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8647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信息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信息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信息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信息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资料.docx

《信息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资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资料.docx

信息资料

美国新媒体联盟(NewMediaConsortium,简称NMC)每年定期发布的地平线报告已经成为反映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的风向标。

2012年,北京开放大学经美国新媒体联盟授权,成为其年度报告中文版的唯一官方发布机构。

《2013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显示了高等教育信息化在今后5年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以及新技术对高等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

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该项目中方负责人、北京开放大学副校长张铁道博士。

——编者

■本报记者黄金鲁克

近期:

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与平板电脑盛行

记者:

张校长,您好!

您亲自参与并组织了《2013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中文版的编译工作。

根据您的了解,近期会有哪些技术将冲击高等教育?

张铁道:

美国新媒体联盟依托来自世界各国300多个高校、跨国企业、研究机构,对于全球范围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进行追踪和预测研究,每年都定期发布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和博物馆教育的地平线报告。

北京开放大学受新媒体联盟委托于2012年首次翻译并发布中文版地平线报告,以为国内远程教育同行传递国际教育信息化的最新发展动态。

《2013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显示,在未来12个月内,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OOCs)和平板电脑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以其免费、高质量等诸方面的优势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在线学习最流行的课程选择,而平板电脑业已被证明是对当今处于互联网状态中的大学生最为便捷的媒体。

记者:

确实如此,很多国际著名高校,如哈佛大学等都开通了网络课程,我国许多知名高校也免费开通了优质课程,而且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习惯拿着平板电脑做笔记。

您能否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张铁道:

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在2012年已经在高等教育市场上占据了相当的份额,并在未来一年内还将继续增长并产生影响。

该课程最吸引人的是它们能够提供持续的、高端的学习而不需要任何费用。

当然,也有学者警告称,这些新的课程提供方式仍然需要以批判的眼光审视。

平板电脑由于其便于携带、联网快捷、便于普及应用等特点,迅速获得了在教育中的地位。

很多大学已经为教育者和学生专门设计了平板电脑软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渐成熟,学生和学校将有可能借助这些小巧的设备发展出更丰富的教学功能。

中期:

“游戏和游戏化”及学习分析技术将广泛应用

记者:

在未来2到3年内,又有哪些新技术影响我们的学习?

张铁道:

今后2到3年内,“游戏和游戏化”将成为在高等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项新技术。

此外,学习分析技术也将逐步进入教学过程。

记者:

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游戏和游戏化”及学习分析技术好吗?

张铁道:

所谓“游戏化”就是将游戏的基本元素与教学活动相结合。

在游戏化的课程中,学生能够通过体验有一定难度的挑战性学习来积累成功点数或者其他奖励。

在游戏过程中,他们通常有更多的自由来选择作业类型。

学习分析是从教育的大数据,或者与学生相关的海量数据中辨别他们的学习行为和模式,以此建立富有个性的高等教育教学支持系统。

学生数据初始阶段的应用更关注那些面临学习困难和辍学危险的学生。

学习和课程管理系统可以借助学习分析的结果,将能够更准确地来开展学生的需求分析。

学生的相关数据如今能够用来作为开发个性化网络课程平台的基本依据。

远期:

“3D打印”和“可穿戴技术”将闪亮登场

记者:

根据《2013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在未来4到5年内,还会有哪些技术将登上高等教育的舞台?

张铁道:

报告解释,“3D打印”和“可穿戴技术”将闪亮登场。

其中,可穿戴技术首次出现在地平线报告之中,也就是说具有信息获取、存储传输功能的设备和电子器件将会被集成到衣服和配饰中。

记者:

这两种新技术都给人一种魔幻的感觉,您可否对之进行详细解读?

张铁道:

地平线报告预测,3D打印技术凭借名为“MakerBot”的业界公司等的努力,近年来已经开始走进普通民众用户的生活。

在未来4到5年,3D打印将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艺术、科学等领域,而且还可以用来创建3D模型,解释复杂概念,或者说明创新思想、设计,乃至化学和有机分子。

可穿戴技术的出现将为一些关键技术,例如“增强现实”、“薄膜显示”等,增加影响力。

也许最让人期待的可穿戴技术是谷歌公司推出的增强现实眼镜项目。

它可以利用声音指令来操控眼镜,让佩戴者能够观察到与周围环境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尽管可穿戴技术目前还没有在高等教育中得到广泛使用,但是在消费者群体中显示出的这些具有强大功能的衣服和配饰将具有很大的高等教育应用潜力。

趋势:

教育者角色和作用在持续改变

记者:

在这些新技术的影响下,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将会出现怎样的趋势?

