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2593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 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

一、选择题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

1.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

2.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的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3~4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3.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4.四地最可能位于热带的是(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5.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  )

A.23°26′N~90°NB.0°~90°N

C.23°26′S~23°26′ND.0°~23°26′N

6.关于五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五带的划分是以气候的分布和变化为依据的

B.在热带范围内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

C.南北温带内有太阳直射的机会,但无极昼极夜现象

D.在南北寒带内,有半年极昼、半年极夜现象

7.下图中表示北半球冬至日的是(  )

读图,回答8~9题。

8.图甲和图乙中分别反映纬度较低的两条曲线是(  )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9.下列城市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曲线①最接近的是(  )

A.北京B.上海C.汕头D.海口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是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

据此完成10~11题。

10.xx年春节(2月3日)期间,厦门市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趋势是(  )

A.昼越来越长,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B.昼越来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C.昼越来越长,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

D.昼越来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

11.厦门市在下列日期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A.5月1日B.7月1日C.11月1日D.2月1日

如图所示是某地某日太阳高度日变化图,且这一天过后,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正在扩大,该地树木影子越来越短。

读图完成12~13题。

12.当地的地理坐标为(  )

A.40°N,120°EB.40°N,90°E

C.40°S,120°ED.0°,90°E

13.当北京时间为14时,下列日照图相符的是(  )

二、综合题

14.读“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下图中最外圈为赤道,虚线表示回归线与极圈,AB代表晨线,OM、ON为日期分界线,∠MOC=45°,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外围正确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在图上标出45°W经线的度数,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

(2)在图上相应位置用斜线画出夜半球。

(3)如果有一架飞机沿着晨昏线从A飞到C,其飞行方向是先向____________再向__________再向____________。

(4)此日,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_。

(5)此日过后,北京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  )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B.昼长夜短,但昼渐短夜渐长

C.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D.昼短夜长,但昼渐长夜渐短

(6)此时A点太阳高度为________度,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度,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改正。

(2)A为______星,B为________面;C为________面。

α、β二角中,______为黄赤交角,度数是____。

(3)黄赤交角度数与回归线度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4)地球在公转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基本不变。

(5)由于______________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__(纬线)和________________(纬线)之间作周期性往返运动。

[巧学速记]

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看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则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相反;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相反。

二者的相互关系可用下图表示(以北半球为例):

 

反思小结

重要知识点

关键点总结

我的反思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考查一直都是高考中的难点,对各种光照图和变式图要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多加训练

四季更替和五带

掌握四季和五带的划分方法,理解其含义,这是学习地理环境时空分异的重要基础

 

答案

1.B 2.B [地球公转由D向A的过程是以春分到夏至的期间,清明在此时段内;地球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长。

]

3.D [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

4.C [在12月22日,昼长接近12小时,该地接近赤道,纬度较低,可能位于热带。

]

5.A [本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

6.B [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有规律的递减。

热带是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南、北温带既无太阳直射现象,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南、北寒带内有极昼和极夜现象,但其范围是变化的,而非半年极昼、半年极夜现象。

]

7.B [北半球冬至日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现极昼。

]

8.A [纬度较低的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较长,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较小。

]

9.C [曲线①在夏至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可知该曲线表示的是北回归线上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情况,选项中的城市汕头离北回归线最近,与曲线①最接近。

]

10.A [在xx年春节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正向北移动,厦门市昼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

11.B [厦门市在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

离夏至日越近,厦门市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

12.A [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北京时间为12时,则该地经度为120°E。

根据题干内容和太阳高度日变化,可判断该日为春分日,依据正午太阳高度可求出该地纬度为40°N。

]

13.C [当北京时间为14时,0°经线地方时为6时,该日为春分日,晨昏线和经线重合,0°经线为晨线。

]

14.

(1)见下图 135°E,23°26′S

(2)见图 (3)西南—正西—西北 (4)快 (5)D (6)0°

66°34′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5.

(1)图中的地球自转方向画反了,正确画法如下图所示。

(2)北极 黄道 赤道 α 23°26′

(3)数值相等

(4)地轴空间指向 黄赤交角大小

(5)黄赤交角(或α) 北回归线(23°26′) 南回归线(23°26′)(两者前后顺序可对调)

解析 第

(1)题,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所以图中错误之处为地球自转方向画反了。

(2)题,较为简单,注意地轴与赤道面垂直,所以C为赤道面,那么,B为黄道面,B、C面之间的夹角α为黄赤交角,度数为23°26′。

实际上,黄赤交角的度数即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最大范围的界限。

第(4)题,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绕着太阳公转,同时地轴的倾斜方向在空间上是稳定的,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第(5)题,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且地球在运动中的地轴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期性往返运动。

