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北山地区实习报告.docx
《巢湖北山地区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巢湖北山地区实习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巢湖北山地区实习报告
第一章巢湖北山地区实习…………………………………………
(2)
第一节巢湖野外实习安排…………………………………………………
(2)
第二节位置及自然地理……………………………………………………(3)
第三节地层…………………………………………………………………(4)
第四节地质构造……………………………………………………………(6)
第五节水文…………………………………………………………………(8)
第六节野外勘察的研究方法………………………………………………(9)
第二章黄山实习………………………………………………………(11)
第一节黄山实习安排………………………………………………………(11)
第二节九龙瀑………………………………………………………………(11)
第三节温泉…………………………………………………………………(13)
第四节黄山自然地理………………………………………………………(14)
第三章实习总结………………………………………………………(16)
第一章巢湖北山地区实习
第一节巢湖野外实习安排
1组织划分排
此次地质野外实习的班级为10地理科学班和10资源与环境科学班组成的。
由老师,老师等带队的,各班是分组进行各项工作的。
我们班一共分了十二组,每组选了一个记笔记的组长,对整个实习工作负全部责任。
如协调本小组的实习任务、确保小组成员不掉队等。
2日程安排
2012.10.25动员大会
时间:
上午第二节课后
地点:
工科楼B208
本次动员大会由XXX老师主持,对这次地质实习作了初步的介绍并对同学们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
本次动员大会确定了以下事宜:
实习地点:
安徽省巢湖市
驻 地:
巢湖市铸造厂巢铸宾馆
乘车时间:
10月26日中午11:
27
车 次:
K8409(宿州——巢湖)
实习工具:
地质包、地质锤、罗盘
2012.10.26
乘坐k8409次火车出发,下午四点到巢湖,后坐车至驻地—巢湖铸造厂。
我们整装待发,准备明天的实习。
2012.10.27
早上八点在驻地宿舍外集合,队长徐国伟老师清点人数并发表讲话。
后步行至麒麟山采石场,徐国伟老师就麒麟山采石场的地层,构造,地质给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讲叙,而后我们对麒麟山采石场的走向,倾向,倾角进行测量;后来又步行至鹅头岩和凤凰山。
2012.10.28
依然是早上八点在驻地宿舍外集合,步行至凤凰山东南坡狮子口背斜东南翼,关于此地的地层,构造,地质进行了解并跟凤凰山北部进行比较。
然后在此地寻找远古化石,比如说三叶虫,螺类等。
再步行至狮子口背斜核部。
2012.10.29
早上八点集合,步行至探井村,下午到紫薇洞,观看了奇特的地下水侵蚀作用。
2012.10.30
巢湖实习结束,下午一点半坐火车奔赴下一个实习地点—黄山。
晚上七点到达黄山,而后坐车至驻地
(
第二节位置及自然地理
1.地理位置
我们实习的地址是巢湖市北部凤凰山区,东以炬嶂山为界,西至龟山一线,南以巢湖之滨,北抵园山~试刀山附近,大致位于北纬31º35¹-31º42¹,东经117º47¹-117º54¹之间,面积约50平方公里。
2.交通
淮南铁路从实习区南部穿过,高速公路在实习区东北半汤接口,可抵南京、芜湖、蚌埠、淮南、合肥、安庆,另有省干线可至无为、和县、庐江,水运以巢湖为中心可抵合肥,南下经裕溪河可达长江。
市内公交可直达巢湖7410兵工厂,交通十分便利。
见交通位置图1-1。
3.地形
实习区可谓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东、北、西为低山丘陵,海拔在20~400米之间,最高峰大尖山356米,一般山峰在200米左右,山脉走向为NE向展布。
南部为安徽省最大淡水湖,面积753平方公里,湖面高程10米,湖水容量18×108m3。
4.气候
本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但明显带有季风及大陆性特色。
四季分明,年降雨量1200mm,雨季多集中在夏季,秋季较为干燥,无霜期230天。
