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辽宁省本溪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43856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辽宁省本溪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辽宁省本溪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辽宁省本溪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辽宁省本溪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辽宁省本溪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辽宁省本溪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辽宁省本溪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辽宁省本溪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辽宁省本溪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辽宁省本溪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辽宁省本溪高中高二(下)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48.0分)

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

“在封建时代,本来有很多家庭有他们世袭的特权,这些皆所谓贵族。

但从秦汉以后。

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袭的,政府里便没有第二个职位,第二个家庭,可以照样承袭。

”这一历史现象表明(  )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B.分封制度已退出历史舞台

C.选官用官权力已收归到中央D.宗法血缘制度的逐渐瓦解

【答案】D

【解析】A.材料的侧重点,不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而是贵族家庭的衰落。

B.材料与分封制无关,主要是涉及到家族内部的宗法关系。

C.选官权收归,中央和政府有没有世袭的官职没有关系。

D.从材料可以看出,用宗法血缘来继承特权的制度已经不存在了,皇帝制度之下皇位是世袭的。

故选:

D。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宗法制的瓦解,要求学生结合秦朝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中国古代的最高权力从夏朝开始,就一直实行世袭制度,但是在秦朝以前,中国贵族一般垄断了政权,实行世卿世禄制度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再也没有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进入到了官僚政治时期。

相关记载

文献

“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南海则有羽翩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东海则有紫纭鱼盐焉,而中国得而衣食之……农夫不祈削、不陶冶而足械用,工贾不耕田而足蔽柔。

《荀子・王制》

“礼仪大坏,上下相冒,国异政,家殊俗,嗜欲不制,僧差亡极。

《汉书・货殖列传》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西朝,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置田产。

《史记・蔺相如传》

上表为不同史籍中关于先秦同一现象的不同论述。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史实是,这个时期(  )

A.社会秩序严重混乱B.商品经济发展助推社会转型

C.传统文化发生质变D.百姓弃农经商现象非常普遍

【答案】B

【解析】“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南海则有羽翩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东海则有紫纭鱼盐焉,而中国得而衣食之……农夫不祈削、不陶冶而足械用,工贾不耕田而足蔽柔。

”“礼仪大坏,上下相冒,国异政,家殊俗,嗜欲不制,僧差亡极。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西朝,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置田产。

”表明这个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助推社会转型,故B正确;

A符合《汉书・货殖列传》,排除;

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

B。

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南海则有羽翩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东海则有紫纭鱼盐焉,而中国得而衣食之……农夫不祈削、不陶冶而足械用,工贾不耕田而足蔽柔。

”“礼仪大坏,上下相冒,国异政,家殊俗,嗜欲不制,僧差亡极。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西朝,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置田产”。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史料即是与历史密切相关的材料,它是人类在以往长期的社会活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

2.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确立有一个“试错”的过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游说诸侯,以求自售;秦始皇重用韩非法家之说;汉武帝时“罢默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界“大一统”局面形成。

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

A.诸子百家逐渐走向消亡B.社会大变革由思想主导

C.中国从分裂走向了统一D.儒家学说顺应时代潮流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百家争鸣反映了国家处于分裂状态;“罢默百家,独尊儒术”体现了国家大一统,思想为政治服务,说明中国从分裂走向了统一,故C项正确。

A项中的消亡不符合史实,排除。

社会大变革主导思想,故B项错误。

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思想。

需要掌握百家争鸣到罢默百家,独尊儒术体现的实质。

解题的关键是对百家争鸣到罢默百家,独尊儒术实质的理解。

本题考查对百家争鸣到罢默百家,独尊儒术体现的实质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这一政权系统中,决策与行政分离已经完成并成熟,政务的决定、审议和批准形成一种分层负责、各有权限、并按一定程序运行的特点。

由此,国家体制从皇帝贵族体制到皇帝官僚体制的过渡最终完成,并趋于成熟。

”材料中“这一政权系统”是指(  )

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中外朝制度D.二府三司制

【答案】B

【解析】A.材料涉及到了政务的决定、审议和批准,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没有这样的分工。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实现了决定、审议和批准分层负责,是中国古代中央官制成熟的标志,符合材料的意思。

C.中外朝制度没有形成决策审议和批准的分层。

D.二府三司机构比三省六部制都要管,不是中国古代中央官制成熟的标志。

故选:

B。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要求学生结合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内容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三省六部制度的内容特征和影响,还要搞清楚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展的过程和趋势特征。

4.“它是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壮大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不断调整、完善的产物。

