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39930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27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机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电机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电机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电机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电机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机基础知识.docx

《电机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机基础知识.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机基础知识.docx

电机基础知识

高压电机

高压电机是指额定电压在1000V以上电动机.常使用用的是6000V和10000V电压,由于国外的电网不同,也有3300V和6600V的电压等级。

高压电机产生是由于电机功率与电压和电流的乘积成正比,因此低压电机功率增大到一定程度(如300KW/380V)电流受到导线的允许承受能力的限制就难以做大,或成本过高.需要通过提高电压实现大功率输出.高压电机优点是功率大,承受冲击能力强;缺点是惯性大,启动和制动都困难.

  高压电机的用途:

高压电动机可用于驱动各种不同机械之用。

如压缩机、水泵、破碎机、切削机床、运输机械及其它设备,供矿山、机械工业、石油化工工业、发电机等各种工业中作原动机用。

用以传动鼓风机、磨煤机、轧钢机、卷扬机的电动机应在订货时注明用途及技术要求,采用特殊的设计以保障可靠运行。

  高压电机控制装置根据实际而定方式:

电机容量大大小于电源容量且1000KW以下的可直接启动,这时的冲击电流是额定值的3-6倍.为了防止冲击电流过大,对于大电机必须考虑减少启动电流的启动方式:

有串电抗启动,变频启动,液力偶合器启动等多种方式.有复杂有简单,价钱差异很大.由于电压高,电流冲击大,电机制造必须满足过电压的要求,绝缘等级要求较高。

  高压电机维修工艺流程

  一.绕线

  高压电机按电压等级需要选用双亚胺,单亚胺,单薄双丝等各种规格的丝包扁线,材料齐备后,可在绕线机上绕制制成梭型成圈,一般电机最短线圈直线部分25厘米,最大线圈直线部分1.2米,绕制可单平绕,单立绕,也可双平换位绕,也可双平换位立绕,根据具体要求确定。

利用圆盘中的万能调节也可绕制圆漆包线线圈。

绕线机内置一台调速电机与一台涡轮涡杆减速机,带动绕线机实现0-120转/分的可顺逆可制动的旋转,并可正反计数,一般可绕制1600KW以内的各种电机线圈,另配有简易涨紧器一套,可控制绕制线圈的松紧度,一般的修理厂家选用如上产品即可,如遇到特殊大型规格时,可选择特异型绕制设备。

  二.成型前包扎

  高压电机梭型线圈绕制后,用收缩带,黄蜡绸带等绝缘材料包扎,目的是:

保护线圈外绝缘、层间绝缘、匝间绝缘不至于损坏。

在拉型机时免受模具夹具、鼻端销钉等摩擦,防止松动变形。

  包扎线圈一般用女工,由于女工心细手巧且干活速度快,一般3-5人包扎供拉型。

也可使用电动包带机.

  三.成型

  成型机、涨型机、拉型机其实是一种机器,它主要目的是把绕线机绕制的立绕梭型线圈或平绕梭型线圈拉成框行线圈,框型线圈以电机定子铁心的内外圆为标准,组成向心式的有角度的线圈,绕制梭型线圈需技工2人即可完成,而拉(涨)型一般需3人。

过去在没有成型机以前,我处有几位老练的师傅可手拉成型,可在15分钟将72只线圈手工拉制成型,但对于较大型线圈拉型显现的有些吃力。

而利用拉型机一般一个小时内3人可规范的拉出72只线圈来,每只成型线圈直线部分最长可调整到1.5米,高度可调整在80公分以内,角度调整范围为0-60度,四只夹具可实现万能锁定。

一般的厂家,如哈尔滨一家电机厂,湘潭电机厂一下属厂等十余家购买到这一手动拉型机以后,总的评价是制作看似简单,但操作灵活、方便,上模块,退模迅速,拉型便利,定位精准,调角调位准确,不失为一种实用产品。

拉型前使用计算机将线圈的形状按照所修电机的实际情况绘制成图并制作成模板用来调整拉型机,不会绘图者一般以旧线圈为模板调整拉型机,拉型机四只夹具有上下左右调整机构,调整夹紧机构锁扣锁定线圈进入拉型程序。