最高气温可达39℃,8月份气温仍较高,最低气温在一月份,可至-13℃,年平均气温15℃。
5.物产
农产品以水稻、小麦为主,豆、薯此次之。
经济作物有棉、麻、茶叶、菜籽、芝麻、花生等。
水果有花红、滩梨、桃、杏等。
水产有鲜鱼、银鱼、毛刀鱼、虾米、湖蟹。
工业以化工,轻工、军工为主。
早在20世纪50年代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就将巢湖北部开辟为教学实习基地,其后又有石油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在此实习。
目前在此实习的高校达17所,均在不同方向上作过地质研究。
总而言之,该区山清水秀,城乡交织,交通便利,地质内涵丰富,是地质实习的好去处。
第三节 地层
实习区在地层区划上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分区,六合巢湖地层小区。
除第三系缺失,小区内自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不同程度发育。
其中震旦系至下,中三叠统为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泥岩,为相对稳定的地台型建造,地层发育齐全、化石丰富。
中、新生界则以陆相的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火山岩发育为特征,属活动类型建造。
一、下古生界
本区下古生界仅见志留系,下统高家组和中统坟头组,缺失上统。
1.下统高家边组
主要为黄绿色页岩、黄绿色薄层粉沙质泥岩,上部夹黄绿色薄-中厚层粉沙岩和细粒石英砂岩。
本组中下部富含笔石。
发现李氏锯笔石,如图3-1
本组岩性以泥质岩、粉沙岩等细粒碎屑沉积为主,盛产浮游生物笔石,说明沉积时水动力条件弱,水体深,属海洋深水盆地相。
实习区高家边组处于背斜核部,或被掩盖,未出露完整剖面,其真实厚度不详,根据邻区资料,厚度应大于300米。
与下伏奥陶系上统五峰组整合接触。
2.中统坟头组
岩性主要为黄绿色中厚-后层岩屑砂岩、石英砂岩、含砾岩屑石英砂岩,多为泥质胶结。
局部夹粉沙岩、粉沙质泥岩。
含砾岩屑石英砂岩中的砾石成分主要
为泥质、硅质和磷质,大小0.5~3cm不等。
在该组中发现霸王王冠虫化石,如图3-2
本组为浅海陆棚碎屑沉积。
岩层中丘状交错层理发育,岩石中多见砾石,分选差。
实习区内坟头组厚271.20米,与下伏高家边组整合接触。
主要分布于炬嶂山东坡,狮子口附近较为完整。
二、上古生界
1.泥盆系
实习区泥盆系仅发育上统,缺失中、下统地层。
上统五通组
根据岩性、沉积构造特征及古生物特征,五通组下部为陆地河糊相沉积,上部则为滨海沼泽和泻湖相。
五通组砂岩成熟度高,坚硬,抗风化能力强,实习区内通常分布于高山山脊。
以狮子口附近出露较好。
实习区五通组总厚度为176.70米。
与下伏志留系坟头组整合接触。
2.石炭系
实习区石炭系以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为主,且以生物碎屑灰岩为主。
(1)下统金陵组
岩性主要为灰黑色中厚-厚层生物碎屑灰岩。
灰岩中生物种类繁多,保存较好,易于发现。
发现多枝笛管珊瑚,如图3-3
实习区金陵组厚度不稳定,在凤凰山一带厚10.7米,狮子口一带却无出露,五通组与高骊山组直接接触。
区域平均厚度约5米。
与下伏泥盆系五通组整合接触。
(2)下统高骊山组
岩性主要为灰、灰白、灰紫、灰绿色等杂色页岩,局部夹杂灰色泥灰岩,顶部为薄层细粒石英砂岩。
实习区厚度11.57米。
(3)下统和州组
岩性主要为深灰-灰黑色中-厚层生物碎屑石灰岩,夹灰色钙质泥岩、薄层灰质白云岩,顶部为浅灰色厚层砾状生物碎屑灰岩,风化后呈“炉渣状”。
厚25.34米。
(4)上统黄龙组
以灰岩为主,富含海相生物化石,其中蜓化石是地层划分的重要依据。
按灰岩结构可分为两部分:
下部:
浅灰、灰白色中厚-厚层生物碎屑泥晶石灰岩,厚16.74米。
上部:
灰白、浅灰色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夹亮晶砂屑石灰岩,厚10.50米。
本组属正常浅海相沿积,下部属潮下低能环境,上部则为高能浅滩环境,以生物沉积作用为主。
实习区黄龙组厚27米。
与下伏下石炭统和州组假整合接触。
(5)上统船山组
主要岩性为灰色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亮晶核形石灰岩,局部夹深灰色泥晶石灰岩。
