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系护理专业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38069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系护理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护理系护理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护理系护理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护理系护理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护理系护理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系护理专业建设规划.docx

《护理系护理专业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系护理专业建设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理系护理专业建设规划.docx

护理系护理专业建设规划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护理专业建设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精神,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实施,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卫生厅和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特制定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建设方案,以提升护理专业教育服务于医疗卫生行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不断提高护理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护理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医疗卫生行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更好地服务于临沂、山东及国内外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专业建设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

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

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

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

4。

而目前全国1:

0.85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

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

8.5的比例相差更远。

目前我国护士总数为204.8万人,医生总数为241.3万人,按卫生部最低医护配置,护士的数量缺口近300万人。

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

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

国际人力资源公司已经把目光瞄准中国。

世界性的护理人才资源的短缺,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

二、专业建设基础

(一)专业现状

我校高等护理专业开办于1992年,是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中最早开设的专科层次护理专业,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我校护理专业教学团队为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现有专职教师140名,兼职教师270名,兼职教师均为主管护师或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专职专业教师主要承担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兼职专业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和临床见习、实习的带教工作。

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

教学仪器设备先进,建有能同时容纳2000名学生进行护理技能训练的现代化护理技能中心,拥有85家国内外教学医院。

形成了“国际化办学”和“专科化发展”的办学特色,每年有100余名学生到国外学习和就业。

我校护理专业教学严谨,学生素质受到各实习医院一致认可,省内外多家综合医院每年到校预约签订实习生合约,并提前录取就业,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毕业生遍布山东省内外的各级卫生机构、医院,很多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社会声誉极高。

1.专业建设措施护理专业设立后,学校不断加大对本专业的经费投入,每年教学经费持续增加,主要用于专业实验实训室仪器设备购置及房屋、基地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

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开出率100%,课程计划和实践环节设置合理,执行情况良好。

学校与北京、青岛以及山东省各市地级医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合作关系,作为护理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目前我校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已达85家。

2.专业培养目标我校护理专业主要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护理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

3.人才培养模式用现代护理教育理念指导护理专业建设,突出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和社区健康服务等四大建设重点。

强化“2+1”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的“技能训练三步走”的实践教学模式。

强化特色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4.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组织校外实践基地护理专家、校外专业兼职教授、校内专职教师成立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每学期定期调查护理专业行业需求与岗位需求,定期召开会议,针对护理岗位知识、能力、态度要求,进行充分调研与论证,形成完整、严谨、针对性较强的论证报告,并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由系部初审、教务处二审、校领导终审;根据职业岗位知识、能力、态度特点,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充分采纳临床一线护理专家的意见,每年修订以护理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护理专业教学计划》,确定本专业的课程和课程结构,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以职业岗位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理论课与实践性教学内容达到了1:

1的要求,注重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了专业特色。

注重培养知识、技能、态度,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能根据医疗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护理专业教学计划。

5.师资力量护理专业专任教师目前全部具有临床执业资格,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后都要到临床教学实践基地从事临床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一线实践经验,有的兼任医院科室主任,成为卫生行业专家或学科带头人,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工作中,同时学校积极聘用中级以上职称,具有丰富的护理工作经验的临床护理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相互取长补短,初步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

6.专业教学专业教学方法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示范,然后学生亲手操作,边教边学边做,逐人逐项过关,再下临床见习实习,做到护理操作技能培养不断线。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法,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案例或真实的任务来设计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精心组织并实施毕业实践环节,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现场专家参与毕业实习指导;加大对现代教学设备的投入,全部教室为多媒体教室,100%的教师能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在校园网上逐步建立精品专业网页,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主干课程教案、习题、实验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部分授课录像、网络课件、在线测试等相关资料在网上公布,实现资源共享,方便学生在网络中自主学习;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学习态度、职业态度、身心健康的培养,通过入学教育、军政训练、爱国主义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等活动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互助、爱岗敬业的道德情操;注重将职业精神教育贯穿于理论教学、实习实训、第二课堂活动、党团活动和文体活动之中,学生行为规范纳入了学生操行评分考核体系。

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专升本率在全省名列前茅,毕业生护士资格证通过率保持在95%以上。

7.专业研究学校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学期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讨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专业教学计划、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要求等内容,全面指导护理专业建设。

