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感染与免疫带答案解析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18734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感染与免疫带答案解析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微生物感染与免疫带答案解析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微生物感染与免疫带答案解析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微生物感染与免疫带答案解析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微生物感染与免疫带答案解析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感染与免疫带答案解析度.docx

《微生物感染与免疫带答案解析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感染与免疫带答案解析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物感染与免疫带答案解析度.docx

微生物感染与免疫带答案解析度

 

第二章微生物感染与免疫

一、单5选1

1.细菌的致病性是指:

A•病原菌侵入机体的能力B.病原菌在体内破坏组织引起病理变化的能

力C.病原菌在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E.以上均是

D.病原菌在体内扩散的能力

2.与病原菌的毒力无关的是:

A.荚膜B.毒素

C.干扰素

D.侵袭性酶类E.菌毛

3.细菌的毒力取决于细菌的:

A.基本结构

B.特殊结构C.侵袭力和毒素

D.分解代谢产物

E.侵入机体的途径

4.使伤口局限脓汁黄而粘稠的细菌成份是:

A.荚膜B.菌毛

C.血浆凝固酶

D.芽胞

E.透明质酸酶

5.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表面结构是:

A.质粒B.普通菌毛C.性菌毛

6.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表面结构是:

A.荚膜B.普通菌毛C.性菌毛

7.有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

A.荚膜B.菌毛C.血浆凝固酶

D.芽胞E.透明质酸酶

D.芽胞E.透明质酸酶

D.M蛋白E.透明质酸酶

8.可以保护菌体不被吞噬细胞吞噬和免受体液中抗菌物质作用的是:

A.荚膜

B.菌毛

C.血浆凝固酶

D.鞭毛

E.透明质酸酶

 

9.关于外毒素,下述错误的是:

A.

B•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D•可制备成类毒素

多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C.耐热,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仍不能将其破坏

E•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10.关于外毒素的特点正确的是:

A•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B•多为细菌裂解后产生

C•化学成分是脂多

糖D•可制成类毒素E•耐热

11.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A.

C.白喉外毒素

破伤风痉挛毒素B.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D.霍乱肠毒素E.肉毒毒素

12.类毒素是:

A.抗毒素经过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B.细菌素经过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C.外毒素经过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D.内毒素经过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E.外毒素经过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了抗原性的物质

13.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是:

C.肉毒梭菌

A•伤寒沙门菌B•霍乱弧菌

D•产气荚膜梭菌E.脑膜炎奈瑟菌

14.不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

C.肉毒梭菌

A•金黄色葡萄球菌B•破伤风梭菌

D.产气荚膜梭菌

E.沙门菌

15.关于内毒素,下述错误的是:

A•主要来源于革兰阴性菌

B•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C.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D.性质稳定,耐热

E.只有当菌体死亡裂解后才释放出来

16.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

A.肽聚糖

B.蛋白质

C.鞭毛

D核酸

E.脂多糖

17.内毒素不具有的毒性作用是:

A.发热

B.休克

C.DIC

D.白细胞反应

E.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作用

18.感染来自于患者或带菌者称为:

A.外源性感染

B.内源性感染

C.隐性感染

E.带菌状态

D.显性感染

19.感染来自于自身的正常菌群称:

A.外源性感染

B.内源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带菌状态

20.细菌仅仅是一时性或间断性侵人血流,但未在血中繁殖者称为:

A.菌血症B.毒血症C.败血症D.脓毒血症E.病毒血症

21.细菌侵人血液中大量生长繁殖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称为:

A.病毒血症B.毒血症C.败血症D.菌血症E.坏血症

22.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又到其他脏器引起化脓性病灶称为:

A.毒血症B.脓毒血症C.病毒血症D.菌血症E.败血症

23.细菌不侵入血流,只有毒素侵入血流引起全身症状,称为:

D.脓毒血症E.病毒血症

A.菌血症B.毒血症C.败血症

24.细菌外毒素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A.蛋白质B.肽聚糖

C.核酸D.脂多糖

E脂蛋白

25.下列选项中属于细胞毒素的是:

A.

C.肉毒毒素

C.肉毒毒素

白喉毒素B痉挛毒素

D.霍乱肠毒素E.溶血毒素

26.下列选项属于神经毒素的是:

A.白喉毒素B.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

D.霍乱肠毒素E.表皮剥脱毒素

27.类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在于:

A.有免疫原性,但无毒性B.无免疫原性,但有毒性

C.无免疫原性也无毒性D.有免疫原性,也有毒性

E.仅有半抗原性,但无毒性

28.关于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的区别,正确的是:

A.隐性感染有传染性,而显性感染无传染性

B.隐性感染有免疫力产生,而显性感染则无免疫力产生

C.隐性感染对有机体的是损害较重,而显性感染对有机体损害轻

D.隐性感染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临床症状,而显性感染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E.隐性感染人数较少,显性感染人数较多

29.显现或隐形感染后,细菌在体内继续存留并不断或间隙排菌称为:

A.溶原状态

B.带毒状态

C.带菌状态

D.延迟状态

E.以上都不是

30.有关热原质叙述错误的是:

A•是多数G-菌少数G+菌合成代谢产物B•是G-菌细胞壁中脂多糖

C.注入人、动物体可引起发热D•可被121C20分钟处理破

E.可经吸附剂、石棉滤板除掉

31.破伤风痉挛毒素的致病机理是:

A•阻断易感细胞的蛋白质合成

B.阻断上、下神经元间正常抑制性介质的传递,导致肌肉痉挛

C.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肌肉弛缓型麻痹

D.激活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使肠粘膜细胞的分泌功能增强

E•破坏细胞膜使细胞裂解

32.肉毒毒素的致病机理是:

A•阻断易感细胞的蛋白质合成

B.阻断上、下神经元间正常抑制性介质的传递,导致肌肉痉挛

C.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肌肉弛缓型麻痹

D.激活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使肠粘膜细胞的分泌功能增强

E•破坏细胞膜使细胞裂解

33.霍乱肠毒素的致病机理是:

A•阻断易感细胞的蛋白质合成

B.阻断上、下神经元间正常抑制性介质的传递,导致肌肉痉挛

C.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肌肉弛缓型麻痹

D.激活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使肠粘膜细胞的分泌功能增强

E•破坏细胞膜使细胞裂解

34.带菌者是指:

A•体内带有正常菌群者

B.病原菌潜伏在体内,不向体外排菌者

C.体内带有条件致病菌者

D•体内病原菌未被彻底清除,经常或间歇排出病原菌,成为重要传染源

E.感染后,临床症状明显,并可传染他人者

35.化验室的空气中细菌菌落数卫生学标准为多少(CFU/cm3)

A.<500B.<200C.<15D.<10E.<5

36.化验室的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数卫生学标准为多少(CFU/cm3)

A.<500B.<200C.<15D.<10E<5

37.普通手术室、婴儿室医护人员手的细菌菌落数卫生学标准为多少(CFU/cm

3)

A.<500B.<200C.<15D.<10E.<5

38.37岁,男性,因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

住院期间接受头抱曲松、阿奇霉素7

天治疗支气管炎后出现弥漫性腹痛,大量棕色稀便。

最可能的病原体是:

A•伤寒沙门菌B•福氏志贺菌C•艰难梭菌

D•宋内志贺菌E.轮状病毒

39.某检验科在一次血生化检测标本离心时发生试管破碎。

在清理离心机的过程

中,工作人员的手不慎被割破。

该工作人员最可能感染的病原体是

A.

布鲁氏菌属

B.伤寒沙门菌C.

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

D.

乙型肝炎病毒

E.鹦鹉热衣原体

答案:

1.E

2.C3.C

4.C5.B6.A

7.E8.A9.C10.D

11.E

12.C

13.C

14.B

15.B16.E17.E

18.A

19.B

20.A

21.C

22.B

23.B

24.A

25.A26.C

27.A

28.D

29.C

30.D

31.B

32.C

33.D

34.D

35.A36.D37.E

38.C

39.D

二、填空题

1•病原菌的致病性与、、、及环境因素

有密切的关系。

2•过程细菌的毒力的因素包括和。

3•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经甲醛脱毒可制备。

而内毒

素的成分是。

4•依据外毒素的作用机制不同可分为、、。

5•根据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可将感染分为和,在发生感

染时,外源性传染源包括、病畜及带菌的动物。

内源

性感染的细菌多为。

6•人体的的屏障结构有、、。

7.吞噬细胞分为两类,一类为,主要是血液中的;

另一类是,主要是血液中的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

答案

1•细菌的毒力侵入的数量侵入的途径机体的免疫力

2•毒素侵袭力

3•蛋白质类毒素脂多糖

4.神经毒素细胞毒素

肠毒素

5.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

患者带菌者

条件致病菌

6.皮肤与黏膜

血-脑脊液屏障

胎盘屏障

7.小吞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大吞噬细胞

单核细胞

三.名词解释

1.毒力

2.侵袭力

3.外毒素

4.内毒素

5.感染

6.隐性感染

7.显性感染

8.带菌状态

9.菌血症

10.败血症

11.毒血症

12.脓毒血症

13.医院感染

答案:

1.毒力:

毒力是指病原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

构成毒力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侵袭力和毒素。

2.侵袭力:

侵袭力是指病原菌(包括条件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侵入机体,在体内生长繁殖、蔓延扩散的能力。

3.外毒素:

外毒素是指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

3.内毒素:

内毒素是许多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成分,只有当细菌死亡、破裂、菌体自溶,或用人工方法裂解细菌时才释放出来。

4.感染:

感染是指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影响下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侵入机体的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病理反应的过程。

5.隐性感染:

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因指机体的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的病原体毒力较弱、数量少,感染后对人体损害较轻,不引起明显的病变和症状。

6.显性感染:

显性感染是指因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弱,或入侵的病原体毒力较强、数量较多,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发生障碍,

并出现临床症状。

7.带菌状态:

带菌状态是指机体在隐性或显性感染后,病原菌仍在体内继续存在,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的状态。

8.菌血症:

菌血症是指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一时性或间歇性侵入血流,但不在血中

繁殖。

9.败血症:

败血症是指由于机体防御功能降低,病原菌不断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机体严重损害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10.毒血症:

毒血症是指病原菌在入侵的局部组织生长繁殖,不入侵血流,但细菌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到达易感的组织细胞,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

11.脓毒血症:

脓毒血症是指化脓性细菌引起败血症是时,细菌通过血流扩散到全身其他脏器或组织,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

12.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四、问答题

1•细菌的致病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2.简述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

3•简述致病菌引起全身性感染的几种常见临床类型。

4•简述医院感染发生的基本条件。

答案

1.细菌的致病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