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0650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蛋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蛋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蛋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蛋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蛋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蛋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

《蛋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蛋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蛋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

蛋鸡饲养管理手册

蛋鸡饲养管理手册

 

 

第一章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一、雏鸡的生理特点1—6周

1、生长及为迅速

雏鸡体重在两周龄时比出生时增重二倍,六周龄时是出生时的十倍;雏鸡羽毛生长快,三周龄时占体重的4%,四周龄时占体重的7﹪;换羽速度快,所以雏鸡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较高。

2、体温调节能力差,难以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

由于雏鸡机体本身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体表只有绒毛,没有羽毛特别怕冷。

因此对雏鸡的保温工作要给予极大的重视。

3、对疾病的抵抗力弱

由于鸡体的免疫体系发育不完全,免疫功能不健全,外界的各种疾病极易感染雏鸡。

4、新陈代谢强烈

雏鸡生长快,呼出的二氧化碳、水蒸气、产生的氨气都比较多,这些污浊的空气极大的影响雏鸡的健康。

要在保证温度的条件下,加大通风换气量,减少饲养密度。

5、雏鸡的消化能力差

雏鸡的消化器官发育不全,嗉囊和肌胃容积小,贮存食物有限,要少喂勤添,用优质饲料。

6、雏鸡敏感性强

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缺乏或有毒药物过量时,雏鸡都会很快出现病理症状。

因此,在雏鸡的饲养管理过程中要谨慎确定各种营养成分、药物的含量及其比例。

7、雏鸡胆小、易受惊吓、自卫能力差

神经敏感,无自卫能力。

因此,要保持育雏环境安静,严防生人入内、防止噪音,还有要防止猫、狗、老鼠等。

目标:

了解雏鸡的基本生理特点

二、进鸡前的准备

根据鸡群周转情况,合理安排进鸡时间,然后根据鸡舍数量、面积预定雏鸡,接鸡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1、物资与用具的准备

物资:

饲料、疫苗、药物、垫料等。

工具:

温、湿度计,照明用具,清扫用具以及育雏记录报表等。

2、育雏前做好鸡舍的清扫消毒工作。

步骤如下:

冲洗鸡舍:

用高压水枪清洗鸡舍天花板、笼具、地面,顺序先上后下、先内后外,从一头到另一头,可除去部分病原体。

火焰消毒:

舍内不怕火烧的金属隆笼具、地面等可采用火焰消毒。

喷雾消毒:

冲洗干净并干燥后才能进行化学消毒,常用喷雾消毒的喷雾量为每平方米0.25—0.4L稀释后的消毒液。

喷雾时要遵守先顶后地、先后再前、先内后外的原则。

熏蒸:

熏蒸时应选择在天气晴朗中午高温时段,湿度60--80%较好,用高锰酸钾于福尔马林,比例1:

2,每立方米用量分别是21g和42ml,消毒时应密闭门窗。

3、鸡舍内环境熏蒸后,一般密闭24小时以上,为了保证熏蒸效果,原则上1-2周内不允许任何人进出鸡舍。

4、试温和进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的复查

观察舍内温度是否均匀、平稳、设备是否合格,饮水系统有无滴、漏等,

目标:

要创造温暖、清洁安逸的雏鸡生活环境。

三、育雏条件

1、温度:

温度对雏鸡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

蛋鸡在育雏阶段适应较高温度环境。

第一周前3天35℃,后3天33--34℃,以后每周下降2℃直到常温。

雏鸡的分布状态是判断温度是否适宜的标志:

适宜则分布均匀,鸡群精神及健康状态良好;扎堆、唧叫、靠近热源则说明温度偏低;雏鸡远离热源,翅膀散开并张口喘气、呼吸急促,则说明温度偏高。

2、湿度:

舍内要保持适宜的湿度,1—10天以65--70﹪的湿度为宜;11日龄以后雏鸡呼吸排粪相应增多,容易潮湿,以50--55%为宜,但不能小于40﹪.

