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农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工程可行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7963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7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赣州农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工程可行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赣州农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工程可行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赣州农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工程可行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赣州农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工程可行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赣州农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工程可行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赣州农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工程可行研究报告.docx

《赣州农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工程可行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赣州农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工程可行研究报告.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赣州农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工程可行研究报告.docx

赣州农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工程可行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赣州农业学校职教园区建设项目

1.1.2项目主办单位

赣州农业学校

1.1.3项目法人

赣州农业学校

1.1.4项目地址

南康市三江乡赣州职业教育园区内

1.1.5项目用地性质

教育用地

1.1.6建设性质及办学性质

新建以及公办

1.1.7建设规模及学校简介

根据《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赣市府发〔2012〕16号),赣州市将按照“主体开放性、资源共享性、功能多重性、后勤社会化、信息网络化、管理规范化”的思路,实行“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市场运作,退城进园,独立建校,资源共享,规范管理”的模式,高起点规划建设赣州农业学校职教园区。

赣州农业学校职教园区主要建设项目包括:

主要建设教学用房、行政用房、食堂、实训基地、运动场馆、培训基地、教师周转房、其他配套设施,规划占地总面积约980亩,规划建筑总面积290000平方米,建成后容纳学生约10000人。

将校区建设成为空间布局合理、建设标准规范、育人环境优美、设施设备齐全的高标准职教园区。

1.1.8项目总投资

据估算,本项目总投资73753万元,包括建安投资额为53652万元,校区搬迁费用为200万元,工程设施购置费为5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6556万元,征地费用为9800万元,预备费3045万元。

1.1.9资金筹措方式

置换赣州农业学校现有资产现有校园284.7亩及地面建筑物整体移交市国地局土地收储中心进行拍卖,预计可得费用90000万元用于建设本项目。

(按赣县蜜饯厂30亩土地拍卖总值为9800万为例)

1.1.10建设期

项目开工2014年至2016年,工期共3年。

1.2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1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实施);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4.《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教职成[2010]12号

3、《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赣市府发[2012]16号);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

5、《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

6、《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7、《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建设部颁布);

8、《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建规(1995)333号文发布);

9、《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设部2002年218号);

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11、《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1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3、《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1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189-2005);

1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16、《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

17、《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CJ67-2006);

18、《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0345-2004);

1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1);

2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1、《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22、《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

25、《南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26、《南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27、《三江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28、《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9、相关法规和地方城镇建设管理规定;

30、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技术资料等。

1.3研究范围及要点

1.3.1研究范围

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范围和深度规定,本报告在对项目的建设条件进行了实地查勘,对项目概况及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场地与条件、内容与规模、总平面布置及建筑结构方案、公用工程、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及节能、组织机构与定员、项目组织与实施进度安排、项目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重点研究和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内容及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为项目的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1.3.2编制要点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项目选址概况;

(3)工程设计方案;

(4)总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1.3.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名称

指标

单位

备注

1

占地面积

653334

平方米

980亩

2

建筑占地

85000

平方米

 

3

绿化用地

250000

平方米

 

4

路面硬化、活动场地

200000

平方米

 

5

其它附属用地

118334

平方米

 

6

建筑面积

290000

平方米

 

7

容积率

0.44

 

 

8

建筑密度

13.0%

 

 

9

绿化率

38.3%

 

 

注:

总占地面积约为980亩,按在校生10000人规模计算,生均占地面积约为65.33平方米(国家标准为59平方米/生);总建筑面积约为290000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约为29平方米(国家标准为27.29平方米/生),均可达到国家标准。

1.4结论

2、项目的生源丰富,项目建设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项目建设规模、总平面布置、建设方案、环境保护、消防安全、项目组织与管理、资金筹措方案等是可行的。

4、大力发展农业教育,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

赣州市为了贯彻省农业教育攻坚会议精神,落实赣州市农业教育攻坚计划,扩大农业教育规模,结合当地农业教育发展形势提出建设赣州农业学校职教园区建设项目,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该项目的建设用地符合城市规划用地要求,建设方案合理,社会效益好,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江西省赣州市农业学校隶属于赣州市人民政府领导,是一所国家公办的全日制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正县级事业单位)。

创办于1915年,始称“赣南道属甲等农业学校”,曾称“江西省第一农业学校”、“江西农学院赣南分院”、“赣南农学院”、“瑞金大学”。

学校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市郊、323国道及京九铁路东站旁。

交通便利,环境优雅,绿树成荫,花果飘香,风景秀丽。

1.办学理念

学校坚持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并重,农业教育和农业培训为主的办学定位,坚持服务赣南经济社会发展,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专业建设,扩大办学规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为全市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及新农村建设承担更多地人才培养的责任,有效发挥农业培训“龙头”带动作用。

