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旅游分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0706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6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旅游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济南旅游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济南旅游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济南旅游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济南旅游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南旅游分析.docx

《济南旅游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旅游分析.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济南旅游分析.docx

济南旅游分析

第一章滨河新区旅游发展的历史机遇

一、济南市都市圈和城市发展机遇

(一)济南都市圈机遇

济南都市圈东北临渤海,北接京津冀地区,东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紧密相连,西与中原城市群遥相呼应,地域规划总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不仅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与我国广大腹地的衔接地区,也是连接京津冀与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圈的重要地域,区位优势明显。

都市圈内京沪、京九铁路和京福、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南北,胶济、济邯铁路和济青、济聊馆高速公路连通东西,济南与其他6个城市都有高速公路连接,再加上密集的国道、省道等交通干线,济南都市圈已基本形成“一小时经济圈”;济南都市圈总人口3219.4万人,200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7800亿元;

济南都市圈的总体定位是:

以都市圈产业及城镇现状优势为基础,继续扩大城镇及产业发展规模,建设综合化基础设施网络,强化内部联系,扩大对外开放,集约利用各种自然人文资源,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在“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多主体协调、政策保障”的运作机制下,把济南都市圈建设成为孕育齐鲁、开放创新的文化型都市圈,生态宜居的环境友好型都市圈,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联结长江三角洲、面向中原腹地的枢纽型都市圈,依托山东半岛城市群辐射黄河中下游的强势龙头和环渤海地区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心。

巨大的人口规模、优良的经济基础,绝佳的区位与交通优势,以及文化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圈愿景构想预示着济南都市圈巨大的经济消费能力、无限可能的潜力市场发展趋势,以及未来优良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构建,这也为济南北部滨河新区的城市与旅游发展的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二)济南城市发展机遇

济南,南依泰山,北跨黄河,融山、泉、湖、河、城于一体,拥有2600多年历史,是山东省的政治、文化、教育和金融中心,黄河中下游和环渤海经济带南翼的重要战略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的城市之一;也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第七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特别是济南第十一届全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济南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城市整体形象和综合服务功能随着全运会的开展大大提升。

近年来,济南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济南的建设发展已经进入了城市建设跨越提升、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社会事业全面突破的关键时期,要坚持加快推进城市建设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相结合,下决心向空间要发展、要效益。

为实现城市“扩大”“长高”的目标,打造城市综合体成为全运会后济南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新引擎。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按照“提升中心区、做强近郊区、突破远郊区”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区域产业分工和协同发展,加快市域产业布局调整,改变中心城功能过于聚集的状况,积极引导传统产业向中心城周围县(市)转移,带动县(市)经济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在全市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突出、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围绕“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市域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两翼展开、跨河发展的总体战略,形成主城区产业聚集区和沿交通走廊向东、向西、向北的三条产业聚集带。

其中,市域内自中心城跨黄河向北,沿国道220线、济盐公路(省道248线)形成贯穿市域北部、连接中心城和济阳、商河、辐射带动北部地区的产业发展走廊。

落实城市“北跨”战略,积极承接中心城传统产业的转移,着力打造精细化工、煤电化工、石油化工、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集群,形成济北民营经济园、商河经济开发区2个产业园区,成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重化工业基地。

济南北部新区是北跨发展的启动力。

到2020年把济南建成具有独特自然风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现代化气息、代表山东形象的区域中心城市和繁荣、和谐、宜居、魅力的泉城。

“后全运时代”济南城市跨越提升、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北跨”——城市“发展方向的战略调整,预示着未来的滨河新区作为新型济南区域性城市综合体兑现地、济南北部新区核心启动力的巨大潜力。

二、小清河改造和滨河新区的建设

(一)小清河改造

小清河发源于市区四大泉群,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人文内涵十分丰富,是济南市区最主要的河流。

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流域内工业发展迅速,河道侵占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市内污水大都直排入小清河,严重影响了沿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同时,由于小清河处在济南城北的低洼区,雨季降水量大流急,流入小清河的水流泻不畅,洪涝灾害不断发生,尤其是“7.18”洪灾,给全市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彻底治理小清河的水体污染,恢复其防洪排涝功能,提升区域建设品质,改善城市环境。

2007年11月6日,济南市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公益性工程--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开工,该工程是一项集防洪除涝、截污治污、道路桥梁、管线复建、园林景观等专项工程,总投资约86亿元。

