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级上册精品教案120页 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0875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年级上册精品教案120页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9年级上册精品教案120页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9年级上册精品教案120页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9年级上册精品教案120页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9年级上册精品教案120页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年级上册精品教案120页 2.docx

《9年级上册精品教案120页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年级上册精品教案120页 2.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年级上册精品教案120页 2.docx

9年级上册精品教案120页2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2、质疑讨论,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壮志豪情。

  3、赏析回味,明确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复诵读,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2、质疑讨论,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壮志豪情。

教学难点

  赏析回味,明确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法。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

教学手段

  投影仪。

教学设计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毛主席在我们的印象里,他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家。

可你知道吗?

他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

今天,我们就将一同学习他的诗词──《沁园春·雪》

二、结合注释,把握形象

三、聆听范读,感受形象

  1、标题为“沁园春·雪”,词中究竟写出了怎样的雪呢?

    请听配乐朗读《沁园春·雪》。

    明确节奏、重音:

望/长城内外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惟余莽莽 顿失滔滔分外/妖娆

  2、词中的雪形象如何?

    讨论明确:

北国的雪景,壮阔、富有气势的。

  3、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这里描写的北国的雪景?

    讨论明确: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四、反复诵读,体会形象

五、质疑讨论,明确形象

  1、北国的雪景特点如何?

    讨论明确:

豪迈、壮阔、富有气势

  2、词中哪些语句,总体概括了北国雪景的特点?

    讨论明确: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3、具体描写部分,北国的雪景,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山川、高原分别可以看到怎样的景象呢?

那些语句突出了北国雪景的总体特点呢?

这具体的景象均是诗人怎样观察的结果?

    讨论明确:

望: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比喻修辞),舞银蛇;原(比喻修辞)驰蜡象。

齐读感受,要求:

注意重音,读出北国雪景豪迈的气势。

  4、须晴日,雪景又当如何呢?

这景与上文诗人所见的景色有何不同?

    讨论明确:

虚景: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5、如此美妙的北国雪景,你觉得如何?

    讨论明确:

同学结合想象,畅所欲言自己的审美感受:

美丽、壮阔、娇艳、极具动感、生机与气势、“多娇”……

六、结合想象,再造形象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2、默写并背诵词的上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沁园春·雪》的上阕,感受到了北国之雪的风姿。

(生齐背回味)同时,同学也畅谈了自己的审美感受。

那作者对自己笔下的雪景又是如何评价的呢?

下面让我们一同在下阕中寻找答案。

二、反复诵读,感受情怀

三、质疑讨论,把握主旨

  1、面对如此雪景,作者如何评价?

    讨论明确:

面对祖国壮丽山河,作者发出了“江山如此多娇”的赞美。

  2、由此景,作者联想到了哪些人?

如何评价他们?

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

    讨论明确:

联想到无数竞折腰的英雄,如:

略疏文采的秦皇汉武、稍逊风骚的唐宗宋祖、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

人物共同点:

都是中国历史上曾建功立业、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作者对他们都作了委婉的批评,并以一“惜”字总领对他们的批评。

  3、作者这样评价英雄,用意何在?

    讨论明确:

以委婉的批评作铺垫,引出“今朝风流之人物”,这种写法类似杜牧的《赤壁》中贬周言志的写法。

  4、结合背景,如何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风流人物”?

    讨论明确:

本词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刚刚结束,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当时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率领红一方面军渡黄河开赴河北抗日前线。

适逢一场大雪,雪后毛泽东挥毫写下了本词。

词中诗人抒写了作为革命家的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词中“风流人物”可理解为毛泽东本人,但更应理解成广大的人民群众。

四、比较阅读,加深理解

  比较诗人同样写雪的词《减字木兰花》,谈谈与《沁园春雪》的异同。

  讨论明确:

相同,都写雪,都气势雄壮,风格豪迈。

不同,《沁园春》,借景抒怀,抒写革命者的壮志豪情;《减字木兰花》,写景为叙事,衬托红军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沁园春》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减字木兰花》写景、叙事相结合。

板书沁园春·雪

毛泽东

  写景: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总体写)

     望 长城内外 

       大河上下     实写(具体写)

      山 原  

须晴日 看虚写 

  抒情:

江山如此多娇!

  议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课后心得:

 

沁园春·雪设计二

教学目标及重点:

一、学习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对偶

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三、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四、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五、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

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板书课题)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

(投影)

1.正音:

分娆逊数汗

解词:

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

(二)整体感知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

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学习上阕。

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

理出写景顺序。

解题思路:

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

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解题思路:

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

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解题思路:

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

“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

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问题:

“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

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解题思路:

“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

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

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3、学习下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

下阕可分几层?

解题思路:

分三层。

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4.逐层理解下阕:

①问题:

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

它的作用是什么?

解题思路:

“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

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

“略”、“稍”有什么作用?

“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解题思路:

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

“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

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

“略”、“稍”有什么作用?