学校突出学生能力培养重点,实践技能发展和德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学生在近两年全国、全省中职各类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共获团体奖15个,个人单项奖20个。

目前,学校正以创办高职学院为契机,不断完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提升办学水平,为赣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校园建设

学校是以培养具有务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适应生产服务第一线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为目标的教学基地。

校园宽阔,占地面积400余亩,各类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

师资力量雄厚,高级讲师43人、讲师58人、高级技师21人。

拥有计算机中心、电子电工实验室、财务模拟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数控机床操作室、模具实训室、服装实训室、家电多功能实训室、食品生物工艺实训室、电教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各类专业设施,有绿化草场、园林花圃、养殖场和无公害脐橙示范场等固定校内外实习基地22个。

图书馆藏书10万余册。

建有400米标准田径场、游戏池、高级健身房、标准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设施。

学生公寓宽敞、舒适,各类服务设施齐全,建校至今96周年,是一所集农、工、文、商于一体的综合性中等专业学校。

现有在校生5000余人。

3.获得荣誉

学校先后荣获省级园林化单位、省级先进基层党校、省级先进助学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市级综合治理达标先进单位、市级文保先进单位等荣誉20多项。

还被列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江西省山江湖开发培训中心、国家星火计划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赣南脐橙实用培训基地、赣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

学校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4.就业保障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职业教育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坚持“素质+技能+就业”的教育思想,以引导学生“学技能、学文化、学做人、能就业、敢创业”为培养目标,面对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实际,大胆改革、勇于创新,调整办学思路,转变培养模式,强化师资队伍、重视专业学科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突出学生专业操作能力;加强“珠三角”、“长三角”就业网络建设和就业服务指导,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知识、技能保证。

多年来,学生“双证率”、就业率、就业稳定率、对口率分别达96.7%、98.6%、91.3%、65.4%。

近年来,学校坚持特色办学方向,办出农业名校,随着社会转型发展的形势变化,开设了理工类、人文管理类、农业类等20多个专业,是赣州市专业最多、门类最全的中职学校,其中计算机应用、会计、现代农艺技术、畜牧兽医、果蔬花卉生产技术等为省级品牌专业。

就业前景广阔:

学校构建了畅通的就业网络,就业形势好。

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长、珠、闽等发达地区。

学校与TCL国际电工(惠州)有限公司、纬创资通(昆山)有限公司、珠海伟创力、广州温氏集团等一大批中外500强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毕业生敬业精神好,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上岗适应快,深受用人单位的赞誉。

近年来,学校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率领下,大力贯彻“质量立校、创新发展”的发展方针,创建品牌,突出特色,实现跨越式发展。

学校将以国家级示范学校建设为契机,努力创建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内涵丰富、品牌效益明显、省内一流的国家级示范学校

兰蕙斗芳菲,桃李满天下。

赣州农业学校不满足于取得的成绩,将以更加昂扬向上、生机勃勃的姿态,迈向更新更高的宏伟目标。

2.2项目背景

我国是13多亿人口的大国。

如果我国的农作物欠收了,任何国家都没有能力帮助我国解决人民的吃穿问题。

农业稳定发展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温家宝总理讲:

“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只有提高作物生产技术,大力发展农业,确保粮、棉、油、肉、蛋、奶等农产品的充足供应,才能避免世界粮荒的不利影响,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使我国尽快成为世界一流的经济强国。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农业大国。

农业在中国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

1978年开始的以市场化为取向的农村改革,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点,不仅突破传统体制的束缚,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以不足世界9%的耕地养活世界近21%人口的奇迹,而且带动和促进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程度大幅提高,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程度发生重大变化。

在世界贸易体系中,中国作为农产品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既可能受到国际市场的不利冲击,同时也对国际市场有着巨大影响。

2012年,教育部提出,中国将在10年内形成“适应需求、内部衔接、外部对接、多元立交”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作为职业教育体系重要方面的农业职业教育,其体系的完善关系到整个职业教育体系架构的完整性,同样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1.完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性

(1)有利于平衡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结构布局。

我国的职业教育力量多扎堆在热门专业。

这些专业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眼前利益。

对社会整体起基础性作用的农业类专业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整个社会的教育资源、教育关注度偏向于第二、第三产业。

