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型农业建设呼唤标准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2033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型农业建设呼唤标准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循环型农业建设呼唤标准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循环型农业建设呼唤标准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循环型农业建设呼唤标准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循环型农业建设呼唤标准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循环型农业建设呼唤标准化.docx

《循环型农业建设呼唤标准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型农业建设呼唤标准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循环型农业建设呼唤标准化.docx

循环型农业建设呼唤标准化

循环型农业建设呼唤标准化

刘珏

江苏省标准化研究院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标准化在循环型农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现阶段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相关的标准化战略思考。

【关键词】循环经济循环型农业标准化

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循环经济十分重视。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所谓循环经济,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将清洁生产和废物利用等融为一体,实行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发展循环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所谓循环型农业,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良性循环的经济模式。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大力建设循环型农业,对保持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思想意义重大。

循环型农业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而建立、健全循环型农业标准化体系就是完善和改革其管理体制、立法和功能转变等方面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标准化在循环型农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实施手段。

一、我国循环型农业发展现状

1、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

在我国,“循环经济”也正由一个陌生的名词和概念,逐渐上升为指导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和战略,并从内涵和外延上都有很大的发展。

目前,已在辽宁、贵阳、广西贵港、广东南海、内蒙古包头、新疆石河子、湖南长沙等地区进行试点。

但从总的来看,即使是在工业体系,循环经济也刚刚起步,在属于薄弱环节的农业更是困难重重。

但这并不意味着循环经济在农业上难以取得进展,恰恰相反,农业同样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何况与一般循环经济相比,由于农业自身及其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独特性,农业发展循环经济还具有许多先天的优势!

受循环经济思想与方法的启发,在多年卓有成效的生态农业等持续型农业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只有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加以引导和拉动,才能协调好现代农业各系统和层次以及农业生产与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最终全面实现生态品质、生物产量以及经济收入三者间的良性循环。

于是,人们试图通过模拟和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重构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进而逐步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循环型农业,以使农业系统能够更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过程中。

2、我国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尽管循环经济在我国的提出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我国其实早就有了循环经济的实践,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

从现实看,一些地方丰富多彩的农业循环经济实践已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涌现出了诸如河南天冠企业集团、广西贵糖、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上海崇明的前卫村模式以及辽宁省“四位一体”日光大棚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先进典型。

其中,辽宁省农民首创的以生物技术为主体、以沼气为纽带“四位一体”日光大棚能源生态工程,实质上就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循环经济,是农业现代化新路线的体现。

对于如何发展我国的循环型农业,可遵循两种面向循环经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一是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的渐进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二是以有机农业建设为基础的跨越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前者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实践意义,应大力提倡,而后者则为从根本上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实现途径。

要实现农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以至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必须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并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我国的循环型农业。

二、标准化在循环型农业中的重要作用

1、标准化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前提

建设循环型农业就要推动农业产业化,以农产品加工为龙头、多产业循环组合式发展的“大循环”农业产业链。

发展循环型农业,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民长远增收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就是市场化和社会化,按照市场需要组织农业生产是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在我国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的农产品生产模式中,如何将市场对农产品的具体需求,如品种、规格、加工、包装、质量、品牌等量化为农民可以操作的标准,就成为具体而现实的问题。

使农业产品与工业产品一样成为真正的标准化产品,对农业产业化的推进是至关重要的。

2、标准化为农业生产中环境法规的执行起到了重要的技术保障作用

发展循环型农业建设的宗旨就是保护环境,使土地和资源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符合国情的环境政策、法规标准和制度体系,这些政策、法律法规、管理制度、标准和其他有效措施的实施和执行,对改善环境质量,限制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发挥了巨大作用。

环境标准是基于环境法规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环境法规是制定环境标准的依据,而环境标准则是环境法规的技术保障,是执行环境法律法规的基本保证。

法规的要求和规定通常比较原则,有效期长并普遍适用,但实施时需因地而异并具体化、量化,这就需要标准作为技术保障。

目前我国已颁布了多项应用于农业领域的环境保护标准,其中包括: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水环境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药及绿色食品标准等。

这些标准在为保护环境和促进循环型农业建设等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农业新技术、科技成果的推进离不开标准化理论体系

建设循环型农业需要技术示范的全面推广,它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目前已开展了“太阳能利用技术”、“沼气发酵及综合利用技术”、“畜禽粪便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技术”、“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稻田养蟹技术”、“稻、萍、鱼立体生态农业技术”等实用技术的应用。

这些技术的实施,例如一些术语、制式、接口等须事先约定,这就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

循环型农业的发展需要农业科技革命,随着DNA重组技术、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酶工程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冲击传统的农业生产格局,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的新的农业革命已经兴起,这就要求农业标准化理论体系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

发展循环型农业,其农业高新技术产品在产业化、商品化的国际竞争中,必须要在通用、兼容、质量、安全性和产品系列方面借助农业标准化。

现代农业标准化将突破传统行业和领域界限,面向农业高新技术,面向国际的要求,制定出符合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新标准。

