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物技术创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0362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生物技术创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加强生物技术创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加强生物技术创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加强生物技术创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加强生物技术创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强生物技术创新.docx

《加强生物技术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生物技术创新.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强生物技术创新.docx

加强生物技术创新

加强生物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首都籽种产业

北京市科委主任 马林

作为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生物技术不断推动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着农业功能的拓展,并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粮食安全、缓解能源压力、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提高综合国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生物技术将进一步对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发挥关键作用。

北京肩负着在全国率先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历史使命,这要求我们大力发展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支撑的籽种产业,进而带动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全面提升,在包括生物技术和农业技术的各个领域,创造依靠科技创新带动发展的新经验、新成就。

一、现代生物技术推动籽种研发及产业模式的不断发展

1.现代生物技术的引入使农业育种方式跨入新的时代

现代生物技术的广泛采用对农业育种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突破了种间的生殖隔离,扩大了种质资源的范围;以体细胞融合技术为代表的细胞工程技术的出现,缩短了育种周期,加快了品种的推广速度;以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技术为代表的分子标记技术的出现,增强了选育的针对性、准确性。

生物技术育种所带来的拓展性、针对性、高效性使传统育种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2.新技术的广泛采用提升了农业育种效率

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大幅提升了育种的效率和育种的准确性。

常规育种需要7-8代才能选出的纯和亲本,现代技术缩短到2-3代,育种周期为原来的1/4-1/3;育种的准确性使得优质、专用、多抗等性状的新品种不断出现,如抗虫棉、抗虫玉米在全球的迅速推广,是有效转入抗虫基因的结果;抗除草剂棉花、抗除草剂大豆、抗除草剂玉米的广泛种植,是有效转入抗除草剂基因的结果。

农业育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传统的“常规育种”向高效的“精确育种”转变。

3.育种技术的革命导致籽种业新兴业态的形成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引发了育种方式的转变,育种效率的提高,以及育种的准确性和多样性的增强,使得育种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

同时,由于育种效率的提高,使种业的外延扩大,产生新的业态需求,如对试验用地的广泛、就近和集中的需求及对市场的新的促进等,极大地突破了传统种业的范围。

这些巨大变化的发展与积累带动了相关产业及其服务业发展,培育了新的以育种为核心的籽种研发产业。

二、科技创新是首都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籽种产业是首都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

全面分析农业的状况,可以看到籽种的发展水平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农业的发展水平;农业设施及装备的先进性、农业投入品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农业的发达程度;农业科技的水平和对生产的持续推动能力及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结合的紧密程度标志着农业产业的发育状况。

籽种、手段、科技三者中,籽种代表高回报,手段代表高投入,科技是前二者的保证。

显然,只有高回报的农业才可能有高投入的设施装备及其投入品,高水平的籽种与高投入的设施是并生的,二者的结合实质是科技水平的集中标志。

  

北京地区资源禀赋的突出特点是科技资源多,自然资源少。

北京的自然资源中,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30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少于水资源短缺的以色列;土地资源短缺矛盾突出,不仅人均耕地只有不足1.2亩,同时还面临着城市与乡村建设发展的巨大压力。

资源对北京农业发展约束,决定了北京的现代农业必须走高端、高效、高辐射之路。

北京科技教育资源丰富,农业育种科技创新能力突出,呈现“四多一高”的特征,即研发机构多,研发人员多,种质资源多,研发成果多,研发水平高。

北京聚集了全国最具实力的种业科研和育种机构,有一定育种规模的大专院校和企业80多家,从事育种的高层次专家有300多人,从事育种的专业人员有1000多人,占全国总数的10%以上。

我国种质资源保存、研究集中在北京。

目前在京研究机构保存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共计40.18万份,其中小麦、玉米、蔬菜种质资源达17万份。

畜禽方面,奶牛胚胎、蛋种鸡、种猪等畜禽的良繁体系在国内占有绝对优势。

2001-2005年,国家审定通过的农作物品种中,首都单位选育的占相当比例,其中,一批优秀的新品种,如玉米新品种“农大108”及利用优良自交系“黄早四”选育的京科系列品种、西瓜新品种“京欣一号”、大白菜新品种“北京一号”等在全国占主导地位。

自然资源短缺的压力

和科技资源丰富的动力相互作用在北京形成了发展籽种产业的合力。

发挥优势,抑制劣势,北京农业的唯一出路是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籽种产业的发展带动循环农业、休闲农业的全面发展,全面实现都市农业目标。

