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质下降运动与健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53859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体质下降运动与健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青少年体质下降运动与健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青少年体质下降运动与健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青少年体质下降运动与健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青少年体质下降运动与健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少年体质下降运动与健康.docx

《青少年体质下降运动与健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体质下降运动与健康.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少年体质下降运动与健康.docx

青少年体质下降运动与健康

青少年体质下降:

运动与健康

一、青少年健康与体质情况的现状令人担忧1

(一)肺功能指标维持低水平1

(二)超重和肥胖现象严重1

(三)近视发生率继续增加2

(四)速度、力量素质增长趋于停滞3

(五)耐力素质低谷徘徊、柔韧素质成绩向好4

(六)血压调节机能不良比较普遍4

二、体质与健康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影响5

(一)体质与健康的概念5

1.体质的概念5

2.健康的概念5

(二)青少年体质下降对个人的影响6

1、影响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6

2、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6

3、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7

4、影响青少年学生个体的生存能力7

(三)青少年体质下降对家庭的影响7

1、影响家庭的幸福7

2、影响家庭的未来8

(四)青少年体质下降对社会的影响8

1、影响国家的安全8

2、影响国家的竞争力8

3、对社会发展的影响9

三、如何改善体质状况和促进身心健康10

(一)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10

1、体育锻炼对身体生理健康的影响10

2、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1

(二)体育锻炼方式选择11

(三)青少年的运动强度和时间12

(四)对青少年增强体质的基本要求12

1、建立良好的体育意识13

2、提高体育的基本活动能力13

3、培养体育的兴趣和习惯13

4、努力塑造强健的体魄14

一、青少年健康与体质情况的现状令人担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我国体育健儿斩获金牌第一的辉煌战果,全球体育界的目光齐聚中国,辉煌的成就背后也暴露出许多不足,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青少年体育成绩和问题共存,值得我们反思。

1985年至2005年,五次大规模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显示,中国青少年学生在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和身体素质的多个指标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水平下降现象,特别是近十年,部分指标的下降倾向呈加速趋势。

《分析报告》显示,2008年以来,学生体质健康下降趋势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整体上反映出来的指标值仍然令人担忧,特别是在以下指标上,显现的问题十分突出。

(一)肺功能指标维持低水平

肺活量/体重指数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肺功能。

《体质调研》显示,1985—2005年,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在20年间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分析报告》显示,2008年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分布,优秀率为15.62%,良好率为22.59%,及格率为39.24%,不及格率为22.54%。

2010年各年龄组测试结果与2008年相比,整体水平略有提高,不及格率降至20.08%,但是,肺功能总体水平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二)超重和肥胖现象严重

《分析报告》显示,2008年学生不同营养状况检出率营养不良占8.58%,低体重占42.21%,标准体重占37.01%,超重占4.55%,肥胖占7.66%。

2010年统计显示,超重和肥胖分别增加到5.05%和9.41%,表明由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和超重情况继续恶化。

1985年的《体质调研》显示,当时超重和肥胖问题并不突出,问题比较突出的是营养不良导致的体重不足,男女生分别占28.9%和36.1%。

2010年统计显示,低体重男女生分别占38.88%和35.89%,表明低体重现象继续存在。

从《分析报告》的结果看,当前,青少年群体营养状况呈现典型的“双峰现象”,即超重和肥胖问题十分突出,营养不良和低体重现象没有改变。

(三)近视发生率继续增加

《体质调研》显示,1979—2005年我国学生视力不良的发生率不断增加。

1985年7—22岁汉族学生视力不良率平均为34.26%。

但此后,视力不良率呈现持续快速增长倾向。

1999年青少年近视发生率上升至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当年“近视第一大国”的日本。

1995年学生视力不良率平均超过50%。

2005年的调查显示,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小学生为31.67%、初中生为58.07%、高中生为76.02%、大学生为82.68%。

2008年北京市10万余名初三学生参加了中招体检,结果显示,69.28%的学生视力不良,即裸眼视力低于5.0。

2008年上海市102万余名中小学生视力检查结果显示,50.59万人视力不良,其中,高中学生视力不良达到80%以上。

2008年,湖南大学新生入学视力检查发现,近视率竟然达到87.22%。

图31995—2005年学生近视率情况

(四)速度、力量素质增长趋于停滞

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是人体运动能力的重要基础。

《体质调研》显示,1995—2005年,学生身体素质中反应速度素质的50米跑成绩、反应爆发力素质的立定跳远成绩和反应力量素质的引体向上、斜身引体、仰卧起坐成绩,除速度素质下降幅度较小外,其他素质均有明显下降。

