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总复习.docx
《中国经济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总复习.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经济总复习
第一章中国经济热点问题
改革发展脉络(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路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
小岗村---位于凤阳县东部的小溪河镇。
以“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而闻名。
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按下鲜红手印,实施了“大包干”。
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1987年,全国有1.8亿农户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占全国农户总数的百分之九十八。
经济发展的目标
资源的最优配置(人与自然界和谐);
福利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与人的和谐);
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代际之间和谐)。
发展道路的思考
发达国家的今天是中国的明天?
资料: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据专家测算,如果美国经济年增长率为3%,中国经济年增长率为8%,那么中国需要68年才能实现人均GDP与美国相当;如果美国增长率为4%,中国增长率为7%,那么中国需要118年才能赶上美国。
参考:
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财富的增长,始终是发展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没有物质的快速增长,其他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社会目标就很难实现。
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是否可行?
如何发展:
人口流动、开放…?
国内经济社会矛盾——二元结构的加剧
社会经济生活失衡加速
二元结构在开放中产生了变化:
地区差异加大;
城乡差异加大;
贫富差异加大。
目前经济四大热点(背后的原因)
物价高企不下
原因:
目前的物价上涨通胀压力加大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
1、供需失衡比如食品行业这是需求拉动型的通胀
2、成本拉动比如原油铁矿等国际价格上升国内这些行业的价格上涨
3、国内投资过热大量流动性流向楼市股市流动性过剩导致通胀压力加大
4、国际贸易失衡巨额顺差的长期存在外汇占款严重RMB投放过多
5、RMB升值预期使得大量国际资本流入国内
房价扑朔迷离原因
1、土地供应不足和招拍挂制
2、房屋中介评估机构是高房价的推手
3、物价澎涨
4、房屋质量
5、开发商捂盘、商人炒房开发商暴利
原因参考:
高房价的原因很多,既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有市场经济固有的问题。
土地供应不足和招拍挂制,肯定是主要原因。
土地供应不足,好解决,增加一些供应量就行了。
但要废招拍挂制和避免出现地价王,一时恐怕还难以解决。
出卖土地的收入是各级地方政府目前的主要经济来源,地方政府没有钱也不行。
如果没有开辟一种创收途径,要改变这种现状,可能是一句空话。
值时,开征房产税,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一是可以减少土地拍挂次数,避免出现地价王;二是可以减少地方政府对出让土地的过分依赖;三是为政府因今后房地产转型而土地出让金不足做平缓铺奠;四是可以减少一些空置房;五是调节贫富差距手段之一。
当然,现在开征房产税,注定只能是象征性的,否则“贫民”更有意见。
地价很高,钱政府拿去了,房价很高,还要交税,那还了得?
!
房屋中介评估机构是高房价的推手。
现在二手房交易必须经房屋评估机构评估,以此作为交税的依据,而评估机构的中介费则是以评估费来计的。
这样促使了评估机构把房价评估得高高的,国家税收是增收了,评估机构也富了,二手房价格也就提高了。
二手房的价格这么高,同地段的商品房价格自然涨上去了。
解决的方法:
政府还是要有一个评估机构,适时制定评估指导价,平时不对外营业,只对公证性房屋进行评估。
中介评估机构的评估费可以以面积去计。
房价高,跟物价澎涨有关系。
现在建筑材料何不是一天一个价?
人工成本应比原来高得多。
解决的办法,银行还是应该要提高存款利率。
房价高,跟房屋质量有关系。
现在的小区,有的假山做得比房子还高,小河门前过,这不要钱?
原来的房子是空心房,后来是隔板房,再来是装修房,最后是精装修装饰房,房价怎么不高?
