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2018版第十章“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ppt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23742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PPTX 页数:133 大小:19.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概论》2018版第十章“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概论》2018版第十章“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概论》2018版第十章“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概论》2018版第十章“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33页
《概论》2018版第十章“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概论》2018版第十章“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pptx

《《概论》2018版第十章“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概论》2018版第十章“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pptx(1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概论》2018版第十章“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pptx

第十章,“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来源,十二大邓小平首先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两个文明”建设。

十六大江泽民提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

十七大胡锦涛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的章程。

十八大报告提出“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三、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五、建设美丽中国,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十九大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作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部署,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1.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坚持创新发展,就是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

坚持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3.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绿色发展就是要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4.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开放发展就是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

发展开放型经济,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5.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共享发展是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

坚持共享发展,就要不断把“蛋糕”做大,又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新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只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适应新需求变化,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推动高质量发展。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2.六大历史性变革,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供给结构调整,更好地满足需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六大历史性变革,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包括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等方面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

2.六大历史性变革,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包括生产要素、生产者和产业三个逐次递进的层次,构成经济增长的供给体系;“结构性”指三个层次是按照什么比例进行配置的,不同的组合决定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改革”指通过完善制度建设来调整生产关系,改变三个层次的重大比例关系,既包括数量关系调整,也包括质量提升。

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发展方式由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向起决定性作用转换经济福祉由非均衡型向包容共享型转换,中高速2020年以前底线就是6.5%,2.1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供给侧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2.2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必须确立的战略思路,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求必须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培育新的国际竞争优势,提高共享发展水平。

这些都有赖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3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一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二是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

三是处理好减法和加法的关系。

四是处理好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3.1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正确处理“四大”关系,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国民财富的增加主要取决于投入生产的劳动力、资本、资源等要素数量和质量要求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技术有效供给能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进土地制度、资源环境制度等改革。

3.2提高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石,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与要求,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生产要素的组织者和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是创新的发动机,处于供给体系的关键位置。

要提升大企业素质,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3.3提升企业发展水平和素质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节,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只有产业供给符合市场需求、适应需求结构,社会资本的循环周转才能顺利完成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新改革,振兴制造业,提高服务供给水平,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3.4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中心任务,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创新通过加速前沿技术突破和现有技术的应用以提高生产率,是推动供给增长的核心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3.5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要靠创新,2.六大历史性变革,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当前我国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部分地区房地产库存高、企业杠杆率偏高、实体经济成本过高、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一些短板突出。

3.6抓好“三去一降一补”是近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就要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1.现代化经济体系内涵与外延2.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的原因3.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政策举措,1.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与外延,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1.1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

互联网科技服务实体经济,1.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与外延,1.2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

1.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与外延,1.3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实现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公平正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1.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与外延,1.4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实现区域互动、城乡融合、陆海统筹,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1.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与外延,1.5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1.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与外延,1.6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1.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与外延,2.六大历史性变革,2.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的原因,2.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2.六大历史性变革,2.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的原因,2.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如期实现的必然要求。

2.六大历史性变革,3.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政策举措,3.1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立身之本,创造财富的根本源泉,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

实体经济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

2.六大历史性变革,3.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政策举措,3.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3.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政策举措,3.3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保护民营企业产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2.六大历史性变革,3.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政策举措,3.4推动城乡区域发展京津翼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供给侧改革。

3.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政策举措,3.5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一带一路”交流合作有序放宽市场准入促进贸易平衡,发展服务贸易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2.六大历史性变革,3.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政策举措,3.6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巩固发展公有制,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构建市场经济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三)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四)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毛泽东回答说:

“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

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毛泽东与黄炎培的“窑洞对”,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是由这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条件决定的,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

在新征程上,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什么2.怎样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2.六大历史性变革,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什么,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三者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2.六大历史性变革,2.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2.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六大历史性变革,2.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不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2.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2.六大历史性变革,2.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打造服务型政府,

(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1.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国体: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政体:

根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基本政治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策、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管理、政治制度,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

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区别,2.六大历史性变革,1.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