《分析报告》显示,2008—2010年,反映学生速度、力量素质的50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斜身引体、仰卧起坐成绩,基本没有增长。

依据青少年身体素质发育理论,男子16岁前,女子13岁前速度素质发展较快,男女均在20岁左右达到最好成绩,但《分析报告》显示,实际情况与此不相吻合,从小学到大学,随年级的增高,优秀率反而降低,不及格率增高,表明大学生更缺乏锻炼。

《分析报告》显示,2010年,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女生)和引体向上(男生)的成绩也存在及格率以上成绩随学段升高反而下降的趋势。

其中,2010年大学男生引体向上及格率仅为70.44%。

图52010年不同学段学生50米跑等级比率比较

 

(五)耐力素质低谷徘徊、柔韧素质成绩向好

耐力素质与人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机能密切相关。

依据不同年龄,通过测试400米跑(或50米×8往返跑,11—12岁男女生)、800米跑(13—22岁女生)、1000米跑(13—22岁男生)成绩反映耐力素质。

《体质调研》显示,1985—2005年,各年龄组男女学生的成绩逐年下降。

《分析报告》显示,2008年学生耐力素质不及格率在10%—14%,2010年学生耐力素质的不及格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学生比例在10.64%—12.84%;总体合格率,大学好于高中,高中好于初中。

其中,大学生耐力素质优秀率最低。

总体上,2008年以来的三年,反映耐力素质的各项测试指标成绩没有明显改善。

柔韧素质与关节周围韧带、肌腱、肌肉等软组织的伸展性有关。

通过测试坐位体前屈成绩,反映人体的柔韧素质。

《分析报告》显示,2008年,学生总体坐位体前屈的优秀率为27.75%,及格以上比率为97.31%;2010年,学生总体坐位体前屈的优秀率为28.21%,及格以上比率为97.40%。

不同学段学生坐位体前屈比较表明,其优秀率以大学最好,其次为小学和初中,最次为高中。

2008—2010年,各学段学生及格以上比率均在96%以上,是学生所有素质中成绩最好的指标。

(六)血压调节机能不良比较普遍

血压调节能力反映人的自律神经系统机能,是身体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

血压调节能力差,容易引起体位改变性晕眩、晕倒现象。

国内对此研究少见。

1999年和2006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对北京市部分中小学学生进行了“体位血压反射”的测试。

研究显示,从整体上看,北京市中小学生血压调节不良率在60%以上。

两次调查显示,青少年群体血压调节不良率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而是呈现波动性变动,普遍表现出血压调节能力不良的现象。

二、体质与健康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影响

(一)体质与健康的概念

人们对体质与健康概念的认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

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已认识到:

体质与健康都是指人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体状况,都是可以根据形态发育、生理功能、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等指标来衡量的。

两者的不同点是: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健康则是体质状况的反应和表现。

1.体质的概念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简称体能)、心理发育(或发展),以及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构成体质不可分割的五个重要因素。

身体的形态结构是体质的物质基础,生理功能、体能和心理条件是体质的主、客观表现,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它们的综合反应。

因为一定的形态结构,必然表现为一定的生理功能。

体能又是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在人体运动过程中的客观反映。

发展和提高体能的过程,又会相应地引起肌体一系列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变化。

而伴随着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变化及体能的发展、提高,又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从而促进人的心理发展。

2.健康的概念

古老的健康概念,常以是否有病作为分界线,有病为不健康,无病则为健康,而现代对健康的科学定义是指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动态平衡。

是一种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美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于1948年在其宪章中提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且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

”1978年9月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对健康的描述又重申:

“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匿迹,而且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既科学地阐明了人体健康是有梯度的,而不是以“有病”与“无病”作为健康和不健康的分界线;同时又指明了现代“健康”的概念应包括:

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会健康三个方面。

(二)青少年体质下降对个人的影响

1、影响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

体质差的人,不仅其免疫能力,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代谢能力、骨骼抗弯抗压能力都差,而且其心肺功能、血管弹性也差,而体质差是万病之首,体质上的缺陷是得病的根源,体质上的脆弱是健康上的缝隙!