解决的办法:
还是要鼓励那些没有实施住房公积金制的企业,多盖经济适用房。
准许已实施住房公积金制的单位盖经济适用房,这是社会的最大不公。
房价高,跟开发商捂盘、商人炒房有一定关系。
开发商捂盘,我们管不着,因为私有财产,宪法是保护的。
商人炒房,可以用反不正当竞争法来处理。
房价高,跟开发商暴利有一定关系。
商品房的价格,是一种市场行为,开发商有暴利,说明房屋供应不足。
解决的办法:
政府应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力度。
一是应为低保户建一些50平方米以内的廉租房,“让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二是应为打工族和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建一些20平方米以内的临时性租房。
租金,对打工族可以与市场接轨;对享有住房公积金的年轻人,可以5年优惠,5年后仍与市场接轨。
股市震荡下行
人民币加速升值
资料参考:
何为适度的外汇储备
保持三个月的进口支付水平的外汇;
10%的国内生产总值,即国内生产总值中有10%的沉淀作为应付外部失衡时调整之用;
外汇储备应该为外债余额的30%,即可以应付支付外债的需要。
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结构极不合理
2006年6月,美国拥有的黄金储备多达8136吨,德国3428吨,法国2791吨。
黄金储备占其外汇储备的比重之高也令人惊叹,如葡萄牙占80%、美国占75%、德国占63%、法国占64%。
中国仅拥有600吨的黄金储备,仅为美国的7.4%,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的比重更是微乎其微的1.4%。
影响
第二章两会十大热点问题盘点
温家宝的报告内容: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
“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
保增长与拉动内需
对过去过度外向型经济的反思,4万亿投资流向,10大产业振兴,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内需的提振。
是否该发放居民消费券?
如何让带薪休假落到实处?
环渤海经济圈扩容,泛珠三角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刺激消费,相关的议案提案可谓汗牛充栋,如何拉动内需是一个经济问题,其深层次也是一个民生问题。
10大产业:
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物流产业
点评:
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上学难、看病贵、农民养老无保障,没有这一个个具体细微民生问题的化解,“新三座大山”高悬头顶,谁又能潇洒地敞开钱袋去扩大内需呢?
大学生农民工就业
2000万农民工返城就业,760万大学生毕业要寻找工作,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矛盾凸显,中国政府面临的就业压力空前。
大学生就业难,症结在哪里?
下基层?
自主创业?
都去杀猪?
点评:
尽可能多地提供就业岗位,破解就业的制度性壁垒是政府必须着力解决的。
农民工就业影响着农民增收和基层稳定,多渠道开拓增收点,鼓励农民工在家门口创业,变打工为自主创业,破解县域经济难题,扫除信贷等创业瓶颈,或许正当其时。
激辩高中文理分科
五一黄金周废存之争
医改资金配置动向
卫生部长陈竺表示,未来3年用于医改的预算有8500亿元。
按照政府、社会、个人共同负担医疗费用的原则,个人负担比例将降至1/3,看病贵问题有望缓解。
8500亿资金投向何处?
医疗基础资源如何分配?
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分成比例多少?
目前这些都是悬念。
点评:
8500亿元看似一组庞大的数字,但历史欠账太多,过去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仅占医院运行成本的10%左右,卫生事业已深陷市场化泥潭。
以药养医,治疗费用居高不下,如何不让这些投入落入在市场化路上越滑越远的既得利益集团口袋,陈竺心里没底。
救不救楼市
作为中国成长最迅速的产业之一,房地产业在过去数年高歌猛进,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房地产业为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贡献了可观的财政收入,以至于经济学家郎咸平称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是“卖地的GDP”。
在政府紧缩银根的宏观调控之时,抑制房地产泡沫成为重要议题,在经济危机、扩大内需的背景下,地产业又找到了复苏的契机。
点评:
房地产业牵涉重大的民生,过去房地产业因其暴利让许多中低收入人群望房兴叹,成为“三座大山”之一。
或许,在刺激经济的背景下,政府考虑的不是救不救楼市,而是怎样救,怎样让它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食品安全如何保障
限制国企高管薪酬
前不久有媒体披露,2008年某券商的薪酬及福利费用32亿元,人均年薪高达百万;某保险公司负责人年薪竟高达6000余万元,舆论哗然。
国企高管所拿薪酬与他们所担之责及所作贡献绝对不相称,对其他劳动者是极大不公正。
点评:
一些国企的超额利润是依靠垄断地位和特殊政策换来的,并不是自己在市场上具有多高的竞争力。
更有甚者,伪化、泛化激励机制,分内之事也与奖金挂钩。
对国企高管薪酬,除了加大监管,更重要的还在于破除垄断,允许各种市场主体平等进入,国企高管该拿多少钱,让市场说了算。
躲猫猫背后的网络民意
山寨文化引发争吵
第三章赶超战略与计划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含义:
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
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
赶超战略
什么是“赶超战略”?