灰岩内生物化石丰富。
本组与黄龙组灰岩质地优良,是做为冶金熔剂、化工、水泥的优质原料。
3.二叠系
(1)下统栖霞组
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夹燧石结核或燧石层本组生物化石门类丰富,发现了腕足类化石等。
栖霞组系陆表浅海沉积,以颜色深,含燧石有别于其他时代的石灰岩。
燧石结核系成岩交代产物。
本组在实习区与石炭系地层一起常构成褶曲两翼,主要出露于平顶山向斜和俞府大村向斜两翼山坡上。
实习区栖霞组总厚171米。
与下伏石炭系上统船山组假整合接触。
(2)下统孤峰组
按岩性可分为三部分,本组以放射虫硅质岩发育及泥岩沉积为特征,生物主要以营漂浮生活的硅质放射虫和游泳生物菊石为主,显示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弱,水体深,应为海洋深水盆地相。
发现菊石化石,如图3-4。
本组实习区厚25米,与下伏栖霞组整合接触。
(3)下统银屏组
下部以泥岩为主,向上粉砂岩逐渐增多,含化石。
本组实习区厚30米,与下伏孤峰组整合接触。
(4)上统大隆组
岩性分为上、下两部分:
下部为褐色或黑色页岩,厚16米。
上部为灰黑色页岩与泥灰岩互层,厚3.7米。
本组在实习区厚度为20米。
与下伏龙潭组整合接触。
三、中生界
三叠系
实习区三叠系仅保存下、中三叠统,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上统缺失。
主要分布于实习区平顶山向斜核部。
第四节地质构造
一褶皱褶皱构造发育是实习区内的基本构造特征。
实习区在区域上为半汤复式背斜西翼的组成部分,自东向西由俞府大村向斜、凤凰山背斜、平顶山向斜组成,出露地层为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
连续折返的三个褶皱两翼地层产状基本正常,多有歪斜,局部发生倒转,褶皱相互平行排列,平面上呈一“m”形展开的低山地貌。
轴迹方向为20º—30º,枢纽ssw倾伏,倾伏角15º—26º不等。
受多期构造作用影响,轴面倾斜且弯曲;次级小褶皱在向斜槽部倾伏部位颇为发育;褶皱多被平行轴面和横切轴面断裂破坏。
1.凤凰山背斜
位于本区中部,分布于凤凰山—麒麟山—长腰山—碾盘山一带。
规模较大,总体构造线的方向nee—sww。
凤凰山背斜枢纽起伏,大致向sw方向倾伏,轴面倾向nw并有绞扭现象。
根据里卡德褶皱分类法,可命名为斜歪倾伏褶皱。
核部由志留系地层组成,两翼依次为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
东翼地层倾角较大,局部倒转,西翼地层较缓,倾角一般30゜左右。
由于核部志留系地层多为泥岩、粉砂岩,抗蚀性差,两翼泥盆系五通组地层多为石英砂岩,抗蚀性强,常形成背斜谷这样一种特殊地貌,而两翼则由泥盆系五通组石英砂岩形成单斜山,如:
麒麟山、大尖山、朝阳山等。
该背斜转折端出地层产状明显。
放射状小断层和节理特别发育,形成向倾伏端撒开的扇形断层组合。
凤凰山背斜出露长约7公里,宽约4公里。
在其北端大尖山的西麓,可见核部地层的转折部分。
背斜核部的大部分由于是志留系页岩构成,剥蚀强烈,形成小型山间盆地,并被第四系(q)松散沉积物覆盖。
2.炭井村向斜
位于本区东部,沿北北东方向分布于猫耳洞—大理寺—炭井村—俞府大村一带,规模相对较大,总体构造线方向为nne—ssw。
向斜核部由二叠系大隆组、龙潭组、孤峰组、栖霞组组成,两翼分别由石炭系船山组、黄龙组、和州组、高骊山组、金陵组、泥盆系五通组、志留系组成。
向斜受多期构造活动影响,向斜一翼近于直立,局部倒转,甚至发生扭曲,特别在其核部使大隆组、龙潭组、孤峰组、栖霞组强烈揉皱,枢纽ssw向,波状起伏,轴面nw——nww向倾斜,倾角变化大。
向斜nne端在试刀山北部转折扬起。
ssw端被ew向桥头集—东关断裂切割而倾伏终止。
根据俞府大村向斜不同部位形态表现特征,其表现出斜歪—陡斜歪倾伏、直立不对称倾伏褶皱段,东翼缓,西翼陡,总体为一轴面弯曲,枢纽起伏的斜歪倾伏的次级复式向斜。
观察点向斜核部为孤峰组,两翼地层由新到老从栖霞组到五通组,北西翼地层产状为152º<80º,南东翼地层产状为280º<55º。
由此判断向斜为斜歪或不对称向斜。
轴迹走向为64º,轴面向北西倾斜,向斜倾伏端指向南南西。
向斜核部孤峰组由于岩性软弱,在挤压应力场作用下,揉皱现象明显。
二断层
鹅头崖位于凤凰山南侧山沟处,走向东北45度左右,倾向西北,倾角51度。