它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

它引起了13-14纪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较大变动,对后来的明清、近代影响至深。

”材料中所述的“它”是(  )

A.剥夺丞相权力的创新设计

B.加强君主权力的重要手段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

D.经济发展推动行政区划调整的产物

【答案】C

【解析】A.材料中的制度应该是地方管理制度,不存在削弱宰相权力的作用。

B.材料中的制度是协调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而加强君主权力,主要是通过调整中央官制。

C.从材料可以看出,他应该是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又适应了地方分权,充分发挥了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是中国古代地方官制成熟的标志,为后世王朝所沿用。

D.行省制度的出现不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而是国家统一和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故选:

C。

本题主要考查行省制度,要求学生结合行省制度的内容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行省制度形成的背景,内容,特征和影响,还要搞清楚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官制发展的趋势特点。

5.胡惟庸案后,明太祖加强给事中以监察六部和百官,同时赋于其封驳之权,此后给事中的人员不断增加,位阶有所提升,但其品秩降低,然给事中仍可以七品之卑,退上封事,指斥大臣,明代君主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扩大给事中的监察职能B.提高中央政有行政效率

C.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D.以小驭大强化君主权力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明太祖加强给事中以监察六部和百官,同时赋于其封驳之权,此后给事中的人员不断增加,位阶有所提升,但其品秩降低,然给事中仍可以七品之卑,退上封事,指斥大臣”,结合明朝的史实可知,明朝加强给事中的权力、增加其人数和品秩降低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故D项正确。

AB两项不是主要目的,应排除。

题干涉及的是加强君主的权力,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C项错误。

故选:

D。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

需要掌握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明朝的史实对“明太祖加强给事中以监察六部和百官,同时赋于其封驳之权,此后给事中的人员不断增加,位阶有所提升,但其品秩降低,然给事中仍可以七品之卑,退上封事,指斥大臣”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如图为人类经济发展的路径简图。

其中,中国为实现第二阶段转型而跨出的首步(  )

A.源于西方侵华经济手段的变化

B.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C.发展资本主义,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D.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

【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知,第二阶段工业比重又2%上升到50%,表明是洋务运动,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

B。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题的关键是人类经济发展的路径简图。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7.1899年,梁启超撰文说:

“此殷忧愤激者之言,此事虽屡行于欧美,而不切于我中国今日之事势也。

……今中国尚孩提也,孩提而强使自主,时曰助长,非徒无益,将又害之。

”据此可看出梁启超(  )

A.固守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道路B.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支持者

C.舍弃了向西方学习的救国方案D.找到了中国自强独立的新出路

【答案】A

【解析】“此事虽屡行于欧美,而不切于我中国今日之事势也。

……今中国尚孩提也,孩提而强使自主,时曰助长,非徒无益,将又害之”表明梁启超固守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道路,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

A。

本题考查维新思想,解题的关键是“此事虽屡行于欧美,而不切于我中国今日之事势也。

……今中国尚孩提也,孩提而强使自主,时曰助长,非徒无益,将又害之”。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维新思想,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人士是中国19世纪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站在时代前沿,顺应世界历史潮流,将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努力扩大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造就维新变法的人材,形成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8.1935年蒋介石在《全国总动员要义》中提出:

“全国总动员的基本前提是组织与统制”,同年10 月又提出:

“一切人、财、物力,都要在中央政府整个国策与全盘计划之下,严密地统制起来。

”这一主张(  )

A.加强了南京对全国的有效统治B.保证了民族工商业稳定发展

C.有利于应对日益严重的政治危机D.抑制了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1935年”、“全国总动员的基本前提是组织与统制”、“一切人、财、物力,都要在中央政府整个国策与全盘计划之下,严密地统制起来”,结合所学可知,当时面对日本的侵略和中共的威胁,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其目的是应对日益严重的政治危机,故C项正确。

A项说法绝对化,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工商业,故B项错误。

材料中的政策有利于官僚资本的发展,故D项错误。

故选:

C。

本题考查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需要掌握国民政府统制经济的影响。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1935年”、“全国总动员的基本前提是组织与统制”、“一切人、财、物力,都要在中央政府整个国策与全盘计划之下,严密地统制起来”,结合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状况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对国民政府统制经济的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下面方框的内容为某次战役中发出的电报,此电报可以用来说明(  )

A.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战役胜利

B.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取得台儿庄大捷

C.中共对淮海战役的战略性作战方针

D.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主力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余部于长江以北的问题”可知,该战役是处于长江流域,而淮海战争这是长江流域的一次战役,故C项正确。