三、北京发展籽种产业的新优势及发展措施

发展籽种产业,北京除了拥有众所周知的科技资源丰富及生物技术研发基础发达的优势外,还具备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的四个新的发展籽种产业的新优势,新优势使北京具备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籽种产业的基础和条件。

1.北京发展籽种产业的新优势

第一,创造出高效、开放的新型农业育种研发模式。

通过改变以往基础研究与生产分离、科技力量分散、学科领域之间交叉少的旧的农业育种研发模式,北京以农业新品种为出发点,广泛凝聚科技资源,于2005年建立了北京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该平台建设三年来集合了国内外56个单位,聚集了包括7位院士在内的国内外450名高水平专家,共同对重大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进行攻关。

平台以其具有的开放性、集成性、高效性的特点,促进了科技资源的集约化应用,提高了科技条件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科技成果的产出率。

目前,平台重点开展小麦、玉米、蔬菜等新品种的选育,并已培育出抗旱玉米、超高产二系杂交小麦等一批新成果。

第二,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全新的农村科技推广体系。

为解决农

村科技需求和供给脱节的问题,北京市着力培养了一支以乡土化、市场化、信息化、社会化为特征的来自农民、植根农民、服务农民、自觉依靠城市科技资源发展的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

这支协调员队伍是学习型、创新型、带动型的基层人才,是种业一线的试验员、技术员和推广员,他们广泛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传播方式和组织形式,有效地将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等传播、传授和传递给农民,并充分及时了解和反馈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科技需求,是科技供给和需求之间的桥梁。

依托籽种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现已培养了以“四化”为特征的农村科技协调员7028名,覆盖京郊每一个角落。

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的建设为种业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基地及产业化基地的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是籽种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第三,涌现出依靠科技谋发展的“创新型乡镇”。

为培育基层组织的科技促进功能,使科技在京郊扎实根,北京市开展创新型乡镇建设,把城市的人才、科技引入乡镇,提高乡镇依靠科技谋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涌现出一批镇域创新的榜样。

经过三年的努力,创新型乡镇的数量已达35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18%。

通过开发创新型乡镇依靠科技谋发展的能力,大力发展籽种农业,计划到2010年在京郊发展35万亩的小麦、玉米、蔬菜、花卉及果树苗木展示、制种基地。

第四,日益活跃的籽种交易市场。

今天的北京已经成为全国的种业交易市场,在京的种业企业数及交易额度占据全国首位。

北京种业交易会已连续成功举办15届,每届参会企业达1000多家。

北京年种业交易额

约60亿元,仅作物种子交易额达35亿元,占全国交易额的10%以上,其中北京市进出口种子交易额为8000万美元,超过全国总交易额的40%以上,已成为中国农业籽种进出口集散地。

2、北京发展籽种产业的措施

第一,深入宣传籽种产业发展的理念。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对籽种产业的发展进行深入的探索,明确种业同首都创新型城市建设及都市农业发展的必然联系,宣传和深化以籽种产业带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理念。

通过加强各部门之间、各区县之间的协同合作,扎实推进首都籽种产业发展。

第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种业科技创新。

充分发挥科技管理改革和科技经费的指挥棒作用,以深化科技管理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创新观念,转变职能,营造环境,积极引导全社会创新资源按市场经济规律提高配置效率,带动科技体制实现深层次变革。

通过加强北京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运作模式的经验总结,持续推进机制创新,以机制创新推动技术创新。

并发挥遍布在京郊的具有乡土化、市场化、信息化、社会化特征的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的作用,创新农村科技推广模式,推进种业新业态的形成。

第三,促进种业科技与资源要素的结合,发展总部经济和研发服务业。

发挥北京科技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种业科技与人才、资本等要素的结合,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满足需求为目标的产学研结合机制。

同时,以国际合作为突破口,通过为种业企业提供高质量

的服务,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高水平种业公司落户北京,在京建立总部及研发中心,把北京建设成为国内外种业公司研发总部的聚集地,促进北京研发服务业的发展。

第四,建设北京种业交易中心,挖掘种业市场潜力。

为国内外种业企业来京发展提供展示、交流及交易平台,整合已有资源,在北京建立10万平方米规模的种业交易中心,为北京籽种产业的发展提供条件基础。

近期目标是到2010年北京种业交易中心年交易额可达100亿元。

 

从我国籽种产业看北京籽种产业发展战略

  

籽种产业在世界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北京的籽种产业具备独特的优势地位,大力发展籽种农业是北京发展都市型农业的必然选择,为加快北京发展籽种产业,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国内官员与学者对此进行论证分析,北京市科委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规划,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战略思路与对策,它将推动籽种产业向高端、高效、高辐射的目标发展。