我公司生产的电动拉型机和上海产的几乎相同,他们在9万左右,我处以实用为目的,电动拉型机售价2.5万元,液压形式的拉型机售价2.6万元。

成型机在国内.上海与沈阳厂家做的好,他们做的大型机主要兼顾大型发电机,但操作起来显得笨重些,主要表现在调角、移动、调距、调高、夹线等方面不灵活,价格较昂贵。

  四.整形

  高压电机由于加上层数不等的云母绝缘材料后,厚度增加了很多,线圈端部距离被绝缘层挤占,稍不注意,嵌线时拥挤嵌放不下去,造成嵌线困难,这就需要冷整型。

冷整型模具(或叫正型模具),传统以木制为多,每种型号的电机就需要制作一套模具,而我公司所使用的正型模具具备调距、调角度、调端高等方面的灵活性。

正型期间敲打时必须注意,不可破坏层间绝缘。

  低压电机拉型后,一般不再冷整型,直接进入嵌线工序。

  五.包扎云母带及热压

  定子线圈冷正形后,即进入包扎工序,目前线圈绝缘等级高的材料基本国产化,但云母材料的质量、价格很悬殊。

我公司多年制作线圈与绕制高压电机,熟知十几家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学员结业后告知厂家详情。

电压高与低、季节不同各种等级云母等材料认购标准不同。

一个女工包扎线圈一天10个小时,框形线圈周长在2米的万伏线圈有望包扎三只。

各种电机等级线圈包扎多少层数、先包直线还是后包端部要看何时嵌线而定。

云母带,高阻带,收缩带至于在线圈中起什么作用,哪家的质量好、价位低,怎样包扎,包扎在什么位置,包多少层等等,最好在跟班学习中掌握并熟记要领。

我公司生产万能云母包带机,包带机一般情况下一台可代替3-5人工作,批量生产线圈的厂家可选购,初修大电机的客户初期还是以手工包扎为好。

一台高压电机修理时下列几步一般要同时展开进行:

绕线、拉型、冷正型、包云母带、包高低阻带,这些工序均需2-3人操作。

同时下道热压线圈的工作程序也应开始。

热压的主要目的有:

  1.定形后可嵌线方便。

2.线圈固化可防潮,防水浸。

  3.电晕放电到槽口以外。

4.完成对外界的封闭,免高压击穿。

  我公司生产热压成型机长度1.2米,上下、左右、角度可调整。

客户拥有一台全自动电脑控制的热压机后,1600KW以内的YR,JR,JS,TDK,电机的定子线圈均可加工。

并可按照客户的要求定做特型机。

  热压机可附加自动控制装置,比如H级温度在多少度恒温工作,F级在多少度恒温工作,热压时间多厂,何时开机,何时待机保温均可实现智能化,热压时要自备到指定的厂家购一些脱模剂,清除剂,清残留物等工具。

  六.测试耐压

  热压线圈退模后要放置一段时间再测试耐压,这是检验产品的一道工序,按照3000V、6000V、10000V等不同的工作电压有不同的要求打耐压标准。

  直线部分或弯曲部分怎样去防止打穿,送些均须在热压时掌握,我公司掌握着小修高压电机线圈的若干技巧,掌握着打耐压后打穿后去复制该线圈的技巧,这需要亲自参加学习一段才会知晓。

  打耐压的仪器,一般选购武汉区域的产品较多。

  自绕制线圈至嵌线完毕,一般要多做一只线圈,目的有:

  1.留下该型号电机技术数据(线规,匝数,绝缘厚度,直线长,弯度,端部长,抬高度与节距角度等数据)。

  2.以备哪一只线圈不合格时替换。

  高压电机一般以200KW—2000KW居多,重量最一般在3吨以上,根据自身条件可设计合适的行吊,以便于维修电机之用。

  七.嵌线(定子、转子)

