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八上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
《关于八上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八上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八上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
第一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
鼓面碎纸屑跳动;
吊着的小球被振动的音叉弹开
(碎纸屑、小球的作用为把不易观察到的微小现象放大成明显、易观察的现象,这种方法叫做放大法或者转换法)
2、传播:
声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传播
3、介质
✍分类:
固体、液体、气体。
都可以传声
✍真空不能传声
举例:
宇航员在太空不能直接对话
从玻璃罩中抽出空气,闹钟声音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4、声速
✍声速与介质种类、介质温度有关
↓↓
V固>V液>V气空气中温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快
✍15℃空气,声速:
340m/s
✍回声测距计算:
s=vt/2
声波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的现象叫回声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人听到声音的两个途径:
✍通过人耳:
物体振动产生声波→介质→骨膜振动→听小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骨传声:
物体振动产生声波→骨头→听觉神经→大脑
✍✍说明固体能够传声,且传音效果比空气好
举例:
贝多芬失聪后利用骨传声创作乐曲;
咀嚼口香糖、饼干觉到的声音比周围人感觉到的更大
2、双耳效应:
声源到两耳距离不同,导致声音传入两耳的时刻、强弱、步调不同
双耳效应是判断声源方位的重要基础,其他应用:
双声道立体声
第4章、声音的特性(超级超级重点)
1、乐音三要素:
✍音调:
声音高低称为音调,频率大则音调高
(每秒振动次数称为频率,单位:
赫兹,符号:
Hz,人耳听觉频率
可听范围20~20000Hz,低于20Hz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为超声波)
✍响度:
声音强弱叫做响度,与振幅、距离有关
(振动幅度的大小称作振幅)
✍音色:
与发声体材料、结构有关
例:
音调:
小提琴改变琴弦松紧(定弦),改变音调
吸管长度不同,吹气音调不同
养蜂人区分蜜蜂是否采蜜
暖水瓶灌水声音变化
一玻璃杯先后倒入不同量的水,细棒轻敲,频率不同
医生检查病人腹部积水
女高音音调高于男低音
响度:
男低音响度大于女高音
震耳欲聋
音色:
人耳能区分出不同乐器的声音、声纹锁的原理、只闻其声便知其人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来源:
✍物理学角度: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
✍环境保护角度:
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
2、噪声强弱:
听觉下限0dB,理想安静环境30-40dB,超过50dB影响休息,超过70dB影响学习工作,超过90dB影响听力,150dB失听力
3、控制噪声的途径(重点)
✍声源处减弱(例:
消声器、无声手枪、禁止鸣笛等)
✍传播过程中减弱(例:
远离噪声源、隔音板、关闭门窗、设立屏障或植树等)
✍人耳处减弱(例:
耳塞、耳罩、防声头盔等)
第5节、声的利用
1、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的特点
1)声能传播信息:
举例✍回声定位(蝙蝠利用超声波夜飞、声呐测距、超声波检测物体)
✍B超(是超声波)
2)声能传播能量:
举例,超声波清洗污垢、超声波治疗结石、
声波熄灭烛焰、造成破坏、超声波除尘、
超声波焊接
3、次声波
火箭发射、飞机飞行以及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地震、海啸、台风、雷电都会产生次声波。
次声波传得很远,很容易绕开障碍物,且无孔不入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小结
一、温度
1、
定义: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1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单位:
开尔文K)
2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例:
某地气温-3℃读做:
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换算关系T=t+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
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③分类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
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快速准确读数。
使用时: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① 熔化:
定义:
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晶体物质:
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非晶体物质:
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
明矾、奈、各种金属等
熔化图象: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
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
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硬-软-黏-稠-稀,最后变为液态。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
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2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
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
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
凝固点:
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的条件:
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3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区别:
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则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4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两种方式:
蒸发沸腾
定义: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
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
作用:
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
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液面上方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图象:
蒸发与沸腾的异同: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完成这一过程都需要吸热。
不同点:
蒸发
沸腾
发生条件
任何温度下进行
只在一定温度下(沸点)进行
发生位置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剧烈程度
缓慢的
剧烈的
2
液化
定义: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方法:
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
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
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
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4、注意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实例
(1)大气循环中
①属于液化的:
云雨雾露
②属于凝华的:
雪霜冰花(在玻璃窗的内侧)
(2)干冰(固态CO2)
①人工降雨
当干冰撒到空中,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降雨
②舞台效果的烟雾---
把干冰撒到舞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就是看到的烟雾。
(3)“白气”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①夏天吃冰棒,冰棒冒的“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冰棒,液化成的小水珠。
②开锅冒的“白气”,是锅里冒出的水蒸气(无色),遇到锅外的冷空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中。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点归纳
一、光的色彩颜色
1.光源: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分为:
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的色散: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色光的混合:
光的三原色是:
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是:
红、黄、蓝。
4.物体的颜色:
我们所看到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
我们看到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透明物体对光的作用:
透明物体只能透过和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和它颜色不同的光
例如:
红色玻璃只能透过红光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和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和它颜色不同的光
二、人眼看不到的光
不可见光包括有:
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
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
紫外线最显着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三、光的直线传播很重要
1.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举例:
激光测距、影子、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特点:
倒立的实像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四、平面镜
1.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2.平面镜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
举例:
牙医使用、潜望镜、照镜子、
湖水倒影、水中月镜中花
3.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五、光的反射
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
光路是可逆的)
3.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球面镜
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有:
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第四章、折射透镜
(1)
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注意:
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折射的同时必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
折射规律分三点:
(1)三线共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
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故折射角与入射角存在相等、大于或小于的关系。
属于折射现象的:
凸透镜成像(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筷子放水中弯了、看水中鱼位置比实际高
(2)透镜
1、透镜及分类
透镜:
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
凸透镜:
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
边缘厚,中央薄
2、透镜示意图:
凸透镜:
凹透镜:
3、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a.主光轴:
通过两个球心(透镜由两个球面镜构成,固有两个球心)的直线
b.光心:
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c.焦点:
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
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d.焦距: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3、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
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
对光起发散作用
4.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像的绘制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______________,如下图: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________;经凹透镜后__________,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________(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如下图: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__________;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
5、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3)凸透镜成像规律
1、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成像大小
虚实
物像位置
像距(v)
应用
u>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照相机
u=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2f
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2f
幻灯片、投影仪
u=f
不成像
u放大
虚像
透镜两侧
v>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缩小;物在间像在外,物在外像在间”
(四)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照相机与眼睛
a.人的眼睛与照相机都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使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近视眼需佩戴凹透镜,老花眼需佩戴凸透镜。
2、望远镜与显微镜
a.构造:
由两个透镜组成,分为目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和物镜(靠近物体的透镜)。
3、投影仪:
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用符号:
m表示,
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Km---------m--dm—cm—mm-----------um---------nm
10
10
10
10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
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
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
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
(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
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二、速度
1.速度:
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
s=vt
速度的单位是:
米/秒;千米/小时。
1米/秒=3.6千米/小时
3.平均速度:
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三、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变速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四、世界是运动的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改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