一、从籽种产业现状分析北京发展籽种产业的优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商业籽种作为促进粮食增产的重要手段,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重视。

中国种业的发展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过去70年里,美国的粮食产量发生了巨大变化:

玉米产量增长了6倍,棉花产量增长了4倍,大豆增长了3倍多,小麦超过2.5倍。

产量的增长主要源于籽种产业的发展,超过一半的增长来源是育种者对品种进行的基因改造。

美国农民对籽种支出约占全球种子销售额的11%左右(全球种子贸易额为350亿美元左右),位居世界第二位。

其中水稻约55亿元、玉米50亿元、小麦23亿元、棉花15亿元、油菜5亿元、瓜菜和花卉39亿元及其他品种30亿元。

专家通过分析以上信息认为,农业设施及装备的先进性、农业投入品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农业的发达程度,籽种的发展水平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农业的发展水平。

科技的水平和持续的推动能力及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结合的紧密程度决定了农业产业的发育状况。

籽种产业

的发展程度决定了世界农业的进程,更凸现发展籽种产业的重要与迫切性。

北京种业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特别是“种子工程”的实施,使种业科研、基础设施、种子贸易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已经成为全国种业科研育种中心、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并逐渐成为中国种业的一个发展平台,在全国种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先导、示范和中心作用,对确保全国的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丰富农产品市场,做出了重大贡献。

业内人士认为,北京发展籽种产业具有五大优势:

第一,北京科技教育资源丰富,农业育种科技创新能力突出,呈现“四多一高”的特征,即研发机构多,研发人员多,种质资源多,研发成果多,研发水平高;第二,北京创造出高效、开放的新型农业育种研发模式--北京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第三,创造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全新的农村科技推广体系,培养了一支以乡土化、市场化、信息化、社会化为特征的来自农民、植根农民、服务农民、自觉依靠城市科技资源发展的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第四,涌现出一批依靠科技谋发展的“创新型乡镇”;第五,培育出了日益活跃的籽种交易市场,在京的种业企业数及交易额度占据全国首位。

这使北京具备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籽种产业的条件。

二、我国籽种业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发展籽种产业关乎国家农业发展战略,而种质资源更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一批跨国公司通过大投入获得的良种控制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在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和孟山都的种子公司的市场份额占到

2/3;在西欧,玉米种子市场的80%由6大种子公司占有。

国际上大型跨国种业集团如杜邦、孟山都、先正达等以其优势技术和雄厚的资金进入我国育种行业和种业市场,外资企业蔬菜种子经营量已控制了我国蔬菜种子50%的市场。

专家指出,在看到我国种业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中国种子产业发展的水平与世界一流的公司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第一,在种子的质量方面尚有较大的差距。

中国目前的国家标准是芽率85%,如果我国能达到美国杜邦先锋公司目前在全球统一采用的95%的标准,就完全可以满足单粒播种需要。

这样,每年可以为国家节约大量耕地(仅玉米种子生产一项,每年可以为国家节约耕地200万亩),仓储和运输的资源和农民的劳动成本;

第二,中国种子公司在技术推广和服务方面尚未普及。

被动处理事故的多,主动服务的少;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大大影响了企业研发和技术推广的的积极性,影响产业的技术进步;

第三,产业化发展水平尚属初期,产业分散,缺乏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一条龙的上规模,盈利能力强的公司;

第四,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尚待完善,配套。

在世界各国及全国都在发展籽种产业的背景下,北京籽种产业急需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行产业升级。

目前,北京发展籽种产业存在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整合北京丰富的科技资源,提高种业科技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将北京建成育种中心;第二,科研、生产、服务结合不紧密,现代化籽种产业体系尚待建立;第三,籽种产业经营规模

较小,尚未进入到全球种业产业链条中,需由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经营向专业化的大中企业或企业集团转变。

 

三、北京发展种业的战略目标与任务

根据国内外种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北京市确立了自身的城市定位,充分发挥自身育种优势、贸易优势、信息优势及展示优势,明确自己的战略发展目标与任务。

战略思路:

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实现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四大发展目标。

以籽种产业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开发农业新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大力培育新产业,实现都市农业的高端、高效、高辐射;以培养新型农民为抓手,以发展四位一体的农村科技协调员为核心,突破农村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瓶颈,建立新型农村科技服务网络;以实施“三精”战略为目标,树立首都农业新品牌,打造首都农业新亮点;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实施“开放性和走出去战略”,逐步在企业建立研发中心,依托优势产业建立单品研发中心,进一步推进资源整合,加快科技创新,逐步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发展目标:

到2010年,将北京建成全国的育种中心、展示中心和交易中心,满足农民增收、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

实现籽种产业的“四个根本转变”,即由传统的粗放生产向集约化生产转变;由行政区域的自给性生产经营向社会化、国际化、市场化转变;由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经营向专业化、

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转变;由科研、生产、经营相互脱节向育繁推销一体化转变,最终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化籽种产业体系,引领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

重点任务:

1.保持并发展北京的种质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种质创新。

以新品种选育为核心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及有关省市合作,建立国内外一流的首都种质资源创新中心。

与相关省市合作,以新品种选育突破为核心,有针对性地评价、筛选一批核心农作物种质资源,建设首都种质资源库,开展优质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与挖掘。

2.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种业科技创新。

依托农业育种创新平台和农业工程中心,加强北京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持续推进机制创新,以机制创新推动技术创新,引进、选育一批作物及畜禽新品种,培养一批高层次研发人才队伍,提高北京的自主创新能力。

研究开发一批新品种。

形成以具备优势的作物和畜禽水产新品种为核心的种业科技支撑体系。

3.培育种业产业。

依托农民合作组织、产业示范基地、创新型乡镇,建设一批种业新品种试验研究、示范展示、繁育基地。

发展35万亩良种产业化基地,推动京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京郊主导产业中的作物良种单位面积产值比种植普通作物提高10-30%,种畜、种禽产值提高1.5-2倍,水产养殖业单位面积产值提高2-3倍。

同时实施外向性发展战略,建立境外种业产业化基地。

发挥遍布在京郊的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的作用,

创新农村科技推广模式,培育种业研发、展示、制种基地,培养一批基层人才队伍,促进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推进种业新业态的形成。

4.以市场引导来促进种业科技与资源要素的结合,发展总部经济和研发服务业。

促进种业科技与人才、资本等要素的结合,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满足需求为目标的产学研结合机制,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高水平种业公司落户北京,在京建立总部及研发中心,把北京建设成为国内外种业公司研发总部的聚集地,促进北京研发服务业的发展。

   

5.建设北京种业交易中心,挖掘种业市场潜力。

为国内外种业企业来京发展提供展示、交流及交易平台,整合已有资源,在北京建立10万平方米规模的种业交易中心,为北京籽种产业的发展提供条件基础。

吸引30家国际、国内知名种业企业落户北京,近期目标是到2010年北京种业交易中心年交易额可达100亿元。

为国内外种业企业来京发展提供展示、交流及交易平台,挖掘种业市场潜力,引导北京种业市场的发展。

依托北京种业交易中心(顺义区和丰台区两个中心),推动企业创新主体建设,发展壮大一批龙头企业。

6.推广科技新品种。

依托首都及国内外科技资源,开发应用一批保障新品种产业化的相关配套技术及装备。

形成以科技为支撑,以籽种产业为龙头,以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和加工农业为配套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

依托10000名农村科技协调员,普及推广一批惠农的新品种。

推广雨养玉米、奥运蔬菜、特色作物和畜禽良种等20套100项技术,其中雨养玉米推广200万亩,京郊种业新品种更新换代率达到70-90%,带动农民增收0.8-1亿元。

  

发展北京籽种产业打造总部经济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是保证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根本内因,控制种子,就掌握了农业竞争的主动权。

现在,籽种产业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了30%-40%,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巨大。

因此充分发挥首都农业科技辐射源的作用,将籽种产业建设为北京的总部经济产业是目前发展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重要之举,此举具有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三中心、一平台”高端、高辐射优势明显

北京种业具有高端、高辐射的特点,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先导、中心和示范作用。

北京种业基本形成了“三中心、一平台”的发展的基本格局,优势明显,作用突出。

虽然在北京的农作物繁种面积并不大,其中蔬菜制种主要在密云、延庆、通州等区县,小麦种子生产主要在平原区县,以通州、顺义、房山等为主,面积5-10万亩;玉米制种地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区,如怀柔、密云、延庆等地,约1.5万亩。

但是北京在发展籽种产业方面具有其自身的优势。

1.北京——全国种业科研育种中心

我国保存的种质资源36万余份,中国农业科学院长期库储存种质资源数量就达到33.4万份,隶属35科192属712种,保存数量居世界各种质库首位。

首都聚集全国实力最强的种业科研、教学、育种机构,有一定育种规模的大专院校和企业80多家,从事育种的专家有300多人,从事育种的专业人员有1000多人。

2001-2005年,国家审定通过的795个农作物品种,首都单位选育或参加选育的有86个,占10.8%。

2.北京——全国种业交易贸易中心

2004年在首都的部级发证种子企业28家(全国162家),占17.3%;农业部发证从事种子育繁推销一体化的种子企业9家,占全国13.4%;外资企业14家(全国70家),占全国的20%;有进出口权的企业10家(全国74家)占全国的13%。

