
信息是可变换的,它可以由不同的载体和用不同的方法来载荷。
信息的这一性质使人们对信息施行的各种各样的处理和加工成为可能,可以使信息从某一种形态转换和加工成另外一种形态。
(8)有序性
一方面,信息可以用来消除系统的不稳定性,增加系统的有序性;另一方面,信息本身也可根据一定规则进行编码。
(9)动态性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的改变方式,事物本身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信息也会不断地随之变化。
这种变化大多数时候表现为信息内容的变化,有的时候表现为事物的联结状态发生了变化,也就是信息的流程发生了变化。
(10)转化性
信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能量、时间、金钱、效益、质量以及其它更多的东西。
信息的可转化性是信息被正确利用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主要依据,也是信息的价值的重要源泉。
但要真正实现信息的转化,还要依靠人们对信息的正确利用。
(11)无限性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时刻都会产生信息。
随着时间推移,信息又在无休止地产生和发展。
物质世界是无限的,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也将是无限的,因而随之产生的信息也是无限的。
(12)层次性
信息是有层次的。
信息划分为层次的主要依据是对信息所施加的约束条件。
约束条件越多,它的层次就越多,因而,应用的X围也就越窄。
(13)知识性
信息作为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外在形式、逻辑含义和效用,实际上就是知识的毛坯或者原材料。
一旦信息积累到适当程度,就可以被主体(或者主体群)逐渐加工成真正的知识,也就是一种具有普遍性和抽象性的新信息。
(14)可存储性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信息的存储方式也在不断改进,从古代的结绳记事,直至如今的磁、光、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大大增加了物质载体存储的信息量,也大大丰富了信息的存储形式。
(15)可处理性
可处理性是指信息通过分类、标引等有序化处理,再经过概括、归纳、总结,可使信息更精炼,从而有利于检索利用。
不同形式的信息通过处理和加工,可以再生成所需要的信息形式。
(16)可识别性
信息在宇宙中普遍存在,不仅可以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去感知,而且可以通过仪表、器械进行检测和识别,由此形成信息的可识别性。
(17)依附性
载体是信息存在的必要条件。
信息的存储、传递和交流必须依附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上。
信息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只能附着在某种载体之上,并以一定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人们要获得信息,首先要获得携有信息的载体,然后通过对载体的利用,才能解析出其中的信息内容。
3.简述信息与物质和能量的关系。
物质、能量以及信息是构成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三大要素,对应于这三个要素,还有三大基本定律:
物质不灭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信息不对称定律。
正如美国著名数学家、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所言:
“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因此,物质、能量、信息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信息与物质、能量之间的区别
信息与物质之间的区别在于信息不同于物质。
信息是物质的普遍性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可以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同时又不影响物质的存在与运动,它所表现的主要是物质运动的状态与方式,是物质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
信息与能量之间的区别在于信息不同于能量。
信息是物质的运动状态与方式,而能量的作用在于做功;能量转换遵循守恒定律,而信息转换不存在守恒现象;能量不能共享而信息可以共享;能量为人类提供动力,而信息为人类提供知识与智慧。
(2)信息与物质、能量之间的联系
信息与物质、能量之间的联系集中体现在三者都统一于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能量和信息都源于物质。
首先,物质是信息的源泉。
任何物质的运动过程同时也是信息运动的过程,而任何信息运动的过程都离不开物质的运动过程。
其次,信息与能量密不可分。
信息的获取和传递需要能量,能量的转换与控制也离不开信息。
最后,信息与物质、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信息虽然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但在一定条件下,信息可以转化成物质和能量。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生产力”等名言所表述的正是这种转化关系。
4.信息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1)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前提
人们为了适应环境,首先要发现并体察环境的变化。