3、通风:

适当通风,一般选择在中午舍外温度升高至室内温度以后时进行,但要注意不能让气流直吹雏鸡,防止贼风出现。

以免雏鸡受凉。

4、光照:

光照强度20—30勒克斯(Lux),目的是为了让鸡只尽快的熟悉环境,便于饮水,采食。

第一周23-24小时(h)/天.(详细内容参见蛋鸡光照程序)

5、饲养密度:

进鸡后要注意把握饲养密度,合理的饲养密度,是保证鸡群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密度过大会限制雏鸡活动、采食、饮水,生长不整齐;过小则浪费资源,增加饲养成本。

合理的饲养密度(只/平方米)

周龄

平养

笼养

网养

0—3

20—30

20—40

50—60

4--6

10--15

20--25

20--30

四、饮水、开食

1、饮水:

雏鸡进场后要先饮水后开食,因为出壳以后,还有部分卵黄没有完全被吸收,饮水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另外,由于育雏舍内温度较高,呼吸蒸发量大,也需要饮水来维持体内的代谢平衡。

育雏开始1-3天,饮水中应加3%葡萄糖和0.1﹪的电解多维。

2、开食:

在雏鸡初饮水3小时左右,大部分雏鸡开始寻找食物时投料饲喂。

育雏开始1-2天内最好是每2小时投料一次,每次投料以一个半小时内吃完为好,空料半小时,3--14天以每天投料6次,以少喂多次为宜。

为了整个育雏阶段取得好成绩。

育雏第一周建议使用“育雏专用”强化幼雏料、2-6周建议使用育雏专用雏鸡开食料。

五、段喙:

一般在7—10日龄进行,可防止啄羽、啄趾、啄肛等,而且减少饲料浪费。

短喙部位:

上喙从尖端到鼻孔1/2处,下喙剪断1/3.

段喙注意事项:

1、准确、迅速,防止流血

2、体弱、病鸡不断喙

3、避免操作过急

4、断喙前后2天,饮水或饲料中应加入维生素K和抗菌素。

5、断喙后几天内,料槽中要加入较厚的饲料层,避免雏鸡啄空槽使伤口感染。

目标:

鸡群健康、体重达标、整齐度高、成本低

第二章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育成期7—18周龄

育成期的管理目标:

促进育成鸡的体成熟和性成熟,育成率高、体重达标、体况均匀度高、抗体均匀度高且均匀,适时开产,即20—22周龄鸡群产蛋率达50%.

一、育成鸡的生理特点

1、具有健全的体温调节能力和较强的生活能力,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明显增强。

2、消化能力强,生长迅速,是肌肉和骨骼发育的重要阶段。

整个育成期体重增幅最大,但增重速度不如雏鸡快。

体重增长速度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减慢,但脂肪沉积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多。

3、育成后期鸡的生殖系统发育成熟。

在光照管理和营养供应上要注意这一特点,顺利完成有育成期到产蛋期的过渡。

二、育成期注意事项

1、鸡群体型的发育控制

体型是建立在良好骨架上面的正常体型,体型是骨架与体重的综合表现。

良好的骨架发育是维持产蛋期间高产能力及优良蛋壳的必要条件,若骨架小而相对体重大者,表示鸡只肥胖,这种体型的鸡只产蛋表现不会理想,而且会早产,脱肛多,产蛋初期死淘率高等缺点。

鸡只体型发育规律为:

8周龄以前着重于骨架的发育,8周龄以后侧重于体重的增长。

2、体重的测定与均匀度

体重的测定:

每栋每次必须做到定时、定点、定量

均匀度的内容:

体重均匀度、体型均匀度、性成熟均匀度、抗体均匀度、换羽的整齐度。

1、每次称鸡称量具必须经过检查校正,最小分度为20g。

2、每栋称量点最少6个。

3、每个称量点所围的鸡只必须全部称重。

4、抽取数量3--5﹪以上,

5、称重人员要固定、观察方法及记录要准确。

6、称重结束后,马上计算均匀度,以便确定料量。

7、均匀度的评分标准如下:

级别

体重在平均体重±10﹪以内鸡数占的百分比

特级

大于90

优等

84-90

良好

77-83

一般

70-76

不良

63-69

56-62

很差

≤55

一般影响整齐度的因素,包括密饲、疾病、段喙不良或营养摄取不足、管理不善等,当鸡群的整齐度低于80﹪时应:

1、降低鸡群密度。

2、增加采食及饮水空间或均匀配置采食及饮水位置。

3、当体重低于标准时,设法增加鸡只采食量来改善。

4、分群管理:

把鸡群按照体重大小分群,依其所需分别饲喂。

5、做好防疫工作,及时淘汰病、弱、残及无饲养价值的鸡只。

三、控制性成熟

光照和营养水平是控制蛋鸡性成熟的主要方式,蛋鸡饲养管理的前8周,光照时间和强度对鸡只性成熟影响很小,但8-18周龄间的光照时间和强度对鸡只的性成熟影响较大,因此,在此期间实施光照控制,避免鸡群提早开产。

如果鸡只体重、骨骼大小、身体肌肉丰满度不理想,则必须推迟光照刺激。

四、产前免疫

育成后期要将ND、IB、EDS、AI等油苗注射完毕,以保证鸡群有较高的免疫力,使生产性能得以正常发挥。

体重达标、均匀、健康是获得抗体均匀的基础。

育成期目标:

均匀度高、抗体水平一致,免疫力强,适时开产。

特别提示:

强调体重(体型)、光照、免疫、饲料的综合考虑,以体型发育为核心。

生长期的体重标准:

务必参照实际饲养品种的体重标准执行。

第三章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产蛋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为鸡群创造适宜、卫生的环境条件,充分发挥其遗传潜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同时降低鸡群的死淘率与鸡蛋的破损率,尽可能地节约饲料,最大限度地提高蛋鸡的经济效益。

一、产蛋鸡的生理特点

1、卵巢、输卵管发育在性成熟时急剧增长。

性成熟以前输卵管长仅8-10cm,性成熟后输卵管发育迅速,在短时期变得又粗又大,长50-60cm.卵巢在性成熟前,重量只有7g左右,到性成熟时迅速增长到40g左右。

2、蛋壳在输卵管的峡部开始成形,大部分在输卵管子宫部完成。

蛋壳形成所用的钙,是饲料中的钙进入肠道,吸收后形成血钙,通过卵壳腺分泌,在夜间形成蛋壳。

若饲料中钙较少不能满足鸡的需要,就要动用骨骼中的钙。

因此保持足量的钙和磷及平衡的比例,对提高产蛋率和防瘫鸡很有意义。

二、饲养管理条件

1、温度

成年鸡适应的温度为5-28℃,产蛋鸡的最适温度为18-23﹪。

2、湿度

适宜的湿度为60-70﹪.

3、通风

通风的目的在于调节舍内温度,降低湿度,排除舍内的有害气体,保持鸡舍内空气清新。

一般要求舍内氨气浓度不超过25ppm,二氧化碳不超过0.15﹪。

三、产蛋期注意事项

1、减少应激

蛋鸡在产蛋高峰期,生产强度大,生理负担重,抵抗力较差,对应激十分敏感。

如有应激,产蛋量会急剧下降,死亡率上升,饲料消耗增加,且产蛋量下降后,很难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因此,此阶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应激:

A、保持鸡舍及周围环境的安静,饲养员应穿固定工作服,闲杂人员不得进入鸡舍。

B、防止猫、狗、老鼠、鸟类等动物进入鸡舍,避免鸡群炸群。

C、注意温、湿度的合理调节,避免温差过大。

产蛋期要求每周连续2天在饮水中加如多维,并一直维持到鸡群产蛋结束。

四、鸡群的日常管理

1、鸡群观察

要注意经常观察,巡视鸡群。

白天注意观察采食、饮水有无异常,精神状态,粪便情况等。

晚上静听有无呼吸道疾病的异常声音,对鸡群变化做的发现及时,处理得当。

2、定期称重

育雏、育成鸡每周末称重一次;产蛋期以后定期称重,对抽测结果与品种标准体重比较,以此为依据来调整鸡群饲料的增减,使鸡群始终处于适宜的体重。

3、调整鸡群(参照前面所述执行)

4、、带鸡消毒

为了杀灭或减少鸡舍病原体,应该定期对鸡舍进行带鸡消毒,一般每周最低标准2-3次。

消毒药应定期更换,以免产生耐用性。

第四章鸡群的免疫

一、免疫程序:

参照公司制定的免疫程序执行

建议制定免疫程序时必须考虑雏鸡的母原抗体水平,本地疾病的流行情况,可以采购到的疫苗、愿意使用的疫苗接种方法和计划使用的灭活苗产品。

1、ND在产蛋期每间隔10周龄免疫一次。

2、AI疫苗H5、H9油苗在产蛋期每每15周龄注射一次

二、疫苗的选择

疫苗的首要选择是考虑当地疫病的流行情况,流行程度,一般原则上强毒疫苗尽量不用。

其次,要考虑疫苗的类型。

一般来说,弱毒活疫苗可以提供强而持久的免疫力,使用途径多,用量少,成本低。

适合在常规的免疫中使用,灭活苗无毒无残留,受母源抗体和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小,只能采取注射免疫,用量大,普遍用于加强免疫。

三、鸡群免疫接种方法

1、饮水免疫、滴鼻、点眼免疫、注射免疫、刺种免疫、喷雾免疫等等。

具体免疫方法不作过多描述,现对疫苗接种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及注意事项加以说明。

A、接种注意事项:

只对健康的鸡群进行免疫,免疫前后不能消毒且避免应激,早期感染应进行紧急接种。

B、疫苗使用注意事项:

1、正确使用。

严格按照生产厂家的疫苗说明和使用手册执行。

2、在冷、暗环境中运输和保存。

3、合理稀释与定量。

稀释后要尽快用完。

4、做好免疫接种的详细记录及接种后的效果监测。

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和原因

鸡群在免疫接种后出现的一些异常反应,如局部炎症、水肿、坏死、食欲不振、呼叫道症状等。

总结起来有一下几点原因:

1、鸡群自身健康状况不良或基础免疫效果差;

2、疫苗毒力太强;

3、免疫途径不当;

4、疫苗稀释液、乳化剂或接种器具受到污染,疫苗质量不能保证

5、免疫程序安排不当;

6、操作有误,稀释倍数不准确;

7、各种疫苗之间的拮抗作用;

8、雏鸡免疫器官未发育成熟;

9、抗菌素对弱毒活疫苗有干扰作用;

10、抗原的变异,超强毒株或新血清型的出现。

提示:

依照我公司鸡场目前存在的情况,ND、IB、IBD这3种疾病一般在3周龄发生,甚至有时10日龄前发生,因此有必要将首免提前至1-3日龄,注意加强这几种疫病的免疫,其他疾病免疫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另外ILT疫苗目前一般都是强毒型,在接种该疫苗时切忌几点前提:

一是接种疫苗时操作必须严格符合要求,用量必须精准。

二是接种疫苗前鸡群健康必须调整到最佳状态,最低要求是鸡群健康。

否则疫苗反应就比较强烈。

接种ILT疫苗时用量准确、操作方法科学合理,被接种鸡群健康就是避免疫苗反应的最佳办法。

4、光照程序

产蛋率与鸡群所接受的光照时间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一个正确的光照程序对产蛋数、蛋的大小、成活率和总盈利有很大的帮助。

1、生长期鸡群光照时间不能延长,产蛋期不能缩短,光照时间、光照强度一旦确定,不能随意变动。

2、密闭式鸡舍光照程序:

1--3日龄

每天24小时光照,强度为20-30勒克斯(Lux)

4--14日龄

每天减少一小时直到13小时

15--21日龄

每天减少0.5小时直到9.5小时

4周龄

每天9小时光照

5--15周龄

每天8小时光照

16--18周龄

每周增加1小时光照(周初加)到11小时

19周龄

每周增加0.5小时,到16小时恒定。

强度为10-20勒克斯

注:

10Lux相当于25瓦灯泡距离地面1.5米高度射到地面的强度

3、半开放式鸡舍光照程序

半开放鸡舍,光照时间受自然光照的影响,光照程序很难按具体的光照时间执行,所以在制定光照程序时应与自然日照想结合,以下为半开放鸡舍建议的光照程序仅供参考:

年初进雏:

自然日照时间逐渐延长,为了防止鸡性早熟,可找出鸡在18周龄时的自然日照时间,鸡群从第3周开始至18周龄一直采用自然光照时间,不足部分人工补光;18周增加1小时或增加至最少13小时,18以后每周增加15分钟,直至达到16小时光照。

下半年进雏:

自然日照逐渐缩短,为了避免鸡只性成熟延迟,需在日照时间缩短到8小时以后保存恒定的光照时间,不足部分人工不光,直到16周以后按密闭鸡舍光照程序执行。

蛋鸡养殖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1、饲养环境:

随着蛋鸡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高密度的饲养区域将受到越来越多来自疾病方面的威胁。

由于目前的养殖水平参差不齐,在疫病的控制方面,差别还很大,特别是亚典型症状的出现和各种疾病的交叉感染(混合感染),令人防不胜防。

要想从跟本上躲避疫病的影响,将鸡场搬离这些养鸡密集区域向分散区域转移是一个好的办法,但是前提是建立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

2、养鸡误区:

A、重育雏,轻育成:

鸡群的高产、稳产是企业获取最大利益的保证,如何培育合格的后备鸡是鸡群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

实际的饲养管理过程中,有的饲养管理人员往往把精力都放在育雏阶段,然而在决定蛋鸡将来是否高产的主要时期------育成早期(育雏期8周龄前的体重和骨架达标与否将决定蛋鸡生产性能的80%),往往被忽视,导致8-10周龄的体重不达标、鸡群均匀度差,错失了决定其高产的主要时期,使得鸡群产蛋性能不好、产蛋高峰不高、产蛋高峰持续时间短等不良影响,对鸡场造成很大的损失。

B、重治疗、不重预防:

日常的环境控制和正确的免疫程序是保证鸡群健康的基础----防重于治,老话重提,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很多饲养管理人员对“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少将日常的消毒、卫生、预防性投药、疫苗质量、疫苗接种方法、温、湿度控制、应激防控及其其他的日常管理细节列入每日的必须工作范畴。

而将主要精力用在研究识别疾病和治疗上。

把养鸡场变成病鸡疗养院。

一个合格的饲养管理者,要学会研究和评估鸡群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并提前做好防控工作,令疫病无可乘之机。

3、优质鸡苗的选购:

优质雏鸡除了观察其外观特征(体质、羽毛、叫声)外,最主要决定雏鸡生产性能的是鸡群本身的内涵,它们是雏鸡发挥最大生产性能最基本的东西,总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雏鸡的父母代种鸡生产性能高、生活力强。

B、马立克(MD)病接种确实有效。

C、主要疫病,如新城疫(ND)、传支(IB)、法氏囊(IBD)等在早期应具有较高、较一致的抗体水平,这能避免幼雏期的疫病感染和适时免疫。

D、出雏时间一致。

E、雏鸡大小、日龄一致。

4、鸡苗供应商的选择:

5、接到长途运输的雏鸡,怎样才能饲养好雏鸡,并保证以后发挥最大的生产性能:

A、做好接鸡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搞好育雏舍的消毒和预热工作、准备好料、水等。

B、雏鸡入舍后,先饮水后开食,饮水中加入3%的葡萄糖三天和0.1%的电解多维一周左右。

C、头两天要求每2-3小时喂料一次,要求少量多餐,要保证让每一只鸡都吃到饲料。

这样能增加雏鸡的菜食量,快速增强体质。

D、合理控制温、湿度,这对雏鸡的生长发育很重要,但是切记,高温、高湿对雏鸡的生长和健康影响极大,极易引发疾病。

E、注意适当的通风和控制适宜饲养密度。

6、雏鸡的早期死亡及原因探究

正常情况下,育雏第一周的死亡率要比任何时期的死亡率都要大一些,但是一般不超过1%,第二周以后的死亡率应该比较低,并保持恒定水平,直到育成期结束。

早期死亡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A、雏鸡来自非健康鸡群,一些疫病经种蛋垂直传播,如白痢、霉形体病等。