俗话说:

“黄鼠狼专咬病鸭子”、“苍蝇专叮有缝的鸡蛋”,而“疾病”专挑体质差的人!

比如,“心脏病”专挑心肺功能差的人;“心梗脑梗”专挑血管弹性差的人;“恶性肿瘤”专挑免疫功能差的人;“骨折”专挑骨质差的人;“糖尿病”专挑代谢能力差的人;“高血脂”专挑懒着不动的人;“感冒”专挑怕冷怕热的人……。

近年来,随着青少年体质的下降尤其是随着青少年超重、肥胖人数的增加,原本在中老年身上才出现的,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与肥胖相关的“现代文明病”,在青少年中发病率也明显上升,其患病年龄提前了10年到20年。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季成叶教授指出:

70%的肥胖儿童到成年后体重依然超标,肥胖极易导致成年疾病的发病时间提前,不少青少年已经出现Ⅰ型糖尿病、高血脂症、高血压等成年疾病。

肥胖还会诱发体内激素分泌异常,导致生理期提前。

研究结果显示,女性月经期均提前3个月,成年后患乳腺癌的几率则上升1%。

我国科学家还发现:

中、重度肥胖儿童高血压的发病率达30%;“小胖墩”们的血脂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重度肥胖儿脂肪肝发病率高达80%。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主任、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组长陈春明也指出:

“儿童的超重与肥胖不仅造成疾病危险,健康后果和对心理的影响,延续到成年以后,可能造成更大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

”由此可见,在学生时期,儿童青少年不重视锻炼,体质虚弱,无疑是为自己未来几十年的漫长人生之路亲手埋下了一颗炸弹。

2、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

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息息相关,生理的亚健康会诱发心理的“亚健康”,伴随着青少年体质下降的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在不断下降,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懒惰、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弱、情绪调控能力差,缺少志气、毅力,缺少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个别青少年还存在着焦虑、敏感、内向、甚至孤僻等心理问题,现实生活中频繁发生的中学生离家出走的事件及大学生自杀事件就充分暴露了青少年心理素质差已经不是个别现象。

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在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等五个不同地区抽样选取16472名中小学生,调查结果表明:

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达16.4%,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倾向的比例为4.2%;初中生有异常心理倾向的比例为14.2%,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9%;高中生有异常心理行为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5%。

具体表现在学习、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生活和社会社交等方面。

例如,厌学、焦虑、自卑、偏执、任性、孤独、抑郁、撒谎,失眠、品德障碍、攻击行为与退缩行为等等。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俞周良,在2004年12月1日的中国教育报上撰写的文章《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任重道远》中也指出: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小学生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占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约占20%左右。

3、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科学研究证明:

大脑功能的强弱和智力发育的状况取决于人的心肺功能的强弱。

体质虚弱的人,其心肺功能减弱,大脑供血供氧不足,智力发育迟缓。

易疲倦、易头晕,对事物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从而学习工作效率低下;同时,体质虚弱的人,往往精力不足,精神萎靡,做事力不从心,生活没精打采,缺乏生机和活力,从而影响生活质量。

身体是学习之本,工作之本,生活之本,身体好,学习才会好,工作才会好,生活才会幸福。

身体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身体不好,体弱多病,疾病缠身,谈何高效学习和工作?

谈何生活幸福?

4、影响青少年学生个体的生存能力

身体素质下降还导致个体生存能力的下降。

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研究人员通过测试发现,如果美国世贸大楼的受困人员,对外界环境的急剧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马不停蹄地通过楼梯跑下楼,刚好能在大楼倒塌之前逃离险境。

此时,良好的身体素质及过硬的心理素质,能够极大地提高个体的生存机率。

据报道:

一位盲人就是在导盲犬的带领下,一步不停地通过高层楼梯跑下楼,而幸免遇难。

与此同时,多年来不断见诸报道的青少年学生猝死事件也提醒我们:

现在青少年学生对外界环境急剧变化的适应能力太差了。

(三)青少年体质下降对家庭的影响

1、影响家庭的幸福

青少年体质的下降尤其超重或肥胖,对青少年的健康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从近期看来,“肥胖可能造成的近期危害。

主要包括:

高血压、高血脂;生长激素、性激素等内分泌代谢紊乱,少数青少年还可能导致合并Ⅱ型糖尿病;睡觉易打呼噜,或伴呼吸暂停现象,会直接影响脑的氧气供应,影响脑部发育,体重负荷重,容易使下肢膝、踝关节磨损和扭伤;容易让青少年产生自卑、不合群、抑郁、焦虑、缺乏自信等心理问题。

”北京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营养中心主任齐可民非常担忧地说,而体质虚弱的青少年因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差、抵抗疾病的能力差、骨骼抗弯抗压能力差也容易出现三多现象:

夏天中暑晕倒多,冬天着凉感冒多,偶尔动得了强度扭伤骨折多。

现在的青少年多是独生子女,青少年是父母的心头肉,一旦青少年生病,不仅青少年“受罪”而且父母也跟着“遭殃”,父母不仅因青少年的疾病吃不好、睡不好,影响工作,而且家庭还得为青少年的疾病付出经济上的代价。

轻者,造成家庭收入下降;重者,造成家庭负债累累。

因此,青少年体质的下降,不仅影响青少年个人的健康成长,而且影响家庭的幸福。

2、影响家庭的未来

青少年体质的下降尤其是超重或肥胖。

从长远来看对青少年的健康也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危害。

“青少年肥胖会增加成年后患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风险。

因为生命早期营养的不正常会影响到各脏器的发育、代谢过程、以及基因表达等为成年后这些疾病的发生种下了隐患”。

北京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营养中心主任齐可民忧心忡忡地说。

青少年是家庭的希望、家庭的未来。

如果青少年成年后因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而未老先衰或者早逝。

那么这将是父母的痛苦,家庭的悲哀,因此青少年体质的下降影响着家庭的未来。

(四)青少年体质下降对社会的影响

1、影响国家的安全

在2005年高校招生中,由于各种体质原因,有85%的考生报考专业受限;在近两年的征兵工作中,有67.3%高中毕业生因体检不合格被淘汰。

这一组组数据给我们以强烈的警示:

到了必须关注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时候了!

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下降已经影响到了部队人员的选拔和培养及部队的战斗力,已经影响到国家的安全及我国人才的培养质量。

有识之人士疾呼“长此下去则民族虚弱,国缺可用之才,军无可用之兵,必将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下降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2、影响国家的竞争力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而人才之间的竞争就是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在内的人才素质之间的竞争。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国家、民族的未来将交给这一代青少年,如果这一代青少年在身体素质上虚弱不堪:

轻轻一摔就骨折,随便一拉就脱臼,稍微剧烈运动一下就抽筋,在心理素质上抗挫折能力差,情绪调控能力差,缺乏团结合作的协作精神,缺乏奋勇争先、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缺乏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那么,试想身体素质如此虚弱,心里素质如此脆弱的青少年,怎能担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呢?

怎能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中国的未来交给这一代胖而“虚”像“土豆”,高而“弱”像“豆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青少年,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的国际竞争中,中国能不落伍吗?

青少年的较量,就是国家未来的较量,青少年的隐患就是民族未来的隐患。

青少年的体质影响着国家的竞争力,影响着民族的生命力,梁启超说:

“少年强则国强”此话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为了培养未来的一代,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却培养出了不少“胖无力”“豆芽菜”;营养好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却在下降,这怎能不令人担忧呢?

面对新世纪的国际竞争,面对新世纪民族素质的较量。

高分“软骨”的孱弱之辈,难以担当民族振兴的重任,难以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

当年中国处于虚弱不堪时,毛泽东说:

体育,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所。

如今,当中国日渐强大时,龙的传人岂能虚弱不堪!