赶超战略是指采取扭曲产品和要素价格的办法和以计划制度替代市场机制的制度安排,提高国家动员资源的能力,突破资金稀缺的比较劣势对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制约,使资金密集型产业能够在极低的起点上得到发展并在短期内实现飞跃,进而使产业结构达到先行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战略。
赶超战略的历史渊源
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经济中工业化比重很小,农业仍然在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苏联领导人和经济学家就如何积累工业化所需资金、如何解决工业增长下市场需求不足以及国民经济应运用何种机制加以调节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超工业化派”胜出
“超工业化派”主张由国家利用垄断地位,运用工农业产品的不等价交换,对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征收高额赋税和实行通货膨胀等方法进行强制性工业化积累,为此就不能允许市场机制发生作用。
在1929年通过的五年计划当中,优先发展重工业,牺牲当前消费成为主要特征。
这项计划规定要把净投资额提高到国民收入的1/4至1/3的水平,其中3/4投资于重工业。
这样,典型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首次得到实践,苏联的经济管理体制也由此形成。
为什么要选择赶超战略?
快速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
如何实行?
重工业的特征:
资本高度密集;
建设周期长;
发展早期,关键技术、设备需要从国外进口;
初始投资规模巨大。
当时中国国情:
资金短缺,利率高昂;
可供出口的产品少,外汇短缺,市场汇率水平高;
经济剩余少,资金动员能力弱。
怎么办?
人为压低重工业发展的成本
市场机制被排斥,出现“短缺”。
如何保证被压低了价格的要素和产品流向重工业部门,以及经济中剩余的积累用于重工业的发展?
对经济资源实行集中的计划配置和管理,实行工商业的国有化和农业的人民公社化以及一系列剥夺企业自主权的微观经营机制。
计划经济体制
宏观政策环境
排斥市场机制作用,全面扭曲产品和要素价格
资源配置制度
“统收统支”的金融管理体制,把有限的资金优先安排到重点产业和项目中;
高度集中的外汇外贸管理体制,实行国家对外贸的垄断;
高度集中,按计划运行的物资管理体制。
微观经营机制
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确保在低价统购派购条件下农民仍然能把资源投入到国家工业化所需的农产品生产中去,使国家能够用行政力量控制农业生产;
公私合营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几个关键词(了解)
粮食统购统销制度(1953—198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于工业化积累、城市人口的增多,国家对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需求迅速增多。
政府想对农产品“低进低出”,违反市场经济规律,为保证重工业优先发展,开始“粮食管理”。
1953年,国家统一收购和销售农产品的制度正式形成,统购统销实际上是国家对粮食等农产品的一种垄断行为。
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计划收购”最初指粮食的“征购”,“计划供应”最初指粮食的“配给”(也称配售)。
《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
“一切从事粮食经营、加工的国营、地方国营、公私合营、合作社营的商店和工厂,统一归当地粮食部门领导;所有私营粮商一律不许私自经营粮食,但得在国家严格监督和管理下,由国家粮食部门委托代销粮食。
”
户籍制度
国家对其公民实施的以户为单位的户籍人口管理政策。
(1958——)
中国户籍制度的特点是,根据地域和家庭成员关系将户籍属性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
为了控制由国家供给粮食的城镇人口,防止城市人口失业,必须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镇。
产生的背景(课本p87)
中国从1953年开始推行的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虽然重工业资本非常密集,投资非常多,但是创造的就业机会非常少,甚至不能满足城市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需要。
大跃进
1958至1960年上半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发生的试图利用中国充裕的劳动力和蓬勃的群众热情,在工业和农业上开展“跃进”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57年又完成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央高层部分领导人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草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1957年正式提出“大跃进”口号;
1958年,毛泽东写道:
“赶超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
这里主要是钢。
只要1959年达到2500万吨,我们就在钢的产量上超过英国了。
”
随后中国各地开始进行“大炼钢铁”运动,农村也开始虚报粮食产量,“大放卫星”。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坐着花生过黄河
毛泽东在中南海观看机关干部炼钢