断层带露头宽1m左右,由断层角砾岩组成,角砾大小不一,大的近10cm,小的仅几毫米,大多为3至6cm,角砾成分较单一,有五通组石英砂岩、砾岩组成,胶结物为硅质,少量铁质,断层带切穿两侧地层,与两侧近与垂直,西北盘为坟头组灰黄色石英砂岩,东南盘为五通组含砾石石英砂岩,坟头组与五通组地层产状近乎一致,但两者地层不连续,同时五通组砂岩由断层引起的次级劈理发育,产状为305度32度和350度45度两组劈理相交,根据断层侧层两地的位移关系及断层产状,应为纵向压性逆断层。
三节理
据凤凰山,大尖山,炬嶂山处背、向斜翼部,转折端五通组砂岩中节理点走向玫瑰花图展示,共有3处节理,第一组走向300°~340°,第二组走向30°~75°,第三组走向285°左右。
一二组为剪节理较发育,走向延伸长,壁面光滑、平直、壁闭合,无填充物。
第三组为张节理,发育较少,走向延伸短,壁面粗糙,壁距2~5mm,有铁质填充。
此外在断层旁侧,还发育有局部节理,如凤凰山南沟独立石断层下盘砂岩层中的派生节理。
第五节水文
巢湖地区的喀斯特地貌
1.岩溶作用
定义:
水对可溶性岩石的长期化学过程和该造作用。
条件:
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性、水的流动性
2.巢湖区域的喀斯特地貌
巢湖区域石灰岩分布分布面积很大,岩溶地貌比较发育,它们主要分布在二叠系栖霞组组上段,尤以地下暗河和竖井较为发育:
(1)地下暗河;
(2)竖井;(3)岩溶漏斗;(4)岩溶塌陷,此外,试刀山和姚家山一带均有石灰岩发育不太完好的石芽地形。
3紫薇洞
位于实习区马鞍山东坡,系二叠系栖霞组二段含燧石结核灰岩经地下水溶蚀而成。
岩溶洞走向大至45º~50º,基本顺岩层走向分布。
紫薇洞又称双井洞,因洞内有大小两个天然井状出口而得名。
总长3000多米,主洞长达1500米,岔洞盘绕紫薇山,纵横交错。
其洞体处于难得的中外两大板块的交汇点,构成多种差异性岩层,因而造就出特色鲜明又千奇百怪的溶蚀形态,造就出特点鲜明的地下河型洞穴,洞穴呈廊道状,以雄、奇、险、幽见长。
紫薇洞有10大洞天,36主景,72辅景,先陆路游览,后水路荡舟。
进入洞中,迂回盘恒,跌宕起伏,钟乳纷呈,石柱林立,怪石嶙峋,洞中匿洞,洞洞相通,洞下生河,洞上飞瀑,宏伟深邃,奥妙诡谲。
最妙的要数洞内的“四绝”、“三奇”景观。
“四绝”为天沟、天板、天漕、玉螺帐,石鹅管和天外飞瀑。
“三奇”为铁索寒桥、双井开天、地下长河。
铁索寒桥,桥架于深涧之上,每当雨季来临,桥下水流轰鸣,自成另一番壮观。
双井开天,近在咫尺的大小两个井口,距洞底近30米,为紫薇洞原始的两个井状出口,地下长河,紫薇洞是典型的地
下河型洞穴,地下河流曲折悠长,通过岩洞,直达巢湖。
第六节野外勘察的研究方法
区域地区调查是地质工作的先行步骤,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基础地质工作。
其主要任务是在选定的地区范围内,运用地质理论和各种技术手段,全面系统地进行综合性的地质矿产调查研究工作。
也就是通过区域地质填图(测量)、查明区域内地层、岩石、构造矿产、水文地质和地貌等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探索和查明各种矿产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分布规律,检查或重点评价矿产的赋存情况。
圈出远景区或预测区,指出进一步找矿方向;并为资源和环境科学提供基础性资料,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国土整治和科学研究等提供最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为上层决策者提供理论依据。
根据地质调查工作的精度要求,通常分为小比例(1:
100万、1:
50万)、中比例尺(1:
20万、1:
10万)和大比例尺(1:
5万、1:
2.5万)三种类型。
区域地质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是:
(1)准备工作和设计;
(2)野外地质矿产调查;
(3)年度中间性室内综合整理;
(4)最终室内综合整理,编写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5)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的审查、验收和出版。
第二章黄山实习
