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保县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9127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保县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德保县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德保县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德保县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德保县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保县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docx

《德保县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保县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保县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docx

德保县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

德保县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

  [摘要]旅游业在德保县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文章通过阐述德保县旅游业发展概况,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德保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德保县旅游业发展的相应对策,为德保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SWOT分析;旅游业发展;德保县

  [作者简介]黄师敏,广西德保县委党校办公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

干部培训的创新模式及新农村建设,广西百色,533700;梁玉珠,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

人力资源管理,广西南宁,530006

  [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11)07-0073-0005

  

  一、引言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第三产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近年来,德保县充分利用华银铝知名度,依托丰富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已将旅游业作为本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本文在此背景下,运用SWOT分析法,对德保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具体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促进德保县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二、德保县旅游业发展概况

  德保县旅游业起步较晚,随着铝业的开发建设,工业的发展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近年来,德保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旅游旺县、三产活县,梦里壮乡、多彩德保”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旅游建设大会战,倾力塑造旅游整体形象。

一是以红枫旅游为代表的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初见成效;二是旅游品牌战略取得突破:

红叶森林公园和小西湖景区定位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是实施“两乡、两城、两廊、一堂”高起点、高品位目标战略,加大旅游文化名城建设力度。

2010年全年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3%和216%,旅游业已成为德保县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三、德保县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自然人文资源丰富

  

(1)气候条件得天独厚。

德保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温凉,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19℃左右,是避暑度假、休闲养生的旅游胜地。

  

(2)山奇水秀洞美,自然、生态景观独具特色。

德保境内有10万亩枫叶林,规模大,种类多,周期长,色彩颇丰,有着“德保红叶赛九寨”的美誉。

  德保小西湖位于鉴河上游,湖宽,水清,四周奇山环抱,山水相映,犹如世外桃源,故被称之为“小西湖”。

  县内有世界上最大的恒温酒窑老虎洞和堪称华南洞穴一绝的吉星岩。

老虎洞内石笋、石柱错落有致、千姿百态。

景区融溶洞旅游与酒文化游为一体,1992年底,德保酒厂利用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天然储酒洞,现有350公斤以上的陈酿酒缸1000个,各界知名人士和游客在此贮藏陈酒500坛。

  吉星岩位于德保县南部,属溶洞类自然风景旅游区,地形地貌多姿多彩,风景区贯穿五座大山,主要由序洞、通天洞、龙王宫(地下河),惊天洞、无名洞、摩天洞等六大景区组成,被专家称为一个罕见的岩溶造型“博物馆”和“天上迷宫”。

  乡村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乡村拥有很多特色的田园景观、居民古建筑、民族风情等文化形态。

以红枫、矮马、花篮、蛤蚧、南路壮剧等特色文化为依托,田园风光、农家乐、民族民俗文化体验、现代新农村休闲、华银铝厂区等几种模式的乡村休闲旅游开发已现雏形。

  (3)名优特产丰富。

有八角、茴油、德保矮马、五爪蛤蚧、保健酒、苏铁等。

其中德保蛤蚧酒多次被评为中国文化名酒;八角、茴油生产具有悠久历史,享有“没有天保茴油,巴黎香水不香”的美誉;矮马是世界两大矮马源流之一,在旅游、观赏和兽医实验上具有极高价值;德保苏铁是国家一级保护物种,是现存最古老的种子植物,是珍贵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研究与观赏价值。

此外,还有大家称道的本地清香山凉茶和绿茶。

  (4)民俗风情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饮食文化独具特色。

德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流传于本县的地方戏剧和歌舞主要有壮剧、木偶戏、山歌等,是广西歌圩最多的县份之一;德保县崇尚体育运动,流行于农村的群众体育活动项目以篮球、陀螺、舞狮为主,尤其以篮球最为活跃。

从2004年起,自治区体育局、广西体育彩票中心每年在德保举行一次全县农村篮球联赛。

  德保名优小吃品种繁多,各具特色。

有香血肠、紫心红薯、打血、黑粽子、糯玉米珍珠酥等。

更有本地黑猪、都安柑桔、大旺糯米、马隘香米、巴头棉米、古寿玉米等土特产。

  2.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目前,德保已通火车,高速路正在修建,两年后即可通车。

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国道和铁路为骨架、城乡道路干支为依托,通往云南、越南、南宁等国、省、市的城市交通网络。

