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共基础简答知识汇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2703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公共基础简答知识汇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公共基础简答知识汇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公共基础简答知识汇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公共基础简答知识汇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公共基础简答知识汇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公共基础简答知识汇集.docx

《教育公共基础简答知识汇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公共基础简答知识汇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公共基础简答知识汇集.docx

教育公共基础简答知识汇集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

(简答)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1、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

2、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3、教育内容是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

4、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

二、教育的形态:

1、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2、实体教育与虚拟教育

3、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三、教育的基本规律

1、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2、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6、整体性7、稳定性和可变性

五、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

2、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4、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个体发展的巨大作用

(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个体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

六、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七、21世纪教育发展趋势:

1、全民教育2、教育民主化3、教育信息化4、教育的可持续发展5、教育的个性化

八、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方法:

1、历史法2、调查法3、实验法4、统计法5、行动研究

第二章教育的功能

一、教育功能的类型:

1、个体功能2、社会功能3、正向功能4、负向功能5、显性功能6、隐性功能

二、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1、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和享用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2、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政治功能

2、教育的经济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教育的人口功能

5、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6、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三、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内部因素:

1、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与其对待教育的态度

2、受教育者的基础条件

3、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4、教育手段和方法的科学性与灵活性

5、教育环境的质量

四、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外部因素:

1、社会的政治因素

2、社会的经济因素

3、社会的文化因素

第三章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功能:

1、导向功能2、激励功能3、评价功能

二、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教育目的的确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2、确定教育目的还要注意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

3、教育目的的确定受制于人们的教育思想

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

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教育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的角色:

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管理者角色4、示范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的角色6、研究者角色

二、教师的基本素质:

1、道德素质2、知识素质3、能力素质

三、教师成长的三阶段理论:

1、关注生存阶段

2、关注情景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

四、教师发展的五阶段理论:

1、新手阶段2、熟练新手阶段3、胜任阶段4、业务精干阶段5、专家阶段

五、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教学决策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六、学生的本质特点:

1、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3、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七、学生发展的规律:

1、顺序性和阶段性

2、稳定性和可变性

3、不均衡性

4、个体差异性

5、整体性

八、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九、师生关系的功能:

1、教育功能2、激励功能3、调控功能4、社会功能

第五章课程

一、课程的类型:

1、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

2、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3、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4、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5、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6、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二、课程组织的原则:

1、连续性2、顺序性3、整合性

三、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观的变革:

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五、《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1、学会认知2、学会做事3、学会共同生活4、学会生存

第六章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的模式:

1、传递——接收式

2、自学——辅导式

3、抛锚式教学模式

4、范例式教学模式

5、发现式教学模式

6、探究式教学模式

7、情境——陶冶式教学模式

二、常用的教学原则:

1、主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量力性原则

三、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2、谈话法3、演示法4、

练习法5、实验法6、讨论法7、参观法8、读书指导法9、实习法

四、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规律

2、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3、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4、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五、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

1、学生依赖——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2、学生参与——教师引导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3、学生主导——教师促进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4、学生自导——教师服务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六、教学内容设计中知识的分类:

1、陈述性知识与其教学设计

2、程序性知识与其教学设计

3、策略性知识与其教学设计

七、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

1、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3、个别化教学

第七章学校德育

一、德育的功能:

1、社会性功能2、个体性功能3、教育性功能

二、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1、教育者2、受教育者3、德育内容4、德育方法

二、德育过程的规律:

1、德育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具有多样性。

3、德育过程是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各方面影响的过程,具有实践性的特征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提高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征。

三、德育的内容:

1、政治教育2、思想教育3、道德教育4、心理健康教育5、遵纪守法教育

四、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9、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五、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情感陶冶法4、自我教育法

5、道德实验法6、品德评价法

第八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一、班级管理的原则:

1、全员激励原则2、自主参与原则3、管教结合原则4、协调一致原则5、平行管理原则6、情通理达原则

二、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1、调查研究法2、目标管理法3、榜样示范法4、情境感染法

5、规范制约法6、舆论影响法7、心理疏导法8、行为训练法

三、班主任的角色:

1、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2、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

3、班主任是学校教育计划的贯彻者

4、班主任是各教育主体的协调者

5、班主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

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均衡性4、差异性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三、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1、内化理论2、“最近发展区”理论3、支架式教学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一、我国流行的学习分类:

1、技能学习2、知识学习3、行为规范学习

二、加涅的学习分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2、心智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

4、态度的学习5、运动技能的学习

三、桑代克的学习定律:

1、准备律2、练习律3、效果律

四、斯金纳的强化学说:

1、正强化2、负强化3、惩罚4、消退

第三章学习迁移、记忆和遗忘

一、学习迁移的种类:

1、正迁移、负迁移与零迁移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5、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二、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1、学习任务的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4、学习的指导

三、学习迁移的促进:

1、精选材料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5、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四、记忆的三种存储模式:

1、感觉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

五、记忆的过程:

1、识记:

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

2、保持

3、再认或再现

六、遗忘产生的原因:

1、痕迹衰退说2、干扰说: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3、同化说

4、动机说

七、克服遗忘的策略:

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第四章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

一、学习策略的特点:

1、操作性与监控性的有机统一

2、外显型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

3、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1、认知策略(复述、精加工、组织策略)2、元认知策略(计划、监视、调节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努力管理和寻求他人的支持)

三、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

1、知识的获得2、知识的理解3、知识的保持4、知识的应用

四、知识学习的类型:

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2、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五、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菲茨和波斯纳的三阶段:

认知阶段、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

2、冯忠良的四阶段模型:

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六、问题解决过程:

1、发现问题2、理解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七、影响学生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

1、问题的表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4、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八、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九、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道德阶段(1—2岁)2、他律道德阶段(2—8岁)3、自律与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4、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

十、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惩罚定向阶段与寻求快乐阶段

2、习俗水平(9—15岁),好孩子定向与权威定向

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社会契约定向与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

十一、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1、依从2、认同3、内化

第五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一、奥苏贝尔学习动机:

1、认知内驱力2、自我提高内驱力3、附属内驱力

二、学习动机的理论:

1、强化动机理论2、需要层次理论3、成就动机理论4、成败归因理论5、自我效能感理论

三、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影响:

1、使个体的学习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

2、使个体为达到某一目标而努力

3、激发和维持某种活动

4、提高信息加工水平

5、决定何种结果可以得到强化

6、促进学习行为的改善

四、注意的种类:

1、有意注意2、无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

第六章个别差异与教育

一、四种气质类型:

1、胆汁质(兴奋型)2、多血质(活泼型)3、黏液质(安静型)4、抑郁质(抑郁型)

二、智力测验的必备条件:

1、信度2、效度3、常模

第七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1、心理评估2、心理辅导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1、心理辅导2、心理咨询3、心理治疗

第三部分教育法学

第一章法与教育法

一、法的特征:

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2、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3、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二、教育法的特点:

1、国家意志性2、强制性3、规范性4、普遍性

三、教育法的渊源:

1、宪法2、教育法律3、教育行政法规4、地方性教育法规

5、教育行政规章

第二章教育法律关系

一、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

1、教育法律关系是以教育法律规范为前提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2、教育法律关系是以权力和义务为核心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3、教育法律关系的存在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

第三章教育法律规范

一、教育法律规范的类型:

1、一般性规范2、概念性规范3、原则性规范4、规则性规范

5、技术性规范

第四章教育法制过程

一、教育立法的原则:

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民主性原则3、实事求是原则4、稳定连贯性原则5、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6、教育法规内容统一、协调原则

二、教育立法程序:

1、提出法律议案2、审议法律草案3、通过法律4、公布法律

三、教育行政执法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2、越权无效原则3、应急性原则4、合理性原则5、公开、公正原则

四、法律制裁的方式:

1、行政制裁:

行政处分、行政处罚2、民事制裁3、刑事制裁

第五章教育法律责任

一、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

1、有损害事实2、损害的行为必须违法3、行为人主观有过错

4、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二、教育法律责任的分类:

1、行政法律责任2、民事法律责任3、刑事法律责任

第七章教师的权利与其维护

一、教师的职业权利:

1、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4、获取报酬待遇权

5、参与民主管理权6、参加进修和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

第八章教育法律救济

一、法律救济的渠道:

1、行政渠道2、司法渠道3、仲裁渠道4、调解渠道

二、法律救济的基本原则

1、事后救济2、职权专属3、正当程序

第四部分教师职业道德

第二章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养成

1、致知2、内省、反思3、践行4、慎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