历经五次会战,2009年9月底一期工程顺利完工。

二期工程计划2012年完成。

一期工程治理后,小清河水陆相接形成了170米宽、13公里长的生态恢复区域,百多个排污口全部截污,东平湖调入的涓涓清流被引入河内,小清河重现水清、鱼游景色,形成了路畅、桥靓、景美的景观旅游带和宜人的生活休闲带。

成功的综合治理不仅让“清河长廊”得以再现,更为下一步开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使区域环境显著改善,城市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二)滨河新区建设

清河清,泉城兴。

2005年,小清河迎来难得的发展契机,市委市政府确定“四沿”发展战略,小清河是确定的四条重要的城市发展带之一。

2006年、2007年济南市先后成立了市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领导小组、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

2007年9月29日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将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确定为全市重点建设工程和迎全运配套工程,为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指明了方向。

2009年12月,在济南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济南市市委书记焉荣竹同志第一次提出打造小清河滨河新区的概念,并要求加快小清河滨河新区规划建设工作。

2010年2月,小清河两岸地区正式定名为“小清河滨河新区”,成为济南市“一城三区”空间战略的重要发展地区之一。

按照“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空间发展战略和济南市委市政府的总体战略部署,北跨黄河将促使北部新城区更快崛起,从而带动全市纵深发展,使城区整体空间发展更加立体化。

北跨黄河,首先要跨越小清河——小清河地区由此将成为承担中心城人口和功能疏散、集聚新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地区和城市“北跨”的桥头堡。

按照济南市的部署,济南市小清河投融资管理中心结合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围绕滨河新区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开展了总体规划策划研究,提出滨河新区功能定位为“济南城市副中心、发展新空间、风貌新传承、北跨桥头堡”,通过整合资源,改造环境,完善功能,发展经济,提升形象,将滨河新区建设成为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商务办公、商业居住为主导功能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绿城。

由于黄河、小清河横亘在城区北部,“齐烟九点”散落其间,城市与自然环境天造地设、相亲相融,因此,滨河新区在规划布局结构上,将形成“一带、两轴、三心、四园、多片”的布局形态。

滨河新区东至东绕城高速公路,西至济南西编组站,南至北园大街及工业北路,北至黄河南岸,南北宽约5公里,东西长约34公里,总用地面积约120平方公里。

片区横跨天桥、槐荫、历城三区。

(滨河新区范围示意图)

一带,即小清河滨河景观及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带;

两轴,即泉城特色风貌带向北的延续轴和济泺路城市发展轴;

三心,即济泺路商贸中心、北湖文化休闲中心、华山湿地游憩中心;

四园,即药山产业园、东沙物流园、幸福柳工业园、济钢工业园;

多片,即为各片区服务的多个居住组团及其配套服务设施。

(新河新区规划结构图)

在产业布局方面,滨河新区将从过去以工业为主体,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转化,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旅游休闲、商务办公、商业居住等功能,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两带四轴四区”的产业布局。

其中,两带为黄河郊野游憩带,小清河生态游憩宜居带;四轴为二环西路商贸发展轴、济泺路商业发展轴、历山路将军路商业商贸发展轴、东部站前商务发展轴;四区为西部农业观光游憩区、中部商务商贸区、华山历史文化休闲区、东部产业集聚区。

(图)

历史赋予滨河新区的新型城市空间拓展规划与发展使命是小清河地区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大量的基础投资将使小清河地区的城市建设与设施配套更加成熟与完善,为其乃至济南整体发展旅游导向的新型产业奠定了基础。

三、区域旅游大发展

2010年,山东旅游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这首先有赖于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将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为中国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给出了明确的政策导向;更重要的,自2009年开始,山东省组织专家针对省内的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京杭大运河旅游开发以及水浒旅游开发四大战略区域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制订了科学的规划,目前这四个区域正在按照规划稳步推进实施。

其中,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范围包括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日照等沿海7市,37个区、县(市),其旅游业被定位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以海洋生态旅游开发、城市旅游开发和度假区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动旅游的现代化、国际化和集群化发展,在“好客山东”总体形象品牌的指引下,塑造“蓝色度假”的区域子品牌,建设成为全国一流水平的海滨度假旅游连绵带和国际海滨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重点开发青岛国家海滨都市度假旅游试验示范区等5个国家级试验示范区、山东半岛海上旅游综合体等3个特别项目、烟台东岸和潍坊滨海新城2个有度假酒店群的大型旅游度假区、青岛蔚蓝海岸两翼及滨州北部海洋文化体验旅游区等7个地区型骨干项目。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的范围包括山东省的东营市、滨州市,潍坊市的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市的乐陵市、庆云县,淄博市的高青县和烟台市的莱州市等,共19个县(市、区),其目标和定位为:

依托区域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区位,面向京津和周边省市、国内和海外市场,注重高效性,强化生态性,精心策划,精品建设,努力建成集湿地生态旅游、生态农业观光、滨海休闲度假、民俗文化于一体的环渤海滨海高效生态旅游经济带;打造环渤海地区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将旅游业建设成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支柱产业。

四大规划撑起山东旅游战略支柱产业,为未来的山东省旅游产业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蓝图,大区域旅游优良的发展背景与政策支持为济南乃至滨河新区未来旅游的发展提供的多重保障;同时,青岛、烟台等山东重要旅游城市的纵深发展与规划将对济南的旅游发展策略与产品构成更新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四、高铁时代机遇

交通运输向来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旅游地的交通发达程度直接关系到旅游者的总体支出,进而影响着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挑选与甄别。

交通闭塞但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通过交通网的不断完善而形成后发优势,扭转乾坤;区位良好的地区也可能由于重要交通线路的擦肩而过错失发展良机。

从这个角度来讲,旅游地的竞争也是其通达度和可进入性等交通要素的竞争。

当今社会,高速铁路依托其速度快、效率高的优势已成为交通运输业的新宠。

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2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由目前的八万公里增加到1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成1.8万公里。

届时,中国将建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八小时高速铁路交通网:

除乌鲁木齐、拉萨等个别城市外,北京到全国各省会城市时间都将在控制在八小时以内。

而到2020年,我国将建立省会城市与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以及四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形成“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基本框架,高铁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

中国即将真正迈进以高铁为代表的“高速时代”。

(中国高铁规划图)

京沪高速铁路京沪高铁于2008年4月18日开工,从北京南站出发终止于上海虹桥站,总长度1318公里,总投资约2209亿元。

预计2010年底完成铺轨,2012年之前建成通车。

其北接环渤海经济区,南连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向东面临太平洋,向西辐射中部和广大内陆地区,它将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东、安徽与江苏3市4省有效连接,进而形成一条南北环渤海经济带;京沪铁路建成后,将使北京到上海的客运能力提升3倍,旅游时间由此前的17小时缩短到6.5-7小时,节省了大量的旅游时间,产生巨大的时间效益,同时有利于促进沿海经济一体化、拉动就业、促进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京沪高铁沿线分布有众多的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有文化古都兼具现代首都风貌的北京,有雄伟的长城和居五岳之首的泰山,有历史悠久的孔府、孔庙,有位于浩淼烟波太湖之畔的无锡,有集中华之精华的苏州园林,有泉城美称的济南,有十朝都会之誉的南京,有旅游购物天堂的上海等等。

这些原本各自独立的城市旅游点,将通过京沪高速通道的连接,形成一个旅游整体去吸引游客,使其成为我国东部沿海最具魅力的旅游经济走廊,为促进沿线旅游事业的发展、为探索我国现代化旅游管理、为使我国成为国际旅游大国提供机会和创造有利条件。

(京沪高铁沿线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

济南处在京沪高铁的空间中心,与上海和北京都有着优良的交通联系,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空间优势;滨河新区紧邻京沪高铁济南站,空间区位上的优势有利于促进滨河新区改变现有客源市场与城市旅游的空间格局改变,扩大现有旅游资源吸引力范围,增加城市休闲旅游需求基础,刺激城市游憩空间扩展与类型增加,进而推动济南整体城市空间与产业转型与提升。

五、创建最佳旅游城市机遇

在我国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的伟大进程中,国家旅游局和世界旅游组织于2003年开始实施了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创建工作,2006年进行正式试点。

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化水平,提高旅游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拉动作用,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时代主题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其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极其深远。

建设世界性旅游目的地的任务非常艰巨。

“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是目前中国旅游界最高层次、最具权威性的荣誉。

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完全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求,是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及提高城市综合素质、国际化水平以及居民生活质量的要求相一致的,是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必然选择,也是实施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在旅游业的具体体现。

按照《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创建指南》等标准,2010年起济南市将积极投身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建设中,加强旅游景区、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建设,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争取早日跨入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行列。

济南市旅游局首次明确提出建立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构想。

2010年济南规划开发一批乡村生态旅游、农业体验旅游、温泉度假旅游等重点项目,建设特色景观旅游乡镇,发展一批特色休闲村,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业观光休闲品牌。

推进平阴县创建省级旅游强县,章丘市垛庄镇、平阴县平阴镇创建省级旅游强乡镇。

计划用5年时间打造15条特色商业街区,建设一批旅游特色商业街;重点打造九大核心旅游项目,并将其打造成高端旅游产品。

这九大项目包括:

鹊山龙湖、五峰山旅游度假区、华山历史文化公园、朱家峪历史文化名村、济西湿地、商河温泉度假区、明府城改造、护城河景观带二期工程以及小清河游览带等。

其中,济南市对黄河以北旅游资源的开发引人关注。

与此同时,山东省济南市还将对老景区进行提升改造。

帮助百脉泉、灵岩寺、九如山、九顶塔、金象山、百里黄河公园、野生动物世界等景区,加快进入精品景区行列。

力争让园博园等几家景区跻身3A级景区行列。

深度开发名泉旅游产品,整合趵突泉、大明湖、泉城广场、千佛山等中心城区旅游资源,打造有代表性的精品景区,跨入全国特色大旅游区行列。

济南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目标的提出,有利于加快济南的城市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促进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引导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架构,更有利于提升济南城市对外开放的吸引力与美誉度,打造属于济南自己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经济品牌;滨河新区作为未来济南城市发展的新极点,其旅游发展是济南整体打造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加力点”。

第二章滨河新区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一、滨河新区综合现状与愿景规划

(一)滨河新区综合现状概述

滨河新区东至东绕城高速公路,西至济南西编组站,南至北园大街及工业北路,北至黄河南岸,南北宽约5公里,东西长约34公里,总用地面积约120平方公里。

片区横跨天桥、槐荫、历城三区。

核心区有3.5平方公里的规模,华山片区14平方公里,泺口片区以及新济南东站地区(王舍人地区)接近30平方公里的范围。

在小清河区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铁路的分隔等历史原因,小清河及两岸地区缺少城市中心功能区,建设无序,造成了现状用地布局混乱、工业密布、新旧生活区并存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土地利用效益不高,环境景观较差;同时,小清河的清淤、防汛、防洪等缺乏统筹考虑,对水体的整治层次不清,效果较差,环境曾经出现日趋恶化的趋势,导致整个济南北部区域发展相对落后于其他区域。

2005年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四元的发展战略,其中小清河是四元战略的重要发展带之一,2006年、2007年先后成立了小清河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和指挥部,2007年省委扩大会将小清河治理工程作为全市重点工程,也是迎全运的配套工程,为小清河的综合治理拉开了序幕。

2010年全运会结束后,正式命名小清河滨河新区成为一城三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实现滨河新区城市建设跨越提升、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生态环境全面改善的任务十分艰巨。

目前产业发展以二三类为主,除物流、批发、商贸以外相对来说产业层次较低,大部分是机械、化工、五金二三类工业产业。

滨河新区土地资源丰富,在12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中,可开发片区共23片,可开发用地约33平方公里。

香港世茂集团、北京天鸿集团等多家开发企业纷纷“抢滩登陆”滨河新区,滨河新区的开发建设已经全面展开。

(现状照片及规划范围示意图)

(二)滨河新区规划愿景概述

根据济南市政府对滨河新区的规划,未来的滨河新区功能定位为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商务办公、商业居住为主导功能的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河新区,构建发展新空间、创造宜居新生活、塑造泉城新景观、实现风貌新传承、打造北跨桥头堡。

其中,发展新空间,即以住宅和办公带动人口导入;以人口导入带动现代服务业和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的联动发展;进而以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带动相关土地附加值的提高,并适时导入新型的高质量人口,扩大和刺激消费需求,使该地区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空间。

宜居新生活,即滨河新区未来将通过合理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土地开发策略提升河岸土地价值、加强城区与水岸之间的联系、通过休闲性与活动性的娱乐设施的规划,创造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重点空间。

泉城新景观,即以小清河治理工程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小清河现代滨水空间景观的营造,重点建设美里湖湿地、滨水绿地、齐烟九点、华山历史文化公园、黄河景观带等,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游憩观光新景观。

风貌新传承,即滨河新区河湖纵横成网,山水地貌俱全,三面湿地环绕,丰富的山、水、土等自然资源丰富完善了泉城特色风貌,成为传承传统风貌、建设现代新区的城市亮点地区。

北跨桥头堡,即北跨黄河发展必须首先跨越小清河,可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努力发展滨河新区核心区、泺口片区、华山片区、济南新东站地区,培育核心增长极,带动济南北部地区起飞;第二步,实施整个滨河新区的发展。

完善滨河新区产业体系,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构筑经济发展高地,打造现代交通网络,实现整个地区的快速发展;第三步,北跨黄河发展。

(滨河新区空间发展规划示意图)