德保县的交通区位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劣势分析

  德保县旅游业已初具规模,“旅游强县”概念已逐步被人们所接受。

但与大多数县市相比仍存在差距。

德保县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旅游业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

  

(1)道路交通设施差,公路技术等级偏低。

部分旅游景区分布在乡村带,由县城至景区的道路普遍狭小,如县城至吉星岩景区的道路路面小且弯曲,不利于大巴车行驶;旅游公交线路和车辆较为欠缺,交通方式单一,游客找车、等车花费时间长,影响了游客的再访率;景区内不配有旅游车,旅游者只能步行游览观赏景点。

  

(2)景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不齐全。

首先,景点配备的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不完善。

其次,景区垃圾箱、公厕等基础设施缺乏且布局不合理,导致景区内垃圾随处可见,卫生质量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景区形象和旅游质量;第三,景区旅游解说系统尚未建立起来,游客难以充分领会景点的丰富内涵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

第四,旅行社、饭店、旅游产品和旅游娱乐活动等档次、质量不高。

目前全县虽拥有大小宾馆酒店超过250家,准四星级武周大酒店建成投入使用,红山大酒店、闽都大酒店两个四星级酒店正在加紧建设,但总体上旅行社、饭店硬件设施,管理和服务质量水平不高,不能满足游客需求,导致景区吸引力、竞争力不强;第五,部分景区未建立收费制度,如巴头枫叶观赏区,免费向旅客开放,投入产出、成本效益得不到平衡,不利于景区的长期发展。

  2.旅游业规模小而不精,缺乏有效整合

  没有规模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具有优势才能形成可持续的竞争力。

目前德保县旅游业建设规模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景区(点)分布于县城内和各个乡村,大景点少,小景点虽多但分散,一两天内即可把所有旅游点游遍,景点之间可达度不高。

  

(2)部分景点挖掘深度不够,景观品位特色不突出,缺乏“遮、障、掩”的景观效果,不能形成乡村旅游发展的景观带。

  (3)各个景点未能在空间结构上进行有效整合,形成特色旅游产业链。

如云山、红叶森林公园、小西湖、吉星岩、老虎洞等未能形成精品旅游路线。

同时,与其他县市如靖西、乐业、大新、百色等地旅游合作力度不够。

  由于存在上述问题,导致德保旅游业目前只是作为区域旅游线路的一个过境点,旅客流量不多,停留时间短,花费少。

  3.旅游产品未能实行规范生产,缺乏有效开发保护机制

  德保县旅游业起步较晚,目前未形成相应的制度规范对旅游产品进行有效的开发生产,导致很多客商打起旅游产品的主意,乱开发生产。

一是酒类产品,同一名称“德保原汁蛤蚧酒”、“德保蛤蚧雄睾酒”等有多个厂家在生产,产品良莠不齐,质量得不到保证;二是特产德保山凉茶,很多农民在采摘茶叶时连根挖起(基于根比叶香,泡茶功效好的原因),导致凉茶数量减少,面临灭种的危险;三是大旺糯米、马隘香米、巴头棉米等较有名气的土特产,被部分客商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或在品种种植过程中被异化。

长此以往,不但会影响土特产的品牌质量,而且这些品种可能会消亡。

  4.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高端人才

  人才缺乏是限制德保县旅游业发展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县内自然、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德保县很难吸引优秀人才到此工作。

县内各景区科研人员、专业人员屈指可数,大部分从业人员是景区周围乡村的农民,只有少部分从业人员具有高职高专学历。

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对旅游业发展的认识肤浅,缺乏主动开发、保护旅游资源的观念,加上景区管理水平低下,缺乏有效的专业培训开发机制,使得总体服务水平不高,旅游业得不到合理长远的发展。

  5.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力度不够

  目前旅游业结构还处于不完整、不深入、不对称的初级产业化阶段。

旅游景区内容形式比较单一,以自然观光为主要的旅游形式,很少加入历史文化、民间娱乐、民俗风情等旅游元素,没有形成民俗风情体验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农家乐园旅游等具有休闲性、参与性和“新、奇、险、特”的旅游活动。

  (三)机会分析

  1.国家政策的倾斜和国家西部大开发

  德保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享有很多国家优惠政策,尤其是全国一次性投资最大、生产规模最大的广西华银氧化铝项目落户德保后,德保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德保县应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工业立县”和“项目兴县”战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旅游业。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德保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旅游业是天然开放型行业,东盟经济开发区优化了德保旅游发展的大环境,有利于旅游市场的扩大,为德保县增加客源流量。