张铁道:

第一,面对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实践应用,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技术创新意味着更为广泛的开放。

内容开放、数据开放、资源开放等概念以及数据和信息的透明性与易获取性的理念,正在成为一种新的价值观。

而且,开放意味着可以免费、无障碍地获取,可复制,可重组,还可以相互交流分享。

第二,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由于世界一流教育机构(例如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的成功试验,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高等学校学生拓展自身课程内容,开展个性化学习的资源平台,并被看作基于学分教学的一个非常吸引人的替代形式。

第三,随之而来的是非正式学习的流行。

雇主和用人单位希望新入职员工具备有效的人际交流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而实践表明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往往是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或提升的。

网络或其他教学环境除了给学生提供传统作业要求(例如阅读教科书和撰写论文等)之外,还引导学生投入更多灵活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一定主题的实验、游戏,这样就能够促使学生将学校统一提供的正式学习和学习者个人从事的非正式学习有机整合。

第四,信息技术有助于促进个性化学习。

教学管理者采用用户面板来记录学生的学习进程信息,并及时进行监控。

随着学习分析这个领域的成熟,有希望利用过程信息来持续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

第五,面临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教师的角色转变势在必行。

学生越来越多地参与课堂外的非正式学习活动,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设备浏览网页、下载应用程序、阅读文章,教育机构也将面临至关重要的转变。

教育者角色和作用日益转变为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辅导。

第六,混合式教学必将成为新时期的教学形式。

未来的学校教学势必兼容面对面教学、网络学习与协作学习。

未来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应能让学生到校园参加课程学习的同时,还能够有机会利用网络拓展和实践学校所学,从而充分发挥不同学习方式的互补优势。

问题:

六大挑战考验高等教育智慧

记者:

根据《2013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高等教育在应对新技术更新教学方面面临哪些挑战?

张铁道:

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对于各国高等教育机构提出了6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数字媒介素养必将成为未来高校教师和行业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关键技能。

然而,目前,教师教育中很少关注信息技术相关技能培训,在职前师范教育课程中很不充分,而且将信息素养作为未来教师的业务标准尚需时日。

二是写作、出版和研究等方面已出现了新的基于信息化手段的活动与呈现形式,但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可量化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学术评价方法(例如基于引文数量的学术评价)很难被用来开展对于社交媒体开展研究的成效评价。

同行评价的新形式,例如读者评价,被有影响力的博客、标签、外部链接和微博所引用,正在被世界范围教育工作者逐渐认可,形成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趣的相关成果。

这些形式的学术讨论成果至今还没有得到主流教师群体与学术决策者的充分认同,从而造成了“能够实现的”与“能够接受的”之间的显著差距。

三是现行教育与教学的固有理念与实践模式成为新技术得到广泛采用的阻碍。

很多人对变化采取抗拒态度,只是想安于现状,而且在晋升和终身教职的评审中,对技术进行试验或创新应用,并没有受到鼓励。

四是当前的信息技术及其实践还没有为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提供应有的支持。

技术应能有助于学生个人自主选择学习材料和专业知识、内容数量和学习类型以及学习的方法,但其当前面临的最大障碍在于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例如,学习分析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实施和采纳仍然缺乏实践。

五是新的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教育模式正对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着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平台的涌现,有必要客观地评估这种模式,以研究如何更为有效地支持基于网络的规模化课程学习的协作、交互以及评价。

六是很多研究者本身还没有接受过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基本技能培训。

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因素包括缺乏时间、缺少对自己学习技术的信心等。

很多人认为,在未来普及新技术之前首先需要转变观念、消除误解。

一些教育工作者对于使用新技术感到十分忧虑,他们担心技术工具和设备如果把握不当,或许会引导人们忽视学习本身。

建议:

主动探索应用新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记者:

新技术及其应用正在日益走进我们的校园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此高等教育应当未雨绸缪,做好迎接和拥抱的准备。

为此,您认为中国高等院校需要做什么?