B、孵化条件或孵化过程中环境控制不良,导致雏鸡质量较差。

C、育雏舍内环境和管理较差,在早期雏鸡抵抗疾病能力较差和抗体还没有形成时感染疾病,导致死亡。

D、在育雏期的某一时间段温、湿度和料、水控制上的失误,导致雏鸡腹泻、和感染呼叫道病,增加死亡。

E、其他原因,如应激、机械损伤、兽害等等。

7、雏鸡发育不良、整齐度低的原因分析

a、饲养密度过大:

扩栏不及时,鸡群混乱。

竞争激烈,生活环境恶化,特别是采食、饮水位置不足,会使部分鸡体质下降,生长落后于全群。

b、饲养环境控制失误:

局部温、湿度过高或过低,部分雏鸡睡眠时受凉或通风换气不良,产生严重应激,这部分鸡生长会落后于全群,如局部有10%的地方的鸡休息不好,则会使30%以上的鸡生长受阻。

c、疾病影响:

感染了某些病毒或细菌性疾病的鸡群,即使不发病,增重也会落后于健康鸡群。

d、断喙失误:

部分雏鸡断喙过短,严重影响采食,增重受到影响。

e、未及时分群:

及时挑出体重过小、体质差的鸡只单独饲喂,在减缓了竞争、舒适的环境中培养,也能赶上大群的体重。

8、鸡群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原因分析

a、育雏期间免疫频繁,应激因素太多,所以难以达到品种的标准体重增长。

b、饲料营养水平低。

c、环境管理失调,育雏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采食量,正常情况下,温度稍低些,雏鸡食欲好,采食量大;过高、过低、通风不良、湿度过高,鸡群采食量会下降,从而影响增长,并容易引发疾病;

9、产蛋率上升慢及没有高峰期的可能原因

a、后备鸡培育得不好,生长发育受阻,特别是8周龄之前的阶段内体重不达标,鸡群均匀度低。

b、鸡群开产后气候不好,天气炎热,鸡只采食量不足。

C、后备鸡曾得过病,特别是传之(IB)

D、鸡群处于亚健康状态以及非典型性新城疫(ND)干扰等。

E、饲料品质不好,杂粕太多或配方不合理。

F、鸡舍内饲养环境恶劣,氨气、尘埃多,通风不良或光照失误,鸡群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难以发挥生产潜能。

10、产蛋突然下降的可能原因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产蛋高峰期,周产蛋率下降幅度应该在0.5%左右,如果产蛋率下降幅度过大,或呈连续下降状态,肯定是有问题的,这种现象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引起的:

a、疾病方面:

鸡群感染急性传染病会使产蛋量突然下降,如减蛋综合症(EDS),鸡群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产蛋量急剧下降和蛋壳变稀、软蛋、畸形蛋等,下降幅度通常达到10%左右,严重的可达50%左右。

同时感染禽流感(AI)、新城疫(ND)、传支(IB)等疾病都会造成产蛋率大幅度的下降。

b、饲料方面:

c、管理方面:

(1)连续数天喂料量不足;

(2)供水不足。

(3)鸡群受惊吓。

(4)接种疫苗,或投喂药物等引起的副作用。

(5)连续的高温、高湿天气,鸡群采食量减少。

(6)光照发生变化,如突然停电导致光照时间减少等。

(7)天气突变,前后温差过大产生应激。

11、产小蛋的原因

a、饲料中能量、蛋白不足或粉碎粒度不均匀,导致采食营养不平衡。

b、蛋鸡体重过小。

光照增加过早过快,致使鸡群开产过早。

注:

畸形小蛋主要是输卵管有炎症引起的,输卵管炎症痊愈后畸形小蛋就不会再产生了。

12、破蛋增多的原因

a、疾病影响:

ND、IB、EDS等疾病致使蛋壳变薄,表面畸形,蛋形不正、软壳蛋和无壳蛋的数量增加,导致破损率升高。

b、饲料影响:

饲料中钙不足,钙磷比例不当,或维生素D3不足,同样引起蛋壳变薄、无壳蛋明显增加,破损率上升。

c、笼具影响:

角度过大或过小,角度过大蛋滚出的速度快,撞击力大导致破损,过小则有些蛋留在笼内,增加了被鸡踩破和啄破的几率。

注:

鸡群产蛋后期的蛋壳会变薄而易破;高温高湿也会使薄壳、软蛋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