  电机定子、转子在经去尘(一般经高压水枪冲洗)后进入烘箱内烘烤,降温后确定是小修还是大修电机。

高压电机小修时有一套小修提出线圈工具,转子导条线之弯弧工具,定子线圈机芯内的热压工具,类似小工具很多,需自制,关键是技术与经验要结合。

怎样不损坏原线圈是关键。

取出线圈重新加工费时费力,能否对旧线圈改造是节省时间的关键(一般高压电机所用的丝包线采购周期为1~2周,这就贻误了修理时间,这些重要问题需要在跟班学习中掌握)。

  小修转子时,转子中的铜导条(铝条)怎样取出,取出来如何换条,如何包扎制作标准线圈,以及如何焊接试验等一系列工序,这里不一一论述。

大修电机转子时,必须取出全部线圈,怎样取,怎样保持完好线圈是关键技术。

比如是高电压的电机,要尽量完整的取出来。

如保持线规不损坏,重新包扎时,可省钱、省时。

需重新制作线圈时,须算出线规,浪费时间。

定子嵌线时一般每三只线圈打一次耐压,以防止线圈对两端槽口放电或对两端端环放电以及因下线有失误造成的线圈损坏放电。

整台线圈全部嵌下后的接线,、分距、分组、连线、包扎、接星点、出电机引线等操作均按照各等级电机的操作规程进行。

一般的电机在封星点前打一次耐压后即封在一起,外引三根引接线即可。

也有特殊引接6根引线外封三角或外接星线。

一般引接线需从指定的高压电缆生产厂家购买。

一切嵌线接线完毕,整台电机再打耐压一次即完工。

  八.浸漆

  电机生产厂家批量生产电机时,要购真空浸漆设备,该设备由专业厂家提供。

一般修理厂家利用电加热棒加热定子至一定温度后翻转,定子口朝上进行双面灌漆。

灌漆时底部有盛漆装置。

灌完漆需待两小时以上再放入烘箱,先低温烘三个小时,再高温烘18小时。

累计24小时后出炉。

目的是固化线棒绝缘与槽内外导线绝缘,以防震动破坏绝缘结构。

请除定子内腔中的残漆即可装配。

  九.试验

  整机参数试验:

利用专利技术--磁控开关变压器起动试验设备来起动380V、660V、1140V、3000V、6000V、10000V等各种电机,高低压可起动试验容量在1000KW以内。

凡鼠笼、滑环电机均可作空载起动,空载运行试验,试验项目分测电流、测电压、测速、测温、量噪声等十几个项目。

  国内湘潭电机厂、上海电机厂,哈尔滨电机厂等等都是国内高压电机的名牌

高压电机调速技术现状

  从现在市场情况看,高压电机调速技术可分为如下几种:

  液力耦合器

  在电机轴和负载轴之间加入叶轮,调节叶轮之间液体(一般为油)的压力,达到调节负载转速的目的。

这种调速方法实质上是转差功率消耗型的做法,其主要缺点是随着转速下降效率越来越低、需要断开电机与负载进行安装、维护工作量大,过一段时间就需要对轴封、轴承等部件进行更换,现场一般较脏,显得设备档次低,属淘汰技术。

  早期对调速技术比较感兴趣的厂家,或者是因为当初没有高压调速技术可以选择,或者是考虑到成本的因素,对液力耦合器有一些应用。

如自来水公司的水泵、电厂的锅炉给水泵和引风机、炼钢厂的除尘风机等。

现在,一些老的设备在改造中已经逐渐被高压变频替换掉。

  高低高型变频器

  变频器为低压变频器,采用输入降压变压器和输出升压变压器实现与高压电网和电机的接口,这是当时高压变频技术未成熟时的一种过渡技术。

  由于低压变频器电压低,电流却不可能无限制的上升,限制了这种变频器的容量。

由于输出变压器的存在,使系统的效率降低,占地面积增大;另外,输出变压器在低频时磁耦合能力减弱,使变频器在启动时带载能力减弱。

对电网的谐波大,如果采用12脉冲整流可以减少谐波,但是满足不了对谐波的严格要求;输出变压器在升压的同时,对变频器产生dv/dt也同等放大,必须加装滤波器才能适用于普通电机,否则会产生电晕放电、绝缘损坏的情况。