张铁道:

国内外的教育教学改革都日益昭示,一切教育变革的根本都在于唤起学习者自主而有成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就体验。

方兴未艾的信息化发展已经与人类学习、交往、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并且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当然,全球范围的信息化发展为我们变革教育教学,增强教育能力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为此,我们不仅需要密切关注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更重要的,还要顺势而为结合国家和社会提高教育质量的紧迫需要开展应用新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创新性实践探索。

由衷期待能够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实践业绩和研究成果面向国内外发布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地平线报告。

这不仅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也是国际社会教育同行的期待。

借此机会,我希望感谢北京开放大学对于我们开展此项工作的全力支持。

感谢莱瑞博士及其代表的新媒体联盟对北京开放大学的信任,也感谢我的同事殷丙山、白晓晶、殷蕾为中文版做出的专业贡献。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面向现代化的中国教育技术(部分) 郑永柏

swansong发表于2004-12-2021:

17:

00

 三、继往开来,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做更大的贡献

我们看到,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经历80年沧桑,从无到有取得很大成绩,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50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但是,总体说来中国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还处于教育媒体技术占主导地位的阶段,教育信息化的热潮还刚刚兴起。

值得庆幸的是,面对教育信息技术的严峻挑战,我国已经制定了应对挑战的发展战略,清晰地描绘出了中国教育技术跨世纪的宏伟蓝图。

(一)跨世纪的中国教育技术面临挑战

1.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引起社会的深刻变革

人类有几千年的历史,计算机从产生到现在只不过50多年,而网络的迅速发展也不过10年的时间。

但是,计算机和网络对社会的影响已经迅速扩大,甚至在改变人们的生活。

特别是90年代以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

正像著名的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1997)所说的:

“数字不再只和计算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最先进的生产力。

现在,已经没有人怀疑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引起人类社会全面和深刻的变革,使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

目前,在社会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了与工业社会显著不同的特点(如表2)。

网上书店、网上医院、网上学校、网上购物、网上银行、政府上网等新事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对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产生极大的冲击。

使人们感受到技术发展的脉搏和信息时代前进的步伐。

2.信息技术挑战传统教育

信息技术引起了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

人类近30年来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占有史以来所积累科学知识总量的90%,而在此之前的几千年中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只占10%。

可见,知识总量在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剧增长,知识更新越来越快。

目前的主要教育模式基本上是在300多年前的工业化社会初期形成的,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较低,整个社会节奏和社会发展步伐迟缓,知识的增长较慢,教学手段落后、单一。

信息技术对目前的教育来说必然是一场“革命”,有人认为是教育史上的第四次革命,这不无道理。

信息技术引起的教育教学改革应该是整体改革。

当前,世界各国对教育的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都力图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在教育方面走在前列,为此世界各国都把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美国的教育技术创新计划:

克林顿政府1996年提出了“教育技术创新计划(EducationalTechnologyInitiative)”,计划纲领指出:

到2000年,全美国的每间教室和每个图书馆都要联上信息高速公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21世纪的技术文化中受到教育。

美国教育联合会为此建立了“21世纪教师”网络服务(网址:

http:

//www.21ct.crg)。

其目的是“鼓励、组织和支持教师使用新技术对学生进行革新教育”。

APPLE公司也为该组织的教师培训工作设立了专门的网络服务“21世纪教师工作室(网址:

http:

//)”。

克林顿政府希望1997年成为美国中小学的网络年。

教育技术创新计划将极大地改变美国基础教育领域内教与学的方式、手段和过程。

·澳大利亚的教育网计划:

澳大利亚国家公共资源管理局已于1995年4月决定建立“澳大利亚教育网”,并联通Internet,该网络不仅包括全部高等院校,而且还覆盖全澳大利亚的所有中小学。

·日本的第三次教育革命:

日本目前正在进行自“明治维新”以来的第三次教育革命,这次教育改革是从80年代初开始酝酿的。

1985年“临时教育审议会”在两年之内共提出四次报告,指出这次教育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是:

“实现向终身教育体系的转变,重视个性,实现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等时代变化的教育”。