同时,可促使德保县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强,争取更多的国家投资项目,吸引更多的外商企业来此投资开发。

  3.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工业的发展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德保县依托广西华银铝业,掀起了“二次创业”热潮,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加大旅游建设投入,努力把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培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4.德保“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品牌拥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

  

(1)荣膺“中国十佳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县”荣誉称号。

2011年,德保县被国际文化旅游促进会、中国旅游品牌协会授予“中国十佳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县”荣誉称号,成为广西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县市,已达到养身、养心、养颜、养老,宜游、宜居、宜商、宜文的“四养四宜”的旅游目的。

  

(2)成功申报并赢得了德保旅游“金名片”。

2010年11月德保县红叶森林公园荣获自治区级森林公园称号。

12月,曼贝侬景区又成功晋级自治区农业旅游示范点。

旅游产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陡然提升,成为德保的一张“金名片”,使得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5.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得旅游成为时尚的休闲娱乐方式

  近年来,随着“三农”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农业生产结构得以调整,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使得农民闲暇时间增多,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温饱问题得以解决后,人们将会不断追求更高的生活方式,因而旅游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休闲娱乐活动。

  (四)威胁分析

  1.旅游业市场竞争激烈化

  旅游业已成为拉动各地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因此各地都设法通过提高自身知名度和美誉度来吸引更多的游客,旅游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德保县周边的乐业大石围天坑、大新德天瀑布、靖西绣球街等旅游地已成功开发并运作多年,相关功能及配套设施已趋于成熟和完善,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而德保县目前旅游业结构还处于不完整、不深入的初级产业化阶段,周边的旅游点无疑对其产生威胁。

  2.可持续发展机制薄弱

  

(1)专业人才稀缺。

目前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高层管理人才、专业从业人才,人才稀缺严重制约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景区污染和破坏性开发

  由于人们过多地关注眼前经济利益,不能正确处理短期和长期利益,加上景区缺乏相应的基础设施设备,严重破坏景区环境、不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

如:

景区内垃圾随处可见,垃圾大量堆积,严重影响了景区的完整性与完美性;德保特产山凉茶、蛤蚧等,由于不合理地采摘和滥捕捉使其面临灭种危险。

缺乏合理的开发、保护和培育机制,将对德保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形成严重威胁。

  五、发展德保县旅游业的对策

  1.加强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1)加大景区配套设施建设。

一是修建或完善通往各景区的道路交通设施,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景区内配置游览车;二是加强景区配套设施建设。

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加大配套设施特别是景区的水、电、路、环境保护、休闲娱乐设施及接待服务设施建设,充实景区旅游元素,丰富景区旅游活动,树立并实现旅游“六大要素”――行、游、住、吃、购、娱配套发展的系统观。

  

(2)规范行业管理,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行业管理。

政府发挥对旅游产业的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建立监督检查体系,实施监督检查工作。

同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对违法者给予处罚,使旅游产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是加强市场指导。

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调节作用,创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鼓励各行业投资旅游业,保证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

实施“四个一工程”(一张好的导游图、一本好的旅游手册、一盘好的旅游风光片、一本好的旅游宣传书),统一旅游形象标识,加强向周边省市的宣传推介,强化与周边县市及旅游公司的联合,拓展客源市场,提升知名度。

  2.龙头带动,全力打造著名景区

  龙头旅游景区在地方旅游业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凭借着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游客前来旅游。

同时,通过辐射和扩散效应带动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1)打造红枫旅游名片,整合旅游资源。

“红枫”产业已具备规模效应,符合发展农业休闲旅游的条件。

公路沿线要结合“红枫”优势品牌,依托城镇、交通和自身资源优势,建立相应土特产生产基地,开展农业观光、度假、郊游、野餐、采摘等乡村旅游活动;在红枫旅游节期间同时举办土特产展销会,吸引游客前来参观、购买。

  

(2)全力打造著名景区。

致力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红叶森林公园、吉星岩等,努力构筑“一河一湖两洞三山四园”(鉴河;小西湖即曼贝浓;吉星岩、老虎洞;云山、芳山、红山;德保矮马游乐园、德保苏铁观赏园、德保红叶森林公园、芳山文体公园)景观群,倾力打造避暑养生之都、梦里壮乡。