人民公社
中国农村人民公社的简称。
1958年至1982年,中国农村实行的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
人民公社运动将合作社集体所有的土地、原未入社的农民的土地以及农民的宅基地、自留地等一切土地归为公社所有。
公社管理委员会就是乡人民委员会(乡人民政府)。
人民公社管理生产建设、财政、粮食、贸易、民政、文教卫生、治安、民兵和调解民事纠纷等项工作,既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在农村中的基层单位,又是政权在农村中的基层单位。
大锅饭
以生产队为单位的人民公社大食堂,每个家庭都统一在公社食堂吃饭。
称为“放开肚皮吃饱饭”。
“大锅饭”是对分配方面存在的平均主义现象的一种形象比喻,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即企业不论经营好坏,盈利还是亏损,工资照发,企业工资总额与经营效果脱节,二是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即在企业内部,职工无论干多干少,干好干怀,都不会影响个人工资分配,工资分配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
这种制度严重的压抑的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生机盎然的经济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为了彻底根除这种弊病,中央做出了要求:
建立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之后,打破大锅饭的口号喊的轰轰烈烈,人们开始在上海中探出自己的触角,实现了曾是神话的“一夜暴富”于是从那个时候起中国的经济就在有声有色的改革中活了过来。
三年自然灾害(是天灾还是人祸?
)
从1959年至1961年期间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
大跃进、“大炼钢铁”,导致国家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和自然资源遭受毁灭性的破坏。
农村地区因缺少粮食导致饥饿(三千万)出现,全国性的生育率急剧下降。
全国推崇以生产队为单位的人民公社大食堂导致“放开肚皮吃饱饭”,实行不计报酬的劳动导致劳动效率急剧低下。
在全国范围出现严重的饥荒的情况下,1958至1959年,中国政府仍然持续着往年的大量向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粮食以快速发展军事工业。
在经济出现困难,农村出现饿死人情形的1959年,全年出口粮食数量达到历史上的最高,为415.75万吨。
1/3责任归于自然原因,2/3的责任归于体制错误——三年困难时期
第三章农村问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农业、农村迈向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开始谱写新的篇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农民的一大发明,一大创造,被邓小平称之为“农民的伟大创举”。
(一)中国农业发展现状
一、城市化进程
国际经验
城市化初期阶段:
城市人口30%以下;
加快发展阶段:
城市人口比例30-70%,尤其是50%以后。
成熟阶段:
70%。
中国
城市化水平:
2004年为41.8%;
过去每年提高1.4个百分点
2010年:
48%;
2020年:
55%。
农业劳动力1/3
二、粮食安全问题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快速增长,对粮食安全提出了几项挑战:
●农业用地数量大幅下降;
●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不断增加;
●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的直接需求下降,但对肉蛋等副食食品需求增加。
三、国际化挑战:
世界贸易体系中的中国农业
●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程度大幅提高,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程度发生重大变化。
●在世界贸易体系中,中国作为农产品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既可能受到国际市场的不利冲击,同时也对国际市场有着巨大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农产品市场最开放的国家之一,中国粮食自给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就会影响世界粮食贸易量2个百分点。
(二)什么是中国三农问题:
长期挑战
1996年,经济学家温铁军博士首次提出。
2000年初,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朱镕基总理写信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以及出版《我向总理说实话》后,“三农”正式成为大陆理论界和官方决策层引用的术语。
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的问题
●农民问题:
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
●农村问题:
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基础建設不足等。
形象比喻为“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农业问题:
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
(三)为什么会出现三农问题?