全国10大种子企业我市占2家;50强企业5家,占全国10%,市级发证企业52家,区县发证企业214家,经营品牌种子企业579家。

迄今为止在中国登记的外国独资或合资种子公司有60余家,在北京市登记的就有14家。

3.北京——全国种业信息中心

行业服务机构,为种子企业、科研育种单位提供政策、品种、生产、供求、价格等信息;种子行业门户网站“中国种子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北京种业信息网”;“中国种业”行业刊物;“种业动态咨询”国内唯一的直投刊物;北京种子交易会已连续成功举办12届,每届参会企业达1000多家,交易额6亿元以上,已成为了解我国蔬菜种子生产供应和价格变化的“晴雨表”。

4.北京——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

为保持北京在农业育种领域的优势和地位,北京市科委于2005年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有45个单位参加、18家中央单位参与的开放的北京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该平台聚集了多位院士和国内外200余名高水平专家,对农业育种领域的重大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进行攻关。

该平台以其具有的开放性、集成性特点,促进了科技资源的集约化应用,提高了科技条件资源和科技成果的产出率。

首批支持的玉米和小麦项目现均已取得了

突破性进展。

玉米领域,已审定玉米新品种14个,苗头品种9个,其中07年开展的“玉米雨养种植配套节水技术示范工程”,推广应用了其中审定的京单28、京科308、农大86等高产、耐旱玉米新品种,应用面积85万亩,亩可节水50方;在二系杂交小麦高产制种关键技术研究方面,新选育超高产优质杂交小麦新组合8份,审定小麦新品种4个,率先在国际上选育出冬性二系杂交小麦新组合—京麦6号,为二系杂交小麦大面积制种奠定基础。

“三中心、一平台”的发展的基本格局,为发展总部经济奠定了基础,开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全球前二十位的跨国种业公司在近二十年里,在我国设立了办事处或分公司,总部经济特点初现。

——四项问题制约种业发展

北京在全国形成的“三中心、一平台”成绩斐然,但是,北京发展籽种产业发展总部经济,仍然存在一些束缚种业作大作强的问题。

1.生产成本相对高。

北京在70-80年代曾经也是主要繁种基地,由于北京的经济发展迅速快,目前北京劳动力价格高,且生产资料价格贵,此外北京耕地有限,为此地租费用偏高,从而使得良种繁育的整体生产成本较高,限制了北京郊区发展繁种产业。

主要体现在玉米、蔬菜的良种繁育上。

2.繁殖基地相对分散,不能做到因地制宜。

目前北京小麦、玉米、蔬菜的种子繁殖布局均相对分散,繁殖良种缺少大面积成规模的土地与规划带。

如果没有采用适宜的制种基地,产量相对偏低。

3.缺少合理优惠的相关政策做支撑后盾。

4.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不同档次之间、企业与地方各级组织之间、以及以上各部门与农民之间的“断层”问题严重。

——五项措施打造中国种业总部经济

发挥首都作为我国种业科技、贸易和信息中心的作用和优势。

要打造种业总部经济,就要全方位的提升北京的种业竞争实力,要落实以下5方面措施。

1.实行优惠政策,提高主动性。

有关部门应该从政策落实、土地规划上与租用的优惠政策、相关税金上的倾斜扶持、企业发展上在银行贷款方面的优惠,以及进出口壁垒等方面的措施上入手,充分调动与种业有关人员的积极性,从而发挥最大能动性,带动有关种业发展向前推进。

2.完善育种平台,提供商业环境。

进一步加强育种平台的建设,扩大平台的资源环境,提高平台的公益性水平和为企业与院所的服务水平,为企业和院所的新品种研发提供技术与基础材料服务,为商业性育种提供环境。

3.建立展示园,扩大“窗口”作用。

依靠都市型观光农业产业布局,在京郊建立中大型种子公司的展示园,为农民选用优良品种以及企业开发新品种提供示范展示基地。

展示园的规模化效益将充分发挥“窗口”的吸引作用。

4.开展检验研究,规范种业。

系统开展种子遗传质量、生理质量、病理质量检验技术研究,并在中心建立公益型的技术检测实体,通过国际种子检测协会的实验室认定,为

企业的种子进出口以及政府质量管理提供技术服务,同时能有效保证京郊农民的种子质量。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种子检测实验室,满足企业和种业贸易发展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