换言之,要能够从环境中不断取得信息,并根据信息来制定行动策略。
人类要是没有信息,就不能够生存。
(2)信息是人类发展必需的重要资源
作为资源,信息为人类提供无穷无尽的知识和智慧。
物质、能量和信息“三位一体”,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特别是在高级的、有目的性的系统中,这种关系更为明显。
没有物质,系统便无形体;没有能量,系统便无活力;没有信息,系统便无灵魂。
(3)信息是人类一切智慧和知识的源泉
为了认识世界,人们首先要通过自己的感官去感知外部世界各种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即通过感官去获得外部世界的信息。
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送给大脑,并在大脑中进行存储、变换、比较、分析、去伪存真,提取有用的部分,形成初步的判断,获得相应的认识。
这种经过对外界信息加工而产生的新信息,称为决策信息,它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和能量的形式又反作用于外部世界。
这样,就完成了由客观到主观、再由主观到客观的第一次“循环”。
5.信息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按信息的地位可以分为客观信息(包括观察对象的初始信息、经观察者干预之后的效果信息、环境信息等)和主观信息(包括决策信息、指令信息、控制信息、目标信息等);
按信息的状态可以分为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或者原始信息、中间信息和目标信息;
按信息的作用可以分为有用信息、无用信息和干扰信息;
按信息源的性质可以分为数据信息、文字信息、语音信息和图像信息等;
按信息的载体性质可以为纸介质信息、磁介质信息、光介质信息和生物介质信息等;
按信息应用的行业或部门可以分为服务业信息、工业信息、农业信息、林业信息、军事信息、政治信息、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等;
按信息在企业应用的领域可以分为研发信息、生产信息、营销信息、物流信息、财务信息和人力信息等;
按携带信息的信号的形式可以分为连续信息、离散信息和半连续信息等。
6.在无干扰的理想情况、有干扰情况及完全干扰情况下,信宿收到的信息量是多少?
(1)无干扰的理想情况
信源发出的信号
与信宿收到的信号
一一对应,则
,它表示信宿
收到的信息量
与信源
的熵
相等,说明信宿
完全解除了对信源
的不定度,表示信宿
对信源
的不定度完全消除。
此时,
(2)有干扰情况
信宿收到信号
后,由于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干扰而损失了一定量的信息,因此信宿
对信息源
的不定度并未完全解除,所以信宿
实际收到的信息量应为信息熵
减去由于干扰而损失的信息量
,
为条件熵,表示由于干扰而失去的信息量,即信宿收到信号
后,对信源
仍然存在不定性的量,则信宿
收到的信息量为:
(3)完全干扰
由于干扰很大或完全干扰,所以信宿
根本收不到信源
的任何信息,即
,信源
发出信号后,由于干扰而使信息全部丢失,因此信宿
收不到任何关于
的信息,则
所以,信息量等于信宿消除的不定性的数量,信宿收到信息后,不定性解除的越多,则获得的信息量就越大。
7.简述信息与数据和知识的关系。
信息是经过加工、组织后的数据,知识则是基于信息之上的有关事实之间的因果或者相关性的联系,它使人们可以预测未来的结果。
对于数据和信息的关系,一般来说,信息是通过数据形式来表示的,是加载在数据之上,对数据具体含义的解释。
故不同的数据可反映不同的信息。
对于知识和信息的关系,一般认为知识是经过加工的信息。
这里信息的X围非常广泛,除了包括信息产业使用的知识技术(如计算机、光导纤维、卫星等)以外,还包括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环境保护等。
人们不仅能通过信息感知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且能将获得的信息转变成知识,作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
把信息转化为知识,再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是一种动态的开拓过程。
反过来,智慧又会转化为新的知识,新知识又会转化为新信息,人们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社会传递过程,并借助媒体将新信息传给使用者。
8.信息分析的定义。
¹信息分析,在经济界被称为经济分析、经济预测、市场分析等,在科技信息界被称为情报研究、情报分析、情报调研等。
¹信息分析,简单地说即是通过对大量已知信息的分析研究,获得新的信息。
¹信息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研究已知信息,获得对事物深层次的认识与把握,为科学决策、科学研究、市场开拓等服务,它是一种内容广泛的信息深加工活动,是一种智力性的科学研究活动。
¹定义一:
信息分析旨在通过已知信息揭示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其任务就是要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在对大量的(通常是零散、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搜集、加工整理与价值评价的基础上,透过由各种关系交织而成的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其内容本质,从而获取对客观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
¹定义二:
信息分析是一种以信息为研究对象,根据拟解决的特定问题的需要,收集与之有关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得出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新信息的科学劳动过程。
¹定义三:
信息分析就是对消除不确定性的知识或消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得出结论,帮助或支持人们决策。
¹定义四:
信息分析是指以社会用户的特定需求为依托,以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为手段,通过对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鉴别、评价、分析、综合等系列化加工过程,形成新的、增值的信息产品,最终为不同层次的科学决策服务的一项具有科研性质的智能活动。
¹上述信息分析的定义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①是建立在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并最终服务于用户的;
②是对各种相关信息的深度加工,是一种深层次或高层次的信息服务,是一项具有科研性质的智能活动;
③都要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经历一系列相对程序化的环节;
④其最终成果应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和前瞻性,以对用户的科学决策和实践活动起到辅助甚至指导作用。
¹对信息分析概念的理解,可以从构成信息分析定义的几个要素来进行:
①从成因来看,信息分析的产生是由于存在社会需求。
②从方法来看,信息分析广泛采用情报学和软科学研究方法,以及统计分析方法。
③从过程来看,信息分析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相对程序化的环节。
④从成果来看,信息分析是形成新的增值的信息产品。
⑤从目的来看,信息分析是为不同层次的科学决策服务的。
¹因此,信息分析是对各种相关信息的深度加工,是一种深层次或高层次的信息服务,是一项具有研究性质的智能活动。
9.信息分析的主要含义有哪些?
在抽象意义上,信息分析主要含义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混沌的信息中萃取出有用的信息。
从漫无边际的信息中捕捉或提炼出有针对性的、对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是信息分析最经常的需要。
由此要采用比较、判别、检索、相关分析等方法。
(2)从表层信息中发现相关的隐蔽信息。
从离散的信息中识别出聚类的信息,由此需要内容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
(3)从过去和现在的信息中推演出未来的信息。
从已有信息中推演出预测性的信息,由此运用预测的种种方法。
(4)从部分信息中推知总体的信息。
从点滴的、不完整或不充分的局部信息要得知整体的状态,因而使用统计学方法、系统辨识、内容分析等方法。
(5)揭示相关信息的结构和变化规律。
由此利用关联树法、模型方法等有关的方法。
10.信息分析有哪些类型?
¹按行业领域划分
(1)政治信息分析
(2)经济信息分析
(3)社会信息分析
(4)科学技术信息分析
(5)交通通信信息分析
(6)人物信息分析
(7)军事信息分析
¹按内容划分
(1)跟踪型信息分析
跟踪型信息分析是基础性工作,无论哪种领域的信息分析研究,没有基础数据和资料都难以开展工作。
它又可分为两种:
技术跟踪型和政策跟踪型,常规的方法是信息收集和加工,建立文献型、事实型和数值型数据库作为常备工具,加上一定的定性分析。
跟踪型信息分析可以掌握各个领域的发展趋势,及时了解新动向、新发展,从而做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比较型信息分析
比较型信息分析是决策研究中广泛采用的方法,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认识不同事物间的差异,从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方案并作出选择。
比较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或者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许多技术经济分析的定量方法常常被采用。
(3)预测型信息分析
预测型信息分析涉及的X围非常广泛,大到为国家宏观战略决策进行长期预测,小到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咨询的短期市场预测。
预测型信息分析工作的方法大致上可以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大类。
常采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等方法;而对于那些定量数据缺乏的预测问题,则更多地需要依靠专家的直觉和经验,常采用德尔菲法。
(4)评价型信息分析
评价型信息分析是信息分析中的一种常见和主要类型。
评价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进行评价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变量和评价指标,同时评价往往涉及对比,因此评价对象的可比性值得考虑。
¹按方法划分
一般可以分为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三种。
(1)定性分析方法一般不涉及到变量关系,主要依靠人类的逻辑思维功能来分析问题。
定性分析方法比如比较、推理、分析与综合等。
(2)定量分析方法涉及到变量的关系,主要是依据数学函数形式来进行计算求解。
定量分析方法如回归分析法、聚类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等。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的产生则是由于信息分析问题的复杂性,很多问题的解决既涉及到定性分析,也涉及到定量分析,因此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的运用越来越普遍。
11.信息分析的功能是什么?