1996年7月的日本第十五届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的咨询报告《21世纪日本教育的发展方向》认为:

“应把在轻松愉快中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作为根本的出发点”。

报告认为,一方面,由于长期追求经济发展,物质富足了,但是丢失了从容宽松的生活,孩子更是处在学习、补习、考试等弄得透不过气来的紧张状态之中,而国民要求的是轻松愉快、精神充实、丰富多彩的生活和自我实现;另一方面,已经实现了追赶超越型经济发展的日本,仅仅“运用欧美先进国家已经开发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段已经行不通了,以后必须自己进行科学技术的创造,开辟新的领域”。

·日本的中小学联网试验:

日本政府于1995年通过文部省和通产省联合开始实施一个在基础教育领域有重大影响的“100所中小学联网”试验研究项目,共有遍布全日本的111所中小学参加试验。

所有试验学校均要求利用校园网加入INTERNET。

该项目的目标是要在传统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的框架之外,探索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并通过网络创造理想的交互式学习环境。

·韩国的“教育革命”:

从1995年韩国发表题为《为建立主导世界化、信息化时代的新教育体制》教育改革方案以来,他们认为,世界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从产业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文明时代。

在这个新时代,国民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是决定性因素,而开发这些能力的正是教育。

韩国这次推行的“教育革命”,就是为迎接这种历史大变革而设计的“国家生存战略”的一部分。

方案的结尾雄心勃勃,提出要“建设成名列世界中心国的韩国社会,并将韩国建成世界上的技术输出国和文化输出国!

”方案要求“果断勇敢地剖析今天的教育,使我们的教育脱胎换骨”,并且认为这是“到达耸立在世界中心的新韩国的最佳之路”。

所有这些举措都在向我们说明一个问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而不是一般的变化,仅仅把信息技术看作第二文化或者“计算机文化”已经不能反映当前信息技术对社会的作用。

因为,信息技术作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把它仅仅作为一种文化因素即上层建筑反而降低了信息技术的作用。

这就构成了现代教育发展最深刻的背景,每一个人都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否则就不能认识到信息时代教育变革的重大意义。

但是,目前中国拥有计算机的中小学还不到总数的10%;据1998年1月的调查统计,占全球人口总数20%的中国,在因特网上的站点数目仅占全球总站点数的0.055%,这就反映了我国信息服务业的现状。

我们将如何迎接信息革命的挑战?

技术和形势的发展极为迅猛,时不我待。

但是,仍有很多人反对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认为这是教学的机械化,对学生的情感发展不利;有人认为网络环境不适合中国的情况。

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我们认为这些看法是不合时宜的。

人们还依稀记得,当印刷术发明一个多世纪以后,许多人仍然认为只有手稿最有价值。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一个领袖人物曾说过,拥有印刷出来的书籍会让他感到羞愧!

但是,历史已经证明,技术和社会前进的步伐是不可阻挡的。

因此,我们还是呼吁:

看看信息社会前进的步伐,不要让蒙昧的灰尘迷住双眼!

(二)发展教育技术,推进教育改革

1.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蓝图

面对教育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和世界各国纷纷出台的教育技术发展规划、“教育革命运动”,中国已经敏锐地感觉到了这种变化,而且快速地作出了反应。

在1999年6月15日召开的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深刻地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江泽民同志还强调指出:

“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

学校要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发挥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教育等多种功能。

要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教育系统,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1999年6月1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则为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为明确的任务:

(1)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

(2)国家支持建设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3)加强经济实用型终端平台系统和校园网络或局域网络的建设;(4)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继续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5)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6)使教育科研网络进入全部高等学校和骨干中等职业学校,逐步进入中小学;(7)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开发优秀的教育教学软件;(8)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为农村和边远地区提供适合当地需要的教育。

在此前教育部于1998年12月24日制定,国务院于1999年1月13日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以更大的篇幅(50条中占6条,比例很大)对“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作出更为详细的说明,具体地描绘了面向21世纪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蓝图。

其具体内容如下:

(1)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有效地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优势,是在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要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加大建设力度。

(2)以现有的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示范网和卫星视频传输系统为基础,进一步扩大中国教育科研网的传输容量和联网规模。