A项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不符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主力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余部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排除。

台儿庄大捷是国民政府的抗战,不符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主力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余部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故B项错误。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是为了解放南京,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故选:

C。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

需要掌握淮海战役。

解题的关键是对“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主力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余部于长江以北的问题”的分析理解,结合淮海战役概况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淮海战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1957年,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指出:

“农业也关系到城市和工矿区人口的吃饭问题。

……要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商品率。

”这一会议精神(  )

A.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B.改变了重工业主导的工业化道路

C.吸取了“大跃进”的深刻教训D.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农业也关系到城市和工矿区人口的吃饭问题。

……要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商品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材料强调发展农业,说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有了新的发展,故A正确。

B项“改变了”说法不合史实,排除。

大跃进运动在1958年开始,排除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开始,排除D。

故选:

A。

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理论演变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对“农业也关系到城市和工矿区人口的吃饭问题。

……要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商品率”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11.1883年,恩格斯在给当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德文版所加的序言中写道:

“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必然由此产生相应的社会结构,二者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基础。

”依此看来,近30多年中国人大立法工作的进展,远远超出前30多年的总和的主要原因是(  )

A.贯彻“依法治国”方针的结果B.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C.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推动D.各地普遍推行村民选举制度

【答案】C

【解析】近30多年中国人大立法工作的进展,远远超出前30多年的总和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推动,故C正确;

AB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解题的关键是“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必然由此产生相应的社会结构,二者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基础”。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12.《十二铜表法》规定:

要式行为(具备特定的法定形式或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成立的行为)中的证人或司秤如果事后拒绝作证,要受“名誉减损”的处分,从此丧失作证的资格,他人也无须为之作证。

这一规定说明罗马法(  )

A.强调法律至上B.重视个人信用C.提倡人人平等D.注重社会和谐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要式行为(具备特定的法定形式或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成立的行为)中的证人或司秤如果事后拒绝作证,要受名誉减损的处分,从此丧失作证的资格,他人也无须为之作证”可以看出罗马法重视个人信用,故B项正确。

ACD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选:

B。

本题考查罗马法。

需要掌握罗马法的特点。

解题的关键是对“要式行为(具备特定的法定形式或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成立的行为)中的证人或司秤如果事后拒绝作证,要受名誉减损的处分,从此丧失作证的资格,他人也无须为之作证”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罗马法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13.2017年7月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最新医疗改革方案在美国国会折戟,共和党议员措手不及,特朗普说他希望先废除奥巴马医改法案,并呼吁参议院改变一个主要的投票规

则。

这主要反映出美国(  )

A.权力的中心是总统,掌握行政权B.行政权力受到立法机关的制衡

C.权力的中心是法院,掌握司法权D.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矛盾重重

【答案】B

【解析】由材料美国总统的方案遭到美国国会的反对,体现了美国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作用,故B项符合题意;

A项没有反映题意中总统受到国会制约的内容,故A项错误;

美国权力中心是总统而非法院,故A项错误;

材料中涉及了国会与总统,即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无关司法机关,故D项错误。

故选:

B。

本题考查美国共和制特点。

根据材料联系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三权分立原则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

从1787年宪法的内容可知,美国共和制政体中体现的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和相互牵制的特点。

14.欧洲人口从185.年的2.7亿膨胀到1914年的4.5亿,超过一半的居民生活在城市里。

在英国,仅有8%的劳动力依然留在乡村,伦敦人口从1850的250万上升到1914年的450 万。

这反映出(  )

A.科技进步助推社会结构调整B.欧洲农业发展环境持续恶化

C.英国经济霸主地位日趋稳固D.欧洲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第二次工业革命相继开展,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依据材料“超过一半的居民生活在城市里。

在英国,仅有8%的劳动力依然留在乡村,伦敦人口从1850的250万上升到1914年的450 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正确。

B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美国的经济地位明显提高,故排除C。

欧洲一体化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排除D。

故选:

A。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年代适中。

15.在俄国历史上因一次革命造成政府同反对派的非对抗性模式,两个政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俄罗斯帝国的传统观念:

让人民讲话,让沙皇让权。

下列有关这次革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它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的转型

C.此次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

D.体现了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这一历史潮流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让人民讲话,让沙皇让权”可知,反映的是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这是二月革命的表现,这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故A项正确。

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的转型是十月革命,故A项错误。

英国的光荣革命是宫廷政变,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C项错误。

十月革命最终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不是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故D项错误。