  3.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建立特色旅游商品体系

  积极引导开发一批兼具文化特色、艺术品位、市场效益的旅游商品,增加旅游产品的长度,如东凌黑猪等土特产系列,以红枫为名头的稻草桩凳、腾椅、竹艺等旅游工艺品。

积极鼓励生产企业、个体工商户自主创建品牌,并向有资质的企业、个体工商户颁发旅游商品定点生产和销售证书。

对企业加以引导及资金扶持,组织旅游商品的展览、展销、设计大赛等活动。

  规范名牌旅游产品的生产和保护。

特别对已树立起来的广西名优产品德保“原汁蛤蚧酒”、“德保蛤蚧雄睾酒”、“黑糯米酒”等要加以保护,未经许可不能生产经营。

对德保山凉茶进行保护性开发,引导教育当地农民,在摘采时要留根留枝,同时要求林业部门引导农户进行开发种植。

  4.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强旅游从业队伍素质教育培训为主线,切实做好吸引、培养人才的相关工作,不断建立和完善旅游培训机构,使得旅游人才供给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符合市场需求,实现人、事的统一和谐发展。

具体措施如下:

  

(1)开展旅游培训。

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尤其是对讲解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比如对于普通话的使用和理解、对景点的介绍和建议等,使其具备专业素养;同时注重培育行业标兵,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面的提高。

  具备发展旅游业的乡镇要积极培养“创建景区、依靠景区、服务景区”的意识,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加入发展旅游业,通过培训、教育后进入旅游业,使之在从业中发展本村的旅游经济,走“农业+旅游”的增收道路,以发展旅游业带动新农村建设,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2)与高校、相关旅游行业建立联系。

通过与高校、旅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定期派送人员前往学习进修,学习专业知识和行业前沿知识,为本县旅游业注入新鲜血液。

同时,聘请专业人员指导本县旅游资源的研究、评估和开发工作,做到科学有效开发利用资源。

  5.合理开发新资源

  

(1)开发漂流旅游。

足荣镇那亮村至荣华乡马桥村是德保县发展水电站的集中地,常年水流不断,水域落差较大,适合开发漂流旅游。

可供开发的那亮马桥漂流地段沿途二十里画长廊,沿途层峦叠嶂,田畴村舍,错落有致,亦能观赏壮族的纯干栏建筑原生态博物馆,漂亮的新式楼房群与古建筑原生态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满足游客在奇山秀水间得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需求。

  

(2)发展红枫摄影旅游。

德保的红枫是由摄影人所成就的。

通过摄影人的发现与宣传促使其开发为旅游资源,更提高了德保县旅游知名度。

通过摄影节、摄影赛事等吸引海内外摄影爱好者视线。

同时,摄影作品还能够为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提供直观的资料图片,为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提供最直观的决策依据。

  6.与多地实行旅游区域联动

  区域联动是做大做强旅游业,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1)实行城乡的旅游互动,即位于县城内的景区与位于乡村的景区实行联动。

制定旅游路线,如云山-红山-小西湖旅游路线,把县区作为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2)与县市域的合作。

德保旅游景点,东接百色红色之旅及乐业县大石围天坑,西连靖西通灵大峡谷、大新德天瀑布等名胜,已成为桂西南精品旅游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积极与自治区旅游局及其他地区的旅游公司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构建南宁―大新―德保―靖西―乐业旅游环线,实现与南宁、靖西、乐业、大新等县市旅游产业的资源共享和互补,推动建立桂西南世界级旅游城市群,构筑互动共赢模式。

  五、结语

  德保县旅游业的发展优势明显,但同时面临不利因素,在制定旅游业发展战略时,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动态关系,适时调整发展战略,抓住机遇利用优势,将威胁转变为机遇,将劣势转变为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业,实现德保县旅游业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德保县旅游局.2008~2009年德保县旅游年鉴[Z].

  [2]黄佩华.德保多宝[J].当代广西,2011,(4).

  [3]黄高念、李荣报.广西德保“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初显成效[N].右江日报,2011-02.

  [4]德保县政府网站[EB/OL]

  [5]叶贾宏.旅游规划的SWOT战略分析法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

  [6]李苏苏.广西旅游业发展的SWOT模型分析和战略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9,(11).

  [7]蓝云全.推进马山县特色旅游业发展的思考[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0,(5).

  [8]张鑫,俞猛.基于SWOT分析的铜陵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l,(4).

  [9]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R].2000-12.

  [10]支巧利.沈阳城市旅游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

(2).

  [11]马铭嘉,张兵,赵晶晶.丘北普者黑公园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J].生态经济,2010,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