从信息分析的整个工作流程来看,信息分析具有整理、评价、预测和反馈四项基本功能。
整理功能体现在对信息进行收集、组织,使之由无序变为有序;
评价功能体现在对信息价值进行评定,以达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辨新、权重、评价、荐优之目的;
预测功能体现在通过对已知信息内容的分析获取未知或未来信息;
反馈功能体现在根据实际效果对评价和预测结论进行审议、修改和补充。
这四项基本功能是密切相关的。
整理和评价是信息分析的基础功能;而预测和反馈则是信息分析的特征性功能。
整理和评价是预测和反馈的基础和前提,而预测和反馈则是整理和评价的拓展和延伸。
信息分析的基本功能决定了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信息分析的作用:
¹在科学管理中发挥参谋和智囊作用
¹在研究开发中担负助手作用
¹在市场开拓中起保障和导向作用
¹在动态跟踪与监视中起耳目和预警作用
¹信息分析作为信息服务业中最重要的环节,在我国科技进步、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¹信息分析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将信息转化为情报、知识和谋略,并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项活动和各种决策中,它构成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中心环节,是信息通向应用的桥梁,是知识发现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竞争的杠杆、经济发展的先导和决策科学化的支撑。
第二章信息分析流程
12.简述信息分析的流程。
(1)课题选择
(2)制订课题研究计划
(3)信息收集
(4)信息整理、鉴别与分析
(5)报告编写
(详见ppt)
一、课题选择
1.课题来源
2.选题原则
3.课题类型
4.选题程序:
开题报告
二、制订课题研究计划
1.课题目的
2.调查大纲
3.研究方法
4.预计成果形式
5.人员分工
6.完成时间与实施步骤
7.课题计划表
三、信息收集
1.文献信息收集方法——文献调查
2.非文献信息收集方法——实际调查
四、信息整理、鉴别与分析
1.信息整理
2.信息鉴别
3.信息分析
五、报告编写
1.研究报告的结构
2.研究报告的撰写程序
3.研究报告的类型
第三章相关分析
13.相关分析的定义。
•相关分析是指在统计分析中,对两个及两个以上变量间数量关系的性质、特点、表现形式进行描述、处理的一种专门的统计分析技术。
这种相关分析我们称之为狭义相关分析。
•广义相关分析是以相关关系为对象的所有分析方法和技术的统称。
•狭义相关分析方法就是指统计学中的相关分析。
•广义相关分析方法主要有:
统计学上的相关分析、内容分析法、引文分析法、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
•相关分析方法是泛指以相关关系为对象的一切分析方法,这些方法既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或半定量的。
14.相关关系的定义及其特征。
•所谓相关关系,是指现象或概念之间确实存在着联系,但其关联不是严格固定的或数量关系是不完全确定的一种相互依存关系。
•相关关系的特征是:
相关关系的各方往往同时伴随出现;它们之间的变化也存在相应的大致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一般在统计学的意义上才能成立,即具备统计的规律性。
15.相关关系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1)按研究变量个数的多少可以分为一元相关(单相关)和多元相关(复相关)。
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称为一元相关;三个及三个以上变量的相关关系称为多元相关。
(2)按变量之间依存关系的形式可以分为线性相关(直线相关)和非线性相关(曲线相关)。
当自变量X数值发生变动时,因变量Y按大致固定的增(减)量跟着变动时的相关称为线性相关;反之,因变量不按固定的增(减)量变动时的相关称为非线性相关。
(3)按变量变化的方向可以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两个变量有着一致的变动方向的相关称为正相关;两个变量有着不同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