故选:

A。

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

需要掌握二月革命的性质。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让人民讲话,让沙皇让权”。

本题考查对二月革命的性质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中说:

“‘冷战’的结束暗示了权力关系发生剧变的可能性,暗示了标志着世界历史的一个新时代的全球重组正在进行。

”作者意在强调(  )

A.“冷战”加速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

B.“冷战”是苏东剧变发生的根本因素

C.“冷战”结束催生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冷战”结束会导致多极化趋势加强

【答案】D

【解析】“‘冷战’的结束暗示了权力关系发生剧变的可能性,暗示了标志着世界历史的一个新时代的全球重组正在进行。

”表明作者意在强调“冷战”结束会导致多极化趋势加强,故D正确;

A太过绝对,排除;

B材料未体现,排除;

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尚未形成,故C错误。

故选:

D。

本题考查美苏冷战,解题的关键是“‘冷战’的结束暗示了权力关系发生剧变的可能性,暗示了标志着世界历史的一个新时代的全球重组正在进行”。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美苏冷战,美苏冷战争霸,违背社会发展趋势,反其道而行之,必然被历史发展的潮流所抛弃。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制度萌芽于洪武,继承于建文,发展到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任命解缙等七位儒臣入直文渊阁,参与机务,一直延续到崇祯十七年明朝的灭亡。

内阁有辅政职责和备顾问的秘书功能,可以在有限的程度上协助修补,维持国家行政体制的运行。

但内阁和阁臣对政治的干预在法律上是不被认可的。

虽然“内阁权日重”,但内阁作为一项制度却不具备一般体制所应有的特性,更多地表现的是无序性、随意性以及制度的不完整与不健全性……皇权需要内阁辅弼,内阁也需要皇权的支持,两者相互依赖,在维护封建统治这一点上是完全一致的。

但两者之间又有矛盾,皇权要控制内阁,内阁反过来限制皇权。

-摘编自王广军《试析明朝内阁制的政治效能》等材料二:

英国近代王权王权经历了较为曲折的变化,就总的趋势而言,是朝着衰落的方向发展着。

关荣革命后,英国王权适应了新的形势,完成了关键性的历史演变,于是,它在新的时期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位置。

需要强调的是,国王与议会之间的权力斗争对于内阁制的演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王权的衰落以及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责任制原则才确立起来,近代早期内阁制才完成了向责任制内阁的转变。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王权的发展及文化与社会内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的主要特点及实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中国明朝内阁与皇权的关系,近代英国内阁和主权的关系的不同之处。

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答案】

(1)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内阁有辅政职责和备顾问的秘书功能,可以在有限的程度上协助修补,维持国家行政体制的运行。

但内阁和阁臣对政治的干预在法律上是不被认可的。

虽然内阁权日重,但内阁作为一项制度却不具备一般体制所应有的特性,更多地表现的是无序性、随意性以及制度的不完整与不健全性”,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特点是始终不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始终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制。

第二小问的实质,结合所学可知,实质是人治和专制的产物。

(2)第一小问的不同,依据材料一“皇权需要内阁辅弼,内阁也需要皇权的支持,两者相互依赖,在维护封建统治这一点上是完全一致的。

但两者之间又有矛盾,皇权要控制内阁,内阁反过来限制皇权”,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中国内阁对皇权既依附又制约,但总体上内阁建立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英国内阁建立后,王权进一步衰落,并且内阁不对国王负责,只对议会负责。

第二小问的认识,依据两则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面对王权在由古代向近代社会转型中面临的危机,与中国相比,英国的王权成功地适应了近代社会的转型,更好、更快地推动了英国社会的发展。

故答案为:

(1)特点:

始终不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始终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制。

实质:

是人治和专制的产物。

(2)不同:

中国内阁对皇权既依附又制约,但总体上内阁建立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英国内阁建立后,王权进一步衰落,并且内阁不对国王负责,只对议会负责。

认识:

面对王权在由古代向近代社会转型中面临的危机,与中国相比,英国的王权成功地适应了近代社会的转型,更好、更快地推动了英国社会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考查明朝内阁的主要特点及实质;近代英国内阁和主权的关系的不同之处及其认识。

需要掌握明朝的内阁制度的特点、实质;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本题考查对明朝内阁和英国责任内阁制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比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经历着二战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因素也呈现出复杂性和多维性。

当今世界,实力对比特别是各大国综合国力对比,仍是影响未来世界格局走势的物质基拙。

而国际战略形势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世界主题,预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