如果采用特殊的变频电机可以避免这种情况,但是就不如采用高低型的变频器了。

  高低型变频器

  变频器为低压变频器,输入侧采用变压器将高压变为低压,将高压电机换掉,采用特殊的低压电机,电机的电压水平多种多样,没有统一标准。

  这种做法由于采用低压变频器,容量也比较小,对电网侧的谐波较大,可以采用12脉冲整流减少谐波,但是满足不了对谐波的严格要求。

在变频器出现故障时,电机不能投入到工频电网运行,在有些不能停机的场合应用会有问题。

另外,电机和电缆都要更换,工程量比较大。

  串级调速变频器

  将异步电机部分转子能量回馈至电网,从而改变转子滑差实现调速,这种调速方式采用可控硅技术,需要使用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而现在工业现场几乎都采用鼠笼式异步电动机,更换电机非常麻烦。

这种调速方式的调速范围一般在70%-95%左右,调速范围窄。

可控硅技术容易造成对电网的谐波污染;随着转速的降低,电网侧功率因数也变低,需要采取措施补偿。

其优点是变频部分容量较小,比其他高压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成本稍低。

  这种调速方式有一种变化形式,即内反馈调速系统,省却了逆变部分的变压器,将反馈绕组直接做在定子绕组里,这种做法要更换电机,其他方面的性能与串级调速接近。

  串级调速电机受转子滑环的影响,不能做到很大功率,滑环维护工作量也大,属于七八十年代的落后技术,工业应用已经越来越少。

  电流源型直接高压变频器

  这种变频器,输入侧采用可控硅进行整流,采用电感储能,逆变侧用SGCT作为开关元件,为传统的两电平结构。

由于器件的耐压水平有限,必须采用多个器件串联。

器件串联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工程应用技术,理论上说可靠性很低,但有的公司可以做到产品化的地步。

由于输出侧只有两个电平,电机承受的dv/dt较大,必须采用输出滤波器。

电网侧的多脉冲整流器为可选件,用户需要针对自己的工厂情况提出要求。

这种变频器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要外加电路就可以将负载的惯性能量回馈到电网。

  电流源型变频器的主要缺点是电网侧功率因数低,谐波大,而且随着工况的变化而变,不好补偿。

  电压源型三电平变频器

  这种变频器采用二极管整流,电容储能,IGBT或IGCT逆变。

三电平的逆变形式,采用二极管钳位的方式,解决了两个器件串联的难题,技术上比两个器件简单直接串联容易,同时,增加了一个输出电平,使输出波形比两电平好。

  这种变频器的主要问题是:

由于采用高压器件,输出侧的dv/dt仍旧比较严重,需要采用输出滤波器。

由于受到器件耐压水平的限制,最高电压只能做到4160V,要适应6KV和10KV电网的需要,更换电机是一种做法,但是造成故障时向电网旁路较麻烦。

对于6KV电机有一种变通做法,就是将电机由星型接法改为角型接法,这样电机的电压就变为3KV;这种做法使电机的环流损耗上升,国内已经有烧毁电机的事例,有可能与此有关。

还有的公司用这种变频器实现高低高方式,使容量比原来采用低压变频器实现高低高方式时大,但是高低高方式所存在的问题依然存在。

  三电平变频器一般采用12脉冲整流方式。

  功率模块串联多电平变频器

  这种变频器采用低压变频器串联的方式实现高压,是电压源型变频器。

它的输入侧采用移相降压型变压器,实现18脉冲以上的整流方式,满足国际上对电网谐波的最严格的要求。

在带负载时,电网侧功率因数可达到95%以上。

在输出侧采用多级PWM技术,dv/dt小,谐波少,满足普通异步电机的需要。

可根据负载的需要设计变频器的输出电压,是解决6KV、10KV电机调速的较好办法。

功率电路采用标准模块化设计,更换简单,所用器件在国内采购也比较容易。

  这种变频器采用低压IGBT作为逆变元件,与采用高压IGBT的三电平变频器相比,功率元件数目较多,但技术上较成熟。

与采用高压IGCT的三电平变频器相比,功率元件数目较多,但总元件数目却较少,因为IGCT需要非常复杂的辅助关断电路。

  由于整流变压器与功率模块的连线较多,因此变压器不能与变频器分开放置,在空间有限的场合不是很灵活。

你好!