二、区位及交通分析

(一)区位分析

滨河新区北接京津唐,南接长三角,西连黄河中上游,东连胶东半岛,是连接华东与华北的门户;特别是处在济南与其北部主要城市的重要连接点上——京沪高速公路等多条高速公路从此通过,目前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铁也紧邻滨河新区。

可以说,滨河新区是济南北部城市进入济南主城区的第一站,优良的区位优势使得其对外的交通联系极其明显,是济南主城北部的门户,特别是随着京沪高速铁路和青银、济聊、济商高速公路等全国性、区域性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滨河新区作为济南市对外交通窗口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强化,为该地区商贸物流、休闲旅游、餐饮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赢得了契机,具备作为济南北大门和综合交通转换区的潜在价值;同时,滨河新区处在济南老城区与黄河北部区域的过渡地带,在城市功能延伸与空间拓展上,具有承接老城区、辐射新城区的综合价值,可以说是黄河北部区域未来发展的启动力构成之一。

(区位分析图)

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让滨河新区成为服务济南及省内外的大型区域商贸集散地。

目前,滨河新区有泺口服装市场等七个大型市场群;还有盖世物流园、佳园物流园等物流园区,每天客流量30余万人。

(二)交通分析

滨河新区是济南的传统水陆运输码头和对外交通窗口,济青高速、京福高速及多条国道由此通过,与济南机场、京沪高铁济南站等重大交通枢纽联系便捷,规划区北部有北绕城高速公路,设有零点立交、顺河高架路立交、天桥立交等出入口。

向北与国道220、国道220、国道308等公路相接。

区内有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和长途客运中心等公路客运设施。

滨河新区内部现状路网骨架呈方格网状布局,共同构成了滨河新区三纵六横一环绕的交通系统。

南北纵向主干路基本形成,二环西路、黄岗路、济泺路、顺河高架路、历山路、二环东路已成为贯穿城区南北的区域性主干路;东西向主干路连通性差,仅有二环北路、小清河北路真正承担地区性交通联系功能。

现状次干路和支路建设明显滞后。

城市次干路东西向有师范路、粟山路、标山南路,南北向有生产路、水屯路;支路密度较低,有臧石路、联四路、七一路等;(滨河新区交通分析图)

围绕小清河,规划跨河桥梁共32座,跨河桥梁建设结合济南特别是小清河两岸的历史文化及自然景观,在对桥梁的通行、防汛、抗震等众多因素科学论证的同时,使每一座桥梁独具特色,展现“一桥一景”的特色。

三、旅游资源剖析

滨河新区以小清河为生态景观核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齐烟九点等众多山体点缀两岸,沿途十余条河流纵横交错,荟萃了众多自然景观资源;张养浩墓、李白读书堂等丰富的人文景观给滨河新区增添了厚重的历史色彩。

同时,小清河南岸20米和北岸40米宽景观绿化带、五柳岛、板桥广场、华山国家历史文化公园等景观节点,也为游人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

(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

(一)主要景观典故

1.齐烟九点

唐朝诗人李贺《梦天》诗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齐烟九点”即由此诗句演化而来。

诗中“齐州”本指中国,清代人因济南古称齐州,便借用该诗句描绘济南的山景。

“九点”所指,古今不同。

清朝郝植恭在《游匡山记》中曰:

“自鹊华而外,如历山、鲍山、崛山、粟山、药山、标山、匡山之属,蜿蜒起伏,如儿孙环列,所谓‘齐州九点烟’也”。

“九”并非确数,泛指山多。

今一般是指自千佛山“齐烟九点”坊处北望所见到的卧牛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九座孤立的山头。

黄河、小清河横亘在城区北部,构成“齐烟九点”的九座山体散落其间,城市与自然环境天造地设、相亲相融。

(齐烟九点空间分布示意图)

2.鹊华烟雨

旧时为济南八景之一。

鹊、华两山,在济南市城北,山势俊秀,景色迷人。

鹊山无主峰,林木青翠,横列如屏,旧有鹊山院、鹊山亭,扁鹊墓等古迹。

与鹊山隔黄河相望是华山,山上建有华阳宫、三元宫、泰山行宫等庙观,院内古柏苍翠,蔚为壮观。

鹊山华山间原为鹊山湖,湖光浩渺,碧波万顷,“飞鸿翔鹤,远势盘空”。

阴云之际,两山连亘,若离若合,时隐时现,云雾缭绕,如二点青烟,诚为一幅绝妙的水乡图画,故昔人称此景为“鹊华烟雨”。

3.翠屏丹灶

旧时为济南十六景之一。

“大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