1、资源约束
●耕地:
人均1.41亩,仅世界平均43%。
FAO(联合国粮农组织)临界点:
0.8亩;
●水资源:
世界平均水平的1/4;
●生态环境
2、结构矛盾
●产业结构矛盾:
加工业:
农业=0.4:
1(国际经验,2-3.7:
1);畜牧业1/3(国际经验50-80%)
●就业结构矛盾:
农业就业47%;小规模经营;
●区域结构:
农民收入:
东:
中:
西=1.91:
1.31:
1,3987:
2730:
2091
3、体制矛盾
●公共财政:
重城轻乡
固定资产投资少
医疗卫生资源:
农村居民仅享用了20%左右,全国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6人,而农村仅1.02人;
教育:
农村中学生是城市中学生的4倍,而享受到的国家中学教育经费仅占38%;
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之比高达22∶1,人均社会保障费之比为24∶1,有1/3的农村五保户得不到供养。
●要素市场分割
●管理体制
4、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
●权益差异:
农村就业与福利;农民工权益;
●收入差异: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57∶1扩大到3.23∶1。
●观念差异
5、国际化的挑战
●中国小规模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与国外大规模现代化农业难以竞争的局面,在较长的时期内不会出现逆转;
●发达国家对农业高补贴、高保护所形成的不公平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在短期内也不会得到根本的改变。
第五章地根政治:
中国的土地制度
面对“三农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200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
土地增值部分的收益分配,有20%-30%留在乡以下,其中,农民的补偿款仅占5%-10%;
城市政府拿走土地增值20%-30%;
各类城市房地产公司、开发区、外商投资公司等等,拿走土地增值收益的大头,占40%-50%。
土地使用权可交易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土地开发的实践者们从香港引进土地批租和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城市政府开始围绕“地根”开辟第二财政。
土地批租:
国家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的一种形式。
即将若干年内的土地使用权一次出让给土地使用(经营)单位。
土地批租的费用,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亦称土地价款,由用地单位一次交付。
此外,每年使用者还要向土地出让人交纳使用金。
土地出让的年限不等。
出让土地到期后,国家有权将土地连同地上建筑物、构筑物一并无偿收归国有。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
由城市政府的委托机构,如土地储备中心,通过征用、收购、置换等方式,将土地使用者手中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土地整理和开发,在完成一系列前期开发整理工作后,变成可建设的“熟地”,根据城市土地年度计划,通过招标、拍卖有计划地将土地投入市场,以供应和调控城市各类建设用地需求的一种经营管理制度。
它类似于欧美的“土地银行”制度。
土地产权始终被绕开
此种情形下,只能由国家垄断土地交易市场,先向农民征用,而后再面向土地开发人,或转让、或批租、或拍卖。
就这样,农民与土地市场的直接联系被生生隔开,农民土地权益也就消于无形。
有关土地权益的法律,包括宪法和《物权法》,大约不下六部。
但法律规定含糊不清,灵活掌握的空间太大,操作起来相互撞车。
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性保障,“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中央政府对解决土地问题只好采取“贴膏药”的办法。
我们的土地制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
一个服从城市产业集团利益的制度,一个由城里人主宰的制度,一个需要农民做贡献的制度,一个在传统的保护农业的理想目标与依靠行政手段快速积累城市财富现实需要的矛盾中扭曲了的制度。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石小敏:
“正在崛起的中国,形象多少有点畸形。
有两块胸大肌特别突出,一块城市房地产,一块出口加工。
这两块胸大肌之所以发育超前,是因为把农民的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民工的剩余劳动及社保扣除当成丰乳剂,抹在了上面。
”
征地蒙太奇
为什么叫寅吃卯粮的土地批租制度
●20多年来,我国把土地批租当做土地资本化、市场化的唯一途径,换来了城市基本建设超常规的发展,但却牺牲了巨额的级差地租,抬高了城市化的门槛,产生了大量吞食全民资产的问题富豪,倒下了一批批有审批权的干部。
●城市建设用地和建成区的土地是全民所有制的财产,政府受全民的委托是土地资本的经营者。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毫无疑问应该归全民所有。
●全民的地租和政府的税费收入是完全不同的分配范畴,各级政府把全民几十年的土地资产的租金收入当作一年的财政收入,用于城市的基本建设,这实际上侵犯了全民的产权,同时也侵犯了此后多少届政府的经营权。
●一届政府在3到5年内花掉了50到70年的地租收入,必然使城市基本建设占用的资金大大超过经济增长所应该提供的资金。
这正是我国经济结构严重失衡、银行贷款呆坏账增加、形成泡沫经济的重要原因。
中国土地制度何去何从?
第六章人口
(一)1949年以来的中国人口----人口总量的发展(标题大至了解,知道各阶段的主张是什么)
第一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49—1957年)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及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人们普遍兴奋地成家和大量生育。
●人口的发展出现新的特征,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出生率维持在高水平,从而出现了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人口高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