  我有几个问题想讨教一下。

我厂使用的一台湘潭电机厂出产的高压电机10KV、355kw,运行中出现轴承异响声音间断出现,更换全部轴承后仍未消除异响,请问问题出在哪里?

电机轴承的配合游隙标准是多少?

恳请帮助分析分析。

谢谢!

爬电比距

一、爬电

 1、爬电现象

   在绝缘材料的性能降低时受天气等外界因素如空气湿度大,接连阴天霉雨季节,潮湿环境等使得带电金属部位与绝缘材料产生象水纹样电弧沿着外皮爬的现象,也有点象闪电一样.

 2、爬电原理

   两极之间的绝缘体表面有轻微的放电现象,造成绝缘体的表面(一般)呈树枝状或是树叶的经络状放电痕迹,一般这种放电痕迹不是连通两极的,放电一般不是连续的,只是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如天气潮湿、绝缘体表面有污秽、灰尘等,时间长了会导致绝缘损坏。

 3、引起爬电现象的原因

   绝缘部分表面附着污秽,使绝缘部分绝缘强度下降,在空气潮湿发生爬电。

 4、爬电的本质

   绝缘表面电压分布不均匀,造成局部放电。

 5、发生爬电的环境

   发生爬电时电弧的长度受污秽的面积大小、空气湿度、电压高低因素影响。

  在电缆的绝缘部分,绝缘材料的绝缘强度、防污秽附着、加长绝缘“距离”等性能会对爬电现象有影响

 6、材料的抗爬电性能:

   绝缘强度、高密度分子等。

二、爬电距离CreepageDistance

1、定义

   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或一个导电部件与设备及易接触表面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测量的最短空间距离.沿绝缘表面放电的距离即泄漏距离也称爬电距离,简称爬距。

  爬距=表面距离/系统最高电压.根据污秽程度不同,

  爬的意思,可以看做一个蚂蚁从一个带电体走到令一个带电体的必须经过最短的路程,就是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是一个带翅膀的蚂蚁,飞的最短距离。

  国标里有具体规定,不通形状的绝缘,爬电距离的计算方法是不一样的。

  在GB/T2900.18-1992电工术语低压电器标准中对爬电距离有这样的定义:

爬电距离具有电位差的两导电部件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2、实际应用

   在电气上,对最小爬电距离的要求,和两导电部件间的电压有关,和绝缘材料的耐泄痕指数有关,和电器所处环境的污染等级有关。

  对最小爬电距离做出限制,是为了防止在两导电体之间,通过绝缘材料表面可能出现的污染物出现爬电现象。

  爬电距离在运用中,所要安装的带电两导体之间的最短绝缘距离要大于允许的最小爬电距离.

  在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时,应考虑额定电压、污染状况、绝缘材料、表面形状、位置方向、承受电压时间长短等多种使用条件和环境因素,在先进的设备与产品标准中均有此规定值。

  具体来说就是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爬电距离。

爬电距离的大小和工作电压、绝缘材料等直接相关,同时注意不同的使用环境也会有所影响,如气压、污染等.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两个概念,在进行判断时必须同时满足,不可以相互替代.

  电气间隙的大小取决于工作电压的峰值,电网的过电压等级对其影响较大,

  爬电距离取决于工作电压的有效值,绝缘材料的CTI值对其影响较大.

  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所以根据定义,爬电距离任何时候不可以小于电气间隙.当然对于两个带电体,是无法设计出爬电距离小于电气间隙来的。

爬电距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器件之间或导电器件与设备界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UL、CSA和VDE安全标准强调了爬电距离的安全要求,这是为了防止器件间或器件和地之间打火从而威胁到人身安全。

4、例子

  测量爬电距离

测量爬电距离

  输入150V-300V电源最小空气间隙及爬电距离

输入150V-300V电源最小空气间隙及爬电距离

  相邻端子间爬电距离:

11.35mm端子和导轨间爬电距离:

10.11mm

相邻端子间爬电距离

三、爬电比距

 1、爬电比距的定义:

   电力设备外绝缘的爬电距离与设备最高工作电压有效值之比,单位为mm/kV。

  现行的有关行业标准规定了高压开关设备外绝缘公称爬电比距应用系数,其中相间爬电比距应用系数为(√3).