积极参加教学科研,先后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24项,省级教改项目2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编写国家规划教材30余部,院校合作开发建设教材13部,专著7部,发表论文110余篇。

8.教学管理学校有健全的专业管理组织体系,实现了学校主管校长、教务处、系部、教研室四级管理制度;制定了严格的教务处、系部、教研室工作职责等系列管理制度,分工明确,严格管理。

教学督导组制定了教学质量系列管理办法,有效地激励了护理专业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了护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建立教研室主任负责制度,负责课程安排、教材开发与组织、教研教改、落实教学环节;教务处、督导组共同负责专业教学质量监督,建立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9.特色与示范学校护理专业师资完备,实训中心规模大、实验设备齐全、仿真性强,每年接收周边地区基层医院一定数量的护理人员到校培训,成为行业和区域护理技能人才培训的基地;对同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就业指导方面有一定的良性影响;学校注重人文学科知识的教学,开设了护理心理学、护理礼仪、人际沟通、护理伦理学、护理管理学、美术欣赏、形体训练等课程。

学校注重强化英语教学,开设了涉外护理班,长期聘请多名外籍教师上课;开设双语教学课;学校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开设了护理操作技能强化训练课,课余开放实训室供学生自主练习。

10.实验实训条件

我校护理实训中心拥有多套高级综合模型人ECS、ICU全套设备(心肺复苏仪、人工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齐全,拥有全功能分娩床、分娩机转模型等,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基本满足专业教学和综合实训的需要。

实验实训的设施设备项目达标率和开出率100%,完好率95%以上;制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课余向学生周开放时间20小时以上,有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开展实验实训;我校与85家医院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关系,通过采取院校合作方式共同培养护理人才,使校外实践基地成为专业教学的有效延伸,同时也将实习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变实习场所为就业基地。

(二)专业优势与特色

1.专业符合区域定位要求我校位居临沂、济南两地,担负着为全省乃至全国培养护理专业技能型人才的任务,符合区域规划定位要求,辐射作用强,生源来源和毕业生去向都有很广的范围,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办学模式先进我校与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沂水中心医院、附属医院等多家医院互为一体,能够充分发挥医院和学校人才和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

“院校共建”成立了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充分采纳临床一线专家的意见,专业课理论与实践比例为1:

1,实训内容由临床一线护理专家制定,充分体现护理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

3.教学特色明显我校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积极借鉴国内外护理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形成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一模块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先示范怎么做,然后学生亲手操作,边教边学边做,逐人逐项过关。

在临床实践阶段,学生处于医院实际情境中,参与病人的临床护理环节。

做到护理操作技能培养不断线,零距离上岗。

学校注重人文学科知识的教学,注重英语教学,开设双语教学课,为学生国外就业奠定基础。

4.“双师型”师资队伍经验丰富我校充分利用院校合作的优势,对护理专业课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实施临床与教学轮岗制,使教学与临床紧密结合。

护理专业课教师理论水平高,临床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80%的专业课教师具有双师型资格。

能够及时把临床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及时传授给学生,实现了教学内容和临床实践零距离。

5.实训场地体现专业特色我校护理实训基地拥有高级护理床,高级全功能护理模型人,ICU全套设备(心肺复苏仪、人工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齐全,拥有全功能手术床、全功能分娩床、分娩机转模型等,基本满足了实训需要。

三、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1.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2.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专业教师数量还不能满足当前学校快速发展的需要,专业教师队伍中高职称、高学历、高技能教师比例有待于进一步增加,专业教师参与临床工作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兼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都不能完全满足专业需要。

3.实验实训规模、实训项目、实训管理和考评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化。

4.社会服务、技术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5.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

四、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建设思路

立足山东省,面向国际护理市场,依托与山东省各医院的联合办学模式,实现校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培养人才。

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构建以岗位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实习实训项目,院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师资队伍。

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融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于一体,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生就业竞争力。

同时有效发挥社会服务功能,提升辐射带动能力。

(二)

专业建设目标

护理专业在多年办学历史和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和省级教学团队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全面提高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社会需求、校院共建和创新发展为建设原则,通过推进校院对接、强化实践育人、转变培养方式和建设教学团队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使专业的总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处于全国卫生类高等职业院校的领先地位,争创国内一流的品牌特色专业,为实现山东省“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撑。

在专业建设中,力争做到:

1.专业设置与护理行业发展对接

护理专业将依托各附属医院的优质临床资源,与国内外医疗机构紧密合作,成立由护理教育与行业专家组成的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交流国内外护理行业发展动态,协助护理专业修订符合临床岗位需求的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指导护理专业专兼职教师队伍对护理核心课程的讲授和带教。

2.人才规格与临床护理岗位需求对接

继续推行已初见成效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拓展定向人才培养、输出计划,以各级医疗机构为就业目标,培养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坚持“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保持护理专业学生“护士执业证书”通过率90%以上,支持学生参加“国际护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打通学生国内外医院就业渠道。

积极开展涉外护理专业毕业生毕业后随访,为用人单位培养更符合需求的人才,使学生具备更强的就业竞争力。

3.课程体系与护理职业标准对接

对照国际护理职业标准,采用国际上通行的“案例教学法”,着力于优化调整涉外护理专业的课程结构和教材内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建设护理临床教学案例资源库,在教学过程中继续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改革考试考核方式,操作技能考核采用“案例式考核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综合护理技能,促进护理职业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

课程体系注意中高职护理课程的衔接,积极探索中高职贯通人才的培养模式。

积极参与和举办省内外护理技能比赛,引入国际最新护理技能标准,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和潜能,在竞赛中找到差距,激发学习兴趣。

4.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升

采用内部培养和引进护理专业带头人及专家的方式,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与临床兼职教师组成专兼职教师团队,开展对教师团队的国内外高水平师资培训,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创造机会,让骨干教师在国内外各高校和临床基地进行学习和交流,对青年教师进行导师制培养,推行专兼职教师集体备课,互相教学观摩,合作科研,使护理专业师资水平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5.专业实践教学条件与临床护理环境对接

大力建设已初具规模的护理实训中心,引进最新高模拟仿真实训设备和管理软件,创造功能衔接、感觉真实的医院环境,根据专业需求,在教学医院建设社区护理、康复护理等不同专业方向的实习基地,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模式,依托临床真实案例,培养毕业时即能在各级医疗机构上岗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三)人才培养目标从山东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护理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中长期实际需求出发,立足山东,服务全国,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素养,具有护理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适应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

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毕业时应具备:

1.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全面、扎实

2.各级医疗机构护理岗位所要求的各项护理操作能力和综合护理技能

3.“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和人文关怀的态度

4.融合“批判性思维”和“反思性思维”的临床思维能力

5.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

6.理解、合作和人际沟通能力

7.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护理职业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

五、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1.进一步完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健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依托院校合作办学优势,与行业和医院护理专家共同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对护理行业人才技能需求状况的调研,适时修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树立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完善工学结合、院校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安排实训教学和顶岗实习,完善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

改变传统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最后集中进行临床实践的教学方式,探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专业课程的教学由医院的临床教师和学校专职教师共同担任,教学场所部分安排在医院进行,充分利用医院的教学资源,在临床一线的环境中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进一步贴近岗位需求。

2.创建护理专业新型课程体系在对周边地区各级医疗机构临床一线护理岗位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聘请行业专家对护理专业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实现护理专业教育同护理岗位的对接,共同确定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体系,体现“职业性、素质性、发展性”的课程设计理念;积极对照国内、国际护理职业标准,创建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引领的课程教学标准;建立严格的教材选用制度,鼓励学科带头人与医院护理专家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将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考试考核内容纳入课程教学体系,使学生“双证”获取率在原有持续95%以上的基础上,再有所提高;在两年内,开发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达到2门。

3.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与教学医院的人才交流和共享,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实践教学医院顶岗实践,强化护理实践技能培养;选拔基础理论扎实,教学能力强,具有护理教学经历的教师作为“双师素质”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到医院参加临床一线工作和护理管理岗位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及临床实践能力;不断从学校附属及教学医院选择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临床一线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充实和更新兼职教师队伍,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部分课堂教学任务,负责学生见习、实习的带教工作,使专业建设紧跟护理行业发展,学生实践能力更加符合职业岗位要求。

计划2年内,引进新教师2~3名,培养专业骨干教师5~6名,聘请10名行业知名专家和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