4、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在循环型农业发展中的引导示范作用

发展循环型农业,急需技术标准这一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和引领作用。

为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列为2007年工作重点之一,并于3月正式启动了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

“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试点,建立起适合当地的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体系、推进模式以及重要的政策、管理保障措施,研究建立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制定急需的循环经济标准,抓好节能、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标准的贯彻应用,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实现技术标准的稳步推广,从而推动技术标准的应用和实施。

同时培养一批标准化人才。

其中,三峡库区试点选择了库区柑橘、生猪、沼气三大特色优势产业。

重点围绕生猪养殖、柑橘种植、沼气生产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废弃物处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标准。

同时,通过试点将特色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延伸到其它果树、蔬菜、蚕桑、茶叶、花卉、养牛、养羊、养兔等产业,通过整体推进,覆盖当地所有特色产品,以繁荣三峡库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三、现阶段发展循环型农业标准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1、制约因素

⑴机制约束——缺乏高效的运作机制和价格体系

目前我国虽然加入了WTO,但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尚未健全和完善,尚存在市场行为不够规范、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程度不高、市场准入监督不彻底等问题,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尚未能从根本上有效运作,合理的价格体系尚未形成。

⑵政策约束——政策体系有待完善,支持力度有待加大

目前尚有一些支农政策法规、标准技术规范不符合WTO要求,也不符合循环型农业发展的需要,有待进一步清理和完善。

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特别是扶持“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提高循环型农业产业化水平。

⑶规模约束——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程度有待提高

建设循环型农业要求在一定规模前提下去实现资源整合和物质的循环利用。

但我国目前农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循环型农业技术推广成本较高,而建立循环型农业标准化体系的难度就更大。

⑷技术约束——无法有效的将科技成果转化成标准化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所需要的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研发投入不足,没有将部分科研成果转化成技术标准,使得先进适用技术尚未得到普遍的推广。

没有完善的标准化体系使得各产业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相互配套的关系比较松散,在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优化和“循环”的作用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2、建立循环型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几点思考

⑴研究制定适应循环型农业建设的标准化发展战略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结构的改革向标准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进人新世纪以来,有关国际组织、区域性组织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强了标准化发展战略的研究,制定出标准化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

目前,我国要围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来确定标准化战略的重点领域,将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环境保护、健康和安全纳入到重点领域。

要借鉴日本的一些做法,“建立资源循环型社会的标准化政策”,推进环保标准化战略,建立“循环型经济社会体系”,以保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实现农村经济的稳步增长。

⑵经济效益优先,三大效益并举的标准制定原则

循环型农业建设虽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但并不意味着要以牺牲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代价,而是作为提高经济质量和社会效益的手段,循环型农业仍要强调经济效益优先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大效益并举的原则。

循环型农业相关标准的制定要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

⑶标准制定在发挥优势的前提下要具有前瞻性

循环型农业建设必须以现有条件和优势为基础,同时,循环型农业代表着农业发展方向,因此,相关标准的制定必须有适度的超前才能对未来循环型农业发展起到指导作用,但又必须考虑到目前农业产业结构特点、发展水平差异、农民素质和全社会对循环型农业的认知水平等因素,所以循环型农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⑷以“标准化试点”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建设循环型农业

“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工作重点之一。

以“浙江蓝天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三峡库区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为代表的试点单位试点效果良好,经济、环境、社会效益明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今后应加大对“试点”单位的政策倾斜、资金投入,逐步扩大“试点”范围,达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态势。

⑸依托循环型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

以往开展循环型农业标准化工作主要依托地方政府及有关农业部门,随着市场经济的运行,政府职能发生了变化,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标准化的依托单位,应转移到循环农业产业化中具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的龙头企业上来,既遵循农业产业化提出的公司加农户模式,通过环境、产品标准规范循环型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为达到环境、产品标准,向依托农户提供必要的模式化管理标准作为技术指导,最终在市场、企业、农户的产业链中,标准作为组织交货依据,把三个环节紧密链接在一起,使标准化成为自觉行为。

⑹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循环型农业发展

我国发展循环型农业应吸收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为我所用,使我们的发展具备高起点、高水准,避免资金、技术的重复投入。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企业既要面向国内市场,还要面向国际市场。

一些发达国际非常重视环保、卫生标准,这种绿色壁垒已成为新的主要障碍。

因此,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放眼世界,积极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去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与国际接轨,才能使我国循环型农业发展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提高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同时将我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循环型农业科研成果及重大的技术发明及时转化为技术标准,并推荐制定为国际标准,使其得到更大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的循环型农业建设正发展得如火如荼,国家对此的投入也不断加大,这对于其中起引领作用的标准化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当前,应当建立、健全既遵循循环型农业发展规律又符合国情的相关标准化体系,切实保障我国循环型农业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解振华.循环经济知识读本[M].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2]史振华,赵挺.江苏对循环经济的探索[M].南京:

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

[3]赵挺.循环经济建设概论[M].南京:

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

[4]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业标准化[M].北京:

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