第一节黄山实习安排
2012.10.31
早上八点集合,从驻地坐车至九龙瀑,在九龙瀑景区大门外集合,由徐国伟老师讲叙有关九龙瀑的概括。
包括其构造,形成原因,以及其他的一些注意事项。
下午步行至黄山温泉,并由徐国伟老师就黄山的构造,地层,地质以及明天上山的路线,该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详细讲叙。
下午六点回驻地,并准备明天上山的物品。
2012.11.01
早上五点四十在驻地外集合,准备登黄山,大概七点开始了艰难的登山之旅。
从云谷寺出发,路经白鹅岭,黑虎松,始信峰,北海,排云亭,西海,光明顶,莲花峰,玉屏楼,半山寺,慈光阁。
过程中见识黄山的美丽,看到了许多奇特的地质景观。
2012.11.02
在屯溪老街一带游玩一天。
2012.11.03
坐车回校,实习圆满结束。
第二节九龙瀑
1九龙瀑介绍
国家AAAA级风景区黄山九龙瀑是中国七大名瀑之一,瀑长600米,落差360米,一瀑九折,一折一瀑,一顿一潭,瀑潭双胜之景观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景区大门位于黄山东大门205国道1555里程碑旁,距黄山南大门仅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2地理位置
黄山九龙瀑位于云谷西路上山处,瀑水源于天都、玉屏、炼丹诸峰,汇为云谷溪,然后在香炉、罗汉两峰之间的悬崖上奔流而下,长达300米,整条瀑布共分九折,一折一瀑,一瀑一潭,故名“九龙潭”,古诗这样描写了九龙瀑:
“飞泉不让匡庐瀑,峭壁撑天挂九龙。
”“百丈泉”位于云谷西路下山处,在至温泉区的公路旁可以观赏到,每当雨季,巨大的悬崖上,瀑水奔流,直泻百米,犹如白绢长垂,疑是银河落地,气势不同凡响。
观瀑亭是观赏此瀑布的最佳处。
3何谓九瀑
“第一瀑”长100米,若银河垂悬,极其壮美,瀑顶五个直径为1米的冰臼,名为五星洞,瀑水漫其上形成水帘。
第一潭圆形,直径50米,三面石壁各高百米,形成一个大壶天。
潭边峭壁上更有一大丹井,直径8米,非常奇特。
“第二瀑”长20米。
第二潭,卵形,长径30米,宽径15米。
潭中两端又各有一深潭。
里潭深18米,外潭深10米。
传说,为龙母孵化卵处,故又名龙母潭。
“第三瀑”长100米。
第三潭,圆形,直径20米,位于峭壁间,深不可测。
瀑边悬崖有台,名观瀑台。
“第四瀑”长20米。
第四潭,椭圆形,长径30米,潭边有大冰臼,直径5米。
“第五瀑”长10米,第五潭鱼形,又名鱼龙潭。
“第六瀑”第六瀑长10米。
第六潭,潭中有潭,内潭深不可测,形似心,翠美异常,又名龙心潭,潭边有松,一枝下伸,水大时,抚水摆动,名抚龙松。
“第七瀑”长15米,潭圆形,直径25米。
瀑后有一洞穴,瀑布覆挂其前,形成水帘洞。
“第八瀑”长5米,潭圆形,直径20米,水色艳丽,潭边有冰臼。
“第九瀑”第九瀑,长120米,飞珠溅玉,底部若扇形展开,壮美迷人。
第九潭潭中有一冰臼,直径2米,色若翡翠,明艳照人。
会龙亭为观看诸瀑的理想位置。
4九瀑三奇
一奇:
瀑长600米,垂直落差360米,一瀑九折,一折一瀑,一顿一潭,盘旋飞挂撑天峭壁之上,宛如九条白龙穿云破雾,凌空而降,气势雄伟。
大雨之后,山洪暴发,激流翻腾,吼声震天,溅珠飞雨,高达数十米,瀑潭不分,幻似一条接天及地的巨龙,飞舞在青峰翠峦之间。
阳光照耀时,更加彩虹飞舞,壮美之态,世间罕见。
若久旱不雨,九龙瀑仍流水不竭,潭瀑分明,潭面水色五彩缤纷,幻化万千,或像片片龙麟,或如朵朵牡丹,或似金蛇游弋,艳丽迷人。
二奇:
地质结构奇特,冰川遗迹神秘。
九龙瀑是U形谷,瀑边潭中更有众多大小冰臼,组成冰臼群奇观。
三奇:
黄山之松石峰云水诸奇都在九龙瀑周边别具风采。
站在瀑边,可望天都、香炉、罗汉珠峰,飘浮云烟之上;瀑洲原始森林茂密,瀑边崖上奇松遍布,山花烂漫,灵猴戏耍,飞禽鸣趣,构成了九龙瀑的整体美。
九龙瀑是龙源中最壮美的景观。
龙源中还有其他许多奇特的龙景大观,如龙女潭、青龙涧、龙盘岛、龙舟石、蜊龙潭、虬龙潭等。
由此,龙文化在龙源也更具神奇光彩,引出了许多如轩辕黄帝养龙、龙女献珠、龙生九子、画龙点睛、龙女报恩、九龙治水等美丽传说。
古代曾有僧人在龙源中建龙禅院。
古院尚存遗迹,留有“龙禅院古塔之位“石碑和一间小舍。
今将重建龙禅院,作为龙文化展览院。
神奇壮丽的龙源九龙瀑景区,是我国龙文化与黄山自然景观的美妙结合。
第三节温泉
1温泉介绍
黄山有温泉15处,其中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古称汤泉),又名朱砂泉,有两个出入口。