在已有1名省级教学名师的基础上,再培养1~2名省级及校级教学名师。

以培养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和提升青年教师水平为目标,突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通过校院合作,根据岗位群组建双师结构、专兼结合“双环式”教学团队,创建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和管理模式,推进校院之间专业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充分开展护理教育服务,为医疗机构职工提供短期的继续教育培训、资格考试培训等,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实施“引智工程”,结合我校护理专业申请的“山东省2012引智项目”的实施,有计划选派护理教学团队到国内外高等学府考察、研修、培训和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护理教学理论、观念和方法。

4.优化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改造提升传统教学,加快信息技术应用。

引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建设宽带、融合、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采用PBL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根据临床护理情境设计情境教学,按照护理工作流程和路径组织实施教学。

在校内护理实践基地,模拟各种临床护理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认识工作任务和培养职业能力。

5.完善实习实训条件进一步的完善和建设功能齐全、设施一流、设备优良、特色鲜明的校内护理专业实训中心。

校内实训环境和设施建设中,要更贴近医疗机构的真实环境,加强“院校融通”,使校内护理实训中心成为山东省护理职业教育技能教学和卫生职业岗位技能培训、考核、鉴定中心。

实现院校共建实训环境、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培养教师和共同科技攻关,健全实训基地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和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推动和扩大委托培养、订单培养规模。

在省内各地市以及北京、青岛等地现有合作教学医院的基础上,两年内新增6家关系协调、条件优良的省内外实习医院和3~5个社区、康复护理实践教学医院。

6.加强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增强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积极安排专业教师参加国际护理学术会议,组织护理教学团队到国内外高校和医疗机构考察、研修、培训和学习,努力争取承接国内、国际学术会议。

通过会议加强与国内外同行间的交流,开拓教师专业视野,使教学内容紧跟护理专业发展的前沿,人才培养水平适应临床护理发展的现状和需求。

落实“引智”项目,选派2名教师到国外进行半年以上的研修,5-7名教师到国外进行短期学习和培训。

通过国内外各类交流与合作项目的实施,使护理专业建设在全国同类院校达到领先水平,推动国内同类院校护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发挥护理专业学科优势和护理技能实训中心设备优势,与当地护理学会及医院护理部密切协作,定期对驻地各级医院护理人员开展基础护理培训和考核,规范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提升医院护理服务水平。

六、专业改革措施与保障措施

(一)专业改革措施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依托现有的院校合作办学优势,与行业专家共同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完善工学结合、院校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护理专业学生从入学即开始接触临床,并逐渐增加接触临床的时间的教学模式和途径,专业课程的教学由医院的临床教师和学校专职教师共同担任,进一步扩大教学场所安排在医院的比例,科学安排实训教学和顶岗实习,使学生边上课边见习和实习,在职业环境中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融入职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具体措施:

制定初步计划,举办校院护理专家联席会议2~4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制定教学计划,在2011~2012两年间聘用10~20名医院护理骨干作为专业课主讲教师,派出5~6名专任教师到医院进行顶岗培训。

申报引智项目,派出教师到新加坡、澳大利亚进修学习,借鉴新加坡等国外护理专科培养模式,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地方特色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措施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

在对周边地区各级医疗机构临床一线护士岗位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护理专业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实现护理专业教育同护理岗位的对接,共同确定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构建以人的生命周期为主线,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体系,体现“职业性、素质性、发展性”的课程设计理念;积极对照国内、国际护理职业标准,创建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引领的课程教学标准;将职业素质教育实施于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养,培养其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人才。

以创建精品课程为出发点,大力推进课程建设。

具体措施:

在两年内,建立校院数字化教学平台,力争开发省级精品课程达到1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

努力开发创建以优质核心课程为基础的高职护理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完善教学案例资源库,继续推行案例式教学。

在护理校本双语系列教材试用和修订的基础上,与知名出版社合作出版护理双语系列教材。

3.师资队伍建设

发挥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组建以行业专家、国际护理专家以及学校专业人员为主体的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组织座谈和学术会议,将行业和国际标准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

建设“国际化”教研室,推进“国际化多元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借助业已存在的与新加坡新康集团以及南洋理工学院的友好合作关系,由新方推荐,我方聘任,护理系各教研室设中外方主任;联合临床护理专家深度参与教研室工作。

通过组织专兼职教师座谈交流和“走出去”(去国内外各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请进来”(请国内外行业专家来校讲学)等方式,使专职教师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兼职教师掌握教学方法与技巧,促进团队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执教能力,实现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