针对第一产业的农业职业教育太过薄弱。

合理进行师资搭配,科学、有效利用职业教育资源,调整安排部分院校,特别是兴办高等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加大农业类专业设置力度,减少院校对热门专业重复设置和过多过滥设置的弊端,使职业教育得以均衡发展,其体系结构得以均衡。

(2)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步伐。

实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需要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加强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产业人力结构。

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已经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农业职业教育亦是如此。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与实用人才。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的逐渐现代化、高科技化要求多层次办学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与之相适应。

农业职业教育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在大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如何完善农业职业教育新体系,事关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关系到整个农业产业结构的协调与完整,进而也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步伐。

2.农业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需要多层次办学的教育体制

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职业教育层次、类别、阶段、形式组成的具有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层次是职业教育赖以发展的时空,是职业教育对发展权的呼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农业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需要多层次办学,需要中、高等级教育层次的全面协调发展。

(1)中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基础性。

农业职业教育是从中等农业教育开始的,它是整个农业职业教育的基础,在为适龄青年提供继续学习深造机会、为农村提供实用人才、为完善基层农村科技服务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80%的学生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有一半以上的农村学生没有升入高中,他们大多只有十五六岁。

中等农业职业教育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继续教育的平台。

他们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与农村、农民有着天然的依附关系,他们大都愿意接受农业职业类教育;中等农业职业教育是一类特殊的教育,它的目标是为农业产业培养能够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的应用型、实用型,工作人才和新型农民。

目前,基层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主力军仍然是毕业于中等农业职业学校的涉农人才。

受到农业传统地位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适龄青年不愿接受农业类专业教育,加之社会上对高学历的追求,中等专业文凭对学生求职没有太大吸引力,各地的中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是步履维艰。

(2)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关键性。

农业类的高等教育多存在于农业类综合大学,侧重于农业科研,且不属于职业技术教育,忽视于农业职业与实用技能的培养,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仍有很大难度。

加强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成为完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

现代农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呼唤素质高、能力强、懂生产、善经营的现代职业农民。

而现代职业农民迫切需要高层次农业职业教育为其提供教育支撑。

满足这一需求,仅靠中等农业职业教育难以实现。

大力发展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成为培养高层次农业职业技术人才的关键,成为满足现代农业对人才需求的有效形式。

3.构建农业职业教育体系需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创建特色农业职业教育专业

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在实现多层次办学的基础上,要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和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多途径、全方位进行人才培养。

农业职业教育体制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对象,创新办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提供区域化、个性化教学模块,实施工学交替、学年制和学分制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

(1)完善3+2培养模式及兴建高等农业职业教育院校。

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在拓宽学生入学途径、为农村提供实用人才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它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学历偏低,知识及技能结构不完善等。

通过高考招生使学生直接接受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或是采用3+2培养模式使学生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接受两年的大专教育,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农业知识,提升学生的认知策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改变学生的学历结构。

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意愿,以及投身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2)注重各层次之间的衔接与联系。

要体现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在办学层次方面的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沟通顺畅、衔接灵活等特点。

整合原有的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学校教育资源,设置中专部和高教部,使两个教育层次同时进行。

3+2培养模式应当放在同一所院校进行,这样在课程结构,教学理念、专业设置等方面不会出现断层,有利于学生接受完整的专业及文化知识教育。

通过高考直接进行的大专或本科农业职业教育,可以借鉴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实用技能方面的优势,完善课程体系,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3)健全送教下乡体制。

送教下乡是把农业职业院校涉农专业的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把学校办到农民的家门口,把实践课放在田间地头、饲养场,让想上学的农民有学上。

力求通过系统的学历教育,提高从业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针对农业的季节性和农民本身的文化基础,送教下乡在体制上要适当放宽对学习时间、学习对象、学习内容的规定,体现职业教育的灵活性与开放性特点。

把学历教育与农业生产技术结合在一起,有效地增强职业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与满足程度。

送教下乡把教学地点设在乡镇或村。

上课就在农民家门口,在实际生产中实训,教学效果直接在生产中体现,实行非全日制教育。

(4)深入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带头人工程。

依照各地特色主导产业及战略性农业产业规划,由农业职业院校承办,重点培养一批具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以及较强带动能力,并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技术人才,以充实和完善农村使用技术推广体系,为建设现代都市农业提供人才支撑。

学校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特色设制定农村实用技术带头人实施性教学计划,设置适合当地需要的农业类专业,实行项目教学及模块教学,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强化了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培养。