温泉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无硫,自唐代开发以来,享誉千年。
温泉位于紫石丰南麓,汤泉溪北岸,海拔650米,温泉主泉泉口的平均温度为42.5℃,副泉泉口水温为41.1℃,水温还随气温、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温泉的流量原池昼夜最大流量为219.51吨,最小流量为145.23吨。
2天下名泉
黄山温泉,虽然没有传说中的那样神奇,但她能为广大游客送来温暖,使你心旷神冶,精神为之一爽,而且能治一些疾病,这就胜似神奇传说中的功能妙用了。
因此,黄山这处美妙的温泉,曾得到古今名人欣赏与赞美。
如李白、贾岛、徐霞客、石涛等人都曾沐浴其间,并留下许多赞美诗词。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他《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诗中写道: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唐代诗人贾岛在《纪温泉》长诗中有“一濯三沐发、六凿还希夷。
伐马返骨髓,发白令人黟》的名句。
明末文人吴士权描写黄山温泉为“清数毛发,香染兰芷,甘和沆瀣”。
宋代诗人朱彦,在他《游黄山》诗中高度评价说:
“三十六峰高插天,瑶台琼宇贮神仙。
嵩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
”当代诗人郭沫若,在1964年5月游览黄山之后,盛赞黄山温泉说:
“尚有温泉足比华清池。
”有位诗人填词赞美黄山温泉:
“黄山好,足底涌丹泉。
历尽沧桑灵液暖,浴来雅俗客尘蠲。
饮变味香甜。
3交通
温泉位于紫石峰南麓,汤泉溪北岸,由此到前山(慈光阁)登山口,公路里程为1500米,步行仅需25分钟,到后山(云谷寺)登山口,公路里程为7公里,有多班公交车可以抵达。
主要接待宾馆包括桃源宾馆(三星级)、温泉酒店(二星级)、黄山宾馆(二星级)等。
第四节黄山自然地理
一、地质地貌
黄山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特有的峰林结构。
黄山群峰林立,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米,与平旷的光明顶、险峻的天都峰一起,雄居在景区中心,周围还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群峰叠翠,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有节奏旋律的、波澜壮阔、气势磅横的立体画面。
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瑰丽多姿的花岗岩洞穴与孔道,使之重岭峡谷,关口处处,全山有岭30处、岩22处、7处、关2处。
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岩石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观;后山岩体节理密集,多是垂直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
黄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典型的冰川地貌有:
苦竹溪、逍遥溪为冰川移动创蚀而成的“U”形谷;眉毛峰、鲫鱼背等处是两条“V”形谷和刨蚀蚀残留的刃脊;天都峰顶是三面冰斗刨蚀遗留下来的角峰;百丈泉、人字瀑为冰川谷和冰川支谷相汇成的冰川悬谷;逍遥溪到汤口、乌泥关、黄狮垱等河床阶地中,分布着冰川搬运堆积的冰碛石;传为轩辕黄帝炼丹用的“丹井”、“药臼”,也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
二、气候特点
黄山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
黄山阴雨天多,云雾天多,接近于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四季平均温度差仅20摄氏度左右。
夏季最高气温27℃,冬季最低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