 2、爬电比距地分类:

   外绝缘按公称爬电比距分为0、Ⅰ、Ⅱ、Ⅲ、Ⅳ五级。

  0级适用于无明显污秽地区,不需进行人工污秽试验。

0级的公称爬电比距为线路14.5,电站设备15.5;

  Ⅰ级的公称爬电比距为线路16,电站设备16;

  Ⅱ级的公称爬电比距为线路20,电站设备20;

  Ⅲ级的公称爬电比距为线路25,电站设备25;

  Ⅳ级的公称爬电比距为线路31,电站设备31。

  用于中性点绝缘和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的3~63kV级电力设备,其外绝缘的污秽等级一般可按Ⅱ、Ⅲ和Ⅳ级选取。

 3、各污秽等级下的爬电比距分级数值

   污秽等级爬电比距(cm/kV)线路发电厂、变电所220kV及以下330kV及以上220kV及以下330kV及以上01.391.45——Ⅰ1.39~1.741.45~1.821.601.60Ⅱ1.74~2.171.82~2.272.002.00Ⅲ2.17~2.782.27~2.912.502.50Ⅳ2.78~3.302.91~3.453.103.10

  注:

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爬电比距计算时取系统最高工作电压。

 4、注 重污秽地区一般采用爬距为31毫米/每千伏.举例:

本公司生产的126KV断路器,绝缘瓷瓶总长3150,爬距既3150/126等于25mm/KV

电气间隙Clearance

一、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1]爬电距离:

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2]电气间隙:

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可见,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实际是两个相关参数,都是针对电气绝缘性而来。

特别是在继电器、开关等工控产品的选用中,需要遵守相关标准的同时,还要按实际的使用环境要求(气压、污染等),设定合适的爬电距离及电气间隙,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电气性能的稳定。

二、设定爬电距离及电气间隙

  一般选型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1、确定电气间隙步骤

  确定工作电压峰值和有效值;

  确定设备的供电电压和供电设施类别;

  根据过电压类别来确定进入设备的瞬态过电压大小;

  确定设备的污染等级(一般设备为污染等级2);

  确定电气间隙跨接的绝缘类型(功能绝缘、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

  2、确定爬电距离步骤

  确定工作电压的有效值或直流值;

  确定材料组别(根据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其划分为:

Ⅰ组材料,Ⅱ组材料,Ⅲa组材料,Ⅲb组材料。

注:

如不知道材料组别,假定材料为Ⅲb组)

  确定污染等级;

  确定绝缘类型(功能绝缘、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

_

  3、确定电气间隙要求值

  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查表(4943:

2H和2J和2K,60065-2001表:

表8和表9和表10)检索所需的电气间隙即可决定距离;作为电气间隙替代的方法,4943使用附录G替换,60065-2001使用附录J替换。

  GB8898-2001:

电器间隙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工作电压,查图9来确定。

(对和电压有效值在220-250V范围内的电网电源导电连接的零部件,这些数值等于354V峰值电压所对应的那些数值:

基本绝缘3.0mm,加强绝缘6.0mm)

  4、确定爬电距离要求值

  根据工作电压、绝缘等级及材料组别,查表(GB4943为表2L,65-2001中为表11)确定爬电距离数值,如工作电压数值在表两个电压范围之间时,需要使用内差法计算其爬电距离。

  GB8898-2001其判定数值等于电气间隙,如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加强绝缘可减少2mm,基本绝缘可减少1mm:

  1)这些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会受外力而减小,但它们不处在外壳的可触及导电零部件与危险带电零部件之间;

  2)它们靠刚性结构保持不变;

  3)它们的绝缘特性不会因设备内部产生的灰尘而受到严重影响。

  *注意:

但直接与电网电源连接的不同极性的零部件间的绝缘,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不允许减小。

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即使不满足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要求,只要短路该绝缘,设备仍满足标准要求,则是可以接受的(8898中4.3.1条)。

  *GB4943中只有功能绝缘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可以减小,但必须满足标准5.3.4规定的高压或短路试验。

  5、确定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注意可动零部件应使其处在最不利的位置; 爬电距离值不能小于电气间隙值; 承受了机械应力试验;

三相异步电动机

作电动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