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2篇7营养与消化.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25024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2.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2篇7营养与消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2篇7营养与消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2篇7营养与消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2篇7营养与消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2篇7营养与消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2篇7营养与消化.ppt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2篇7营养与消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2篇7营养与消化.ppt(9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2篇7营养与消化.ppt

1,7营养与消化,-普通生物学第2篇动物的形态与功能第7章营养与消化,2,营养方式定义:

生物从外界摄取物质、能量的方式;两大类型:

自养、异养营养;自养营养定义:

生物自身供养自己,不依赖其他的生物。

-普通生物学第2篇动物的形态与功能第7章营养与消化,3,自养生物:

绝大多数植物从外界吸收简单的无机物CO2(空气);水、无机盐(土壤)能量(阳光);光合作用代谢活动所需的有机物、能量;,4,异养营养定义不能从简单无机物制造有机物;不能从日光中获得能量;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得有机物,从这些有机物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5,异养生物:

动物、真菌、细菌;食物(有机物)最终来源:

植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最终来源:

太阳。

营养素定义:

食物中能够被消化、吸收、利用的物质;食物:

大多是复杂大分子化合物;,6,7.1营养7.2动物处理食物的过程;7.3人的消化系统及其功能;7.4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食物的适应,7,7.1营养7.1.1人体需要的营养素;7.1.2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7.1.3生命活动服从能量守恒定律;7.1.4糖类和脂质;7.1.5蛋白质;7.1.6氨基酸;7.1.7维生素,8,7.1.1人体需要的营养素营养素:

六(七!

)类型水、糖、蛋白质、脂质、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素(表7-1)消化:

大分子化合物小分子糖(淀粉、蔗糖)六碳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甘油;,9,吸收:

小分子物质小肠壁血液、淋巴全身各处;利用原料:

构建自身的蛋白质、糖、脂质;能量:

体内化学反应能量生命活动;,10,7.1.2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

食物中的化学能一般情况下:

糖类、脂肪提供;糖类、脂肪缺乏时:

蛋白质提供;能量的转移途径图7.1能量的产生糖类、脂肪、(蛋白质)生物氧化H2O+CO2+能量+(含氮废物),11,能量的转移热能:

维持体温、散发;化学能ATP的高能键机体活动的能源机械能(做功)+热能;,12,葡萄糖:

六碳糖,最主要供能物质主要来源:

淀粉葡萄糖血糖;其他来源:

非糖物质,转化能力很强蛋白质氨基酸葡萄糖;脂肪甘油+脂肪酸;甘油葡萄糖;脂肪酸供能。

血糖水平:

保持正常。

13,热价定义:

1g营养物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实测:

热量计,kcal/g;葡萄糖:

3.74;软脂酸:

9.28;蔗糖:

3.94;硬脂酸:

9.55;淀粉:

4.18;油酸:

9.74;蛋白质:

5.6;,14,蛋白质:

热价5.6人体内实际产热量4.3相差1.3,原因蛋白质氧化不完全,蛋白质氧化主要最终产物尿素+氨(主要最终产物)差值:

尿素+氨的热价;,15,平均体内产热量生理学上定为糖:

4.1kcal/g;蛋白质:

4.1kcal/g;脂肪:

9.3kcal/g;,16,7.1.3生命活动服从能量守恒定律不同活动中单位时间所需能量不同清醒、睡眠;休息、剧烈运动;代谢率单位时间内,生命活动所需的全部能量;,17,基础代谢率定义:

不进行体力、脑力活动,只维持清醒状态,单位时间内生命活动所需最低能量;含义:

维持心、肝、肾、脑等活动所需的能量;稳定性:

高,不同日子相同;,18,能量守恒能量输入=能量输出+能量贮存;能量输出=热量输出+所做的功;热量输出:

保持体温;体重增加:

能量输入能量输出;体重减轻:

能量输入能量输出;,19,7.1.4糖类和脂质:

构建身体所必需的糖类:

主要能源:

50%;构建细胞。

脂肪:

食物中的必需成分必需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如:

植物亚油酸、亚麻油酸;,20,作用:

构建细胞、维持健康构建细胞膜脂肪中的磷脂、胆固醇细胞膜主要成分;构建某些激素:

类胆固醇激素;参与免疫;参与视觉:

维生素A;,21,促进生长;防止皮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最高效能源:

耐饥浓缩;高能;消化、吸收慢;最经济的储能形式植物:

种子、果实、根;动物:

脂肪。

22,7.1.5蛋白质人体蛋白质成分的动态平衡不断合成、分解稳定状态血浆蛋白:

每天更新清蛋白:

3%;纤维蛋白原:

25%,血凝;小肠上皮细胞:

2-4天全部更新;角质细胞(角蛋白)脱落;,23,蛋白质作用建造、修复身体的原料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必须从体外摄取人体内三大物质转换可以:

糖脂肪;脂肪、蛋白质糖;不能:

糖类、脂肪蛋白质;,24,缺乏蛋白质的后果幼、少年:

生长迟缓、体重过轻;成人:

疲乏、消瘦、贫血、浮肿等蛋白质需要量:

自学幼儿、成人、孕妇、哺乳期;,25,7.1.6必需氨基酸现象:

小鼠实验玉米蛋白饲料14天全部死亡;玉米蛋白+色氨酸寿命延长;说明:

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不仅需要足够量的蛋白质,氨基酸成分是更为重要的因素;,26,必需氨基酸:

体内不能合成8种:

苏、赖、蛋、缬、苯丙、色、亮、异亮氨酸;半必需氨基酸:

组氨酸;体内合成蛋白质的条件体内不能储存蛋白质、氨基酸;必须9种氨基酸全部同时存在!

27,完全蛋白质:

含全部必需AAs,动物蛋白;不完全蛋白质:

不含全部必需AAs,植物蛋白;非必需AAs是人体不需要的AAs?

早、晚餐各含5种不同的必需AAs能否维持身体健康?

为什么?

如何测定某种AA是否必需AA?

28,7.1.7维生素定义量极少;新陈代谢必需的;体内不能合成食物、共生微生物提供;,29,作用辅酶分子、或其一部分,调节新陈代谢;非构建身体的原料;非供能物质;类型:

水溶性、脂溶性;,30,

(1)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C、B维生素C(抗坏血酸)作用细胞间质的发育;胶原纤维的产生;缺乏:

坏血病;,31,维生素B:

B族维生素性质化学结构不同,功能很相似的一类物质;作用:

细胞呼吸;,32,种类与缺乏症B1:

脚气病、多发性神经炎;B2(核黄素);B5(泛酸)B6(吡哆素);B12:

恶性贫血;烟酸:

糙皮病(厚皮症);叶酸:

红细胞生长发育;核苷酸合成(细胞分裂),33,

(2)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维生素A:

视黄醛醇功能上皮(视网膜上皮)健康;缺乏症干眼症、夜盲症(甚至全盲),34,维生素D功能:

促进小肠吸收Ca2+缺乏症:

骨骼畸形佝偻病;治疗蛋黄、鱼油;阳光(紫外线)固醇类物质VD;,35,维生素E:

生育酚生育能力;肌肉发育;抗氧化保护细胞膜;维生素K:

血凝;,36,(3)维生素缺乏症的起因表7-2食物中缺乏;不能吸收;不能转化为活性分子,37,7.1.8矿物质矿质元素:

C、H、O以外的元素;组成身体的元素:

40多种C,H,O,N体重96%;必需矿物质:

21种必须由饮食供应,维持生命活动,促进生长、生殖,38,必需矿物质的类型:

0.01%常量元素:

Na,Cl,K,P,Mg,Ca,S,等;微量元素:

Fe,Mn,I,Cu,Zn,Mo,Se,Co,F,等;必需矿物质的作用、缺乏症(自学),39,7.1.9营养过剩(过度肥胖)过度肥胖:

肥胖症脂肪过度蓄积病态;即:

摄入能量消耗能量,多余能量以脂肪形式贮存;危害:

动脉硬化、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等;,40,体质指数(BMIBodyMassIndex)来评价学龄后是否超重或肥胖。

BMI=体重(kg)身高(m)2,肥胖的判断体质指数,在18.5-24.9之间为健康大于25小于30体重超标大于30为肥胖,41,原因激素平衡失调、内分泌腺缺陷5%;生活方式、习惯不当:

95%过多高热量食物、饮料;体力活动少;科学减肥:

减少摄入、增加运动;过度节食:

营养不良、厌食症;,42,7.1.10我国居民的膳食原则西方膳食情况过去膳食结构“三高”:

热量、脂肪、蛋白质;“三高”、缺少运动“文明病”高血压、肥胖病、冠心病、糖尿病等;,43,现代饮食观念多样化、平衡、适度;膳食原则:

食品应含少脂肪(饱和脂肪、高胆固醇)少糖、盐;适量纤维、淀粉保持理想的体重。

44,我国膳食情况发展中国家,食品短缺丰富“三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997.4,中国营养学会,根据营养学原则、我国国情制定,2007.12修订补充。

45,十条原则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薯类;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减少烹调油用量,清淡,少盐;,4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三餐分配合理,零食适当;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饮酒应适量;吃新鲜清洁的食物。

47,油脂类:

25g/天,奶、奶制品:

100豆类、豆制品:

50,畜、禽肉类:

50100鱼虾类:

50蛋类:

2050,蔬菜类:

400500水果类:

100200,谷类:

300500,48,7.2动物处理食物的过程食物:

植物、动物复杂有机大分子,蛋白质、脂肪、糖;消化:

食物机械、化学作用粉碎、分解;即:

有机大分子小分子化合物;吸收:

小分子细胞膜细胞内;,49,消化类型的进化胞内消化:

单、简单多细胞生物定义:

在一个细胞内进行摄入、消化、吸收、排出;原始性:

摄取、消化小颗粒食物;胞外消化:

多细胞定义:

细胞外的消化管腔中进行;意义:

摄取、消化大型食物。

50,7.3人的消化系统及其功能消化管、消化腺;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直肠、肛门等,51,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52,7.3.1口腔机械消化:

主要作用上下颌、牙齿咀嚼活动分割、研碎食物;舌:

搅拌食物+唾液食糜;唾液腺:

3对,腮、舌下、颌下腺;化学消化:

微弱唾液淀粉酶淀粉麦芽糖;,53,咀嚼活动的性质(自学)神经系统控制的反射活动不完全是随意活动上下颌的咬合、舌的搅拌均无需有意识的指挥;反射动物体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一定的刺激的规律性反应;,54,7.3.2咽部咽部:

食物道、呼吸道交叉处;口腔、鼻腔咽部食管、气管;吞咽活动:

自学一系列肌肉有秩序、相继收缩;封闭:

口腔与鼻腔、气管的通道;食物团:

口腔食管;,55,吞咽反射神经系统控制,极复杂;吞咽的发动:

随意;食物咽部刺激咽部感受器一连串反射活动(非随意活动)食物进入食管;适宜刺激:

必需的;食物、唾液。

56,软腭上提关闭鼻咽,鼻、咽、气管相通呼吸,肌肉收缩会厌盖喉,声门紧闭食团下送,57,7.3.3食管刺激:

食物团刺激食管蠕动;蠕动:

定向收缩波食管胃;普遍存在中空、肌肉质器官食管、胃、肠;子宫等;,58,7.3.4胃的结构、功能功能:

储存、消化(机械、化学)吸收、分泌机械消化:

蠕动肌肉质囊蠕动压碎、搅拌、推进食物;,59,化学消化唾液淀粉酶;盐酸、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

随食物团进入胃适宜pH:

中性、微碱性;食物团与胃液混合前70%淀粉麦芽糖(双糖)食物团与胃液混合pH,酸唾液淀粉酶失活;,60,盐酸、胃蛋白酶原胃腺:

食物刺激胃腺壁细胞盐酸;主细胞胃蛋白酶原;盐酸:

激活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胃蛋白酶蛋白质多肽;,61,胃蠕动:

产生:

食物胃扩张胃体感受器胃蠕动;幽门的控制蠕动波少量食糜十二指肠;意义?

62,吸收功能:

酒精,空腹饮酒易醉;内分泌功能内因子:

胃黏膜细胞分泌,参与维生素B12的吸收;B12:

储于肝脏,参与红细胞形成;胃切除后,为何短期内不会,但几年后会出现恶性贫血症?

63,胃,主要的消化器官:

贮存食物并消化部分食物和吸收的功能。

胃的位置:

胃大部位于左季肋部,小部在腹上区。

70%淀粉在胃中被唾液淀粉酶分解。

胃酸(HCl):

杀灭细菌、进一步促进胰液、肠液、胆汁的排放分泌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蛋白分解为多肽)HCl黏液:

保护胃壁细胞。

内因子:

一种糖蛋白,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吸收:

水、酒精蠕动对食物进行物理性消化,形成酸性糜食挤入十二指肠。

食物在胃中停留3-4小时。

64,7.3.5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常见慢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