建立全国大学生招生远程录取、计算机学籍管理、毕业生远程就业服务一体化的信息系统。

(3)继续发挥卫星电视教育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作用,改造现有广播电视教育传输网络,建设中央站,并与中国教育科研网进行高速连接,进行部分远程办学点的联网改造。

2000年,争取使全国农村绝大多数中小学都能收看教育电视节目。

要运用优秀师资力量和现代教育手段,把教育电视节目办好,重点满足边远、海岛、深山、林牧等地区的教育需求。

(4)开发高质量教育软件,重点建设全国远程教育资源库和若干个教育软件开发生产基地。

(5)教育部对全国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行归口管理,负责组织制订全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为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按国际惯例对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运行费用实行优惠。

(6)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适应终身学习和知识更新的需要。

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开设高质量的网络课程,组织全国一流水平的师资进行讲授,实现跨越时空的教育资源共享。

发挥自学考试制度的优势,不断扩大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机会。

2.转变观念,迎接挑战

要实现教育技术跨世纪的宏伟蓝图和教育的整体改革,最迫切的还是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变革,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决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如果不更新观念、改变模式,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不会提高效益,而且还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

因为,仅仅技术的介入并不会使学校发生真正的变化,即使学校更大规模地购买计算机、光盘,甚至与卫星通讯网络相联,也不会自动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产生教育改革者所设想的变化。

我们认为,缺乏现代化的观念是阻碍现代化进程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我们认为要想在未来的教育竞争中获胜,必须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

首先,信息技术是解决信息时代教育问题的基本工具。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生产力中的劳动工具要素,将会从根本上提高教育生产力的水平。

不在教育中充分利用电脑和即时电子通讯,就会像我们的祖先拒不使用印刷书籍、不钻木取火一样。

现在,电子技术、国际互联网为即时与几乎地球上任何人进行通讯提供了途径。

第一个充分意识到这一力量并将其与新的学习技巧联系起来的国家就会在教育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第二,教育信息化将促使先进学校更上一层楼,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使其优势资源为全社会共享。

教育信息化同时也为后进学校提供了跳跃发展、甚至超越先进学校的新机遇。

第三,教学整体改革的实施需要把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的改革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教育改革合力”。

也就是说,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有上级的推动,由上而下进行改革,还必须调动学校教师和学校的积极性,进行由下而上的改革,只有把这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改革的成功。

同时,整体教学改革需要取得一切与改革相关的力量的参与和支持,包括教师、学校、家长、企业等各个方面的力量,最终形成一股“教育改革合力”。

特别要强调的是,企业特别是教育软件企业将会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一方面,教育公司已经在比较深入地研究教育;另一方面,公司能够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提供大量的物质和技术支持。

我们已经看到,在许多教育改革试验中有许多学校都与一些公司进行合作,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总体效果较好。

目前看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眼光投向学校,学校与公司合作的情况会越来越多,这对教育教学改革是非常有利的。

据美国教育部估计,1989年全美大约有140000个商业-学校伙伴;整个80年代,AP-PLE公司和IBM公司各自分别为自己所支持的学校提供了50多亿美元的计算机及相关设备。

极大地推动了信息技术在美国学校的应用。

第四,网络技术将会引起目前教育系统的重组和社会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

学校大力应用网络技术,建立校园网甚至网上学校,势在必行!

网络教育是今后几年国际教育信息化的主要趋势,在我国发展中小学网络化教育,坚持“培训在先、建库在先,然后建网”的原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教育发展非常不平衡的国家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此外,面对信息时代,我们还需要深入研究信息时代的教育规律,建立全新的面向信息时代的教育新体系。

那么,目前教育系统应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信息时代的教育新体系的挑战呢?

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概括说来,需要转变以下一些观念:

首先,转变传统的学校观。

因为“学校如不飞速改变,就会全面崩溃”,学校如果不改革,将会有新的机构来代替,如网上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意味着传统学校的不足。

事实上,许多人已经对“传统教室理所当然是教育的主要场所”这一观点进行质疑。

他们认为,学校应该被变成用于终身学习的社区资源中心,也许还会变成健康中心和家长教育中心。

也许学校不再像学校。

也许将把整个社区作为学习环境。

总之,“工业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