“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解题思路:

“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

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我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

“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

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

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解题思路: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5.齐读这首词两遍(可放录音或范读,让学生小声跟读一遍,第二遍高声齐读)

(四)梳理、总结、扩展

1、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

(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写历史人物,最后深化开掘。

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

2、比较阅读。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投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后回答)

解题思路:

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他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是那个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

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境遇,特别是胸怀的阔狭造成的。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

字数不限。

 

2雨说

教学目标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4、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5、通过学习诗作,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联想想像法:

    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

  3、评析欣赏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

  4、探究学习法:

    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根据学生实际酌情进行。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而诗人郑愁予的寸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

二、解题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

重要诗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选集》《郑愁予诗集Ⅰ》《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14种。

诗集《郑愁予诗集Ⅰ》被列为“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

诗人在80年代曾多次选为台湾各文类“最受欢迎作家”,名列榜首。

曾获青年文艺奖(1966)、中山文艺奖(1967)、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1968)及“国家文艺奖”(1995)。

作品已有八种欧、亚文字译介。

诗人思维敏捷,感慨殊深,融合古今体悟,汲取国内外经验,创作力充沛。

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

他的成名作《错误》(1954)在台湾首次发表时,因为该诗的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时间整个台湾岛都在传诵“达达的马蹄”之声。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

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三、研习课文

  1、正音:

 田圃(pǔ)喑(yīn)哑(yǎ)留滞(zhì) 

 禁锢(jìngù)襁(qiǎng)褓(bǎo)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朗读指导:

   ⑴ 语调:

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⑵ 停顿

     (雨说:

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请学生朗读全诗,仔细体味诗中的意境。

然后请学生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

  3、研讨与探究:

   ⑴ 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

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① 第一部分:

(一至三节) 雨的到来

    ② 第二部分:

(四至五节) 雨的邀请

    ③ 第三部分:

(六至八节) 雨的来意

    ④ 第四部分:

(九节) 雨的祝福

   ⑵ 提问:

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

是什么艺术表现手法?

     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

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⑶ 提问:

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合作讨论,找出第一节到第五节出现的景物:

田圃、牧场、鱼塘、小溪。

   ⑷ 说明诗作开篇点题,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来,第一节描绘了大地枯旱的景象:

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水落石出。

     想象缺少雨水滋润的大地的景象,体会春雨来临所带来的生命气息。

   ⑸ 概括出诗中雨到来之后大地的景象。

     合作讨论,概括雨来临后大地复苏的景象:

田圃泥土润如油膏,牧场新苗添绿,池塘鱼儿欢腾,溪水叮咚流淌。

   ⑹ 齐读第1~5节:

     提问:

雨让大地生气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

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来描述。

     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

     回答提问:

视觉上,“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表现雨的细密;听觉上,“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的”,表现雨的淅沥;触觉上,“亲一亲”,表现雨的轻柔……

第二课时

  4、研讨与探究:

   ⑴ 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作,可选择集体、个别、自由朗读的方式。

要求:

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句子的层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

   ⑵ 在大地的期待中,雨悄然来到,为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

提问:

雨的家乡在哪里?

它是怎么长大的?

     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自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认真听教师的讲解,领会“白云”和“笑着”的深刻含义。

(白云是自由的象征,雨在白云中孕育,自由、幸福地成长。

   ⑶ 提问:

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

     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

引导并点明寓意:

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⑷ 讲解并提问:

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柳条儿“笑弯了腰”,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哗啦啦地响”。

   ⑸ 组织学生讨论:

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雨的到来给万物带来欢笑,雨是自由和快乐的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们能够勇敢地用笑声表达出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⑹ 提问:

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

     “不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的命运。

   ⑺ 提问:

雨的祝福是什么?

如何理解?

     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⑻ 讲解诗歌的寓意

     诗人借雨融入大地的现实,赋予雨以象征意义──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孩子们带来追求自由、幸福的信念和理想。

四、本课总结

  本诗于1979年创作的自由体新诗。

全诗共九节,以题目“雨说”开篇,并通过“雨说”的反复,贯穿诗篇,形成前后呼应的结构。

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人能力,采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一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的形象。

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

通过这首诗作的学习,大家应该初步了解自由体新诗的特点,感受到诗人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对现代性创作技巧的把握。

五、布置作业

  1、熟读并朗诵诗歌。

  2、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心得:

雨说设计二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 ] 

1.诵读感悟法。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联想想像法。

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

 

3.评析欣赏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

 

4.探究学习法。

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根据学生实际酌情进行。

 

[教学用具] 

录音机、教学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

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

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解题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

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

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

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三、研习课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田圃(pǔ) 禁锢(jìngù) 留滞(zhì) 喑(yīn)哑(yǎ) 襁(qiǎng)褓(bǎo)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朗读指导:

(语调:

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停顿:

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重音:

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的词要重读。

) 

(3)播放萨克斯乐曲《春风》,请学生伴随音乐朗读全诗,仔细体味诗中的意境。

然后请学生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

 

明确:

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

 

2.具体研习。

 

(1)播放范读录音带(并配音乐),请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词语,并通过联想、想像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意象词语如:

雨、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雷电、风、门窗、帘子、蓑衣、斗笠、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你们等。

 

画面描绘(如第五节):

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孩子们嬉戏的脚印清晰可见,牧场上的新苗正在抽发,池塘里的鱼儿活蹦乱跳,还有唱着歌谣的溪水…… 

(2)自由吟咏,请学生结合自己想像的画面,给“雨”前边加上恰当的修辞成分,并思考诗人寄予“雨”怎样的内涵。

 

明确:

大地企盼的春雨;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勇敢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