 

2019-2020年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同步训练

(1)中图版必修1

一、选择题

  2009年9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在

北京举行。

据此完成1~2题。

1.十七届四中全会开幕时,地球的公转位置约位于图中的(  )

A.a点       B.b点

C.c点D.d点

2.有关十七届四中全会期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后减慢

B.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动

C.我国的昼长逐渐变长

D.我国长城科考站的人员看到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在变小

解析:

本题组考查地球公转的特征及有关现象。

第1题,根据地球公转特征可判断9月15日地球公转位置可能位于d点。

第2题,自9月15日至18日期间,地球公转逐渐靠近近日点,公转速度逐渐加快,我国的昼长逐渐变短。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答案:

1.D 2.B

  (xx·全国卷Ⅱ)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3.若该图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  )

A.66.5°N、66°N、40°N、40°S

B.66.5°S、66°S、40°S、40°N

C.66.5°N、66°N、0°、40°S

D.66.5°S、66°S、0°、40°N

4.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  )

A.a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

B.b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

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

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

5.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a与Pb的关系应符合(  )

A.0<Pa/Pb<1B.Pa/Pb=0C.Pa/Pb=1D.Pa/Pb>1

解析:

该图表示上半年,即1~6月,1月1日至6月22日之间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南半球各地昼渐短。

第3题,从图中看出,从a月到b月①②③三地昼渐长,所以①②③三地为北半球,④地昼渐短,所以④地为南半球。

第4题,看图,a月和b月①②③三地昼长小于12小时,所以昼短夜长,而④地昼长大于12小时,所以昼长夜短,故A、B都错。

③地昼长接近12小时,所以③地纬度比②地低,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小,故C错。

③地与④地之间的赤道上昼夜等长,故选D。

第5题,①地在a月昼长变化约为2小时,在b月昼长变化约为5小时,故0<Pa/Pb<1。

答案:

3.A 4.D 5.A

  (xx·杭州模拟)城市住宅小区规划时,对采光条件有明确的规定。

下表反映了我国部分城市住宅对日照间距的要求(表中H为住宅楼高度,适用于住宅呈南北朝向的平原地区)。

据此回答6~8题。

城市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日照间距

24°45′

2.02H

40°28′

1.18H

35°21′

1.41H

26°36′

1.86H

6.在我国多数城市的居住建筑日照标准中,都以冬至日作为标准日,原因是(  )

A.冬至日气温低B.冬至日降水多

C.冬至日白昼时间最短D.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解析:

我国大多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每年冬至日这天,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楼房的影子达一年中最长,因而以冬至日作为标准日。

答案:

D

7.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在满足采光要求的条件下,冬至日四个城市住宅日照时间最短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解析:

四城市中,甲城市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纬度最高,因而甲城市该日的昼长最短。

答案:

A

8.位于杭州(约30°N)的某住宅小区在规划建设两幢30米高的住宅楼时,其楼间距应不小于(tan35°≈0.7,tan45°=1,tan60°≈1.732)(  )

A.35米B.40米C.45米D.50米

解析:

冬至日时,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6°34′,楼间距=H/tan36°34′,可计算出楼间距应不小于40米。

答案:

B

9.(xx·浙江高考)下图中,当a、c值相差20°时,该地的纬度值是(  )

A.23°NB.63°NC.43.5°ND.27°N

解析:

解答本题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

根据图中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而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小可判断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第二步:

c值可表示春分日与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值,即太阳直射点在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的移动幅度,为23.5°,且图中a小于c,则a为3.5°,即该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5°。

第三步:

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

H=90°-纬度差,可计算出当地纬度为63°N。

答案:

B

10.(xx·天津高考)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拍摄了太阳照片。

(如下图)太阳位于a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和他所在地的地方时分别是(  )

A.正北 0∶00B.正北 12∶00C.正南 0∶00D.正南 12∶00

解析:

图示显示该点出现了极昼现象,且在a点时刻太阳高度最低,此时当地地方时应为0∶00;由于该地位于北极点附近,并不是北极点,所以此时太阳应位于拍摄者的正北方。

答案:

A

  读图,回答11~13题。

11.当晨昏线处在C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赤道上昼夜平分

B.北半球各地昼长达最大值C.南半球各地夜长达最大值

D.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解析:

当晨昏线处在CD位置时,根据与南、北极圈的位置关系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为冬至日,南半球各地昼长达最大值,北半球各地昼长达最小值,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答案:

A

12.晨昏线从CD移动到AB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逐渐向南移动

B.北半球各地夜渐短昼渐长

C.南半球各地夜渐短昼渐长

D.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渐小

解析:

当晨昏线处于AB位置时,此时为夏至日,由冬至日到夏至日北半球各地夜渐短昼渐长。

答案:

B

13.下列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地球公转相关的是(  )

A.四季更替B.长江三角洲的发育

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D.东京的地方时比北京早

解析:

四季更替是地球公转的结果,其他三项为地球自转的结果。

答案:

A

  (xx·惠州调研)读xx年某日我国四地点日出日落时间表(北京时间)及下图,回答14~15题。

地点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7∶18

16∶48

6∶54

15∶30

6∶36

16∶50

8∶24

18∶56

 

14.四点纬度排列由高到低依次是(  )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④③②①D.③②④①

解析:

由图中的日出日落时间可以得出,①地的白昼时间为9时30分,②地白昼时间为8时36分,③地的白昼时间为10时14分,④地的白昼时间为10时32分。

表中数据昼短夜长,故为冬季。

北半球冬季,白昼越短,纬度越高,故纬度从高到低为②①③④。

答案:

B

15.此时,地球可能位于图中的(  )

A.1位置B.2位置C.3位置D.4位置

解析:

根据我国的日出日落时间可以看出我国此时为冬季;根据图中太阳位置可以看出1为近日点,此时正是北半球的冬季,故选A。

答案:

A

 

二、综合题

16.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北半球)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问题。

(1)判断A、C两地的地理纬度:

A     ;C     。

(2)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但    (填图中字母)地区例外,这里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3)从A到D的四幅图中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是。

(4)当B地昼最长时,上海(121.5°E、31.5°N)这一天的太阳起落方向和太阳高度变化是:

从    方日出,太阳高度逐渐升高,大约到    (北京时间)时达到上中天,之后太阳高度逐渐降低,在    方日落。

(5)若要在A、B、C三地中选择一地建航天发射场,不考虑地形、气候等因素,宜选    地,理由是。

解析:

(1)从图中可知A一年昼长均为12小时,故为赤道,C地冬至日出现极昼,故C为66°34′S。

(2)A地全年昼长均为12小时,全年不变。

(3)从A到D可知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

(4)当B地昼最长时,即12月22日,上海市日出东南方,当上海(121.5°E)为12点时,求出北京时间(120°E)为11时54分,日落方位西南。

(5)A地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大,适合建航天发射场。

答案:

(1)0° 66°34′S

(2)A 全年昼夜等长

(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4)东南 11点54分 西南

(5)A 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发射航天器消耗能源较少(提高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能力)

17.山东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了测算当地的经度,以旗杆为中心,

在地面上绘制了若干个同心圆(如右图)。

然后,利用走时准确的

电子表,测得旗杆顶部在某同心圆上的投影点A、B的北京时间

分别为11时54分16秒、12时30分32秒。

假设你是该小组的

成员之一,请结合物影的日变化规律,完成以下的活动要求:

(1)请在地面上画出当地的子午线,并确定正南、正北的方向(在图中相应位置绘制和填写)。

(2)按照以上方法和数据,测算当地的经度(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并简述测算过程(2~3个步骤)。

(3)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为了提高经度测算的精确度,你对这次活动的方法或过程有什么改进建议?

(至少两条)

解析:

根据物影的日变化规律,与当地正午12时时差相同的前后两个时刻,其太阳高度也就是物体影子的长短是相同的。

反过来说,这两个时刻的中间时刻就是当地的正午时刻。

因此,只要测得旗杆顶部在某同心圆上两个投影点的时刻,也就求出了当地的正午时刻。

根据以上原理,同心圆上这两个投影点的中点与圆心的连线,就是当地的子午线。

获得了比较准确的测量数据后,当地经度的计算方法是我们所熟悉的。

在本题的题干及插图中有两个重要提示,一是飘扬的旗子,二是“若干个同心圆”。

只要稍加思考,就应该想到旗杆的晃动对观测结果的干扰;平均值的计算,是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同样在地理活动中也适用。

答案:

(1)如下图。

(2)116.9°E。

与当地正午12点时差相同的前后两个时刻,其太阳高度,也就是物体影子的长短是相同的。

所以,A、B两个时刻的中间值就是当地的正午时刻(北京时间),数值是12时12分24秒;当地的正午12点是北京时间12时12分24秒,因此,当地与120°E的时差是12分钟24秒,经度差是3.1°,所以,测得的该地经度为116.9°E。

(3)①由于风力等因素的影响,旗杆难以保持垂直,造成测量误差。

可以将旗杆换成能够保持垂直的木杆(1米~2米即可,太高不易保持垂直)。

②测量旗杆顶部在多个同心圆上的投影点的北京时间,采取计算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③可以在测量活动的前一天夜晚,利用北极星来确定当地正南、正北的方向,事先画出当地的子午线。

④选择地形较平坦的地面进行测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