3、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社会生产力包括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以及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在社会生产力的所有组成要素中,人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

今天的青少年就是明天的社会劳动力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

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各个器官系统正处于逐渐发育成熟的过程中,如果在这个关键时期,不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根据用进废退原理:

经常使用的器官系统会得到充分的发展,而长久不使用的器官系统会出现萎缩和退化,逐渐形成形态学和生理学的特征。

那么其各个器官系统的发育就不成熟不完善。

从而成年后必将体质虚弱未老先衰。

而一个体质虚弱未老先衰的社会劳动力,其劳动生产率和出勤率必然低下,然而个体劳动生产率和出勤率的下降必将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影响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一篇题为“健康问题已对中国发展构成巨大威胁”的报道,用数字说明了近20年来青少年体质下降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过去十年中国患病人次由43亿升至50亿,增长16.5%;仅2003年,中国健康不安全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8000多亿元人民币;相当于GDP的7%左右”。

著名社会学家毕研洁教授也指出:

“如果青少年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下降不仅使青少年学生在成长中遭到生理心理疾病的威胁,而且会使未来社会劳动力的身体素质整体下降,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潜危机。

三、如何改善体质状况和促进身心健康

(一)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

1、体育锻炼对身体生理健康的影响

人体由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和感觉器官等组成。

体育锻炼是由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所完成,同时,体育锻炼又对各器官系统产生良好影响。

①体育锻炼与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与消化腺组成。

消化系统可把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将它送入淋巴和血流,以供身体生长和维持生命用,并将代谢过程中的残渣排出体外。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消化系统的机能有良好影响,可使胃肠的蠕动增强,消化液的分泌加多,因而使消化和吸收的能力提高;也能增加人体对食物的欲望和需要量,有利于增强体质。

②体育锻炼与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是指挥整个机体活动的"司令部"。

人体的一切活动,其本质都是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都是经过感知、分析、判断、作出反应这个过程来完成的。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使之思维敏捷,调控身体运动更准确协调;还能有效地消除脑细胞的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③体育锻炼与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又称骨骼肌肉系统,是由骨骼、关节和肌肉构成。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

使骨密质增厚,骨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的排列根据张力和压力更加整齐有规律,这是由于骨的新陈代谢加强,骨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在形态结构上产生良好变化的结果。

经常参加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使人体关节的机能得到提高。

关节面骨密质增厚,提高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关节面软骨增厚,既加大了关节的稳固性,又提高了关节的运动缓冲能力;关节囊增厚,加固关节;关节囊内层的滑膜层分泌滑液功能提高,减少软骨之间摩擦;关节滑膜囊与滑膜皱襞的形态、结构产生良好变化,避免关节面过大的撞击和摩擦;关节周围肌腱和韧带增粗,加强了关节的稳固性,提高了运动能力。

经常参加锻炼可使肌肉体积明显增大,肌肉的工作能力大大提高,肌肉灵活协调、反应迅速、准确有力、耐久高效。

还可以消除多余脂肪,防止肥胖症。

  

④体育锻炼与心肺循环系统

在人体的各器官系统中,由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组成的人体氧运输系统(即心肺系统),对人的健康及生命活动有十分重要作用。

人体通过心肺循环系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人体的各个细胞,同时将其代谢最终产物向体外运输与排出,这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基础。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对人体器官系统的影响有双向效应;一方面,我们要肯定科学体育锻炼对人体器官系统能产生良好影响;另一方面,如果体育锻炼违背了客观规律,也会有害健康。

缺少科学性的盲目锻炼,对人体的健康促进作用很小,甚至还可能使锻炼者产生损伤、疲劳等症状,严重损伤身体机能。

因此,我们必须在科学原理指导下进行有规律的运动。

2、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锻炼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和提高。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大脑的开发,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集中,对外刺激的反映更加迅速、准确,还可以提高人的视觉、听觉、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增强。

体育锻炼有助于情感与情绪的调节和改善。

体育锻炼不但可以转移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而且不良情绪可以得到及时的宣泄。

体育锻炼有助于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和形成。

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的克服客观困难和主观困难,在战胜自我的前提下,越是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锻炼有助于自我正确观念的确立和人际关系的改善。

通过体育锻炼结识更多的朋友,使每个人都融入集体中,为自己成为集体中的一员而心情舒畅,精神振奋。

体育锻炼有助于减轻疲劳,消除心理障碍。

通过体育锻炼,使自身的心理机能、身体素质得到改善,身心得到一种舒适的感受,减轻疲劳,产生积极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消除心理障碍。

(二)体育锻炼方式选择

青少年可以参加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以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

运动方式要符合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特点和生理心理特征,活动形式要多样化,要尽量选择使全身各器官、系统均参与的运动,以促进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

青少年每天都要进行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形式众多,青少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即可以选择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健步走、远足、游泳、骑车、爬山、划船、轮滑等,也可以选择大强度运动,如跑步、快节律健美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