(5)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培训。

培训具有学制短、实践技能强、所需费用低等特点。

这非常适合农业、农民、的实际情况。

通过学校精心准备,严格制定培训方案,编排课程,组织教师,合理安排课程实施,在农闲时组织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

在农忙时可以深入田间地头,在实践中为农民传授知识、培养技能。

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力度,同时体现了终身教育理念。

对农业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6)主动调整专业结构。

依据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及市场需要,农业职业教育必须调整专业设置。

可增设特色果蔬花卉、农村经济管理和观光农业等新专业,改造和提升作物生产等传统专业,做特做强园艺、园林等优势专业,创设农业物联网、农业物流等新兴专业,提高专业与产业对接的契合度。

4.农业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及宏观引导

经费、观念、培养机制等问题成为制约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农业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需要政府出资、出力、出政策,要将农业职业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考虑。

各级政府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对农业职业院校硬件设施的建设和资源使用率,拓展先进的实践教学基地,发展特色专业;推动办学机制改革,创新培养模式。

在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现有基础上,在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及师资的保障下,将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以合理完善3+2人才培养机制与构建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健全农业职业教育体系的办学层次,平衡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满足农业在产业化、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出台多方面优惠招生政策,加大招生数量,优化生源质量。

总之,在当前形势下,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既存在机遇又面临挑战。

我们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稳步推进农业职业教育改革,着力提高农业职业教育质量,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大军,为新世纪我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实现我党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人才保证。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符合赣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全市正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战略,全方位推动赣南苏区各项事业振兴发展。

工业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现代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以及现代服务业的繁荣创新,都要求有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做支撑。

从赣州市目前人才结构现状来看,基础理论性人才居多(有三所普通高校),而实用性人才太少,尤其是一线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更是奇缺。

近年来,伴随工业迅猛发展而出现的“招工难”问题,要求我们在引入资金和技术的同时,必须重视引进技能型人才。

赣州市农业科技队伍的现状也同样令人堪忧,据调查,在所有农技专业人员中,具有农业专业技术高级职称人员仅占3.9%,中级职称人员占18.7%,远远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只有立足于本地的教育资源,全方位改善办学条件,加速培养大批的科技应用型人才,才能最大程度地缓解人才紧缺的压力。

2、符合优化赣州市职业教育结构的需要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在合理规划布局、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每个市(地)都要重点建设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目前,赣州市周边设区市和省内其它地市均已创办了高职院校(吉安市整合市属3所职业学校,正在筹建高职学院)。

赣州市作为全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设区市,应该建立一所市属的高职学院。

但是,目前赣州市有各级各类中职学校和培训机构近百所,从总体看,办学层次低、结构不合理、同质化竞争、特色不明显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与赣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目前,市属3所职业学校(赣州卫校、赣州农业学校、赣州技师学院),尤其是农业学校和技师学院与各县、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雷同,生源竞争激烈,比较优势不明显,示范引领作用不强。

有必要优化整合现有中职教育资源,建立一所市属的综合性高职学院,并以此为引领,逐步形成多元立交、与产业对接、中高职衔接、差异化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3、符合学校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赣州农业学校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农业职业教育的利好政策推动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呈现出一路向好的发展势头。

但是,目前赣州农业学校占地仅284.7亩,面积较小,又在城区,四周没有扩展空间,制约着赣州农业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2.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赣州农业学校是市属百年老校,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成效显著

赣州农业学校创办于1915年,具有90多年的办学历史。

历经“赣南道属甲种农业学校”、“江西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江西农学院赣南分院”、“赣南农学院”、“江西瑞金大学”、“江西省赣州农业学校、赣州市农业干部学校”等几个历史阶段。

自1981年省政府批准复办以来,学历教育培养了中等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20000余名,培训乡镇领导干部及各类技术人员30000余人。

并具有多次承办高等农业教育的历史,特别是近五年先后与中国农大、华中农大、江西农大、湖北工学院联合办学,实行自考和成人学历教育,每年参加报考学习人数2000余人,积累了较丰富的从事高等教育和管理的经验。

近几年来,学校积极应对赣州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不断做大做强果蔬花卉生产技术、现代农艺技术、畜牧兽医、食品生物工程等农业特色专业,目前该校5100多名学生,近1/3为农业类专业学生,农业类毕业生成了赣州就业市场的“抢手货”,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

2012年,国家扶贫办主任范小建莅临该校检查指导工作时,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